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阿井泉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阿井泉-原文

释名阿井在今兖州阳谷县,即古东阿县也。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逐痰下降(即治逆痰),下胸胃淤浊,止吐。

附方阿井在今山东阳谷县,即古代东阿县。井下水直通济南,所以济南的井水,也有阿井水的作用。这支水叫作济水。

早在周代,《管子》就记载着:济水青白,吃这种水的人,身体坚劲,很少皮肤病。

考释李时珍在其发明项下曰:

‘阿井在今兖州阳谷县,即古东阿县也。’

考阿井,为现在的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阿城镇的‘古阿井’。

这口井里的水,就是阿井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阿井泉-译文

阿井现在位于今天的兖州阳谷县,也就是古代的东阿县。

它的味道是甜咸、平和、无毒的。

主要用来治疗咳嗽痰多(即治疗逆痰),清除胸胃中的淤积,止住呕吐。

附方提到,阿井现在位于山东阳谷县,也就是古代的东阿县。井水直接通向济南,所以济南的井水也具有阿井水的作用。这种水被称为济水。早在周代,《管子》就有记载:济水清澈透明,饮用这种水的人,身体强健,很少得皮肤病。

李时珍在其著作中提到:‘阿井现在位于今天的兖州阳谷县,也就是古代的东阿县。’考证阿井,就是现在山东省阳谷县东北的阿城镇的‘古阿井’。这口井里的水,就是阿井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阿井泉-注解

阿井:阿井,古井名,位于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的阿城镇,因古时属东阿县而得名。阿井水以其独特的品质而闻名,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

兖州:兖州,古地名,今属山东省,曾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阳谷县:阳谷县,位于山东省西部,是古代东阿县的一部分,因阳谷河流经而得名。

东阿县:东阿县,古县名,位于今山东省阳谷县,以产阿胶而闻名。

气味:气味,指物质的性质和味道,中医学中常用来描述药物或食物的特性。

甘咸:甘咸,指味道甜而带咸,是中医学中用来描述药物或食物味道的术语。

平:平,中医学中指药物性质平和,不寒不热,适合大多数人使用。

无毒:无毒,指药物或食物对人体没有毒性。

逐痰下降:逐痰下降,中医学术语,指通过某种方法使痰液排出体外,用于治疗痰多等症状。

胸胃淤浊:胸胃淤浊,中医学术语,指胸部和胃部有淤血和杂质,可能引起不适。

止吐:止吐,指治疗呕吐症状的方法或药物。

附方:附方,中医学术语,指在论述某种疾病或药物时,附带的方剂或治疗方法。

济水:济水,古水名,流经今山东、河南等地,是古代重要的水系之一。

周代:周代,指中国历史上的周朝时期,时间约为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

《管子》:《管子》,中国古代的一部法家经典,作者为管仲,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

身体坚劲:身体坚劲,指身体强健有力。

皮肤病:皮肤病,指皮肤上的各种疾病,如湿疹、皮炎等。

李时珍: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一书,对后世医学发展影响深远。

发明项下:发明项下,指在《本草纲目》一书中,关于某种药物的描述部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阿井泉-评注

释名阿井在今兖州阳谷县,即古东阿县也。

这句话揭示了阿井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释名’一词表明接下来的内容是对阿井名称的解读,‘阿井’这一名称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在今兖州阳谷县’明确了阿井的地理位置,‘即古东阿县也’则将阿井与古代东阿县联系起来,表明了阿井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古东阿县作为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域,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阿井作为其代表性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气味甘咸、平、无毒。

这句话描述了阿井水的性质。‘气味’指的是阿井水的味道,‘甘咸’表明阿井水味道既甜又咸,‘平’则表示阿井水性质平和,‘无毒’说明阿井水对人体无害。这种对水质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重视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主治逐痰下降(即治逆痰),下胸胃淤浊,止吐。

此句介绍了阿井水的药用价值。‘主治’一词表明了阿井水的医疗用途,‘逐痰下降’指的是阿井水可以治疗痰多、痰液不易排出的症状,‘下胸胃淤浊’说明阿井水可以清除胸胃中的杂质,‘止吐’则表明阿井水可以止住呕吐。这些药用功能的描述,反映了古人对水疗和自然疗法的认识,以及对人体健康问题的关注。

附方阿井在今山东阳谷县,即古代东阿县。井下水直通济南,所以济南的井水,也有阿井水的作用。这支水叫作济水。

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阿井水的影响范围。‘附方’一词通常指附加的说明或解释,此处用来引出关于阿井水作用范围的补充信息。‘即古代东阿县’再次强调了阿井与东阿县的历史联系。‘井下水直通济南’说明阿井水的水脉与济南相连,‘所以济南的井水,也有阿井水的作用’则表明阿井水的影响不仅限于阳谷县,还波及到济南。‘这支水叫作济水’则是对这种水的命名,济水之名也体现了水的重要性和其象征意义。

早在周代,《管子》就记载着:济水青白,吃这种水的人,身体坚劲,很少皮肤病。

这句话引用了《管子》中的记载,为阿井水增添了神秘色彩。‘早在周代’表明这种记载的历史悠久,‘《管子》’是古代的一部重要著作,其记载具有权威性。‘济水青白’描述了济水的颜色,‘吃这种水的人,身体坚劲,很少皮肤病’则是关于饮用济水对人体健康的好处。这段记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对水质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健康生活的向往。

考释李时珍在其发明项下曰:‘阿井在今兖州阳谷县,即古东阿县也。’考阿井,为现在的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阿城镇的‘古阿井’。这口井里的水,就是阿井水。

这句话通过引用李时珍的记载,进一步证实了阿井的历史地位和地理位置。‘考释’一词表明接下来的内容是对前文提到的阿井的进一步解释和验证。李时珍作为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其记载具有很高的可信度。‘阿井在今兖州阳谷县,即古东阿县也’再次确认了阿井的地理位置,‘考阿井’则是对阿井的深入研究。‘为现在的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阿城镇的‘古阿井’’则具体指出了阿井的位置,‘这口井里的水,就是阿井水’则明确了阿井水的来源。整个赏析过程,通过古文内容的逐句解读,展现了阿井的历史文化价值、药用价值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阿井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71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