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五色石脂-原文
释名本品质似石而性粘,故名五脂。
有青石脂、黄石脂、黑石脂、白石脂、赤石脂等不同的类别,总称为“五色五脂”。
药用以赤石脂为最多,白石脂少用,青石脂、黄石脂、黑石脂三种都不入药。
气味五种石脂都是甘、平、无毒。
主治大肠寒滑,小便精出。
用赤石脂、干姜各一两,胡椒半两,共研为末,略加醋和饭,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赤白痢。用赤石脂末,清水送服一钱。
腹痛冷痢,下白冻如鱼脑。用煅赤石脂、炮干姜,等分为末,加蒸饼少许,做成丸子。服量随年龄不同,一日服三次。
痢后脱肛。用赤石脂、伏龙肝,共研为末,敷搽肛处。另加白矾粉亦可。
反胃。用赤石脂粉,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至二十丸,姜汤送下。服药之前,整吞巴豆仁一枚。
胸中痰饮,反吐不停。用赤石脂一斤,捣碎,筛细。每服一小茶匙,酒送下。以后,逐渐增加至三茶匙。服至一斤,不仅痰饮消失,而且身体转为壮健。
心痛彻背。用赤石脂、干姜、蜀椒各四分,炮附子二分,炮乌头一分,共研为末,蜜调成丸,如梧子大。先服一丸,如痛不止,可增至两三丸。
月经过多。用赤石脂、破故纸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小便失禁。用煅赤石脂、煅牡蛎各三两,盐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盐汤送下。
附方赤石脂是一种“多水高岭土”,有明显的吸附作用,能吸附消化道的有毒物质,故能涩肠止泻,又能入血分,故有止血的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五色石脂-译文
五脂的名称来源于其品质像石头但性质粘稠,因此被称为五脂。它们分为青石脂、黄石脂、黑石脂、白石脂和赤石脂等不同种类,统称为‘五色五脂’。在药用中,赤石脂使用得最多,白石脂较少使用,青石脂、黄石脂和黑石脂这三种都不用于药物。
五种石脂的气味都是甜的、平和的、无毒的。
它们主要用于治疗大肠寒冷、滑泻,以及小便中精液不正常排出。治疗方法是取赤石脂和干姜各一两,胡椒半两,共同研成粉末,稍微加一些醋和饭,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丸,空腹时服用,用米汤送下。对于赤白痢疾,用赤石脂粉末,用清水送服一钱。对于腹痛和冷痢,下痢时会有像鱼脑一样的白色凝结物。治疗方法是取煅赤石脂和炮干姜,等量研成粉末,加入少许蒸饼,制成丸子。服用量根据年龄不同,一天服用三次。对于痢疾后脱肛,用赤石脂和伏龙肝,共同研成粉末,敷在肛门处。也可以加入白矾粉末。
对于反胃,用赤石脂粉末,加入蜜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到二十丸,用姜汤送下。在服药之前,整吞下一枚巴豆仁。对于胸中的痰饮,反复呕吐不止,用一斤赤石脂,捣碎,筛成细末。每次服用一小茶匙,用酒送下。之后,逐渐增加到三茶匙。服用到一斤时,不仅痰饮消失,而且身体变得强壮。对于心痛彻背,用赤石脂、干姜、蜀椒各四分,炮附子二分,炮乌头一分,共同研成粉末,用蜜调成丸,如梧桐子大。先服用一丸,如果疼痛不止,可以增加到两三丸。
对于月经过多,用赤石脂和破故纸各一两,共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用米汤送下。对于小便失禁,用煅赤石脂和煅牡蛎各三两,盐一两,共同研成粉末。加糊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五丸,用盐汤送下。
附方说明:赤石脂是一种多水高岭土,具有明显的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消化道的有毒物质,因此能够涩肠止泻,同时也能进入血液,因此有止血的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五色石脂-注解
五脂:五脂是指青石脂、黄石脂、黑石脂、白石脂、赤石脂五种不同的石脂,因其品质类似石而性粘,故统称为五脂。
五色五脂:五色五脂即指青石脂、黄石脂、黑石脂、白石脂、赤石脂五种石脂,因颜色不同而得名。
赤石脂:赤石脂是一种多水高岭土,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消化道中的有毒物质,具有涩肠止泻和止血的功效。
白石脂:白石脂,性质粘稠,用于治疗大肠寒滑、小便精出等症状。
青石脂:青石脂,性质粘稠,在中医药中较少使用。
黄石脂:黄石脂,性质粘稠,在中医药中较少使用。
黑石脂:黑石脂,性质粘稠,在中医药中较少使用。
甘、平、无毒:甘、平、无毒是中医药中对药材性质的描述,甘指味道甜,平指药性平和,无毒指对人体没有毒性。
大肠寒滑:大肠寒滑是指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大便稀薄、不成形等症状。
小便精出:小便精出是指小便频繁,尿量减少的症状。
胡椒:胡椒是一种调味品,也具有药用价值,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消痰的功效。
醋:醋是一种调味品,也具有药用价值,具有收敛止泻、解毒的功效。
饭:饭指煮熟的米饭,在此处用作制作药丸的辅料。
梧子大:梧子大是指药丸的大小,梧子是一种植物的种子,以此为标准衡量药丸的大小。
米汤:米汤是指煮米时所得的汤汁,常用于送服药物。
白痢:白痢是指痢疾的一种,大便呈白色或灰白色。
腹痛冷痢:腹痛冷痢是指伴有腹痛的冷痢症状。
白冻如鱼脑:白冻如鱼脑是指痢疾时大便呈现的一种特殊形态,类似鱼脑的冻状物。
伏龙肝:伏龙肝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止泻、收敛止血的功效。
白矾:白矾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收敛、止血、解毒的功效。
反胃:反胃是指食物进入胃后,因胃气上逆而吐出的症状。
巴豆仁:巴豆仁是一种有毒的中药材,具有泻下、逐水、破血等功效,但需谨慎使用。
胸中痰饮:胸中痰饮是指痰液停留在胸部,导致胸闷、咳嗽等症状。
心痛彻背:心痛彻背是指心痛感延伸至背部,可能是心脏或相关脏腑疾病的表现。
蜀椒:蜀椒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消痰的功效。
炮附子:炮附子是指经过炮制后的附子,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
炮乌头:炮乌头是指经过炮制后的乌头,具有温经散寒、止痛的功效。
破故纸:破故纸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
煅牡蛎:煅牡蛎是指经过煅烧处理的牡蛎,具有收敛、固涩的功效。
盐:盐是一种调味品,也具有药用价值,具有清热、解毒、软坚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五色石脂-评注
释名本品质似石而性粘,故名五脂。此句开篇即点明五脂的命名依据,‘似石而性粘’形象地描述了五脂的物理特性,‘五脂’则概括了五种不同颜色的石脂。从文化角度来看,这种命名方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总结,也反映了古人对事物属性的认知。
有青石脂、黄石脂、黑石脂、白石脂、赤石脂等不同的类别,总称为‘五色五脂’。此句介绍了五脂的类别,‘五色’与‘五脂’的对应,不仅是对颜色的描述,也寓意着五脂各有其独特的药效,体现了中医对药物的分类观念。
药用以赤石脂为最多,白石脂少用,青石脂、黄石脂、黑石脂三种都不入药。此句说明了赤石脂在药用上的重要性,以及其他石脂的药用情况,反映了古人对药物功效的深入研究。
气味五种石脂都是甘、平、无毒。此句描述了五脂的药性,‘甘’、‘平’、‘无毒’体现了中医对药物安全性的重视,同时也为后续的药方提供了用药依据。
主治大肠寒滑,小便精出。此句说明了五脂的主治功能,‘大肠寒滑’、‘小便精出’是对病症的具体描述,反映了古人对疾病机理的认识。
用赤石脂、干姜各一两,胡椒半两,共研为末,略加醋和饭,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句详细描述了赤石脂的用药方法,包括药物配比、制备方法、服用剂量等,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应用的细致入微。
腹痛冷痢,下白冻如鱼脑。用煅赤石脂、炮干姜,等分为末,加蒸饼少许,做成丸子。服量随年龄不同,一日服三次。此句针对腹痛冷痢的症状,提供了具体的药方,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痢后脱肛。用赤石脂、伏龙肝,共研为末,敷搽肛处。另加白矾粉亦可。此句描述了脱肛症状的治疗方法,‘敷搽肛处’体现了中医外治法的应用。
反胃。用赤石脂粉,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至二十丸,姜汤送下。服药之前,整吞巴豆仁一枚。此句针对反胃症状,提供了独特的药方,‘整吞巴豆仁一枚’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巧妙运用。
胸中痰饮,反吐不停。用赤石脂一斤,捣碎,筛细。每服一小茶匙,酒送下。以后,逐渐增加至三茶匙。服至一斤,不仅痰饮消失,而且身体转为壮健。此句描述了治疗胸中痰饮的方法,‘逐渐增加’体现了中医用药的渐进性原则。
心痛彻背。用赤石脂、干姜、蜀椒各四分,炮附子二分,炮乌头一分,共研为末,蜜调成丸,如梧子大。先服一丸,如痛不止,可增至两三丸。此句针对心痛彻背的症状,提供了具体的药方,体现了中医对复杂病症的辨证施治。
月经过多。用赤石脂、破故纸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此句描述了治疗月经过多的方法,体现了中医对女性病症的关注。
小便失禁。用煅赤石脂、煅牡蛎各三两,盐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盐汤送下。此句针对小便失禁的症状,提供了具体的药方,体现了中医对疾病治疗的全面性。
附方赤石脂是一种‘多水高岭土’,有明显的吸附作用,能吸附消化道的有毒物质,故能涩肠止泻,又能入血分,故有止血的作用。此句对赤石脂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科学解释,体现了古人对药物研究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