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土部-蚯蚓泥-原文
释名亦名蚓蝼、六一泥、蚯蚓粪、地龙粪。
气味甘、酸、寒、无毒。
主治热疟(恶寒轻,发烧重)。用蚯蚓泥和面,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丸子做成,在朱砂中滚一下)。每服三丸。忌食生冷。
在蚯蚓泥里,加菖蒲末和独蒜做成丸子,亦有效。
伤寒谵语。用蚯蚓泥,凉水调服。
小便不能。用蚯蚓泥、朴硝等分,水调成膏,敷在脐下,即通。
小儿吐乳。用蚯蚓泥一两,研成末,空腹服,米汤送下。每服半钱。两三次后有效。
小儿阴囊肿大。用蚯蚓泥,调薄荷汁,敷患处。
妇女吹乳。用韭菜地里挖来的蚯蚓泥,研细,筛过,用醋调,厚铺乳上。干了就换,三次即愈。
用凉水调亦可。
腮肿。用柏叶汁调蚯蚓泥敷患处。
一切丹毒。用水调蚯蚓泥敷治。
脚心肿痛(站久了,走路多了,易得此病)。用水调蚯蚓泥厚敷,一夕即愈。
漏耳诸疮。用蚯蚓泥,烧过,调猪油敷患处。
耳内诸疮。用蚯蚓研末吹耳内,敷耳疮。
牙龈露出(一种疳疾)。用蚯蚓泥,如水捏成团,烧红,研末,调腊猪油,涂牙龈上。一天涂三次。
咽喉骨鲠。取韭菜地里的蚯蚓泥,每次用少许搽喉外,骨自消去。
蜈蚣咬伤。用蚯蚓泥敷伤口。
严重刀伤。冲服蚯蚓泥,每次一小杯。一天三次。
吐血不止。取石榴根下的蚯蚓泥,研末,新汲水送下。每服三钱。
解射网毒(射网是用草乌头制成的毒药,可以治疮根结核、瘰疬等症)。用蚯蚓泥末,井水调服,喝二小酒杯即可。
反胃。用蚯蚓泥一两、木香三钱、大黄七钱,共研为末,每服五钱,清水送下。忌食煎炒酒醋椒姜等热物。
小儿头热、鼻塞不能。用湿蚯蚓泥研磨作饼,贴囟门上。一天要换几次。
臁疮。用韭菜地里的蚯蚓泥,研细,加轻粉、清油,调成膏状,贴在患处。
处肾生疮。用蚯蚓泥二分、绿豆粉一分,加水研成膏状涂搽,随干随换。
赤白痢。用蚯蚓泥炒干,倾入温水里,澄清后取上层水饮之。
蛇犬咬伤,包括狂犬咬伤。用蚯蚓泥加盐研细,敷伤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土部-蚯蚓泥-译文
这种药物的名称也有多种,叫做蚓蝼、六一泥、蚯蚓粪、地龙粪。
它的味道是甜的、酸的、性质寒冷,没有毒性。
主要治疗热疟(症状是怕冷轻,发烧重)。使用蚯蚓粪和面,做成像梧子一样大的丸子,用朱砂裹上(丸子做好后,在朱砂中滚一下)。每次服用三丸。忌食生冷食物。
在蚯蚓粪中加入菖蒲末和独头蒜做成丸子,也有疗效。
治疗伤寒引起的胡言乱语。使用蚯蚓粪,用凉水调和后服用。
小便不通。用蚯蚓粪和朴硝等量,用水调成膏状,敷在肚脐下方,就能通便。
小儿吐奶。用蚯蚓粪一两,研成粉末,空腹服用,用米汤送下。每次服用半钱。服用两三次后有效。
小儿阴囊肿大。用蚯蚓粪,调上薄荷汁,敷在患处。
妇女乳房胀痛。用韭菜地里的蚯蚓粪,研成细末,筛过,用醋调匀,厚厚地敷在乳房上。干了就更换,三次即愈。也可以用凉水调匀。
腮腺肿大。用柏叶汁调蚯蚓粪敷在患处。
一切丹毒。用水调蚯蚓粪敷治。
脚心肿痛(长时间站立或走路容易得此病)。用水调蚯蚓粪厚厚敷上,一夜即愈。
漏耳等疮。用烧过的蚯蚓粪,调上猪油敷在患处。
耳内各种疮。用蚯蚓研成粉末吹入耳内,敷在耳疮上。
牙龈露出(一种疳疾)。用蚯蚓粪,像水一样捏成团,烧红后研成粉末,调上腊猪油,涂在牙龈上。一天涂三次。
咽喉骨鲠。取韭菜地里的蚯蚓粪,每次用少许涂在喉咙外,骨头自然会消失。
蜈蚣咬伤。用蚯蚓粪敷在伤口上。
严重刀伤。冲服蚯蚓粪,每次一小杯。一天三次。
吐血不止。取石榴根下的蚯蚓粪,研成粉末,用新打的水送下。每次服用三钱。
解射网毒(射网是用草乌头制成的毒药,可以治疗疮根结核、瘰疬等症)。用蚯蚓粪粉末,用井水调匀后服用,喝两小酒杯即可。
反胃。用蚯蚓粪一两、木香三钱、大黄七钱,共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钱,用清水送下。忌食煎炒、酒、醋、椒、姜等热性食物。
小儿头热、鼻塞不能。用湿蚯蚓粪研磨成饼,贴在囟门上。一天要更换几次。
臁疮。用韭菜地里的蚯蚓粪,研成细末,加入轻粉、清油,调成膏状,贴在患处。
处肾生疮。用蚯蚓粪二分、绿豆粉一分,加水研成膏状涂搽,随干随换。
赤白痢。用蚯蚓粪炒干,倒入温水里,澄清后取上层水饮用。
蛇犬咬伤,包括狂犬咬伤。用蚯蚓粪加盐研细,敷在伤口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土部-蚯蚓泥-注解
蚓蝼:蚯蚓的别名,古代对蚯蚓的称呼。
六一泥:一种由蚯蚓粪便和泥土混合而成的物质,古代医书中常用来指代蚯蚓粪便。
蚯蚓粪:蚯蚓在土壤中排泄的粪便,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
地龙粪:地龙是蚯蚓的别称,地龙粪即蚯蚓粪。
气味:指药物的气味,中医认为药物的气味与其药效有关。
甘:味道甜,中医认为甘味药物能补益身体。
酸:味道酸,中医认为酸味药物能收敛、固涩。
寒:性质寒冷,中医认为寒性药物能清热、解毒。
无毒:指药物没有毒性,对人体无害。
热疟:疟疾的一种,以发热、寒战为主要症状。
朱砂:一种矿物,古代常用作颜料和药物,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丸子:中药的一种剂型,将药物制成球形。
朱砂为衣:指用朱砂包裹丸子,以增强其药效。
忌食生冷:指在服用药物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菖蒲末:菖蒲的粉末,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独蒜:独头蒜,即单个的大蒜。
伤寒谵语:伤寒病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发热、口渴、语无伦次。
朴硝:一种矿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脐下:人体腹部正中,肚脐下方。
吐乳:婴儿或成人因疾病等原因导致的呕吐。
薄荷汁:薄荷的汁液,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吹乳:古代指妇女哺乳时发生乳疾。
腮肿:腮腺炎,表现为腮部肿胀。
丹毒:一种皮肤感染性疾病,表现为皮肤红肿、热痛。
脚心肿痛:脚底部的肿胀和疼痛。
漏耳诸疮:耳部出现的各种疮痈。
牙龈露出:牙龈萎缩,牙齿露出。
咽喉骨鲠:喉咙中食物或异物卡住。
韭菜地里的蚯蚓泥:韭菜种植地中蚯蚓的粪便。
草乌头:一种有毒植物,其根部可入药,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
井水:井中的水,古代认为井水具有特殊的疗效。
反胃:指食物从胃中逆流至咽喉或口腔。
囟门:婴儿头骨的柔软部分,位于头顶。
臁疮:小腿部的皮肤溃疡。
轻粉:一种矿物,具有解毒、杀虫的作用。
清油:指纯净的植物油,如菜籽油、花生油等。
赤白痢:痢疾的一种,大便中混有血液。
狂犬咬伤:被狂犬咬伤,可能导致狂犬病。
盐:一种常用的调味品,也具有消毒的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土部-蚯蚓泥-评注
释名亦名蚓蝼、六一泥、蚯蚓粪、地龙粪。这一句开篇点明了蚯蚓泥的别称,其中‘蚓蝼’、‘六一泥’等名称,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命名习惯,同时也说明了蚯蚓泥在民间被广泛认知和使用的历史背景。
气味甘、酸、寒、无毒。此句介绍了蚯蚓泥的药性,‘甘’、‘酸’、‘寒’三味,体现了中医理论中的五味归经,‘无毒’则说明了其安全性,为后续的药用提供了基础。
主治热疟(恶寒轻,发烧重)。用蚯蚓泥和面,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丸子做成,在朱砂中滚一下)。每服三丸。忌食生冷。这一段详细描述了蚯蚓泥在治疗热疟时的具体用法,丸药的制作方法、服用量以及饮食禁忌,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治疗的细致入微。
在蚯蚓泥里,加菖蒲末和独蒜做成丸子,亦有效。伤寒谵语。用蚯蚓泥,凉水调服。小便不能。用蚯蚓泥、朴硝等分,水调成膏,敷在脐下,即通。此段列举了蚯蚓泥在治疗伤寒、谵语、小便不通等病症中的应用,展示了其多方面的药用价值。
小儿吐乳。用蚯蚓泥一两,研成末,空腹服,米汤送下。每服半钱。两三次后有效。小儿阴囊肿大。用蚯蚓泥,调薄荷汁,敷患处。妇女吹乳。用韭菜地里挖来的蚯蚓泥,研细,筛过,用醋调,厚铺乳上。干了就换,三次即愈。用凉水调亦可。腮肿。用柏叶汁调蚯蚓泥敷患处。一切丹毒。用水调蚯蚓泥敷治。脚心肿痛(站久了,走路多了,易得此病)。用水调蚯蚓泥厚敷,一夕即愈。此段描述了蚯蚓泥在治疗儿科疾病、妇科疾病、外科疾病等方面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疾病的广泛认识。
漏耳诸疮。用蚯蚓泥,烧过,调猪油敷患处。耳内诸疮。用蚯蚓研末吹耳内,敷耳疮。牙龈露出(一种疳疾)。用蚯蚓泥,如水捏成团,烧红,研末,调腊猪油,涂牙龈上。一天涂三次。咽喉骨鲠。取韭菜地里的蚯蚓泥,每次用少许搽喉外,骨自消去。蜈蚣咬伤。用蚯蚓泥敷伤口。严重刀伤。冲服蚯蚓泥,每次一小杯。一天三次。吐血不止。取石榴根下的蚯蚓泥,研末,新汲水送下。每服三钱。解射网毒(射网是用草乌头制成的毒药,可以治疮根结核、瘰疬等症)。用蚯蚓泥末,井水调服,喝二小酒杯即可。反胃。用蚯蚓泥一两、木香三钱、大黄七钱,共研为末,每服五钱,清水送下。忌食煎炒酒醋椒姜等热物。此段详细介绍了蚯蚓泥在治疗多种内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如漏耳诸疮、耳内诸疮、牙龈露出、咽喉骨鲠、蜈蚣咬伤、严重刀伤、吐血不止、解射网毒、反胃等,体现了其广泛的药用范围。
小儿头热、鼻塞不能。用湿蚯蚓泥研磨作饼,贴囟门上。一天要换几次。臁疮。用韭菜地里的蚯蚓泥,研细,加轻粉、清油,调成膏状,贴在患处。处肾生疮。用蚯蚓泥二分、绿豆粉一分,加水研成膏状涂搽,随干随换。赤白痢。用蚯蚓泥炒干,倾入温水里,澄清后取上层水饮之。蛇犬咬伤,包括狂犬咬伤。用蚯蚓泥加盐研细,敷伤口。此段继续介绍了蚯蚓泥在治疗儿科疾病、外科疾病、皮肤疾病等方面的应用,如小儿头热、鼻塞、臁疮、处肾生疮、赤白痢、蛇犬咬伤等,展现了其多样化的治疗手段。
从以上赏析可以看出,蚯蚓泥在古代中医中被广泛运用,其治疗范围广泛,疗效显著。这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利用,也反映了古代医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这些古文内容也为我们了解古代医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