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介部-田螺-原文
气味肉:甘、大寒、无毒。
壳:甘、平、无毒。
主治消渴饮水(日夜不止,小便频数)。用田螺五升,在水一斗中浸一夜,渴即取此水饮用。每日换水及田螺一次。
用田螺煮食饮汁亦可。
肝热目赤。
用大田螺七个,洗净,在水中养去泥秽。
换水一升,再次浸洗,取出放碗中加盐少许。
从壳内吸自然汁点眼。
烂弦风眼。
治方同上,但以铜绿代盐。
酒醉不醒。
用水中螺蚌加葱豉,煮食饮汁,即解。
小便不通(腹胀如鼓)。用田螺一个、盐半匙,生捣,敷脐下一寸三分,即通。
噤口痢。
用大田螺二个,捣烂,加麝香三分作饼,烘热贴脐间半日,待热气下行即思饮食。
脱肛(脱出三、五寸)。用大田螺二、三个,在井水中养三、四天,去泥,以黄连粉填入壳内。
先作浓茶洗净肛门,然后用鸡乞求蘸壳内水汁,兴在脱肠上,随好以软布慢慢将肠头托入。
反胃呕噎。
用田螺洗净,养水中去泥,取出晒至半干,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藿香汤送下。
用田螺烂壳研服亦可。
水气浮肿。
用大田螺、大蒜、四前子等分。
捣在膏,摊贴脐上,水排出,肿即消。
脚报导攻注。
用生田螺捣烂,敷在两股上,觉有冷气传到足部即字,亦可敷丹田利不便,亦有效。
痔漏疼痛。
用田螺一个,放入片脑一分,取汁水搽患处。
搽前用冬瓜激发洗净痔漏。
又方;用田螺一枚,针刺破后,加入白矾末,埋藏一夜,取出,以螺内汁水涂患处,立能止痛。
腋下狐臭。
用活田螺一个,塞入巴豆仁一粒,待壳内有水汁流出,即以搽患处。
照此方坚待,狐臭可以断根。
瘰疬溃破。
用田螺连肉烧存性,调香油涂搽。
疔疮恶肿。
用田螺一个,塞入冰片,取汁水点疮上。
壳:心脾痛。
用田螺壳在松柴火为烧过,研为末,以乌沉汤、宽散之类调服二钱,此方名“水甲散”。
小儿头疮。
用田螺壳烧存性,调清油涂搽。
小儿急惊。
用多年的田螺壳烧灰。
加麝香少许,水调匀,灌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介部-田螺-译文
气味肉:味道甜,性大寒,没有毒性。壳:味道甜,性平,没有毒性。
主治消渴饮水(日夜不止,小便频数)。用田螺五升,在水一斗中浸泡一夜,口渴时就饮用这种水。每天更换水和田螺一次。用田螺煮食也可以饮用其汁。
肝热目赤。用七个大田螺,清洗干净,放在水中养去泥沙。换一升水,再次浸泡清洗,取出放在碗中加少许盐。从壳内吸出自然汁液点眼。
烂弦风眼。治疗方法同上,但用铜绿代替盐。
酒醉不醒。用水中的螺蚌和葱、豆豉一起煮食饮用,即可解酒。
小便不通(腹胀如鼓)。用一个田螺和半匙盐,生捣成泥,敷在肚脐下一寸三分处,即可通便。
噤口痢。用两个大田螺,捣烂后加入三分麝香做成饼,热敷在肚脐处半日,待热气下行后就会想吃饭。
脱肛(脱出三、五寸)。用两个或三个大田螺,在井水中养三、四天,去除泥沙,用黄连粉填入壳内。先制作浓茶清洗肛门,然后用鸡毛蘸壳内的水汁,涂抹在脱出的肠子上,随着好转慢慢用软布将肠头托回。
反胃呕噎。将田螺清洗干净,放在水中养去泥沙,取出晒至半干,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藿香汤送下。也可以服用田螺的烂壳。
水气浮肿。用大田螺、大蒜、四前子等量。捣成膏,贴在肚脐上,水排出后,肿胀就会消退。
脚报导攻注。用生田螺捣烂,敷在两腿上,感觉有冷气传到足部即止,也可以敷在丹田(肚脐下方)利便,也有效果。
痔漏疼痛。用一个田螺,放入一分片脑,取汁液涂抹在患处。涂抹前用冬瓜激发洗净痔漏。
又方:用一个田螺,用针刺破后,加入白矾末,埋藏一夜,取出,用螺内的汁液涂抹患处,立刻能止痛。
腋下狐臭。用一个活田螺,塞入一粒巴豆仁,待壳内有水汁流出,即用来涂抹患处。照此方坚持,狐臭可以根除。
瘰疬溃破。将田螺连肉烧成灰,调香油涂抹。
疔疮恶肿。用一个田螺,塞入冰片,取汁液点在疮上。
壳:心脾痛。将田螺壳在松柴火上烧过,研成末,用乌沉汤、宽散之类调服二钱,这个方子叫‘水甲散’。
小儿头疮。将田螺壳烧成灰,调清油涂抹。
小儿急惊。用多年的田螺壳烧成灰,加少许麝香,用水调匀,灌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介部-田螺-注解
消渴饮水:消渴,指糖尿病症状,饮水不止,小便频数。
田螺:一种淡水软体动物,生活在湖泊、河流中,肉质可食用,也可入药。
壳:田螺的壳,硬壳,可以入药。
主治:主要治疗,针对某种疾病或症状进行治疗。
大寒:中医术语,指药物或食物具有的性质,寒性较强。
无毒:指药物或食物没有毒性。
日夜不止:形容症状持续不断,不分白天黑夜。
小便频数:指小便次数增多。
田螺五升:五升,古代容量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约五公升。
一斗:古代容量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约十公升。
养去泥秽:养殖过程中去除田螺身上的泥沙等杂质。
烂弦风眼:一种眼部疾病,表现为眼弦(睫毛根部)腐烂。
铜绿:一种绿色颜料,也指铜的氧化物,具有收敛作用。
酒醉不醒:指醉酒后长时间不清醒。
葱豉:葱和豆豉,古代常用作调味品。
小便不通:指小便无法排出。
腹胀如鼓:形容腹胀得像鼓一样。
生捣:将药材或食物捣碎成泥状。
敷脐下一寸三分:将药物敷在肚脐下方约三厘米处。
噤口痢:一种疾病,表现为不能进食且腹泻。
麝香:一种香料,来源于麝鹿的分泌物,具有强烈的香气,可入药。
脱肛:指肛门括约肌松弛,导致直肠部分或全部脱出体外。
井水:井中的水,常被认为有特殊的疗效。
黄连粉:黄连磨成的粉末,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肛门:身体后部排泄粪便和气体的出口。
鸡乞求:古代对鸡的称呼,此处可能指鸡的某种制品。
反胃呕噎:指食物从胃中逆流至喉咙,引起呕吐和噎食。
梧子:梧桐树的种子,小而圆,此处比喻丸子的体积。
藿香汤:以藿香为主要成分的汤剂,具有解表、化湿的作用。
水气浮肿:指体内水液代谢失调,导致身体水肿。
四前子: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
膏:药膏,将药物制成膏状。
脚报导攻注:一种腿部疾病,表现为腿部疼痛。
两股:大腿。
丹田:中医术语,指人体腹部的一个穴位,位于肚脐下约三寸处。
痔漏:痔疮的一种,伴有出血。
片脑: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瘰疬溃破:瘰疬是一种皮肤疾病,溃破后形成脓肿。
冰片: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心脾痛:中医术语,指心脏和脾脏的疼痛。
乌沉汤: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宽散:中药术语,指具有舒张血管、缓解痉挛的作用。
水甲散: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心脾痛。
小儿头疮:小儿头部的一种皮肤病。
急惊:小儿急性惊厥的一种表现。
清油:清澈的植物油,如香油,可作药用。
多年:指多年的时间,此处指田螺壳使用的时间较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介部-田螺-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田螺的药用价值及其多种治疗用途,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认识和利用。以下是对每行的赏析:
气味肉:甘、大寒、无毒。壳:甘、平、无毒。
此处首先介绍了田螺肉和壳的药性,甘味代表其性质温和,大寒和甘平则说明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无毒则表示其安全性高。
主治消渴饮水(日夜不止,小便频数)。用田螺五升,在水一斗中浸一夜,渴即取此水饮用。每日换水及田螺一次。
此行描述了田螺治疗消渴症的用法,体现了古人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观念,即通过调节饮食来达到治疗效果。
用田螺煮食饮汁亦可。肝热目赤。用大田螺七个,洗净,在水中养去泥秽。
这里提到了田螺肉和壳的另一种用法,以及治疗肝热和目赤的方法,说明了田螺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换水一升,再次浸洗,取出放碗中加盐少许。从壳内吸自然汁点眼。
此行详细描述了使用田螺壳汁治疗眼疾的具体操作,显示了古人对药物提取和使用的精细。
烂弦风眼。治方同上,但以铜绿代盐。
这里对比了两种治疗烂弦风眼的方法,说明了古人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改进。
酒醉不醒。用水中螺蚌加葱豉,煮食饮汁,即解。
此行展示了田螺在解酒方面的应用,反映了古人对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问题的关注。
小便不通(腹胀如鼓)。用田螺一个、盐半匙,生捣,敷脐下一寸三分,即通。
此行描述了田螺治疗小便不通的方法,显示了古人对穴位的认识和使用。
噤口痢。用大田螺二个,捣烂,加麝香三分作饼,烘热贴脐间半日,待热气下行即思饮食。
这里介绍了田螺治疗噤口痢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机理的深刻理解。
脱肛(脱出三、五寸)。用大田螺二、三个,在井水中养三、四天,去泥,以黄连粉填入壳内。
此行描述了田螺治疗脱肛的方法,说明了古人对内外结合治疗方法的运用。
先作浓茶洗净肛门,然后用鸡乞求蘸壳内水汁,兴在脱肠上,随好以软布慢慢将肠头托入。
这里详细描述了治疗脱肛的具体步骤,显示了古人对手术操作的细致。
反胃呕噎。用田螺洗净,养水中去泥,取出晒至半干,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此行介绍了田螺治疗反胃呕噎的方法,说明了古人对药物形态和剂型的创新。
每服三十丸,藿香汤送下。用田螺烂壳研服亦可。
这里描述了田螺丸的服用方法和另一种服用方式,展示了古人对药物服用的多样性。
水气浮肿。用大田螺、大蒜、四前子等分。捣在膏,摊贴脐上,水排出,肿即消。
此行介绍了田螺治疗水气浮肿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疾病局部治疗和整体调节的结合。
脚报导攻注。用生田螺捣烂,敷在两股上,觉有冷气传到足部即字,亦可敷丹田利不便,亦有效。
这里描述了田螺治疗脚报导攻注的方法,说明了古人对经络和穴位的应用。
痔漏疼痛。用田螺一个,放入片脑一分,取汁水搽患处。
此行介绍了田螺治疗痔漏疼痛的方法,反映了古人对局部治疗和内外结合的重视。
搽前用冬瓜激发洗净痔漏。
这里提到了治疗痔漏前的准备工作,显示了古人对治疗过程的细致。
又方;用田螺一枚,针刺破后,加入白矾末,埋藏一夜,取出,以螺内汁水涂患处,立能止痛。
此行提供了另一种治疗痔漏的方法,展示了古人对药物配伍和应用的多样性。
腋下狐臭。用活田螺一个,塞入巴豆仁一粒,待壳内有水汁流出,即以搽患处。
这里描述了田螺治疗腋下狐臭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局部治疗的重视。
照此方坚待,狐臭可以断根。
此行说明了坚持使用该方法可以根除狐臭,反映了古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瘰疬溃破。用田螺连肉烧存性,调香油涂搽。
此行介绍了田螺治疗瘰疬溃破的方法,展示了古人对药物烧制和调制的技巧。
疔疮恶肿。用田螺一个,塞入冰片,取汁水点疮上。
这里描述了田螺治疗疔疮恶肿的方法,说明了古人对药物应用的灵活。
壳:心脾痛。用田螺壳在松柴火为烧过,研为末,以乌沉汤、宽散之类调服二钱,此方名“水甲散”。
此行介绍了田螺壳治疗心脾痛的方法,并给出了方剂名称,反映了古人对药物分类和方剂命名的传统。
小儿头疮。用田螺壳烧存性,调清油涂搽。
此行描述了田螺壳治疗小儿头疮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儿童疾病的关注。
小儿急惊。用多年的田螺壳烧灰。加麝香少许,水调匀,灌服。
这里介绍了田螺壳治疗小儿急惊的方法,说明了古人对儿童急症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