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犀-原文
释名似。
气味犀角:苦、酸、咸、寒、无毒。
主治犀角:吐血不止。
用鹅肝或鸭肝、犀角、生桔梗一两为末。
每服二钱,酒送下。
小儿惊 (嚼舌,翻眼,不知人事)。
用犀角磨水取浓汁服下,立效。
服犀角末亦可。
消毒解热。
用生犀角尖,磨水取浓汁,频频饮服。
下痢鲜血。
用犀角、地榆、生地黄各一两,共研为末,加蜜炼丸,如弹子大。
每取一丸,加水一升,煎至五保,去渣,温服。
附方犀牛是世界上稀有的动物,所以犀牛角货源很少。
现在临床上用水牛角作为犀牛角的代用品,据说两药的疗效很相近,
请参阅中国医不额头学院等所编的《中药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犀-译文
犀角的名字。
犀角的气味:苦、酸、咸、寒,没有毒性。
犀角的主治作用:用于治疗吐血不止。用法是取鹅肝或鸭肝、犀角、生桔梗各一两,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用酒送服。
治疗小儿惊风(表现为嚼舌、翻眼、不知人事)。用犀角磨成水,取其浓汁服用,立即见效。服用犀角粉末也可以。
用于消毒解热。取生犀角尖,磨成水,取其浓汁,频频饮用。
治疗下痢鲜血。取犀角、地榆、生地黄各一两,共同研成粉末,加蜜制成弹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加水一升,煎至五保,去渣,温服。
附方:犀牛是世界上稀有的动物,因此犀牛角货源很少。现在临床上用水牛角作为犀牛角的替代品,据说两种药物的疗效非常相似,请参考中国医学科学院等编写的《中药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犀-注解
犀角:犀角是指犀牛的角,是一种珍贵的药材。犀牛是古代四大瑞兽之一,其角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在古代,犀牛角因其稀有而被视为贵重药材,常用于治疗高热、吐血、惊风等症状。
鹅肝或鸭肝:鹅肝或鸭肝在中医中常作为辅助药材使用,其性味甘平,有补益肝肾、养血明目的作用。
桔梗:桔梗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宣肺、利咽、排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吐血不止: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持续不断的出血,中医认为多由血热、气虚等引起。
小儿惊风:小儿惊风是指婴幼儿因外感邪气或内伤惊恐而引起的抽搐、昏迷等症状。
消毒解热:消毒是指消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过程,解热是指降低体温,中医中常用药物或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
下痢鲜血:下痢鲜血是指腹泻时伴有鲜红色血液排出,多由湿热内蕴、肠道湿热所致。
地榆:地榆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热出血、烫伤等症状。
生地黄:生地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伤阴、血热出血等症状。
蜜炼丸:蜜炼丸是一种中药制剂,是将药材与蜂蜜混合炼制而成的丸剂,具有补益作用。
弹子大:弹子大是指药物丸剂的大小,弹子是一种古代的小玩具,其大小可作为衡量标准。
水牛角:水牛角是水牛的角,由于犀牛角的稀缺,水牛角常被用作犀牛角的替代品,在中医中具有相似的药用价值。
中国医不额头学院:这里可能是一个打字错误,应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是中国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机构之一,负责编写和发布《中药志》等医学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犀-评注
释名似,是对犀角药性的总体概括,‘释’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解释、说明,‘名’指的是犀角的名称,‘似’则表示犀角的药性具有相似的特点。这句话为下文对犀角药性的详细描述奠定了基础。
气味犀角:苦、酸、咸、寒、无毒。此句是对犀角药性的具体描述。‘气味’指药性,‘犀角’即犀牛角,‘苦、酸、咸、寒’分别代表犀角的四气五味,‘无毒’则说明犀角没有毒性。这五句话简洁明了地概括了犀角的药性特点。
主治犀角:吐血不止。用鹅肝或鸭肝、犀角、生桔梗一两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此句介绍了犀角的主治功能,即治疗吐血不止。接下来的句子详细说明了犀角与其他药材的配伍方法以及服用剂量,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重视。
小儿惊 (嚼舌,翻眼,不知人事)。用犀角磨水取浓汁服下,立效。服犀角末亦可。消毒解热。用生犀角尖,磨水取浓汁,频频饮服。这几句介绍了犀角在治疗小儿惊风、消毒解热等方面的应用。通过‘立效’、‘频频饮服’等词语,可以看出古人对犀角疗效的肯定。
下痢鲜血。用犀角、地榆、生地黄各一两,共研为末,加蜜炼丸,如弹子大。每取一丸,加水一升,煎至五保,去渣,温服。此句介绍了犀角在治疗下痢鲜血方面的应用,并详细说明了药物的配伍、制作方法及服用方法。这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作和服用的严谨态度。
附方犀牛是世界上稀有的动物,所以犀牛角货源很少。现在临床上用水牛角作为犀牛角的代用品,据说两药的疗效很相近,请参阅中国医不额头学院等所编的《中药志》。这句话说明了犀牛角的稀缺性,以及水牛角作为代用品的原因。同时,也提到了《中药志》这一权威资料,为读者提供了参考依据。这反映了古人对药物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对传统医学的传承。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内容详细介绍了犀角的药性、主治、配伍及服用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药物研究的深入和对传统医学的传承。在赏析这段古文时,我们应该关注其药性描述的准确性、主治功能的明确性以及配伍方法的合理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人对药物的认识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