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石灰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石灰-原文

释名亦名石垩、垩灰、希灰、煅石、白虎、矿灰。

气味辛、温、有毒。

主治中风口 。用新石灰,醋炒后,调如泥,涂口侧。口向左歪,涂右边;口向右歪,涂左边。很快奶可牵正。

风牙肿痛。用放了两年的陈石灰、细辛,等分为末,擦牙。

虫牙。用石灰和沙糖塞在牙中。

干霍乱(按:症象是欲吐吐不出,欲不出,心腹胀痛,烦闷欲死)。用多年的陈石灰,以沙糖沙漠中淡醋汤调服二钱。此方名“落盏汤”。

偏坠气痛。用陈石灰(炒过)、五陪子、山栀子,等分为末,加面粉和醋调敷患处。

白带白淫。用风化石灰一两、白茯苓三两,共研细,加糊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酒积下痢。用石灰五两,和水成球,外包黄泥,在火里烧煅一天一夜。去泥,研细,加醋和面粉,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姜汤送下。

十年血痢。用石灰三升,熬黄。溶在一斗水里。等澄清后,每次饮此水一升,一天饮三次。

虚冷脱肛。用石灰烧热,裹在布里,让病人坐在上面,冷了便换,有效。

产后产门不闭,或阴道脱出。用石灰一斗,熬黄,加水二斗,澄清后熏下部。

腹胁积块。用石灰半斤,盛瓦罐里炒至极热,加大黄末一两,炒红取出,再加桂末半两,略烧,加入米醋和成膏子,摊在布上贴患处。

内服消块药。

发落不止。用石灰三升,水拌炒焦,泡在三升酒中,每服三合,常令酒气相接,则新发更生。

脸上黑痣。用水调石灰一碗,把完好的糯米若干粒半插石灰中,半露石灰外。过一夜,米色变如玻璃。治疗时,先以针轻拔黑痣,点少许玻璃状米粉在痣上。半天后,痣内有汁水流出,须挑去米粉,痣处两天不沾水,即愈。

疔疮恶肿。用石灰、半夏,等分为末,敷患处。

痰核恶肿(状如瘰疬,红肿发热,有时恶寒)。用石灰火煅为末,和白果肉同捣,贴患处;蜜调亦可。

痄 (按:即腮腺炎,一作痄腮)。用醋调石灰敷肿痛处。

多年恶疮。用陈石灰,研细,加鸡蛋清调成泥,煅过,再研。以姜汁调敷。

丹毒。用醋和石灰涂之。

风疹。治法同上。

痱子。用石灰一两(煅过)、蛤粉二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作扑粉扑痱子上。

汤火灼伤。陈石灰粉扑伤处,或加油调涂亦可。

打伤肿痛。用新石灰粉加麻油调搽。

刀伤。用石灰粉敷上,外用布裹,能止痛、止血,也好得快。如伤口很深,可稍加滑石粉。

误吞金属物。用石灰加一小块硫磺(如皂角子大),共研细,酒送下。

虫咬伤。用醋调石灰涂搽。

附方古坟里的石灰,名地龙骨,治顽疮很有效。

船上的旧油石灰,名水龙骨,治刀伤、跌打损伤,亦能止血杀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石灰-译文

名称也有叫石垩、垩灰、希灰、煅石、白虎、矿灰的。

味道是辛辣、温热、有毒。

主要治疗中风引起的口眼歪斜。使用新鲜的石灰,用醋炒后,调和成泥状,涂抹在口角旁边。如果口向左歪,就在右边涂抹;如果口向右歪,就在左边涂抹。很快口角就可以恢复正常。

用于治疗风牙肿痛。使用存放了两年的陈石灰和细辛,等量研成末,擦在牙齿上。

用于治疗虫牙。将石灰和沙糖填充在牙齿中。

用于治疗干霍乱(按:症状是想要呕吐却吐不出来,想要排便却排不出来,心腹胀痛,感到非常烦躁想死)。使用存放多年的陈石灰,用沙糖和沙漠中的淡醋调和成汤,服用二钱。

此方名为‘落盏汤’。

用于治疗偏坠气痛。使用炒过的陈石灰、五倍子、山栀子,等量研成末,加面粉和醋调和后敷在患处。

用于治疗白带白淫。使用风化石灰一两、白茯苓三两,共同研成细末,加糊制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空腹服用,用米汤送下。

用于治疗酒积下痢。使用石灰五两,加水制成球状,外包黄泥,在火中烧煅一天一夜。去掉泥,研成细末,加醋和面粉,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服用,用姜汤送下。

用于治疗十年血痢。使用石灰三升,熬成黄色。溶解在一斗水中。等澄清后,每次饮用此水一升,一天饮用三次。

用于治疗虚冷脱肛。将石灰烧热,用布包裹,让病人坐在上面,冷了就换,有效。

用于治疗产后产门不闭或阴道脱出。使用一斗石灰,熬成黄色,加水二斗,澄清后熏洗下部。

用于治疗腹胁积块。使用半斤石灰,放在瓦罐里炒至极热,加入大黄末一两,炒至红色取出,再加入桂末半两,略微烧一下,加入米醋和成膏状,摊在布上贴在患处。

内服消块药。

用于治疗脱发不止。使用石灰三升,加水拌炒至焦黑,浸泡在三升酒中,每次服用三合,经常保持酒气不断,新的头发就会重新生长。

用于治疗脸上黑痣。用水调和一碗石灰,将一些完好的糯米半插入石灰中,半露在外面。过一夜,米色会变得像玻璃。治疗时,先用针轻轻挑出黑痣,然后在痣上点少许玻璃状的米粉。

半天后,痣内会有汁水流出,需要挑去米粉,痣处两天不要沾水,就会痊愈。

用于治疗疔疮恶肿。将石灰和半夏等量研成末,敷在患处。

用于治疗痰核恶肿(状如瘰疬,红肿发热,有时伴有恶寒)。将石灰用火煅成末,和白果肉一起捣碎,贴在患处;也可以用蜜调和。

用于治疗痄腮(按:即腮腺炎,一作痄腮)。用醋调和石灰敷在肿痛处。

用于治疗多年恶疮。使用陈石灰,研成细末,加鸡蛋清调成泥状,煅过后再研。用姜汁调和后敷上。

用于治疗丹毒。用醋和石灰涂抹。

用于治疗风疹。治疗方法与上述相同。

用于治疗痱子。使用石灰一两(煅过)、蛤粉二两、甘草一两,共同研成末,制成扑粉,扑在痱子上。

用于治疗汤火灼伤。使用陈石灰粉扑在伤处,或者加油调和后涂抹也可以。

用于治疗打伤肿痛。使用新石灰粉加麻油调和后搽抹。

用于治疗刀伤。使用石灰粉敷上,外面用布包裹,可以止痛、止血,恢复得也快。如果伤口很深,可以稍微加一些滑石粉。

用于治疗误吞金属物。使用石灰加一小块硫磺(如皂角子大小),共同研成细末,用酒送下。

用于治疗虫咬伤。用醋调和石灰涂抹。

附方:古坟里的石灰,称为地龙骨,治疗顽疮非常有效。船上的旧油石灰,称为水龙骨,治疗刀伤、跌打损伤,也能止血杀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石灰-注解

石垩:一种古代的石灰,主要用于建筑和绘画。

垩灰:同石垩,指石灰。

希灰:古代对石灰的一种称呼。

煅石:经过高温煅烧的石头,通常指石灰石。

白虎:古代对石灰的一种象征性称呼,因石灰白色如虎。

矿灰:指从矿石中提炼出来的石灰。

辛:味道辛辣。

温:性质温和。

有毒:具有一定的毒性。

中风口:中风后遗症,表现为口眼歪斜。

醋炒:用醋炒制,以增强药效。

调如泥:调和成泥状。

牵正:使歪斜的口恢复正位。

风牙肿痛:由风邪引起的牙齿肿痛。

细辛: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止痛的作用。

虫牙:牙齿蛀牙。

沙糖:一种甜味剂,用于调和药物。

干霍乱:一种急性腹泻病,症状为剧烈的腹痛和腹泻。

落盏汤:治疗干霍乱的一种方剂。

偏坠气痛:身体某侧的坠胀疼痛。

五陪子: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山栀子: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面粉:小麦磨成的粉末,用于调和药物。

白带白淫:中医术语,指女性白带异常。

白茯苓: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

梧子:梧桐树的种子,形状小,比喻微小的事物。

酒积下痢:因饮酒过度引起的腹泻。

大黄末:大黄研磨成的粉末,具有泻下作用。

桂末:桂皮研磨成的粉末,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米醋:用米发酵制成的醋。

十年血痢:持续十年之久的血痢。

虚冷脱肛:中医术语,指因虚冷引起的肛门脱垂。

产后产门不闭:产后阴道口未能闭合。

腹胁积块:腹部和胁部的肿块。

大黄:一种中药材,具有泻下作用。

桂: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蛤粉:蛤蜊壳研磨成的粉末,具有收敛作用。

甘草:一种中药材,具有调和药性的作用。

扑粉:用于撒在皮肤上的粉末,以治疗皮肤病。

汤火灼伤:被热水或火焰烧伤。

麻油:芝麻油,用于调和药物。

滑石粉:滑石研磨成的粉末,具有收敛作用。

误吞金属物:不小心吞食了金属物品。

硫磺:一种矿物,具有解毒作用。

疔疮恶肿:皮肤上的疔疮和恶肿。

痰核恶肿:颈部或腋下的痰核和恶肿。

痄:即腮腺炎。

多年恶疮:长期不愈的恶疮。

丹毒:皮肤的一种急性炎症。

风疹:由风邪引起的皮肤瘙痒。

痱子:夏季常见的皮肤病,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小丘疹。

地龙骨:古坟里的石灰,具有治疗顽疮的功效。

水龙骨:船上的旧油石灰,具有治疗刀伤和跌打损伤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石灰-评注

释名亦名石垩、垩灰、希灰、煅石、白虎、矿灰。

此句是对石灰的多种别名的列举,反映了古人对同一物质的不同命名习惯,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物质的细致观察和命名智慧。‘白虎’的命名,更是寓意石灰的白色如同老虎之白,形象生动。

气味辛、温、有毒。

这句话对石灰的药性进行了描述,‘辛’和‘温’说明其性质,‘有毒’则提示使用时需谨慎,体现了古人对药物药性的认真研究和对待。

主治中风口 。用新石灰,醋炒后,调如泥,涂口侧。口向左歪,涂右边;口向右歪,涂左边。很快奶可牵正。

此段描述了石灰在治疗中风口歪时的用法,体现了古人对中风症状的观察和治疗方法的探索。通过‘口向左歪,涂右边;口向右歪,涂左边’的描述,可见古人在治疗时注重对称性,体现了中医的平衡观念。

风牙肿痛。用放了两年的陈石灰、细辛,等分为末,擦牙。

此句描述了石灰在治疗风牙肿痛时的用法,‘放了两年的陈石灰’和‘细辛’的搭配,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以及对不同药性的调和。

虫牙。用石灰和沙糖塞在牙中。

此句描述了石灰在治疗虫牙时的用法,‘沙糖’的加入,既可缓解石灰的苦涩,也可能有辅助消炎的作用。

干霍乱(按:症象是欲吐吐不出,欲 不出,心腹胀痛,烦闷欲死)。用多年的陈石灰,以沙糖沙漠中淡醋汤调服二钱。此方名“落盏汤”。

此段描述了石灰在治疗干霍乱时的用法,‘落盏汤’的命名,富有诗意,体现了古人对药物方剂的命名艺术。

偏坠气痛。用陈石灰(炒过)、五陪子、山栀子,等分为末,加面粉和醋调敷患处。

此句描述了石灰在治疗偏坠气痛时的用法,‘五陪子’和‘山栀子’的加入,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

白带白淫。用风化石灰一两、白茯苓三两,共研细,加糊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此段描述了石灰在治疗白带白淫时的用法,‘风化石灰’和‘白茯苓’的搭配,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

酒积下痢。用石灰五两,和水成球,外包黄泥,在火里烧煅一天一夜。去泥,研细,加醋和面粉,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姜汤送下。

此段描述了石灰在治疗酒积下痢时的用法,‘外包黄泥’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在制作药物时的巧妙手法。

十年血痢。用石灰三升,熬黄。溶在一斗水里。等澄清后,每次饮此水一升,一天饮三次。

此段描述了石灰在治疗十年血痢时的用法,‘熬黄’和‘澄清’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过程的精细操作。

虚冷脱肛。用石灰烧热,裹在布里,让病人坐在上面,冷了便换,有效。

此句描述了石灰在治疗虚冷脱肛时的用法,‘烧热’和‘裹在布里’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应用方法的多样性。

产后产门不闭,或阴道脱出。用石灰一斗,熬黄,加水二斗,澄清后熏下部。

此段描述了石灰在治疗产后产门不闭或阴道脱出时的用法,‘熬黄’和‘澄清’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过程的精细操作。

腹胁积块。用石灰半斤,盛瓦罐里炒至极热,加大黄末一两,炒红取出,再加桂末半两,略烧,加入米醋和成膏子,摊在布上贴患处。

此句描述了石灰在治疗腹胁积块时的用法,‘炒至极热’和‘加入米醋’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应用方法的多样性。

内服消块药。

此句简洁地描述了石灰在治疗内服消块药时的用法,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应用方法的直接性。

发落不止。用石灰三升,水拌炒焦,泡在三升酒中,每服三合,常令酒气相接,则新发更生。

此段描述了石灰在治疗发落不止时的用法,‘水拌炒焦’和‘泡在三升酒中’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过程的精细操作。

脸上黑痣。用水调石灰一碗,把完好的糯米若干粒半插石灰中,半露石灰外。过一夜,米色变如玻璃。治疗时,先以针轻拔黑痣,点少许玻璃状米粉在痣上。半天后,痣内有汁水流出,须挑去米粉,痣处两天不沾水,即愈。

此段描述了石灰在治疗脸上黑痣时的用法,‘把完好的糯米若干粒半插石灰中’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方法的巧妙。

疔疮恶肿。用石灰、半夏,等分为末,敷患处。

此句描述了石灰在治疗疔疮恶肿时的用法,‘石灰、半夏’的搭配,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

痰核恶肿(状如瘰疬,红肿发热,有时恶寒)。用石灰火煅为末,和白果肉同捣,贴患处;蜜调亦可。

此段描述了石灰在治疗痰核恶肿时的用法,‘和白果肉同捣’和‘蜜调’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应用方法的多样性。

痄 (按:即腮腺炎,一作痄腮)。用醋调石灰敷肿痛处。

此句描述了石灰在治疗痄腮时的用法,‘用醋调石灰敷肿痛处’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应用方法的多样性。

多年恶疮。用陈石灰,研细,加鸡蛋清调成泥,煅过,再研。以姜汁调敷。

此段描述了石灰在治疗多年恶疮时的用法,‘加鸡蛋清调成泥’和‘以姜汁调敷’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应用方法的多样性。

丹毒。用醋和石灰涂之。

此句描述了石灰在治疗丹毒时的用法,‘用醋和石灰涂之’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应用方法的多样性。

风疹。治法同上。

此句说明风疹的治疗方法与丹毒相同,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治疗的统一性。

痱子。用石灰一两(煅过)、蛤粉二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作扑粉扑痱子上。

此段描述了石灰在治疗痱子时的用法,‘石灰一两(煅过)、蛤粉二两、甘草一两’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

汤火灼伤。陈石灰粉扑伤处,或加油调涂亦可。

此句描述了石灰在治疗汤火灼伤时的用法,‘陈石灰粉扑伤处’和‘加油调涂’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应用方法的多样性。

打伤肿痛。用新石灰粉加麻油调搽。

此句描述了石灰在治疗打伤肿痛时的用法,‘新石灰粉加麻油调搽’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应用方法的多样性。

刀伤。用石灰粉敷上,外用布裹,能止痛、止血,也好得快。如伤口很深,可稍加滑石粉。

此段描述了石灰在治疗刀伤时的用法,‘用石灰粉敷上,外用布裹’和‘如伤口很深,可稍加滑石粉’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应用方法的多样性。

误吞金属物。用石灰加一小块硫磺(如皂角子大),共研细,酒送下。

此句描述了石灰在治疗误吞金属物时的用法,‘用石灰加一小块硫磺’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

虫咬伤。用醋调石灰涂搽。

此句描述了石灰在治疗虫咬伤时的用法,‘用醋调石灰涂搽’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应用方法的多样性。

附方古坟里的石灰,名地龙骨,治顽疮很有效。船上的旧油石灰,名水龙骨,治刀伤、跌打损伤,亦能止血杀虫。

此段描述了石灰在不同场合下的别称及其用途,体现了古人对石灰的广泛认识和应用。‘地龙骨’和‘水龙骨’的命名,富有诗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物质的尊重和敬畏。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石灰》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78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