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酸枣-原文
释名山枣。
气味(酸枣)酸、平、无毒。
主治胆风沉星(胆风毒气,虚实不调,昏沉多睡)。用酸枣仁一两(生用)、蜡茶二两,以生姜汁涂炙微焦为散。每取二钱,加水七分煎至六分,温服。
胆虚不眠(心多惊悸)。用酸枣仁一两,炒香,捣为散。每服二钱,竹叶汤调下。
又方:再加人参一两、辰砂半两、乳香二钱半,调炬蜜做成丸子服下。
振悸不收藏。用酸枣仁二升,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各二两,生姜六两,加水八升,煮成三分,分次服。此方称“酸枣仁汤”。
虚烦不眠。用酸枣仁二升, 母、干姜、茯苓、芎 各二两,甘草(炙)一两,先以水一斗煮枣仁,得汁七程式,再放入其余各药同煮,最后得汁三程式,分次服下。此方名“酸枣仁汤”。
骨蒸不眠。用酸枣仁一两,加水二碗研绞取汁,下粳米二合煮粥。粥熟后,再下地黄汁一合,煮匀吃下。
盗汗,用酸枣仁、人参、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酸枣-译文
解释:名山枣。
它的味道(酸枣)是酸的,性质平和,没有毒性。
主要治疗:胆风沉星(指胆风毒气,虚实不调,导致昏沉多睡)。使用酸枣仁一两(生用)、蜡茶二两,用生姜汁涂抹后微焦,制成散剂。每次取二钱,加入七分水,煎至六分,温服。
胆虚不眠(心多惊悸)。使用酸枣仁一两,炒香后捣成散剂。每次服用二钱,用竹叶汤调和后服用。
又有方:再加入人参一两、辰砂半两、乳香二钱半,调和蜜做成丸子服用。
心悸不安,无法安静。使用酸枣仁二升,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各二两,生姜六两,加水八升,煮成三分,分次服用。这个方子称为‘酸枣仁汤’。
虚烦不眠。使用酸枣仁二升,母、干姜、茯苓、芎各二两,甘草(炙)一两,先用水一斗煮酸枣仁,得到汁七程式,再放入其余各药同煮,最后得到汁三程式,分次服用。这个方子也称为‘酸枣仁汤’。
骨蒸不眠。使用酸枣仁一两,加水二碗研磨取汁,加入粳米二合煮粥。粥煮好后,再加入地黄汁一合,煮匀后吃下。
盗汗。使用酸枣仁、人参、茯苓,等分为末,每次服用一钱,用米汤送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酸枣-注解
酸枣:酸枣是一种果实,学名为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属于鼠李科枣属植物。在中医中,酸枣仁是常用的药材,具有养心安神、收敛止汗的功效。
气味:指药物的口感和性质,包括酸、苦、甘、辛、咸等味道,以及寒、热、温、凉等性质。
胆风沉星:胆风指胆气不宁,沉星指胆中痰浊下坠,此症状多见于中医中的胆虚痰扰证。
蜡茶:蜡茶,一种古代的药物,可能是用蜡包裹的茶叶,用于治疗疾病。
生姜汁:生姜汁是由生姜制成的汁液,具有温中止呕、发汗解表的作用。
炙:炙是中药炮制方法之一,指用火烤制药材,以增强其药效。
散:散剂是中药的一种剂型,指将药材研磨成粉末,便于服用。
竹叶汤:竹叶汤是用竹叶和水煮制而成的汤剂,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人参:人参是一种贵重的药材,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
辰砂:辰砂是朱砂的一种,具有镇静安神、清热解毒的作用。
乳香:乳香是一种树脂,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作用。
调炬蜜:调炬蜜是指将蜜糖调和后用于制作药丸。
茯苓:茯苓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
白术:白术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
甘草:甘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调和药性、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
粳米:粳米是稻米的一种,可以用来煮粥,具有养胃健脾的作用。
地黄汁:地黄汁是由地黄制成的汁液,具有滋阴补肾、清热凉血的作用。
母:此处可能指的是药材的母体或主要成分,具体指代不明。
芎:芎,指川芎,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
程式:程式在这里指的是药汁的量,七程式和三程式分别表示药汁的七分和三分。
盗汗:盗汗是指在夜间睡眠中出汗,醒来后汗止的症状,多见于中医中的阴虚盗汗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酸枣-评注
释名山枣,首先点明了酸枣的别称,山枣,这体现了古人对植物名称的赋予,既反映了植物的形态特点,又蕴含了一定的文化内涵。
气味(酸枣)酸、平、无毒,这是对酸枣药性的描述。酸,说明其具有收敛之性,平则表示其性质平和,无毒则说明其安全性高,适合长期服用。
主治胆风沉星,这里的胆风沉星指的是胆风毒气,虚实不调,昏沉多睡的症状。酸枣仁的运用,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时,注重调和阴阳,平衡脏腑的原理。
用酸枣仁一两(生用)、蜡茶二两,以生姜汁涂炙微焦为散。每取二钱,加水七分煎至六分,温服。胆虚不眠(心多惊悸)。用酸枣仁一两,炒香,捣为散。每服二钱,竹叶汤调下。又方:再加人参一两、辰砂半两、乳香二钱半,调炬蜜做成丸子服下。这里详细介绍了酸枣仁在不同病症中的具体用法,反映了中医治疗注重个体差异,辨证施治的原则。
振悸不收藏。用酸枣仁二升,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各二两,生姜六两,加水八升,煮成三分,分次服。此方称“酸枣仁汤”。虚烦不眠。用酸枣仁二升,母、干姜、茯苓、芎 各二两,甘草(炙)一两,先以水一斗煮枣仁,得汁七程式,再放入其余各药同煮,最后得汁三程式,分次服下。此方名“酸枣仁汤”。骨蒸不眠。用酸枣仁一两,加水二碗研绞取汁,下粳米二合煮粥。粥熟后,再下地黄汁一合,煮匀吃下。盗汗,用酸枣仁、人参、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这些方剂的使用,不仅展示了酸枣仁的多样应用,也体现了中医治疗中药物的配伍原则,如君臣佐使,以及药食同源的理念。
总体来看,这段古文内容反映了古代中医对酸枣仁的认识和应用,体现了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同时,也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尊重和利用,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