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麋-原文
气味麋角:甘、热、无毒。
主治补虚损,生精血。
去风温,壮筋骨。
用鹿角削细,加真酥一两,酒一升,慢火炒干,取四两;
又用麋角削细,加真酥二两、米醋一升,慢火炒干,取半两;
另取苍耳子(酒浸一宿,焙干)半斤,山药、白茯苓、黄芪(蜜炙)各四两,当归(酒浸、焙)五两,山药、白茯苓、黄芪(蜜炙)各四两,当归(酒浸、焙)五两,肉苁蓉(酒浸、焙)、远志(去心)、人参、沉香各二两,熟附子一两。
各药通为末,加酒煮糯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温酒或盐汤送下。
一天服二次,此方名“二至丸”。
身体衰病(血脉枯槁,肌肤松薄,筋骨痿弱,饮食不思,四肢无力,扑枯发落,眼昏唇燥)。
用麋角屑一斤、酒浸一宿、大附子(生、去皮脐)一两半、熟地黄四两,布包好,上下四周用大麦一程式转住,蒸一天,取出药、麦,各焙为末。
以原用的浸药酒,添清煮麦粉为糊,和药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饭前服。
温酒或米汤送下。
一天服三次,
又方:用麋角(削细、酥炒成黄色)五两、熟附子末半两,加酒、糊做成丸子服下。
此方名“麋角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麋-译文
麋鹿的角的味道:甜、热,没有毒性。
主要用来治疗身体虚弱,补充精血。可以驱散风温,强壮筋骨。使用鹿角切成细末,加上真酥一两,酒一升,用慢火炒干,取四两;再用麋鹿角切成细末,加上真酥二两、米醋一升,用慢火炒干,取半两;另外取苍耳子(用酒浸泡一晚上,然后烘干)半斤,山药、白茯苓、黄芪(用蜜炙)各四两,当归(用酒浸泡、烘干)五两,肉苁蓉(用酒浸泡、烘干)、远志(去心)、人参、沉香各二两,熟附子一两。将这些药混合成粉末,加入酒煮糯米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温酒或盐汤送服。一天服用两次,这个方子名叫‘二至丸’。
对于身体衰弱有病的患者(血脉干枯,肌肤松弛,筋骨软弱,没有食欲,四肢无力,头发枯落,眼睛昏花,嘴唇干燥)。使用麋鹿角的粉末一斤、酒浸泡一晚上、生附子(去毛、去皮脐)一两半、熟地黄四两,用布包好,上下四周用大麦一程式(一种量器)围住,蒸一天,取出药和麦,各自烘干成粉末。用原来浸泡药的酒,加上清煮的麦粉做成糊,与药混合捣匀,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饭前服用。用温酒或米汤送服。一天服用三次。
另一个方子:使用麋鹿角(切成细末、用酥炒成黄色)五两、熟附子粉末半两,加上酒、糊做成丸子服用。这个方子名叫‘麋角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麋-注解
气味麋角:麋角,指麋鹿的角,中医认为其性味甘、热,无毒,具有补虚损、生精血、去风温、壮筋骨的功效。
主治:主治是指这种药物或方剂的主要治疗作用或适应症。
补虚损:指补充身体虚弱,增强体力。
生精血:指促进精子和血液的生成,增强生殖能力和血液循环。
去风温:指驱除因风邪引起的温病,即热病。
壮筋骨:指增强筋骨,治疗筋骨软弱或疼痛。
鹿角:鹿的角,中医认为具有补益作用。
真酥:指真蜂蜜,具有润燥、补中、解毒的功效。
酒:在此指酒剂,即用酒作为溶剂或助溶剂的药剂。
慢火炒干:指用慢火将药物炒至干燥。
取:指取出所需量的药物。
苍耳子:一种中药材,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的功效。
山药:一种中药材,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的功效。
白茯苓: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
黄芪:一种中药材,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
蜜炙:指用蜂蜜炙烤药材,以增强其药效。
当归:一种中药材,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的功效。
肉苁蓉:一种中药材,具有补肾阳、益精血的功效。
远志:一种中药材,具有安神益智、祛痰开窍的功效。
人参:一种中药材,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的功效。
沉香:一种中药材,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的功效。
熟附子:一种中药材,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的功效。
二至丸:指这种方剂的名字,是一种中药丸剂。
血脉枯槁:指血脉干枯,血液循环不畅。
肌肤松薄:指皮肤松弛,缺乏弹性。
筋骨痿弱:指筋骨软弱无力。
饮食不思:指食欲不振,不想进食。
四肢无力:指四肢软弱无力。
扑枯发落:指头发干枯脱落。
眼昏唇燥:指眼睛昏花,嘴唇干燥。
大麦:一种谷物,可以用来制作麦粉。
麦粉:由麦子磨成的粉,可以用来制作糊剂。
梧子:一种小果实,形状类似梧子,常用来比喻小而圆的东西,此处指药丸的大小。
麋角丸:指这种方剂的名字,也是一种中药丸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麋-评注
气味麋角:甘、热、无毒。
此句开篇点明了麋角的药性,甘味表示其药性温和,热性则说明其具有温补作用,而无毒则表明其安全性较高。这为后续对麋角功效的描述奠定了基础。
主治补虚损,生精血。
此句阐述了麋角的主要功效,即补益身体,增强精血,适用于治疗因虚损引起的各种症状。
去风温,壮筋骨。
麋角还具有祛风除湿、强壮筋骨的作用,适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和筋骨虚弱等。
用鹿角削细,加真酥一两,酒一升,慢火炒干,取四两;又用麋角削细,加真酥二两、米醋一升,慢火炒干,取半两;……
这里详细描述了麋角和鹿角的炮制方法,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调整其药性和功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各药通为末,加酒煮糯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此处描述了二至丸的制作方法,将多种药材研末,以酒煮糯米糊为丸,使药物易于服用,同时糯米糊的加入也增加了丸子的黏性和口感。
每服五十丸,温酒或盐汤送下。
此句说明了二至丸的服用方法,强调服用时的温度和送服的液体,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
一天服二次,此方名“二至丸”。
明确了二至丸的服用频率和名称,方便患者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身体衰病(血脉枯槁,肌肤松薄,筋骨痿弱,饮食不思,四肢无力,扑枯发落,眼昏唇燥)。
此句列举了二至丸的适用症状,即身体虚弱,各种症状明显。
用麋角屑一斤、酒浸一宿、大附子(生、去皮脐)一两半、熟地黄四两,布包好,上下四周用大麦一程式转住,蒸一天,取出药、麦,各焙为末。
此处描述了另一种丸药的制作过程,通过蒸煮和焙干等步骤,使药材的有效成分得以提取和保存。
以原用的浸药酒,添清煮麦粉为糊,和药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说明了丸药的制作方法,强调使用原药酒和麦粉糊来制作丸子,以保持药效。
每服五十丸,饭前服。
明确了丸药的服用方法和时间,饭前服用有助于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
温酒或米汤送下。
此处说明了丸药的送服方式,温酒或米汤可以助药力,增强疗效。
一天服三次。
明确了丸药的服用频率,一天三次,体现了治疗过程中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又方:用麋角(削细、酥炒成黄色)五两、熟附子末半两,加酒、糊做成丸子服下。
此处介绍了另一种丸药的制作方法和名称,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此方名“麋角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