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丹砂-原文
释名朱砂,辰砂,汞砂。
气味甘,寒,有小毒。
主治治惊痫,解胎毒痘毒,驱邪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丹砂-译文
朱砂、辰砂、汞砂的名称解释。
它们的味道是甜的,性质是寒性的,有一定的毒性。
主要用来治疗惊痫病,解除胎毒和痘毒,以及驱除邪气和疟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丹砂-注解
朱砂:朱砂是一种天然的硫化汞矿物,呈红色,常用于古代医学、炼丹术和道教仪式中。在中医中,朱砂被认为具有镇静安神、清热解毒的功效。
辰砂:辰砂是朱砂的别称,因为朱砂主要产于中国湖南省辰溪县而得名,与朱砂的用途和功效相同。
汞砂:汞砂也是朱砂的别称,因为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而硫化汞在古代也被称为汞砂。
甘:指味道甜,中医认为甘味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
寒:在中医理论中,寒性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等作用,适用于热病、炎症等症状。
小毒:指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毒性较小,可以通过适当的剂量使用。
治惊痫:治疗癫痫病,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突然的、反复的肌肉痉挛和意识丧失。
解胎毒痘毒:解胎毒指解除孕妇体内的毒邪,痘毒指痘疹(天花)的毒邪,朱砂在古代医学中用于治疗这些疾病。
驱邪疟:驱除疟疾的邪气,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高热和出汗等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丹砂-评注
释名朱砂,辰砂,汞砂。此三名称均指向同一种矿物,即朱砂。朱砂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不仅是矿物名称,更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药材。‘释名’一词表明了对该物质的命名由来及其别称的说明,反映了古代对事物命名细致入微的考究习惯。
气味甘,寒,有小毒。此句描述了朱砂的药性。‘甘’指其味道,‘寒’指其性质,‘有小毒’则说明了其药效的同时也提示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在中医药理论中,药物的气味和性质是其药效的基础,这里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特性的深刻认识。
主治治惊痫,解胎毒痘毒,驱邪疟。此句列举了朱砂的主要医疗用途。‘主治’表明了朱砂的主要治疗功能,‘惊痫’指的是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胎毒痘毒’涉及孕期和新生儿疾病,‘驱邪疟’则是指驱除疟疾邪气。这些用途反映了朱砂在古代医药中的应用范围,也体现了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和驱邪扶正的特点。
朱砂在古代医学中被视为珍贵的药材,不仅因为其稀有,更因其疗效显著。‘解胎毒痘毒’体现了中医对孕期和新生儿疾病的关注,‘驱邪疟’则是对疟疾等传染病的应对。这些用途反映了古代医学家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深入研究和实践。
然而,‘有小毒’的提醒也表明朱砂并非万能良药,使用时需谨慎。古代医家在强调其疗效的同时,也注重药物的毒副作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安全性的重视。这种严谨的用药态度,对于今天中医药的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