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介部-真珠-原文
释名珍珠、蚌珠。
气味咸、甘、寒、无毒。
主治安神。
用真珠末如豆大一团。蜂蜜调服。一天服三次。
妇女难产。用真珠末一两,酒送服。立产。
胞衣不下。用真珠一两,研为末,苦酒送服。
子死腹中。用真珠末二两,酒送服,立产。
痘疮疔毒(不餐痘中有疔,病势极险)。用豌豆四址九粒(烧存性)、头发灰三分、真珠十四粒(炒研为末),一起和油胭脂同捣成膏。
先将美术疔挑破,挤去恶血。
取膏少许点上,疮变红活。
此方名“四圣丹”。
肝虚目暗,茫茫不见。
用真珠末一两、白蜜二合、鲤鱼胆二枚,和匀,煎过,滤取汁,频频点眼。
青盲眼。治方同上。
目生顽翳。
用真珠一两、地榆二两,加水二大碗煎干。
取真珠放醋中浸五日,热水淘去醋气,研为细末。
每取少许点眼,至愈为止。
小儿中风,手足拘挛。
用真珠末(水飞过)一两、石膏末一钱,,和匀,每取一钱,加水七分煎成四分,温服。
一天服三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介部-真珠-译文
珍珠和蚌珠的名称解释。
它们的味道是咸的、甜的、凉的,没有毒性。
主要功效是安定心神。使用珍珠粉,像豆子大小的一团。用蜂蜜调和后服用。一天服用三次。
对于妇女难产的情况,使用珍珠粉一两,用酒送服。可以立即分娩。
如果胞衣不能排出,使用珍珠粉一两,研磨成末,用苦酒送服。
如果胎儿死在腹中,使用珍珠粉二两,用酒送服,可以立即分娩。
对于痘疮疔毒(痘中有疔,病情非常危险),使用四十九粒烧成性的豌豆、三分头发灰、十四粒炒研成末的珍珠,与油胭脂一起捣成膏。首先挑破美术疔,挤出恶血。取少许膏药涂上,疮口会变红活。这个方子叫做‘四圣丹’。
对于肝虚导致的眼睛昏暗,看不清东西,使用珍珠粉一两、白蜜两合、鲤鱼胆两枚,混合均匀,煎煮后过滤取汁,经常点眼。
治疗青盲眼的方法与上述相同。
如果眼睛生有顽固的翳膜,使用珍珠粉一两、地榆二两,加水两大碗煎干。将珍珠放入醋中浸泡五天,然后用热水洗去醋味,研磨成细末。每次取少许点眼,直到痊愈。
对于小儿中风,手足拘挛的情况,使用经过水飞的珍珠粉一两、石膏粉一钱,混合均匀,每次取一钱,加水七分煎成四分,温服。一天服用三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介部-真珠-注解
珍珠:珍珠是由贝类(如珍珠蚌)分泌的珍珠质形成的宝石,常用于装饰和药用。在古代中国,珍珠被认为具有安神、解毒、明目等功效。
蚌珠:蚌珠是指由蚌类生物形成的珍珠,与珍珠类似,也具有药用价值。
咸:味道中的咸味,通常指味道带有盐分的感觉,与五行中的水元素相对应。
甘:味道中的甜味,通常指味道带有甜分的感觉,与五行中的土元素相对应。
寒:性质上的寒冷,指具有清凉、降火等性质,与五行中的水元素相对应。
无毒:指药物或食物对人体没有毒性,安全无害。
安神:指药物或方法能够使人精神安定,心神平和。
真珠末:指将珍珠磨成粉末,用于制药。
蜂蜜:一种甜的黏稠液体,由蜜蜂从花中采集的花蜜加工而成,常用于食品和药用。
酒:一种发酵饮料,含有酒精,在中国古代医学中常用于调制药物。
难产:指妇女分娩时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分娩困难的情况。
胞衣不下:指分娩后,胎盘未能正常排出体外。
痘疮疔毒:痘疮是指痘疹,疔毒是指皮肤上的恶疮。
油胭脂:一种化妆品,由油脂和颜料混合制成。
美术疔:可能是指通过美术手段绘制的疔疮图案,这里可能是指实际的疔疮。
肝虚目暗:指肝气虚弱,导致视力模糊不清。
青盲眼:一种眼科疾病,患者视力模糊,看不清物体。
顽翳:指眼睛中形成的硬质翳障,影响视力。
地榆:一种中药材,具有收敛止血、解毒消肿等功效。
醋:一种发酵饮料,含有醋酸,用于烹饪和制药。
石膏末:指将石膏磨成粉末,用于制药。
水飞过:指将药物研磨后,通过水飞法提取纯净的粉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介部-真珠-评注
释名珍珠、蚌珠。此句以简洁的语言点明了珍珠的来源,即珍珠是由蚌类生物所产生。珍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纯洁、富贵和美好,因此其释名既揭示了其物理属性,也蕴含了其文化内涵。
气味咸、甘、寒、无毒。这句话从中医的角度描述了珍珠的药性。咸味入肾,甘味入脾,寒性清热解毒,无毒则表明其安全性。这种药性分析体现了中医对药物特性的细致观察和理论体系。
主治安神。用真珠末如豆大一团。蜂蜜调服。一天服三次。此句说明了珍珠的主要功效是安神,并详细介绍了其服用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应用的重视。
妇女难产。用真珠末一两,酒送服。立产。胞衣不下。用真珠一两,研为末,苦酒送服。子死腹中。用真珠末二两,酒送服,立产。这三句连续描述了珍珠在妇产科中的应用,从难产到产后问题,展现了珍珠在古代医学中的重要作用。
痘疮疔毒(不餐痘中有疔,病势极险)。用豌豆四址九粒(烧存性)、头发灰三分、真珠十四粒(炒研为末),一起和油胭脂同捣成膏。先将美术疔挑破,挤去恶血。取膏少许点上,疮变红活。此方名“四圣丹”。此段描述了珍珠在治疗痘疮疔毒方面的应用,并详细介绍了“四圣丹”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治疗的深入研究和实践。
肝虚目暗,茫茫不见。用真珠末一两、白蜜二合、鲤鱼胆二枚,和匀,煎过,滤取汁,频频点眼。青盲眼。治方同上。目生顽翳。用真珠一两、地榆二两,加水二大碗煎干。取真珠放醋中浸五日,热水淘去醋气,研为细末。每取少许点眼,至愈为止。这三段分别描述了珍珠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如肝虚目暗、青盲眼、目生顽翳等,反映了古人对眼科疾病治疗的独到见解。
小儿中风,手足拘挛。用真珠末(水飞过)一两、石膏末一钱,和匀,每取一钱,加水七分煎成四分,温服。一天服三次。此句说明了珍珠在治疗小儿中风、手足拘挛方面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儿科疾病治疗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