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乳腐-原文
释名乳饼。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润五脏,利大小便,益十二经脉。
微动气。
治赤白痢,切如豆大,面拌,酸浆水二十余沸,顿服。
小儿服之,弥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乳腐-译文
解释名称为乳饼。
味道甜,性质微寒,没有毒性。
主要功效是滋养五脏,促进大小便的通畅,对十二经脉有益。能够轻微地调和气血。治疗赤白痢疾,将药切成豆粒大小,用面粉拌均匀,然后用酸浆水煮二十多次,一次性服用。对于小孩子服用,效果更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乳腐-注解
乳饼:乳饼是一种古代的食品,由牛、羊或马奶制成,经过发酵和凝固过程,类似于现代的奶酪。在古代,乳饼不仅是一种食物,也有药用价值。
甘:指味道甜美,这里用来描述乳饼的口感。
微寒:微寒是中医学中用来描述药物或食物性质的一个术语,表示其性质偏凉,但不是特别寒凉。
无毒:表示乳饼没有毒性,对人体无害。
润五脏:中医学认为,润五脏是指乳饼能够滋养和润滑人体内的五脏(心、肝、脾、肺、肾),达到调和身体机能的效果。
利大小便:利大小便是指乳饼有助于促进排泄,改善大小便功能。
益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中医学中的概念,指的是人体内的十二条主要经络,益十二经脉意味着乳饼能够对经络系统有益。
微动气:微动气可能指的是乳饼能够轻微地促进人体的气血运行。
赤白痢:赤白痢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疾病,指大便中带有血液和黏液,颜色呈红色或白色。
酸浆水:酸浆水是一种发酵的液体,通常由谷物或果实发酵而成,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顿服:顿服是指一次性服用,不分开多次服用。
小儿服之,弥良:弥良表示非常好,这里指乳饼对小儿服用尤为有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乳腐-评注
释名乳饼:首先,释名是对乳饼这一食品的名称来源进行解释。乳饼,从字面上理解,是由牛奶制成的饼状食品。这里的‘释名’体现了古人对事物命名规律的探究和对食物起源的追溯,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食品起源和名称背后含义的重视。
气味甘,微寒,无毒:此句描述了乳饼的口感和性质。‘甘’字表明乳饼的味道甜美,符合中国人的饮食偏好。‘微寒’说明乳饼的性质偏凉,与中医理论中食物的性味相吻合。‘无毒’则是对乳饼安全性的肯定,体现了古人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主治润五脏,利大小便,益十二经脉:这一句从中医的角度阐述了乳饼的功效。‘润五脏’指的是乳饼能够滋养人体的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体现了中医食疗的思想。‘利大小便’说明乳饼有助于改善大小便的通畅,这与中医认为的‘通便’理论相符。‘益十二经脉’则是指乳饼能够调节人体的十二经脉,促进气血运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微动气:这里的‘微动气’可以理解为乳饼对人体的轻微调节作用,可能是指其能够温和地促进气血的流动,但不会造成过于剧烈的变化。
治赤白痢,切如豆大,面拌,酸浆水二十余沸,顿服:这一句详细描述了乳饼在治疗赤白痢疾时的用法。赤白痢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切如豆大,面拌’说明乳饼在服用前需要切成豆粒大小,与面粉混合。‘酸浆水二十余沸’则是指将混合后的乳饼放入酸浆水中煮沸,这样的处理方式可能是为了增强乳饼的药用效果。‘顿服’则是指一次性服用,体现了古人在用药上的直接性和高效性。
小儿服之,弥良:此句强调了乳饼对小儿(儿童)的益处。‘弥良’意为非常好,这里表明乳饼对小儿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这也体现了古人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和对食疗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