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鼠李-原文
释名楮李、鼠梓、山李子、牛李、皂李、赵李、牛皂子,乌槎子、乌巢。
气味(子)苦、凉、微毒。
主治诸疮寒热,用鼠李生捣敷涂。
虫牙肿痛。用鼠李煎汁,空腹饮一碗,是时频频含漱。
痘疮黑毁。采黑熟了的鼠李子,捣烂取汁,熬成膏,瓷瓶收存,须令透气。
每服如皂角大一团。
煎桃胶汤化下。
约过两小时,再服一次痘疮自然红活。
方中加麝临时工少许更好,如无新鲜鼠李子,取干者如水熬膏亦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鼠李-译文
楮李、鼠梓、山李子、牛李、皂李、赵李、牛皂子,乌槎子、乌巢。
气味(子)苦、凉、微毒。
主治各种疮口冷热症状,可以用鼠李新鲜捣碎后敷在患处。对于虫牙引起的肿痛,可以用鼠李煎煮出的汁液,空腹时喝一碗,这时要经常含在嘴里漱口。痘疮变黑溃烂时,采摘成熟的黑鼠李子,捣碎取汁,熬制成膏,用瓷瓶储存,但要确保瓶子能透气。每次服用时,取像皂角大小的一团。用桃胶汤来化开服用。大约两小时后,再服用一次,痘疮自然会变得红润活泼。如果在方中加入少许麝香效果会更好。如果没有新鲜鼠李子,可以用干燥的鼠李子,像水熬制膏也可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鼠李-注解
楮李:楮李是一种落叶乔木,其果实可食用,亦可用于药用。
鼠梓:鼠梓,可能是指鼠李,一种灌木或小乔木,其果实和叶子在中医药中有所应用。
山李子:山李子即野生李子,与家种李子类似,但生长在山区。
牛李:牛李可能是指某些李子品种,或者是与牛相关的某种李子。
皂李:皂李可能是指皂荚树上的果实,皂荚在古代常被用作洗涤剂。
赵李:赵李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李子品种,或者是与赵姓有关的某种李子。
牛皂子:牛皂子可能是指某种与牛或皂荚有关的植物或果实。
乌槎子:乌槎子可能是指某种黑色的槎子,槎子可能是指槎树上的果实。
乌巢:乌巢可能是指乌鸦的巢穴,也可能是指某种黑色的巢。
苦:苦是一种味道,通常与清热解毒、燥湿等功效相关。
凉:凉在中医药中指具有清热、降火、解毒等功效的特性。
微毒:微毒指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毒性较小,可以在控制剂量下使用。
诸疮寒热:诸疮指各种疮疡,寒热可能指疮疡伴有寒热症状。
鼠李生捣敷涂:鼠李生捣敷涂是指将新鲜的鼠李捣碎后,敷涂在疮疡处。
虫牙肿痛:虫牙肿痛是指牙齿上的蛀牙引起的肿胀和疼痛。
鼠李煎汁:鼠李煎汁是指将鼠李煎煮成汁。
空腹饮一碗:空腹饮一碗是指在没有进食的情况下,喝下一碗药汁。
含漱:含漱是指将药液含在口中,漱口后吐出。
痘疮黑毁:痘疮黑毁可能是指痘疮愈合后留下的黑色疤痕。
熬成膏:熬成膏是指将药液或药粉加热熬制成膏状。
瓷瓶收存:瓷瓶收存是指将熬好的膏状药物存放在瓷瓶中。
须令透气:须令透气是指存药时要保证容器透气,以防药物变质。
每服如皂角大一团:每服如皂角大一团是指每次服用的药物量大约与皂角大小相当。
煎桃胶汤化下:煎桃胶汤化下是指将桃胶煎煮成汤,然后服用。
约过两小时,再服一次:约过两小时,再服一次是指第一次服用药物后大约两小时再次服用。
麝:麝是指麝香,一种香料,也用于中医药中,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等功效。
临时工少许:临时工少许是指少量临时添加的麝香。
干者如水熬膏亦可:干者如水熬膏亦可是指如果没有新鲜鼠李子,可以使用干燥的鼠李子,按照水熬膏的方法制作药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鼠李-评注
首先,我们注意到文段中的释名部分,列举了鼠李的多种别称,如楮李、鼠梓、山李子等,这些名称反映了鼠李在民间传统中的广泛认知和用途。这些名称的使用,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植物形态的观察和记忆,也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对同一植物的不同称谓,是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体现。
在气味描述上,‘苦、凉、微毒’三字概括了鼠李的药性。苦味常与清热解毒的功效相关联,凉性则表明其具有清热降火的特性,而微毒则暗示了其药性峻猛,需谨慎使用。这种对药物药性的简练描述,是中医药理论中‘四气五味’理论的体现。
接下来,文段详细介绍了鼠李的主治功能。‘诸疮寒热’说明鼠李对于各种疮疡、寒热病症均有疗效,‘鼠李生捣敷涂’则具体说明了使用方法,即生捣鼠李敷于患处,这种方法体现了中医的‘外治法’理念。
‘虫牙肿痛’和‘鼠李煎汁’的描述,说明了鼠李对于口腔疾病的疗效,煎汁空腹饮用并含漱,这种内外兼治的方法,体现了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念。
‘痘疮黑毁’一句,则指出了鼠李对于痘疮的治疗效果。文中提到的‘采黑熟了的鼠李子,捣烂取汁,熬成膏’,以及‘煎桃胶汤化下’的方剂,反映了古人对药物疗效的探索和临床实践的经验积累。‘须令透气’的细节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保存条件的重视。
‘每服如皂角大一团’和‘再服一次痘疮自然红活’的描述,说明了用药的剂量和疗效的预期,这种对用药过程的详细说明,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治疗过程的科学态度。
最后,‘方中加麝临时工少许更好’的补充,说明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加入其他药材以增强疗效,这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即根据病情的不同,灵活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而‘如无新鲜鼠李子,取干者如水熬膏亦可’的说明,则体现了古人在药材资源有限时的变通思维和实用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