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芙蓉-原文
释名地芙蓉、木莲、华木、桦木、拒霜。
气味(叶并花)微辛、平、无毒。
主治赤眼肿痛。用木芙蓉叶研为末,水调匀贴太阳穴中“清凉膏”。
月经不止。用木芙蓉花、莲蓬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偏坠作痛。用木芙蓉叶、黄蘖各二钱,共研为末,以木鳖子仁一个磨醋调涂阴囊,其痛自止。
痈疽肿毒辣。用木芙蓉叶(研末)、苍耳(烧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调匀涂患处四围。
头上癞疮。用木芙蓉根皮研为末,香油调涂。
涂前以松毛、柳枝煎汤,洗净患处。
汤火灼疮。用木芙蓉花研末,调油敷涂。
有奇效。
一切疮肿。用木芙蓉叶、菊花叶一起煎不,频频熏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芙蓉-译文
这种植物的名称有地芙蓉、木莲、华木、桦木、拒霜。
它的气味(叶子连同花朵)是微辣、平和、没有毒性的。
主治赤眼肿痛。用木芙蓉的叶子磨成粉末,用水调和均匀后,贴在太阳穴上,就像清凉膏一样。
治疗月经不止。用木芙蓉花和莲蓬壳,等量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用米汤送下。
治疗偏坠作痛。用木芙蓉叶和黄柏各二钱,共同磨成粉末,用木鳖子的仁一个,磨成醋调匀后涂在阴囊上,疼痛就会停止。
治疗痈疽肿毒辣。用木芙蓉叶(磨成粉末)和苍耳(烧成灰,磨成粉末)等量,用蜜水调和均匀后涂在患处周围。
治疗头上的癞疮。用木芙蓉的根皮磨成粉末,用香油调和后涂在患处。
涂药前先用松毛、柳枝煎汤,洗净患处。
治疗汤火灼伤的疮。用木芙蓉花磨成粉末,调和油后敷涂,有奇效。
治疗一切疮肿。用木芙蓉叶和菊花叶一起煎煮,然后频频熏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芙蓉-注解
芙蓉:指木芙蓉,又名木莲、华木、桦木、拒霜,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花色艳丽,常用于观赏。
气味:指药物的气味,这里指木芙蓉叶和花的气味,微辛表示味道略带辛辣,平表示性质平和,无毒表示没有毒性。
主治:指药物的主要治疗作用。
赤眼肿痛:指眼睛红肿疼痛,可能是由于眼部感染或炎症引起的。
太阳穴:位于头部,眉梢与眼角之间,中医认为这里是头部的重要穴位。
清凉膏:一种外用药物,具有清凉、消炎的作用。
月经不止:指女性月经周期不规律,经血持续不断。
莲蓬壳:莲蓬的硬壳,可以入药,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
偏坠作痛:指身体某一侧下坠并伴有疼痛,可能是由气滞血瘀引起的。
阴囊:男性生殖器官的一部分,位于身体下方,保护睾丸。
木鳖子仁:木鳖子的种子,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痈疽肿毒辣:指皮肤上的化脓性感染,伴有红肿、疼痛等症状。
苍耳:一种草本植物,其干燥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烧存性:指将草药烧成灰,用于外敷。
蜜水:指用蜂蜜和水调和而成的液体,具有润燥、解毒的作用。
头上癞疮:指头部皮肤上的癞疮,是一种皮肤病。
香油:指芝麻油,具有润肤、消炎的作用。
汤火灼疮:指被烫伤或烧伤。
熏洗:一种治疗方法,将草药煎煮成汤,用蒸汽熏蒸或用汤水清洗患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芙蓉-评注
释名地芙蓉、木莲、华木、桦木、拒霜。此句开篇即对木芙蓉的别称进行了列举,从‘地芙蓉’到‘拒霜’,不仅丰富了木芙蓉的名称,也透露出其生长环境及特性。‘地芙蓉’暗示其生长于地面,‘拒霜’则表明其耐寒的特性,这些名称的运用使得木芙蓉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
气味(叶并花)微辛、平、无毒。此句对木芙蓉的药用价值进行了初步描述。‘微辛’说明其性味偏辛,有助于行气止痛;‘平’则表示其性质平和,适合大多数人使用;‘无毒’则强调了其安全性,为后续的药用提供了保障。
主治赤眼肿痛。用木芙蓉叶研为末,水调匀贴太阳穴中‘清凉膏’。此句介绍了木芙蓉叶在治疗眼部疾病中的应用。‘赤眼肿痛’为眼部常见疾病,木芙蓉叶的凉性可以缓解眼部不适,而‘清凉膏’的制作方法则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剂的智慧。
月经不止。用木芙蓉花、莲蓬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此句描述了木芙蓉花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月经不止是女性常见问题,木芙蓉花与莲蓬壳的搭配,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通过药物相辅相成,达到治疗目的。
偏坠作痛。用木芙蓉叶、黄蘖各二钱,共研为末,以木鳖子仁一个磨醋调涂阴囊,其痛自止。此句介绍了木芙蓉叶在治疗阴囊疼痛中的应用。‘偏坠作痛’为男性常见问题,木芙蓉叶与黄蘖的搭配,体现了中医在治疗男性疾病时的独到之处。
痈疽肿毒辣。用木芙蓉叶(研末)、苍耳(烧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调匀涂患处四围。此句描述了木芙蓉叶在治疗痈疽肿毒中的应用。‘痈疽肿毒辣’为皮肤疾病,木芙蓉叶与苍耳的搭配,体现了中医在治疗皮肤病时的丰富经验。
头上癞疮。用木芙蓉根皮研为末,香油调涂。涂前以松毛、柳枝煎汤,洗净患处。此句介绍了木芙蓉根皮在治疗头部疾病中的应用。‘头上癞疮’为头部常见疾病,木芙蓉根皮的凉性可以缓解病情,而‘松毛、柳枝煎汤’则体现了古人对清洁消毒的重视。
汤火灼疮。用木芙蓉花研末,调油敷涂。有奇效。此句描述了木芙蓉花在治疗烫伤中的应用。‘汤火灼疮’为意外伤害,木芙蓉花的凉性可以缓解疼痛,而‘调油敷涂’则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剂型的创新。
一切疮肿。用木芙蓉叶、菊花叶一起煎不,频频熏洗。此句介绍了木芙蓉叶在治疗各种疮肿中的应用。‘一切疮肿’为多种疾病,木芙蓉叶与菊花叶的搭配,体现了中医在治疗疮肿时的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