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肥筇荚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肥筇荚-原文

气味(荚)辛、温、微毒。

主治肠风下血。用独子肥皂(烧存性)一片,研为末,加糊调成丸子,陈米汤送下。

下痢噤口。用肥皂荚一枚,以盐填实,烧存性,研为末。取少许放入白米稀饭内吃下,有效。

风虚牙肿。用独子肥皂,以盐填实,烧存性,研末涂搽。亦可加樟脑少许。

头耳诸疮、眉癣。用肥皂(煅存性)一钱、枯矾一分,研匀,调香油涂搽。

小儿头疮出脓。用肥皂烧存性,加入腻粉,调麻油涂搽。

瘌痢头疮。用独核肥皂,去核,填入沙糖,加巴豆二枚,扎稳,盐泥包好,煅存性,去泥留药,再加槟榔、轻粉五、七分,研匀,以香油调涂。

涂药前,先用荚灰浸汁洗头,然后用温水再洗一次,揩干后涂药。

癣疮。用川槿皮煎汤,以肥皂(去核及内膜)浸汤中,时时搽癣。

阴茎湿痒。用肥皂一个,烧存性,调香油涂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肥筇荚-译文

气味(荚)辛、温、微毒。

主要治疗肠风下血。使用一个单独的肥皂荚(烧成灰),研成粉末,加糊调成丸子,用陈米汤送服。下痢时不能进食。使用一个肥皂荚,用盐填满,烧成灰,研成粉末。取少许放入白米稀饭中吃下,有效。风虚牙肿。使用一个单独的肥皂荚,用盐填满,烧成灰,研成粉末后涂抹。也可以加入少许樟脑。

头耳等部位的疮、眉癣。使用烧成灰的肥皂一钱、枯矾一分,研匀,调香油涂抹。

小儿头部的疮流出脓液。使用烧成灰的肥皂,加入滑石粉,调麻油涂抹。

瘌痢头疮。使用去核的肥皂,填入沙糖,加入两枚巴豆,扎紧,用盐泥包好,烧成灰,去掉泥巴留下药粉,再加入槟榔、轻粉五、七分,研匀,用香油调涂。

涂药前,先用荚灰浸泡的汁液洗头,然后用温水再洗一次,擦干后涂药。

癣疮。用川槿皮煎汤,将去核及内膜的肥皂浸泡在汤中,时常涂抹。

阴茎湿痒。使用一个肥皂,烧成灰,调香油涂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肥筇荚-注解

气味:指药材的气味,这里描述的是肥皂荚的气味为辛、温、微毒,辛表示味道辛辣,温表示性质温和,微毒表示有轻微的毒性。

肠风下血:指因肠道风邪引起的下血症状,中医认为这是由于风邪侵袭肠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血液外溢。

独子肥皂:指单核的肥皂荚,这里可能是指未成熟的肥皂荚,中医认为其有特定的药用价值。

烧存性:指将药材烧成灰,然后保存其灰烬,中医认为这样可以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

研为末:指将药材研磨成粉末,以便于服用。

糊:指一种粘稠的液体,通常由淀粉等制成,用于调和药物。

陈米汤:指陈旧的米汤,这里可能是指经过一段时间存放的米汤,用于送服药物。

下痢噤口:指腹泻并伴有食欲不振的症状。

樟脑:一种具有强烈气味的有机化合物,中医认为其有驱虫、止痛的作用。

头耳诸疮:指头部和耳朵的各种疮疡。

眉癣:指眉毛和头皮上的癣病。

枯矾:一种含硫酸铝钾的矿物,中医认为其有收敛、解毒的作用。

香油:指芝麻油,中医认为其有润燥、解毒的作用。

腻粉:一种粉末状物质,通常由滑石粉等制成,中医认为其有收敛、生肌的作用。

巴豆:一种有毒的植物种子,中医认为其有泻下、逐水的作用。

槟榔:一种热带植物,其种子在中医中用作驱虫、消积。

轻粉:一种含有汞的化合物,中医认为其有解毒、杀虫的作用。

荚灰浸汁:指用肥皂荚的灰烬浸泡所得的汁液,用于清洗。

川槿皮:一种植物的皮,中医认为其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阴茎湿痒:指阴茎部位出现潮湿和瘙痒的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肥筇荚-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古代中医对于肥皂荚的药用价值及其多种用途。以下是对每行的专业赏析:

气味(荚)辛、温、微毒。这句话说明了肥皂荚的药性,辛温之性表明其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微毒则表示其有一定的毒性,但使用得当可以起到治疗作用。

主治肠风下血。这里明确了肥皂荚的主治功能,肠风下血指的是肠道风邪引起的出血症状,肥皂荚可以用来治疗这类疾病。

用独子肥皂(烧存性)一片,研为末,加糊调成丸子,陈米汤送下。下痢噤口。这里详细描述了肥皂荚的用法,烧存性是为了去除其毒性,研末后制成丸子,用陈米汤送服,可以治疗下痢和噤口。

风虚牙肿。用独子肥皂,以盐填实,烧存性,研末涂搽。独子肥皂即单个肥皂荚,盐填实是为了增强其药效,烧存性后研末涂搽,可以治疗风虚牙肿。

头耳诸疮、眉癣。用肥皂(煅存性)一钱、枯矾一分,研匀,调香油涂搽。这里提到的肥皂和枯矾都是常用的中药材,煅存性处理后,与香油调和,可以治疗头部、耳朵的疮疡和眉癣。

小儿头疮出脓。用肥皂烧存性,加入腻粉,调麻油涂搽。小儿头疮出脓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肥皂烧存性后加入腻粉,调以麻油,可以起到消炎止脓的作用。

瘌痢头疮。用独核肥皂,去核,填入沙糖,加巴豆二枚,扎稳,盐泥包好,煅存性,去泥留药,再加槟榔、轻粉五、七分,研匀,以香油调涂。这段描述了治疗瘌痢头疮的复杂方法,涉及多种药材的配合使用,体现了古代中医对病症的细致治疗。

涂药前,先用荚灰浸汁洗头,然后用温水再洗一次,揩干后涂药。这里强调了治疗过程中的清洁步骤,先用荚灰浸汁洗头,再用温水清洗,最后揩干,为涂药做好准备。

癣疮。用川槿皮煎汤,以肥皂(去核及内膜)浸汤中,时时搽癣。川槿皮煎汤与肥皂一起使用,可以治疗癣疮,体现了中医治疗中内外结合的原则。

阴茎湿痒。用肥皂一个,烧存性,调香油涂搽。此句描述了治疗阴茎湿痒的方法,烧存性的肥皂与香油调和,可以缓解症状。

整体来看,这段古文反映了古代中医对肥皂荚这一药材的深入研究和广泛运用,不仅说明了其药性、主治,还详细描述了具体的用法和配伍,体现了中医治疗方法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肥筇荚》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52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