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辛夷-原文
释名辛、侯桃、房木、木笔、迎春(按:本吕为木兰的干燥花蕾)。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鼻渊、鼻塞。
用辛夷研末,加麝香少许,以葱白蘸入鼻中,几次即见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辛夷-译文
这种植物的名称有辛、侯桃、房木、木笔、迎春(注:这里的‘本吕’指的是木兰的干燥花蕾)。
它的气味是辛的、温的、没有毒性。
主要治疗鼻渊和鼻塞。使用辛夷研成粉末,加上一点麝香,用葱白蘸取粉末后塞入鼻中,几次使用后就会见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辛夷-注解
辛:辛夷的花蕾,其味辛,具有发散风寒、通窍的作用。在中医中,辛味常用来表示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功效的特性。
侯桃:一种植物的别称,具体指哪种植物未明确,但根据上下文推测可能是指桃树,因为桃木在传统文化中具有吉祥的寓意。
房木:指树木的枝干部分,可能是指辛夷树的枝干。
木笔:一种植物的别称,可能是指辛夷,因为辛夷的花蕾形状像毛笔。
迎春:指春天到来时最早开放的花,此处指辛夷,因其开花时间较早,有迎春之寓意。
木兰:一种植物,学名Magnolia denudata,其干燥花蕾即为辛夷,具有药用价值。
鼻渊:中医术语,指鼻黏膜发炎,导致鼻塞、流涕等症状。
鼻塞:指鼻腔不通畅,呼吸受阻的症状。
麝香:一种珍贵的香料,来源于麝鹿的香腺,具有强烈的香气,在中医中常用于开窍醒神。
葱白:葱的白色部分,常用于中医的食疗和药疗,具有发散风寒、通窍的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辛夷-评注
释名辛、侯桃、房木、木笔、迎春(按:本吕为木兰的干燥花蕾)。
此句为中药学中关于辛夷(木兰的干燥花蕾)的释名,其中‘释名’一词表明了接下来将介绍该药材的别名。‘辛’、‘侯桃’、‘房木’、‘木笔’、‘迎春’均为辛夷的别称,反映了古人对辛夷的形态、特性及象征意义的认识。‘按’字后的解释‘本吕为木兰的干燥花蕾’则进一步明确了辛夷的来源和药材状态,为后续的药用描述奠定了基础。
气味辛、温、无毒。
此句介绍了辛夷的气味特点。‘辛’表示辛夷具有辛味,这是中药学中常用的描述方法,辛味药材通常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温’则说明辛夷的性质偏温,适用于治疗寒性病症。‘无毒’则表明辛夷的毒性较低,安全性较高,适合内服使用。
主治鼻渊、鼻塞。
这句话说明了辛夷的主要药用功能。‘鼻渊’和‘鼻塞’均为中医学中的病症名称,分别指鼻腔内液体分泌过多和鼻腔通道不通畅。辛夷的药用价值在于能够治疗这些与鼻腔相关的病症,体现了中药学中‘对症下药’的治疗原则。
用辛夷研末,加麝香少许,以葱白蘸入鼻中,几次即见效。
此句详细描述了辛夷的具体用法。将辛夷研成粉末,加入少量麝香,然后用葱白蘸取粉末涂抹于鼻中,这种方法体现了中医学中‘外治法’的应用。‘几次即见效’则说明了该疗法见效迅速,对鼻渊、鼻塞等病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