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温汤-原文
释名亦名温泉、沸泉。
种类甚多。
有硫磺泉,比较常见;
有泉砂泉,见于新安黄山;
有矾石泉,见于西安骊山。
气味辛、热、微毒。
主治筋骨挛缩,肌皮顽痹,手足不遂,眉发脱落以及各种疥癣等症。
附方上列气味与主治,主要是就硫磺泉而言,
其他温泉,大都无毒(含砒石的温泉除外),
即可烹茶,洗浴亦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温汤-译文
温泉的别称有温泉、沸泉。种类非常多。有硫磺泉,比较常见;有泉砂泉,在安徽黄山的新安地区可以看到;有矾石泉,在陕西西安的骊山有出产。
硫磺泉的味道是辛辣、热的,有一点毒性。
硫磺泉主要治疗筋骨拘挛、肌肉皮肤麻木、手脚不灵活、眉毛头发脱落以及各种皮肤病等症状。
附方中提到的气味和主治,主要是针对硫磺泉来说的,其他类型的温泉,大部分是无毒的(含有砒石的温泉除外),可以用来泡茶,洗澡也很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温汤-注解
温泉:温泉是指从地下涌出的天然泉水,因其温度较高,常用于沐浴和医疗。在中国古代,温泉被视为具有神奇疗效的神水,常与神仙传说相联系。
沸泉:沸泉指的是温度极高的温泉,其水接近或达到沸点,因而不适合直接饮用或沐浴。
硫磺泉:硫磺泉是指含有硫磺成分的温泉,其水有特殊的气味,对某些皮肤病有治疗作用。
泉砂泉:泉砂泉指的是含有砂粒的温泉,常见于新安黄山地区,可能含有矿物质,对健康有益。
矾石泉:矾石泉是指含有矾石成分的温泉,矾石是一种矿物,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辛:辛,中医术语,指味道辛辣,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
热:热,中医术语,指性质温热,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微毒:微毒,指药物或食物中含有的轻微毒性成分,有时在适量使用下可以治疗疾病。
筋骨挛缩:筋骨挛缩是指筋骨僵硬,活动受限,常见于中风、风湿等疾病。
肌皮顽痹:肌皮顽痹是指肌肉和皮肤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常见于风湿病。
手足不遂:手足不遂是指手脚活动不便,常见于中风后遗症。
眉发脱落:眉发脱落是指眉毛或头发大量脱落,可能与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疥癣:疥癣是指皮肤上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脱屑等症状。
附方:附方是指在药方之外,根据病情需要,添加的辅助治疗方法或药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温汤-评注
释名亦名温泉、沸泉。这句话点明了温泉的别称,温泉在古代被视为一种具有神奇疗效的水源,其名称的演变也反映了人们对这种水源的认识和利用方式的变化。‘温泉’二字,既有地理特征的描述,也蕴含了人们对水热的直观感受,‘沸泉’则进一步强调了其温度之高,如同沸腾的水一般。这种命名方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感受和命名习惯。
种类甚多。有硫磺泉,比较常见;有泉砂泉,见于新安黄山;有矾石泉,见于西安骊山。此句对温泉的种类进行了分类,展现了温泉多样性的特点。硫磺泉、泉砂泉、矾石泉等不同类型的温泉,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各具特色,体现了中国古代对自然资源的细致观察和分类能力。
气味辛、热、微毒。这句话描述了硫磺泉的气味和药性。‘辛’指其味道,‘热’则描述了其性质,‘微毒’则表明了其药效。在古代医学中,这种描述方式体现了对药物特性的直观把握,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药物三性(寒、热、平)的认识。
主治筋骨挛缩,肌皮顽痹,手足不遂,眉发脱落以及各种疥癣等症。此句列举了硫磺泉的主治功能,涵盖了筋骨、肌皮、手足等多个部位,以及眉发脱落、疥癣等多种疾病。这表明硫磺泉在古代医学中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反映了其疗效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附方上列气味与主治,主要是就硫磺泉而言,其他温泉,大都无毒(含砒石的温泉除外),即可烹茶,洗浴亦好。此句进一步说明了硫磺泉的特殊性,同时也指出了其他温泉的普遍特性。‘附方’一词表明了古人对温泉药效的认识是基于实际应用和经验积累的,而‘烹茶,洗浴亦好’则说明了温泉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不仅用于治病,也用于日常生活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