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二十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二十年-原文

【经】

二十年春,新作南门。

夏,郜子来朝。

五月乙巳,西宫灾。

郑人入滑。

秋,齐人、狄人盟于邢。

冬,楚人伐随。

【传】

二十年春,新作南门,书不时也。凡启塞从时。

滑人叛郑而服于卫。

夏,郑公子士、洩堵寇帅师入滑。

秋,齐、狄盟于邢,为邢谋卫难也。于是卫方病邢。随以汉东诸侯叛楚。

冬,楚鬥穀於菟帅师伐随,取成而还。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曰:“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二十年-译文

【经】

二十年的春天,重新修建了南门。

夏天,郜国的君主来朝见。

五月乙巳日,西宫发生了火灾。

郑国的人进入了滑国。

秋天,齐国和狄国在邢国结盟。

冬天,楚国的人攻打随国。

【传】

二十年的春天,重新修建了南门,这是不合时宜的。所有的开启和关闭都应该按照时节来进行。

滑国的人背叛了郑国而臣服于卫国。

夏天,郑国的公子士和洩堵寇率领军队进入了滑国。

秋天,齐国和狄国在邢国结盟,是为了帮助邢国对付卫国的困难。这时卫国正在困扰邢国。随国带领汉水以东的诸侯国背叛了楚国。

冬天,楚国的鬥穀於菟率领军队攻打随国,取得了胜利后返回。君子说:“随国被攻打,是因为没有衡量自己的力量。如果能够衡量自己的力量再行动,那么错误就会少很多。成功或失败都是由自己决定的,怎么能怪别人呢?《诗经》上说:‘难道不是早晚都在想着行动,只是路上露水太多。’”

宋襄公想要联合诸侯,臧文仲听说后说:“如果能够顺从别人的意愿,那么就可以成功;如果强迫别人顺从自己的意愿,那么很少能够成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二十年-注解

南门:古代城市的主要城门之一,通常位于城市的南面,是城市的重要出入口。

郜子:郜国的君主,郜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西宫灾:西宫发生火灾,西宫是古代宫殿的一部分,通常指皇后的居所。

滑: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邢: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河北省境内。

随: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楚:春秋时期的一个大国,位于今湖北、湖南一带。

鬥穀於菟:楚国的一位将领,名字中的“鬥”表示战斗,“穀”表示谷物,“於菟”可能是其封地或称号。

宋襄公:宋国的君主,宋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中等国家,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臧文仲:宋国的一位大臣,以智慧和谋略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二十年-评注

这段文字记载了春秋时期的一系列政治和军事事件,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首先,南门的新建和西宫的火灾,虽然看似是建筑和自然灾害,但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南门作为城市的重要出入口,其新建可能意味着城市防御的加强,而西宫的火灾则可能象征着皇权的动摇。

其次,滑国的叛变和郑国的入侵,以及齐、狄与邢国的结盟,都显示了诸侯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和联盟关系。滑国的叛变和郑国的入侵,反映了小国在大国之间的摇摆不定,而齐、狄与邢国的结盟,则是为了共同对抗卫国的威胁。

最后,楚国的伐随和宋襄公的合诸侯之议,进一步揭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楚国的伐随,显示了楚国对周边小国的控制和扩张,而宋襄公的合诸侯之议,则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寻求联盟和合作的趋势。臧文仲的评论,强调了以欲从人的重要性,即领导者应该顺应民意,而不是强加自己的意愿。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具体事件,还通过这些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僖公-僖公二十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7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