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朴硝-原文
释名亦名硝石朴、盐硝、皮硝(“硝”原作为“消”)。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骨蒸热(按:即结核病)。用硭硝粉,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两次。
腹中痞块。用朴硝一两、独蒜一个、大黄末八分,共捣成饼,贴患处,以痞块消除为度。
大小便闭,鼓胀欲死。用硭硝三两,泡在一升开水中,饮下。引起呕吐即愈。
小便不通。用硭硝三钱,茴香酒送下。
两眼红肿。用硭硝粉放在豆腐上蒸化,取汁点眼。
眼睑红烂。硭硝用水蒸,露一夜,过滤。以清液洗眼。虽久患者亦能治。
退翳明目。取硭硝用厚纸包严,放在怀内,贴肉存一百二十天,取出研细,稍加龙脑。点眼。
只要瞳孔未破,虽多年翳障,也可以消散。此方名“白龙散”。
又方:硭硝十两,溶热水中,滤过。余汁用瓦罐熬干,露一夜。
加铅丹(水飞,炒过)一两、麝香半分,再加一点脑子。每日点眼。
牙痛。把皂荚煎成浓汁,加入朴硝煎化。倒在石上,等结成箱后,刮取擦牙。
喉痹肿痛。用朴硝一两,分次细细含咽,有效。
或加丹砂一钱亦可。
如感气塞不通,加生甘草末二钱半吹入喉部。
口舌生疮。用朴硝含口中。
小儿鹅口疮。用硭硝擦舌,一天擦五次。
豌豆疮(已成红黑色,但尚未成脓)。用猪胆汁和硭硝末涂敷。
指头肿痛。用硭硝煎水浸泡指头。
风疹、漆疮。用硭硝煎水涂试。
难产。用硭硝末二钱,热童便送下。
死胎不下。治法同上。
附方李时珍说:本品见水即消,又能消化别的东西,所以叫作“消”。
生于盐卤之地,很象盐。
牛马皮治熟,需要本品。
因此本品以有盐硝、皮硝等名称。
在盆中煎炼时,凝结在下层、质精者,称为朴硝;在上层、有芒状结构者,称为硭硝,有牙状结构者,称为马牙硝。
所以朴硝就是硭硝、马牙硝,不过有精粗之别罢了。
朴硝一般只用于敷涂之药,内服则须用硭硝、马牙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朴硝-译文
这种物质又名硝石朴、盐硝、皮硝(‘硝’原本写作‘消’)。它的味道是苦的、性质寒凉、没有毒性。
主要用于治疗骨蒸热(按:即结核病)。使用硭硝粉,每次服用一茶匙。一天服用两次。对于腹中的痞块。使用朴硝一两、独头蒜一个、大黄末八分,共同捣成饼状,贴在患处,直到痞块消除为止。
对于大小便不通,腹胀欲死的情况。使用硭硝三两,泡在一升开水中,喝下。一旦引起呕吐,病就好了。如果小便不通。使用硭硝三钱,用茴香酒送服。
如果两眼红肿。将硭硝粉放在豆腐上蒸化,取其汁液点眼。如果眼睑红烂。将硭硝用水蒸,露一夜,过滤后,用清液洗眼。即使是久病患者也能治愈。有退翳明目的作用。取硭硝用厚纸包好,放在怀内,贴肉存放一百二十天,取出研成细末,稍加龙脑。点眼。只要瞳孔未破损,即使是多年的翳障也可以消散。这个方子名叫‘白龙散’。
另一个方子:硭硝十两,溶解在热水中,过滤。剩下的汁液用瓦罐熬干,露一夜。加入铅丹(水飞,炒过)一两、麝香半分,再加上一点脑子。每天点眼。
牙痛时。将皂荚煎成浓汁,加入朴硝煎化。倒在石上,等结成箱状后,刮取擦牙。喉咙肿痛。使用朴硝一两,分次慢慢含咽,有效。或者也可以加丹砂一钱。如果感觉气塞不通,加入生甘草末二钱半吹入喉部。
口舌生疮。用朴硝含在口中。小儿鹅口疮。用硭硝擦舌,一天擦五次。豌豆疮(已经变成红黑色,但尚未成脓)。用猪胆汁和硭硝末涂抹。
指头肿痛。用硭硝煎水浸泡指头。风疹、漆疮。用硭硝煎水涂抹。
难产。使用硭硝末二钱,用热童便送服。死胎不下。治疗方法同上。
附方:李时珍说:这种物质见水即消,又能消化其他物质,所以叫作‘消’。它生长在盐卤之地,看起来很像盐。牛马皮经过处理需要用到这种物质。因此,这种物质有盐硝、皮硝等名称。在盆中煎炼时,凝结在下层、质地纯净的称为朴硝;在上层、有芒状结构的称为硭硝,有牙状结构的称为马牙硝。所以朴硝就是硭硝、马牙硝,只是精粗不同。朴硝一般只用于外敷的药物,内服则须使用硭硝、马牙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朴硝-注解
硝石:硝石是一种矿物质,主要成分是硝酸钾,古代常用于制作火药、染料等。在中医药中,硝石有清热、解毒、消瘀等功效。
朴硝:朴硝是硝石的一种,因其质地纯净,结晶体较大,故称‘朴硝’。在中医药中,朴硝常用于治疗热病、痈肿、便秘等。
盐硝:盐硝是硝石的一种,因其与盐相似,故得名。在中医药中,盐硝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等作用。
皮硝:皮硝是硝石的一种,因其用于制作皮硝盐,故得名。在中医药中,皮硝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等功效。
骨蒸热:骨蒸热是指人体骨节中产生的热感,多见于结核病等疾病。在中医药中,骨蒸热被视为病邪深入骨髓的表现。
硭硝:硭硝是硝石的一种,因其结晶体较小,故称‘硭硝’。在中医药中,硭硝具有清热、解毒、消瘀等作用。
茶匙:茶匙是一种量具,相当于一茶匙的量。
腹中痞块:腹中痞块是指腹部有硬块,感觉不适。
大黄末:大黄末是指大黄磨成的粉末,大黄在中医药中具有泻下、清热、解毒等功效。
铅丹:铅丹是一种矿物药,具有解毒、杀虫、收敛等作用。
麝香:麝香是一种珍贵的香料,具有强烈的香气,在中医药中具有开窍、通窍、止痛等功效。
脑子:脑子是指牛羊脑髓,在中医药中具有补脑、养神等作用。
皂荚:皂荚是一种植物,其果实可用来制作肥皂,在中医药中具有祛风、解毒、消肿等功效。
丹砂:丹砂是一种矿物药,具有镇静、安神、解毒等作用。
生甘草末:生甘草末是指生甘草磨成的粉末,甘草在中医药中具有调和药性、解毒、润肺等功效。
鹅口疮: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表现为口腔内出现白色斑点。
豌豆疮:豌豆疮是一种皮肤病,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
风疹:风疹是一种传染病,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漆疮:漆疮是一种接触性皮炎,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
童便:童便是指儿童的尿液,在中医药中有时被用作药材。
白龙散:白龙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硭硝、龙脑等组成,具有退翳明目的功效。
马牙硝:马牙硝是硝石的一种,因其结晶体呈牙状,故称‘马牙硝’。在中医药中,马牙硝具有清热、解毒、消瘀等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朴硝-评注
释名亦名硝石朴、盐硝、皮硝(“硝”原作为“消”)。这一段首先介绍了硝石的别名,‘硝’字原意是消散,这与硝石的功效相呼应,即能够消散病痛。硝石在中国古代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名字的演变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一物质认识的深化。
气味苦、寒、无毒。这一行描述了硝石的药性,苦味和寒性表明其性质偏凉,无毒则说明其安全性。在中医理论中,药物的气味和性质与其功效密切相关,苦寒之性通常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
主治骨蒸热(按:即结核病)。用硭硝粉,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两次。腹中痞块。用朴硝一两、独蒜一个、大黄末八分,共捣成饼,贴患处,以痞块消除为度。这里详细介绍了硝石在治疗骨蒸热和腹中痞块等疾病中的应用,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即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
大小便闭,鼓胀欲死。用硭硝三两,泡在一升开水中,饮下。引起呕吐即愈。小便不通。用硭硝三钱,茴香酒送下。这两段说明了硝石在治疗大小便不通、鼓胀等急症中的应用,显示了硝石在古代医学中的应急处理能力。
两眼红肿。用硭硝粉放在豆腐上蒸化,取汁点眼。眼睑红烂。硭硝用水蒸,露一夜,过滤。以清液洗眼。虽久患者亦能治。退翳明目。取硭硝用厚纸包严,放在怀内,贴肉存一百二十天,取出研细,稍加龙脑。点眼。只要瞳孔未破,虽多年翳障,也可以消散。此方名“白龙散”。又方:硭硝十两,溶热水中,滤过。余汁用瓦罐熬干,露一夜。加铅丹(水飞,炒过)一两、麝香半分,再加一点脑子。每日点眼。这些段落展示了硝石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如红肿、翳障等,体现了中医对眼部疾病的独特治疗方法。
牙痛。把皂荚煎成浓汁,加入朴硝煎化。倒在石上,等结成箱后,刮取擦牙。喉痹肿痛。用朴硝一两,分次细细含咽,有效。或加丹砂一钱亦可。如感气塞不通,加生甘草末二钱半吹入喉部。口舌生疮。用朴硝含口中。小儿鹅口疮。用硭硝擦舌,一天擦五次。豌豆疮(已成红黑色,但尚未成脓)。用猪胆汁和硭硝末涂敷。这些段落介绍了硝石在口腔、咽喉、皮肤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显示了硝石在多方面的医疗价值。
指头肿痛。用硭硝煎水浸泡指头。风疹、漆疮。用硭硝煎水涂试。难产。用硭硝末二钱,热童便送下。死胎不下。治法同上。这些段落进一步展示了硝石在治疗指头肿痛、皮肤病、难产等疾病中的应用,体现了硝石在古代医学中的广泛应用。
附方李时珍说:本品见水即消,又能消化别的东西,所以叫作“消”。生于盐卤之地,很象盐。牛马皮治熟,需要本品。因此本品以有盐硝、皮硝等名称。在盆中煎炼时,凝结在下层、质精者,称为朴硝;在上层、有芒状结构者,称为硭硝,有牙状结构者,称为马牙硝。所以朴硝就是硭硝、马牙硝,不过有精粗之别罢了。朴硝一般只用于敷涂之药,内服则须用硭硝、马牙硝。这段附方中,李时珍对硝石的名称、产地、性质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了硝石在古代医学中的地位和分类,为后世对硝石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