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慈石-原文
释名亦名玄石、处石、 铁石、吸针石。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耳聋。用慈石一小粒,放入病耳内。另了耳不病,只放铁沙。病耳渐愈。
又方:豆大慈石一粒,加少许穿山甲烧成的灰,用新丰包好塞耳内。
口含生铁一小块,觉耳中有风雨声即不聋。
老人虚损(风温,腰肢痹痛)。用兹石三十两、白石英二十两,捶碎,浸入两斗水中,放在露地上。
每天取此水煮粥吃。过一年,体质转强。
阳萎。用兹石五斤,研细,淡酒浸半月。
每服三合,白天服三次,临睡前服一次。
两眼昏障(眼前现空花,视物成两体)。用兹石(火煅、醋淬七次)二两、丹砂一两、生神曲三两,共研为末。
另用神曲末一两煮成糊,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此方名“慈朱丸”。
子宫不收。用兹石经酒浸、火煅、研细后,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晚临睡前,服四十丸,滑石汤送下。
次早,服兹石散二钱,米汤送下。
慈石散配方是:慈石(酒浸过)半两,铁粉二钱半,当归五钱,共研为末即成。
脱肛。用慈石(火煅、醋淬七次)半两,研细。
每服一钱,空心服,米汤送下。
刀伤后出血不止。用慈石粉敷上,能止痛止血。
各种肿毒。用兹石三钱、金银藤四两,铅丹八两、香油一斤,熬成药膏,摊厚纸上贴患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慈石-译文
这种矿物也有其他名称,比如玄石、处石、铁石、吸针石。
它的味道是辛辣的,性质寒冷,没有毒性。
主要用来治疗耳聋。使用一小粒慈石,放入有病的耳朵里。如果耳朵没有病,只放铁沙。有病的耳朵会逐渐恢复。
还有另一个方子:用豆大的慈石一粒,加上少量穿山甲烧成的灰,用新丰的布包好塞入耳朵里。口中含一小块生铁,感觉到耳朵里有风雨声时,就不会聋了。
对于老年人因为虚损(风温,腰肢疼痛)的问题,使用三十两兹石和二十两白石英,捣碎后浸泡在两斗水中,放在露天地里。每天取这种水煮粥吃。过一年后,体质会变得更强。
对于阳痿的问题,使用五斤兹石,研成粉末,用淡酒浸泡半个月。每次服用三合,白天服用三次,临睡前服用一次。
对于两眼昏花(眼前出现空花,看东西成两个)的问题,使用二两经过火煅、醋淬七次的兹石,一两丹砂,三两生神曲,共同研成粉末。另外用一两神曲粉末煮成糊,加蜜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服用,用米汤送下。这个方子叫做‘慈朱丸’。
对于子宫脱垂的问题,使用经过酒浸泡、火煅、研成粉末的兹石,加上米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晚临睡前,服用四十丸,用滑石汤送下。第二天早上,服用二钱兹石散,用米汤送下。慈石散的配方是:半两酒浸泡过的慈石,二钱半铁粉,五钱当归,共同研成粉末。
对于脱肛的问题,使用经过火煅、醋淬七次的慈石半两,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钱,空腹服用,用米汤送下。
对于刀伤后出血不止的问题,使用慈石粉末敷上,可以止痛止血。
对于各种肿毒,使用三钱兹石、四两金银藤、八两铅丹、一斤香油,熬成药膏,摊在厚纸上贴在患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慈石-注解
玄石:古代对磁石的别称,因磁石具有吸引铁物的特性,故称玄石。
处石:磁石的另一种别称,意为居处之地,比喻磁石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方向。
铁石:指磁石,因其性质坚硬,类似于铁。
吸针石:磁石的一种别称,因其能吸附针等细小物品而得名。
慈石:即磁石,古代文献中常用慈石来指代磁石。
辛:味道的一种,指味道辛辣。
寒:味道的一种,指味道寒冷。
无毒:指药物或食物没有毒性,对人体无害。
耳聋:指听力下降或丧失。
慈石一小粒:指一小块磁石。
穿山甲:一种哺乳动物,其鳞片可入药,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排脓的功效。
新丰:地名,指古代新丰县,此处可能是指新丰产的一种草药。
白石英:一种矿物,常用于中医药,具有安神、镇静的作用。
兹石:即磁石,此处用于治疗老人虚损。
阳萎:指男性性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等。
丹砂:一种矿物,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可入药,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神曲:中药炮制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发酵剂,具有健脾消食的作用。
子宫不收:指子宫脱垂。
滑石汤:一种中药方剂,由滑石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
慈石散:一种中药方剂,由慈石等药材组成,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
脱肛:指肛门脱出。
金银藤:一种植物,其茎叶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铅丹:一种矿物,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铅,可入药,具有收敛生肌的作用。
香油:指芝麻油,常用于中医药中作为药物的溶剂或外用。
药膏:指将药物煎熬后制成的膏状物,用于外敷。
梧子:一种植物的种子,形状小,此处指药丸的大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慈石-评注
释名亦名玄石、处石、铁石、吸针石。此句开篇即点明了慈石的不同名称,反映了古人对同一物质不同称谓的多样性。‘玄石’、‘处石’等名称,体现了古人对石头颜色的直观感受,‘铁石’、‘吸针石’则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慈石的质地坚硬和吸附能力,富有想象力。
气味辛、寒、无毒。此句描述了慈石的药性,‘辛’表明其有发散之效,‘寒’则说明其有清热作用,‘无毒’则是对其安全性的肯定。这种对药材药性的详细描述,体现了中医对药材性质的认识和运用。
主治耳聋。用慈石一小粒,放入病耳内。另了耳不病,只放铁沙。病耳渐愈。此段文字详细介绍了慈石在治疗耳聋方面的应用。‘放入病耳内’、‘只放铁沙’等具体操作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药材使用方法的讲究。
又方:豆大慈石一粒,加少许穿山甲烧成的灰,用新丰包好塞耳内。口含生铁一小块,觉耳中有风雨声即不聋。这里提到了另一种治疗方法,即使用穿山甲灰与慈石结合,以及口含生铁的方法。这些方法反映了古人在治疗疾病时的创造性和多样性。
老人虚损(风温,腰肢痹痛)。用兹石三十两、白石英二十两,捶碎,浸入两斗水中,放在露地上。每天取此水煮粥吃。过一年,体质转强。此段文字描述了慈石在治疗老人虚损方面的应用,强调了长期使用的效果,体现了中医的‘治未病’思想。
阳萎。用兹石五斤,研细,淡酒浸半月。每服三合,白天服三次,临睡前服一次。此段文字介绍了慈石在治疗阳萎方面的应用,通过酒浸和研细的方式,强调了药材的充分提取。
两眼昏障(眼前现空花,视物成两体)。用兹石(火煅、醋淬七次)二两、丹砂一两、生神曲三两,共研为末。另用神曲末一两煮成糊,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方名‘慈朱丸’。这里详细描述了慈石在治疗眼疾方面的应用,以及制作丸子的具体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和制剂的精细。
子宫不收。用兹石经酒浸、火煅、研细后,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晚临睡前,服四十丸,滑石汤送下。次早,服兹石散二钱,米汤送下。慈石散配方是:慈石(酒浸过)半两,铁粉二钱半,当归五钱,共研为末即成。此段文字描述了慈石在治疗子宫不收方面的应用,以及慈石散的配方,体现了古人对药材配伍的讲究。
脱肛。用慈石(火煅、醋淬七次)半两,研细。每服一钱,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段文字描述了慈石在治疗脱肛方面的应用,强调了火煅、醋淬等处理方法对药材性能的影响。
刀伤后出血不止。用慈石粉敷上,能止痛止血。各种肿毒。用兹石三钱、金银藤四两,铅丹八两、香油一斤,熬成药膏,摊厚纸上贴患处。这两段文字分别介绍了慈石在治疗刀伤和肿毒方面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药材多功能的认识和使用。
综上所述,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慈石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反映了古人对药材的认识、配伍和制剂的丰富经验,是研究中国古代医药文化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