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木槿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木槿-原文

释名白饭花、篱障花、日及、朝开暮落花、藩篱草、花奴玉蒸。

气味甘、平、滑、无毒。

主治赤白逅眄。用槿皮二两,切细,用白酒一碗半,煎成一碗,空心服。

头面钱癣。用槿树皮研为末,醋调匀,隔水煮成膏敷涂患处。

牛皮癣。用川槿皮一两、大风子仁十五个、半夏五钱(锉细),放在水二碗中浸露七宿,取出加轻粉少许,共研为末涂癣。有臭流出即愈。

痔疮肿痛。用木槿皮或叶煎汤先熏后洗。

大肠脱肛。用木槿根煎汤,先熏洗后,以白矾、五倍子调敷。

噤口痢。用红木槿花,去蒂,阴干为末,煎面饼二个,蘸末吃下。

风痰逆。用木槿花晒干,焙过,研为末。每服一、二匙,空心服,开水送下。白花更好。

黄水脓疮。用木槿子烧存性,调猪骨髓涂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木槿-译文

这种花的名字有白饭花、篱障花、日及、朝开暮落花、藩篱草、花奴玉蒸。

它的味道是甜的、性质平和、口感滑润、没有毒性。

主要用来治疗赤白逅眄(一种皮肤病)。使用方法是将槿树皮二两切成细末,用白酒一碗半煎煮成一碗,空腹时服用。

对于头面部的钱癣(一种皮肤病),将槿树皮磨成粉末,用醋调匀,隔水煮成膏状,然后敷涂在患处。

对于牛皮癣,使用川槿皮一两、大风子仁十五个、半夏五钱(磨成细末),放在两碗水中浸泡七天,取出后加入少许轻粉,共同研磨成粉末涂抹在癣上。如果有臭味流出,病就会好。

对于痔疮肿痛,使用木槿皮或叶子煎汤,先熏后洗。

对于大肠脱肛,使用木槿根煎汤,先熏洗后,用白矾和五倍子调匀后敷在患处。

对于噤口痢(一种腹泻),使用红木槿花,去掉花蒂,阴干后磨成粉末,煎两个面饼,蘸上粉末吃下。

对于风痰逆(一种痰多的症状),将木槿花晒干,烤过后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至二勺,空腹时服用,用开水送下。白色的花效果更好。

对于黄水脓疮,将木槿子烧成炭,调匀猪骨髓后涂抹在患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木槿-注解

白饭花:白饭花是木槿的别称,木槿(Hibiscus syriacus)是一种常见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花色丰富,常用于观赏。在中医药中,白饭花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痒的功效。

篱障花:篱障花也是木槿的别称,意指其常用于篱笆或围墙的装饰,因其花朵美丽而得名。

日及:日及可能是指木槿花开放的时间,因其在早晨开放,故有日及之称。

朝开暮落花:指木槿花的特点,即早晨开放,傍晚凋谢。

藩篱草:藩篱草即篱笆草,指用于建造篱笆的植物,此处指木槿。

花奴玉蒸:此为对木槿花的形容,可能意指其花朵如玉般纯洁,且因其开花早,有如花奴般勤劳之意。

气味甘、平、滑、无毒:描述了木槿的药用性质,甘味表示其味道甜美,平表示其性质平和,滑表示其质地润滑,无毒表示其安全性。

赤白逅眄:赤白逅眄可能指的是皮肤上的赤白相间的斑点或疾病,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

槿皮:槿皮是木槿树的皮,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痒的功效。

白酒:白酒是一种蒸馏酒,用于煎药时可以增强药效。

钱癣:钱癣是皮肤疾病的一种,表现为圆形或多角形的红斑,边缘清晰。

川槿皮:川槿皮是四川产的一种槿皮,具有类似槿皮的药用价值。

大风子仁:大风子仁是大风子树的种子,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杀虫的功效。

半夏:半夏是一种中药材,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

轻粉:轻粉是一种矿物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痔疮肿痛:痔疮是指肛门和直肠下端的静脉丛丛病理性扩张,肿痛是其常见症状。

大肠脱肛:大肠脱肛是指大肠的一部分脱出于肛门之外,多见于老年人。

噤口痢:噤口痢是一种症状,表现为患者不愿意进食,伴有腹泻。

红木槿花:红木槿花是红木槿的花朵,具有药用价值。

白矾:白矾是一种矿物药,具有收敛、解毒、杀虫的功效。

五倍子:五倍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收敛、止泻、解毒的功效。

黄水脓疮:黄水脓疮是一种皮肤疾病,表现为皮肤出现黄色液体和脓疱。

木槿子:木槿子是木槿的种子,具有药用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木槿-评注

释名白饭花、篱障花、日及、朝开暮落花、藩篱草、花奴玉蒸。此段古文是对木槿花的别称进行列举,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植物的细致观察和命名习惯。‘白饭花’、‘篱障花’等名称,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木槿花的颜色和生长环境,还透露出古人对植物实用价值的早期认识。

气味甘、平、滑、无毒。此句描述了木槿花的药性,‘甘’、‘平’、‘滑’体现了其温和的药性,‘无毒’则表明其安全性,反映了古人对药物特性的重视。

主治赤白逅眄。这里提到了木槿皮的主治疾病,‘赤白逅眄’可能指的是一些皮肤疾病,如白斑和红斑等,显示出木槿皮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的应用。

用槿皮二两,切细,用白酒一碗半,煎成一碗,空心服。这一段详细描述了使用木槿皮治疗疾病的制备方法,‘切细’、‘煎成’等词语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工艺的讲究。

头面钱癣。用槿树皮研为末,醋调匀,隔水煮成膏敷涂患处。此段说明了槿树皮在治疗头面钱癣时的用法,‘研为末’、‘调匀’、‘煮成膏’等步骤,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的精细。

牛皮癣。用川槿皮一两、大风子仁十五个、半夏五钱(锉细),放在水二碗中浸露七宿,取出加轻粉少许,共研为末涂癣。这段描述了治疗牛皮癣的复合配方,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治疗的多方尝试。

有臭流出即愈。这里的‘有臭流出即愈’是古人对某些疾病治疗反应的描述,反映了古人对疾病治疗过程中身体反应的观察。

痔疮肿痛。用木槿皮或叶煎汤先熏后洗。此段说明了木槿皮或叶在治疗痔疮肿痛时的应用,‘煎汤’、‘熏洗’等词语体现了古人对治疗方法的选择。

大肠脱肛。用木槿根煎汤,先熏洗后,以白矾、五倍子调敷。这段描述了治疗大肠脱肛的方法,‘煎汤’、‘调敷’等词语反映了古人对治疗方法的选择。

噤口痢。用红木槿花,去蒂,阴干为末,煎面饼二个,蘸末吃下。这里描述了治疗噤口痢的方法,‘阴干’、‘煎面饼’等词语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的细致。

风痰逆。用木槿花晒干,焙过,研为末。每服一、二匙,空心服,开水送下。白花更好。这段描述了治疗风痰逆的方法,‘晒干’、‘焙过’等词语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的讲究。

黄水脓疮。用木槿子烧存性,调猪骨髓涂搽。此段说明了木槿子在治疗黄水脓疮时的应用,‘烧存性’、‘调猪骨髓’等词语反映了古人对药物制备的独特方法。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木槿》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43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