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代赭石-原文
释名亦名须丸、血师、土朱、铁朱。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哮喘,睡卧不得。用代赭石,研末,米醋调服。宜常服用。
伤寒无汗。用代赭石、干姜,等分为末,热醋调匀搽在两手心上,然后紧握双拳夹在大腿间。盖被静卧,汗出病愈。
急慢惊风(吊眼,撮口,抽筋)。用代赭石(火煅、醋淬十次)研细,水飞后晒干。每服一钱或半钱,真金汤调下。连进三服,如脚胫上出现红斑,即是邪出病愈之证。如始终不现红斑,即无救。
小肠疝气。用代赭石(火煅、醋淬)研细。每服二钱,白开水送下。
吐血、 血、流鼻血。用代赭石一两,火煅、醋淬多次,研细。每服一钱,开水送下。
妇女血崩。用代赭石火煅醋淬七次,研细。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眼睛红肿,不能开视。用代赭石二分、石膏一分,研细,清水调匀,敷两眼角和太阳穴。
各种疮疖。用代赭石、铅丹、牛皮胶,等分为末,冲入一碗好酒,等澄清后,取酒服。沉渣敷患处,干了就换。
百合病发(按:指伤寒病已愈而复发,是一种险症)。用百合七个(劈破),冷水浸一夜;另取代赭石一两、滑石三两、冷水二盅,合煎成一盅。把百合汁加入,再煎成一盅,温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代赭石-译文
这种药材又名须丸、血师、土朱、铁朱。
它的味道是苦的,性质寒冷,没有毒性。
主要用来治疗哮喘,睡觉时无法平躺的症状。使用代赭石,磨成粉末,用米醋调和后服用。建议长期服用。
对于伤寒没有汗出的症状,使用代赭石和干姜,等量磨成粉末,用热的醋调和均匀后,涂在两手心上,然后紧握双拳,夹在大腿之间。盖上被子静卧,出汗后病就会好。
对于急慢惊风(即吊眼、撮口、抽筋),使用经过火煅和醋淬十次的代赭石,研成细末,用水飞过晒干。每次服用一钱或半钱,用真金汤调和后服用。连续服用三次,如果脚胫上出现红斑,就是邪气排出,病愈的迹象。如果始终没有出现红斑,就无药可救。
对于小肠疝气,使用经过火煅和醋淬的代赭石,研成细末。每次服用二钱,用白开水送下。
对于吐血、血、流鼻血,使用一两代赭石,经过多次火煅和醋淬,研成细末。每次服用一钱,用开水送下。
对于妇女血崩,使用经过火煅醋淬七次的代赭石,研成细末。每次服用二钱,用开水送下。
对于眼睛红肿,无法睁开的情况,使用二分代赭石和一分石膏,研成细末,用清水调和均匀,敷在两眼角和太阳穴。
对于各种疮疖,使用代赭石、铅丹、牛皮胶等量磨成粉末,冲入一碗好酒中,等酒澄清后,取酒服用。沉渣敷在患处,干了就更换。
对于百合病发(即伤寒病已经好了但又复发,是一种危险的症状),使用七个百合(劈开),用冷水浸泡一夜;另外取一两代赭石、三两滑石、两盅冷水,一起煎成一盅。将百合汁加入,再煎成一盅,温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代赭石-注解
须丸:古代方剂名,是一种药物制剂形式,通常指丸剂。
血师:古代对某些含铁矿石的称呼,代赭石是其中之一。
土朱:古代对红色颜料的一种称呼,代赭石可以用来制作。
铁朱:古代对某些含铁矿石的称呼,与血师类似。
气味:中医药学术语,指药物的气味特征,苦、寒、无毒分别表示味道苦、性质寒凉、无毒。
主治:中医药学术语,指药物的主要治疗作用。
哮喘:中医病名,指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
代赭石:矿物名,一种含铁的氧化物,中医常用作药材。
研末:将药材研磨成粉末。
米醋:一种用糯米发酵制成的醋。
调服:将药物与米醋混合后服用。
伤寒:中医病名,古代对某些传染病的统称,相当于现代的流感。
无汗:中医症状,指不出汗。
干姜:植物名,一种姜科植物,中医常用作药材。
热醋:加热的醋。
搽:涂抹。
双拳:双手紧握成拳。
大腿间:大腿之间的部位。
盖被:盖上被子。
静卧:安静地躺下。
急慢惊风:中医病名,指突然发生、表现为惊恐不安的病症。
火煅:用火烧烤。
醋淬:将煅烧后的物质放入醋中淬火。
水飞:将药材研磨成粉末后,用水漂洗,使细粉浮于水面。
晒干:将水分蒸发后使药材干燥。
真金汤:古代方剂名,一种用真金(金箔)制成的汤剂。
连进:连续服用。
脚胫:脚踝到小腿的部分。
小肠疝气:中医病名,指小肠脱出体腔外的病症。
吐血:中医症状,指呕吐血液。
血:中医症状,指出血。
流鼻血:中医症状,指鼻孔出血。
妇女血崩:中医病名,指妇女月经不正常,出血量过多。
眼睛红肿:中医症状,指眼睛红肿。
不能开视:中医症状,指眼睛无法睁开。
石膏:矿物名,一种含钙的硫酸盐矿物,中医常用作药材。
疮疖:中医病名,指皮肤上出现的红肿、化脓的病症。
铅丹:矿物名,一种含铅的氧化物,中医常用作药材。
牛皮胶:动物胶,用牛皮制成的胶。
百合病发:中医病名,指百合病发作,百合病是一种危重病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代赭石-评注
释名亦名须丸、血师、土朱、铁朱。此段文字是对代赭石的别名的列举,体现了古人对药材的命名习惯,通常依据其外观、功效或产地等因素命名。须丸、血师等名,既反映了其颜色,也暗示了其与血液相关的药效。
气味苦、寒、无毒。这一句描述了代赭石的药性,苦味和寒性表明其性质苦寒,无毒则说明其安全性较高,适合长期服用。
主治哮喘,睡卧不得。用代赭石,研末,米醋调服。宜常服用。此段说明了代赭石的主治功能,对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有缓解作用,并且强调长期服用的重要性。
伤寒无汗。用代赭石、干姜,等分为末,热醋调匀搽在两手心上,然后紧握双拳夹在大腿间。盖被静卧,汗出病愈。这一段介绍了代赭石在治疗伤寒无汗症状时的应用,通过外敷和内服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药物的寒热属性来调节身体机能。
急慢惊风(吊眼,撮口,抽筋)。用代赭石(火煅、醋淬十次)研细,水飞后晒干。每服一钱或半钱,真金汤调下。连进三服,如脚胫上出现红斑,即是邪出病愈之证。如始终不现红斑,即无救。此段描述了代赭石在治疗急慢惊风时的用法,通过火煅醋淬的方法处理代赭石,增强了其药效,并强调了观察症状变化以判断疗效的重要性。
小肠疝气。用代赭石(火煅、醋淬)研细。每服二钱,白开水送下。此段说明了代赭石在治疗小肠疝气时的应用,火煅醋淬的处理方法再次体现了古人对药材加工的重视。
吐血、血、流鼻血。用代赭石一两,火煅、醋淬多次,研细。每服一钱,开水送下。此段介绍了代赭石在治疗出血症状时的应用,火煅醋淬的处理方法可能有助于止血。
妇女血崩。用代赭石火煅醋淬七次,研细。每服二钱,开水送下。此段描述了代赭石在治疗妇女血崩时的应用,火煅醋淬的处理方法可能有助于收敛止血。
眼睛红肿,不能开视。用代赭石二分、石膏一分,研细,清水调匀,敷两眼角和太阳穴。此段说明了代赭石在治疗眼部疾病时的应用,与石膏合用,体现了中药的配伍原则。
各种疮疖。用代赭石、铅丹、牛皮胶,等分为末,冲入一碗好酒,等澄清后,取酒服。沉渣敷患处,干了就换。此段描述了代赭石在治疗疮疖时的应用,通过酒冲服和敷患处的方式,体现了中药的内外兼治原则。
百合病发(按:指伤寒病已愈而复发,是一种险症)。用百合七个(劈破),冷水浸一夜;另取代赭石一两、滑石三两、冷水二盅,合煎成一盅。把百合汁加入,再煎成一盅,温服。此段介绍了代赭石在治疗百合病发时的应用,通过百合和代赭石的合煎,体现了中药复方配伍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