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醴泉-原文
释名亦名甘泉。
泉水略有淡酒味。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心腹痛,疰忤(即鬼疰,见“半天河”条下),消渴,反胃,霍乱等。
治病以新汲水为好。
《瑞应图》说:常饮醴泉,令人长寿。
《东观记》说:常饮醴泉,可除痼疾(久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醴泉-译文
它的名字也叫做甘泉。泉水稍微有点像淡酒的滋味。
它的味道是甜的、性质平和、没有毒性。
主要用来治疗心痛、腹部疼痛,还有鬼疰(即半天河条下所说的鬼疰),消渴症,呕吐,霍乱等疾病。治病时最好使用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
《瑞应图》中说:经常饮用甘泉,可以让人长寿。
《东观记》中说:经常饮用甘泉,可以消除长期累积的疾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醴泉-注解
甘泉:甘泉,古代指味道甘美的泉水,常用来比喻美酒或指有益于身体的泉水。在古代文化中,甘泉被视为吉祥之物,有治愈疾病、延年益寿的寓意。
泉水略有淡酒味:指泉水带有轻微的酒香,可能是由于地下岩石中的矿物质与泉水反应产生的,也可能是因为泉水与酒类发酵物接触而带有酒味。
气味甘、平、无毒:描述了甘泉的味道和性质,甘表示味道甜美,平表示性质平和,无毒表示对人体无害。
心腹痛:指心脏和腹部的不适感,可能包括心痛、胃痛等症状。
疰忤:疰忤,又称鬼疰,古代医学中指由鬼邪所致的疾病,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某些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
消渴:消渴,古代医学名词,指口渴症状,常与糖尿病有关。
反胃:反胃,指胃内容物逆流至食管甚至口腔,可能是因为胃气上逆或消化不良等原因。
霍乱:霍乱,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剧烈呕吐和腹泻为特征。
新汲水:新汲水,指刚从井中打上来的水,认为其性质纯净,对治病有益。
《瑞应图》:《瑞应图》是古代的一种图录,记录了各种祥瑞之事,包括地理、生物、气象等方面的奇异现象。
《东观记》:《东观记》是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记载了东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醴泉-评注
释名亦名甘泉。泉水略有淡酒味。
此句首先点明了泉水的名称,‘释名’意味着解释名称的由来,‘亦名’则表明除了‘甘泉’之外,还有其他名称。‘甘泉’一语双关,既指泉水味道甜美,也暗示其具有养生之效。‘泉水略有淡酒味’则是对泉水味道的具体描述,这种‘淡酒味’既非浓烈,又足以增添饮用的趣味,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
气味甘、平、无毒。
此句介绍了甘泉的药性,‘气味’一词在古代医学中指药物的性味,‘甘’表示味道甜美,‘平’则指药性平和,‘无毒’则强调其安全性。这种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特性的科学认识,强调了甘泉的养生和治疗作用。
主治心腹痛,疰忤(即鬼疰,见“半天河”条下),消渴,反胃,霍乱等。
此句列举了甘泉的主治功效,‘主治’表明了甘泉的主要治疗作用。‘心腹痛’、‘疰忤’、‘消渴’、‘反胃’、‘霍乱’等病症,涵盖了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显示了甘泉的广泛用途。这种列举方式,既便于人们了解甘泉的疗效,也体现了古人对疾病分类的初步尝试。
治病以新汲水为好。
此句强调了使用甘泉的最佳状态,‘新汲水’意味着刚刚取出的泉水,这样的泉水新鲜、纯净,其药效最佳。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古人对养生之道的重视。
《瑞应图》说:常饮醴泉,令人长寿。
此句引用了《瑞应图》中的记载,‘瑞应图’是一种古代的图籍,记录了各种祥瑞之事。‘常饮醴泉,令人长寿’这一说法,反映了古人对甘泉的极高评价,将其视为延年益寿的圣物。
《东观记》说:常饮醴泉,可除痼疾(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