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列传-卷十

作者: 李百药,唐代历史学者。李百药是唐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北齐书》是研究北齐历史的重要史籍之一,涵盖了该朝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李百药为后世留下了关于北齐社会及其衰落的宝贵资料。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北齐书》详细记录了北齐(公元550年-577年)的历史,从开国到灭亡的全过程。全书共二十卷,主要内容包括北齐的开国过程、军事征伐、治国方略、政治斗争及最终衰亡。李百药通过分析北齐统治者的治国经验,探讨了北齐从强盛到衰败的原因,尤其是北齐国君暴政、内讧以及腐败的因素。此书不仅记录了北齐的重要历史事件,还为研究北朝政治、军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通过对北齐历史的回顾,李百药为后代史学家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书中的许多内容对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政治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列传-卷十-原文

高祖十一王

○永安简平王浚 平阳靖翼王淹 彭城景思王浟 上党刚肃王涣 襄城景王氵 育 任城王湝 高阳康穆王湜 博陵文简王济 华山王凝 冯翊王润 汉阳敬怀王 洽

神武皇帝十五男:武明娄皇后生文襄皇帝、文宣皇帝、孝昭皇帝、襄城景王淯、 武成皇帝、博陵文简王济,王氏生永安简平王浚,穆氏生平阳靖翼王淹,大尔朱氏 生彭城景思王浟、华山王凝,韩氏生上党刚王涣,小尔朱氏生任城王湝,游氏生高 阳康穆王湜,郑氏生冯翊王润,冯氏生汉阳敬怀王洽。

永安简平王浚,字定乐,神武第三子也。

初,神武纳浚母,当月而有孕,及产 浚,疑非己类,不甚爱之。

而浚早慧,后更被宠。

年八岁时,问于博士卢景裕曰: ‘‘祭神如神在。’为有神邪,无神邪?’

对曰;‘有。’

浚曰:‘有神当云祭神 神在,何烦‘如’字?’

景裕不能答。

及长,嬉戏不节,曾以属请受纳,大见杖罚, 拘禁府狱,既而见原。

后稍折节,颇以读书为务。

元象中,封永安郡公。

豪爽有气 力,善骑射,为文襄所爱。

文宣性雌懦,每参文襄,有时涕出。

浚常责帝左右,何 因不为二兄拭鼻,由是见衔。

累迁中书监、兼侍中。

出为青州刺史,颇好畋猎,聪明矜恕,上下畏悦之。

天保初,进爵为王。

文宣末年多酒,浚谓亲近曰:‘二兄旧 来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识解顿进。今因酒败德,朝臣无敢谏者,大敌未灭,吾 甚以为忧,欲乘驿至邺面谏,不知用吾不。’

人有知,密以白帝,又见衔。

八年来 朝,从幸东山。

帝裸裎为乐,杂以妇女,又作狐掉尾戏。

浚进言此非人主所宜。

帝甚不悦。

浚又于屏处召杨遵彦,讥其不谏。

帝时不欲大臣与诸王交通,遵彦惧以奏。

帝大怒曰:‘小人由来难忍!’

遂罢酒还宫。

浚寻还州,又上书切谏。

诏令征浚, 浚惧祸,谢疾不至。

上怒,驰驿收浚,老幼泣送者数千人。

至,盛以铁笼,与上党 王涣俱置北城地牢下,饮食溲秽共在一所。

明年,帝亲将左右临穴歌讴,令浚和之。

浚等惶怖且悲,不觉声战。

帝为怆然,因泣,将赦之。

长广王湛先与浚不睦,进曰:‘猛兽安可出穴。’

帝默然。

浚等闻之,呼长广小字曰:‘步落稽,皇天见汝!’

左右闻者,莫不悲伤。

浚与涣皆有雄略,为诸王所倾服,帝恐为害,乃自刺涣,又 使壮土刘桃枝就笼乱刺。

槊每下,浚、涣辄以手拉折之,号哭呼天。

于是薪火乱投, 烧杀之,填以石土。

后出,皮发皆尽,尸色如炭,天下为之痛心。

后帝以其妃陆氏配仪同刘郁捷,旧帝苍头也,以军功见用,时令郁捷害浚,故 以配焉。

后数日,帝以陆氏先无宠于浚,敕与离绝。

乾明元年,赠太尉。

无子,诏 以彭城王浟第二子准嗣。

平阳靖翼王淹,字子邃,神武第四子也。

元象中,封平阳郡公,累迁尚书左仆 射。

天保初,进爵为王,历位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司空、太尉。

皇建初,为太 傅,与彭城、河间王并给仗卫、羽林百人。

大宁元年,迁太宰。

性沉谨,以宽厚称。

河清三年,薨于晋阳,或云鸩终。

还葬邺,赠假黄钺、太宰、录尚书事。

子德素嗣。

彭城景思王浟,字子深,神武第五子也。

元象二年,拜通直散骑常侍,封长乐 郡公。

博士韩毅教浟书,见浟笔迹未工,戏浟曰:‘五郎书画如此,忽为常侍开国, 今日后宜更用心。’

浟正色答曰:‘昔甘罗幼为秦相,未闻能书。凡人唯论才具何 如,岂必动夸笔迹。博士当今能者,何为不作三公?’

时年盖八岁矣。

毅甚惭。

武定六年,出为沧州刺史,为政严察,部内肃然。

守令参佐,下及胥吏,行游往来,皆自赍粮食。

浟纤介知人间事。

有隰沃县主簿张达尝诣州,夜投人舍,食鸡羹,浟察知之。

守令毕集,浟对众曰:‘食鸡羹何不还价直也?’达即伏罪。

合境号为神明。

又有一人从幽州来,驴驮鹿脯。至沧州界,脚痛行迟,偶会一人为伴,遂盗驴及脯去。

明旦,告州。浟乃令左右及府僚吏分市鹿脯,不限其价。

其主见脯识之,推获盗者。

转都督、定州刺史。

时有人被盗黑牛,背上有白毛。

长史韦道建谓中从事魏道胜曰:‘使君在沧州日,擒奸如神,若捉得此贼,定神矣。’

浟乃诈为上府市牛皮,倍酬价直,使牛主认之,因获其盗。

建等叹服。

又有老母姓王,孤独,种菜三亩,数被偷。

浟乃令人密往书菜叶为字,明日市中看菜叶有字,获贼。

尔后境内无盗,政化为当时第一。

天保初,封彭城王。

四年,征为侍中,人吏送别悲号。

有老公数百人相率具馔曰:‘自殿下至来五载,人不识吏,吏不欺人,百姓有识已来,始逢今化。殿下唯饮此乡水,未食此乡食,聊献疏薄。’

浟重其意,为食一口。

七年,转司州牧,选从事皆取文才士明剖断者,当时称为美选。

州旧案五百余,浟未期悉断尽。

别驾羊修等恐犯权戚,乃诣阁谘陈。

浟使告曰:‘吾直道而行,何惮权戚,卿等当成人之美,反以权戚为言。’

修等惭悚而退。

后加特进,兼司空、太尉,州牧如故。

太妃薨,解任,寻诏复本官。

俄拜司空,兼尚书令。

济南嗣位,除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领大宗正卿。

皇建初,拜大司马,兼尚书令,转太保。

武成入承大业,迁太师、录尚书事。

浟明练世务,果于断决,事无大小,咸悉以情。

赵郡李公统预高归彦之逆,其母崔氏即御史中丞崔昂从父子,兼右仆射魏收之内妹也。

依令,年出六十,例免入官。

崔增年陈诉,所司以昂、收故,崔遂获免。

浟摘发其事,昂等以罪除名。

自车驾巡幸,浟常留邺。

河清三年三月,群盗田子礼等数十人谋劫浟为主,诈称使者,径向浟第,至内室,称敕牵浟上马,临以白刃,欲引向南殿。

浟大呼不从,遂遇害,时年三十二,朝野痛惜焉。

初浟未被劫前,其妃郑氏梦人斩浟头持去,恶之,数日而浟见杀。

赠假黄钺、太师、太尉、录尚书事,给辒辌车。

子宝德嗣,位开府,兼尚书左仆射。

上党刚肃王涣,字敬寿,神武第七子也。

天姿雄杰,俶傥不群,虽在童幼,恒以将略自许。

神武壮而爱之,曰:‘此儿似我。’

及长,力能扛鼎,材武绝伦。

每谓左右曰:‘人不可无学,但要不为博士耳。’

故读书颇知梗概,而不甚耽习。

元象中,封平原郡公。

文襄之遇贼,涣年尚幼,在西学,闻宫中哗,惊曰:‘大兄必遭难矣!’弯弓而出。

武定末,除冀州刺史,在州有美政。

天保初,封上党王,历中书令、尚书左仆射。

与常山王演等筑伐恶诸城。

遂聚邺下轻薄,凌犯郡县,为法司所纠。

文宣戮其左右数人,涣亦被谴。

六年,率众送梁王萧明还江南,仍破东关,斩梁特进裴之横等,威名甚盛。

八年,录尚书事。

初,术士言亡高者黑衣,由是自神武后,每出行,不欲见沙门,为黑衣故也。

是时文宣幸晋阳,以所忌问左右曰:‘何物最黑?’

对曰:‘莫过漆。’

帝以涣第七子为当之,乃使库真都督破六韩伯升之邺征涣。

涣至紫陌桥,杀伯升以逃,凭河而度,土人执以送帝。

铁笼盛之,与永安王浚同置地牢下。

岁余,与浚同见杀,时年二十六。

以其妃李氏配冯文洛,是帝家旧奴,积劳位至刺史,帝令文洛等杀涣,故以其妻妻焉。

至乾明元年,收二王余骨葬之,赠司空,谥曰刚肃。

有敕李氏还第。

而文洛尚以故意,修饰诣李,李盛列左右,引文洛立于阶下,数之曰:‘遭难流离,以至大辱,志操寡薄,不能自尽,幸蒙恩诏,得反藩闱。汝是谁家孰奴,犹欲见侮!’

于是杖之一百,流血洒地。

涣无嫡子,庶长子宝严以河清二年袭爵,位金紫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襄城景王淯,神武第八子也。

容貌甚美,弱年有器望。

元象中,封章武郡公。

天保初,封襄城郡王。

二年春,薨。

齐氏诸王选国臣府佐,多取富商群小、鹰犬少年,唯襄城、广宁、兰陵王等颇引文艺清识之士,当时以此称之。

乾明元年二月,赠假黄铖、太师、太尉、录尚书事。

无子,诏以常山王演第二子亮嗣。

亮字彦道,性恭孝,美风仪,好文学。

为徐州刺史,坐夺商人财物免官。

后主败奔邺,亮从焉,迁兼太尉、太傅。

周师入邺,亮于启夏门拒守。

诸军皆不战而败,周军于诸城门皆入,亮军方退走。

亮入太庙行马内,恸哭拜辞,然后为周军所执。

入关,依例授仪同,分配远边,卒于龙州。

任城王湝,神武第十子也,少明慧。

天保初封。

自孝昭、武成时,车驾还邺, 常令湝镇晋阳,总并省事,历司徒、太尉、并省录尚书事。

天统三年,拜太保、并 州刺史,别封正平郡公。

时有妇人临汾水浣衣,有乘马人换其新靴驰而去者,妇人 持故靴,诣州言之。

湝召城外诸妪,以靴示之,绐曰:‘有乘马人在路被贼劫害, 遗此靴焉,得无亲属乎?’

一妪抚膺哭曰:‘儿昨著此靴向妻家。’

如其语,捕获之。

时称明察。

武平初,迁太师、司州牧,出为冀州刺史,加太宰,迁右丞相、都 督、青州刺史。

湝频牧大藩,虽不洁己,然宽恕为吏人所怀。

五年,青州崔蔚波等 夜袭州城,湝部分仓卒之际,咸得齐整,击贼,大破之。

拜左丞相,转瀛州刺史。

及后主奔邺,加湝大丞相。

及安德王称尊号于晋阳,使刘子昂修启于湝:‘至尊出奔,宗庙既重,群公劝 迫,权主号令,事宁终归叔父。’

湝曰:‘我人臣,何容受此启。’执子昂送邺。

帝至济州,禅位于湝,启竟不达。

湝与广宁王孝珩于冀州召募得四万余人,拒周军。

周齐王宪来伐,先遣送书并赦诏,湝并沉诸井。

战败,湝、孝珩俱被擒。

宪曰:‘任城王何苦至此?’

湝曰:‘下官神武帝子,兄弟十五人,幸而独存,逢宗社颠 覆,今日得死,无愧坟陵。’

宪壮之,归其妻子。

将至邺城,湝马上大哭,自投于 地,流血满面。

至长安,寻与后主同死。

妃卢氏,赐斛斯征,蓬首垢面,长斋不言笑。

征放之,乃为尼。

隋开皇三年,表请文帝葬湝及五子于长安北原。

高阳康穆王湜,神武第十一子也。

天保元年封。

十年,稍迁尚书令。

以滑稽便 辟,有宠于文宣,常在左右,行杖以挞诸王。

太后深衔之。

其妃父护军长史张晏之 尝要道拜湜,湜不礼焉。

帝问其故,对曰:‘无官职汉,何须礼。’

帝于是擢拜晏之为徐州刺史。

文宣崩,兼司徒,导引梓宫,吹笛,云‘至尊颇知臣不’,又击胡 鼓为乐。

太后杖湜百余,未几薨。

太后哭之哀,曰:‘我恐其不成就,与杖,何期 带创死也!’

乾明初,赠假黄钺、太师、司徒、录尚书事。

子士义袭爵。

博陵文简王济,神武第十二子也。

天保元年封。

济尝从文宣巡幸,在路忽忆太后,遂逃归。

帝怒,临以白刃,因此惊恍。

历位太尉。

河清初,出为定州刺史。

天统五年,在州语人云:‘计次第亦应到我。’

后主闻之,阴使人杀之。

赠假黄钺、 太尉、录尚书事。

子智袭爵。

华山王凝,神武第十三子也。

天保元年,封新平郡王;九年,改封安定;十年,封华山。

历位中书令、齐州刺史,就加太傅。

薨于州,赠左丞相、太师、录尚书。

凝诸王中最为孱弱,妃王氏,太子洗马王洽女也,与仓头奸,凝知而不能限禁。

后事发,王氏赐死,诏杖凝一百。

其愚如此。

冯翊王润,字子泽,神武第十四子也。

幼时,神武称曰:‘此吾家千里驹也。’

天保初封。

历位东北道大行台、右仆射、都督、定州刺史。

润美姿仪,年十四五, 母郑妃与之同寝,有秽杂之声。

及长,廉慎方雅,习于吏职,至摘发隐伪,奸吏无所匿其情。

开府王回洛与六州大都督独孤枝侵窃官田,受纳贿赂,润按举其事。

二人表言,王出送台使,登魏文旧坛,南望叹息,不测其意。

武成使元文遥就州宣敕曰:‘冯翊王少小谨慎,在州不为非法,朕信之熟矣。登高远望,人之常情,鼠辈 欲横相间构,曲生眉目。’

于是回洛决鞭二百,独孤枝决杖一百。

寻为尚书令,领 太子少师,历司徒、太尉、大司马、司州牧、太保、河南道行台、领录尚书,别封 文成郡公、太师、太宰,复为定州刺史。

薨,赠假黄钺、左丞相。

子茂德嗣。

汉阳敬怀王洽,字敬延,神武第十五子也。

天保元年封。

五年,薨,年十三。

乾明元年,赠太保、司空。

无子,以任城王第二子建德为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列传-卷十-译文

高祖有十一位王子:永安简平王浚、平阳靖翼王淹、彭城景思王浟、上党刚肃王涣、襄城景王、任城王、高阳康穆王湜、博陵文简王济、华山王凝、冯翊王润、汉阳敬怀王洽。

神武皇帝有十五个儿子:武明娄皇后生了文襄皇帝、文宣皇帝、孝昭皇帝、襄城景王淯、武成皇帝、博陵文简王济,王氏生了永安简平王浚,穆氏生了平阳靖翼王淹,大尔朱氏生了彭城景思王浟、华山王凝,韩氏生了上党刚王涣,小尔朱氏生了任城王湝,游氏生了高阳康穆王湜,郑氏生了冯翊王润,冯氏生了汉阳敬怀王洽。

永安简平王浚,字定乐,是神武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最初,神武皇帝娶了浚的母亲,当月就怀孕了,等到生了浚,神武皇帝怀疑他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因此并不怎么喜欢他。但浚从小聪明,后来得到了宠爱。八岁的时候,他问博士卢景裕说:‘祭神如神在。’这是有神呢,还是没有神呢?”卢景裕回答说:‘有。’浚说:‘如果有神,就应该说祭神神在,为什么还要用‘如’字呢?”卢景裕无法回答。

长大后,浚嬉戏无度,曾经因为请求接受贿赂而被杖责,被拘禁在府狱中,后来得到了宽恕。后来他逐渐改过自新,开始专心读书。元象年间,被封为永安郡公。他豪爽有力,善于骑射,得到了文襄皇帝的喜爱。文宣皇帝性格软弱,每次见到文襄皇帝,有时会流泪。浚常常责备皇帝身边的人,为什么不为两位兄长擦鼻涕,因此被皇帝记恨。后来他多次升迁,担任了中书监、兼侍中。后来外出担任青州刺史,非常喜欢打猎,聪明且仁慈,得到了上下级的敬畏和喜爱。天保初年,他被封为王。文宣皇帝晚年多喝酒,浚对亲近的人说:‘二哥以前并不怎么聪明,自从登基以来,智慧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因为喝酒而败坏了德行,朝臣没有人敢劝谏,大敌尚未消灭,我非常担忧,想乘驿站的车马赶到邺城面谏,不知道皇帝会不会采纳我的意见。’有人知道了这件事,秘密地告诉了皇帝,皇帝因此更加记恨他。八年来朝,随皇帝到东山。皇帝裸体取乐,夹杂着妇女,还做狐狸尾巴摇摆的游戏。浚进言说这不是君主应该做的事情。皇帝非常不高兴。

浚又在屏风后召见杨遵彦,批评他不进谏。当时皇帝不想让大臣和王室成员交往,杨遵彦害怕,于是上奏。皇帝大怒说:‘小人自古以来就难以忍受!’于是停止了酒宴,回到了宫中。浚不久后回到州中,又上书直言进谏。皇帝下令征召浚,浚害怕灾祸,假装生病没有前往。皇帝大怒,派人骑快马去抓浚,沿途有数千人哭泣着送行。到达后,被用铁笼盛着,和上党王涣一起被关在北城的地牢下,饮食和排泄都在同一个地方。

第二年,皇帝亲自带着左右的人来到洞穴唱歌,让浚一起唱。浚等人又害怕又悲伤,声音颤抖。皇帝因此感到悲伤,哭泣着,想要赦免他们。但长广王湛先和浚关系不好,进言说:‘猛兽怎么可以出洞穴。’皇帝沉默不语。浚等人听到这话,呼喊着长广王的小名说:‘步落稽,皇天会看到你的!’左右的人听到后,无不悲伤。浚和涣都有雄才大略,得到了其他王子的敬服,皇帝担心他们会造成危害,于是亲自刺杀了涣,又派壮士刘桃枝到笼子里乱刺。每刺一下,浚和涣就用手拉断,大声哭泣呼天。于是火把乱扔,烧死了他们,用石头和土填埋。

后来挖出来,皮肉毛发都烧光了,尸体颜色像炭一样,天下人为此感到悲痛。

后来皇帝把他的妃子陆氏嫁给仪同刘郁捷,她是旧帝的苍头,因为军功被任用,当时命令刘郁捷杀害浚,所以把她嫁给他。几天后,皇帝因为陆氏以前并不受浚的宠爱,下令让他们离婚。乾明元年,追赠太尉。没有儿子,诏令彭城王浟的第二个儿子准继承。

平阳靖翼王淹,字子邃,是神武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元象年间,被封为平阳郡公,多次升迁至尚书左仆射。天保初年,晋升为王,历任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司空、太尉。皇建初年,担任太傅,和彭城、河间王一起被赐予仪仗卫队、羽林军百人。大宁元年,升任太宰。他性格沉稳谨慎,以宽厚著称。河清三年,在晋阳去世,有人说他被人毒死。遗体被运回邺城安葬,追赠假黄钺、太宰、录尚书事。儿子德素继承。

彭城景思王浟,字子深,是神武皇帝的第五个儿子。元象二年,被封为通直散骑常侍,封长乐郡公。博士韩毅教浟书法,看到浟的书法不够熟练,开玩笑地对浟说:‘五郎的书画如此,突然被封为常侍开国,今天以后应该更加用心。’浟严肃地回答:‘以前甘罗年纪小就做了秦国的宰相,没听说他能写书法。一般人只论才能如何,何必一定要夸耀书法。博士在当今是能者,为什么不做三公呢?’当时他大概八岁。韩毅非常惭愧。

武定六年,被调任为沧州刺史,治理政务严格细致,所属地区秩序井然。从守令到参佐,下至胥吏,往来行游,都自带粮食。李浟精细地了解人间事。有隰沃县的主簿张达曾到州里,夜里投宿在人家,吃了鸡羹,李浟知道后。守令们全部到齐,李浟对众人说:“吃鸡羹为什么不还钱?”张达立即认罪。全境的人都称他为神明。

又有一人从幽州来,骑着驴背着鹿肉。到了沧州界,脚痛行走缓慢,偶遇一人为伴,于是偷了驴和鹿肉走了。第二天早上,他报告了州里。李浟就命令左右和府僚吏分头购买鹿肉,不限制价格。鹿肉的主人看到鹿肉认出了,于是抓到了盗贼。

后来李浟转任都督、定州刺史。当时有人被盗了一头黑色的牛,背上有一块白毛。长史韦道建对中从事魏道胜说:“使君在沧州时,捉拿奸人如神,如果捉到这个贼,一定更加神了。”李浟于是假装去上级府署买牛皮,加倍付钱,让牛的主人认出,从而抓住了盗贼。建等人感叹佩服。

又有一位姓王的老母亲,独自一人,种了三亩菜,多次被盗。李浟就派人秘密地在菜叶上写字,第二天在市场上看到有字的菜叶,就抓住了盗贼。此后境内没有盗贼,政治教化成为当时第一。

天保初年,被封为彭城王。四年,被征召为侍中,官员和百姓送别时痛哭。有几百个老者一起准备了食物说:“自从殿下到来五年,人们不认识官吏,官吏不欺骗人,百姓有生以来,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治理。殿下只喝这里的井水,没吃这里的食物,我们献上微薄的东西。”李浟重视他们的心意,喝了一口。

七年,转任司州牧,选拔从事都选取有文才和明断的人,当时被称为美选。州里旧案有五百多件,李浟在任期结束前全部审结。别驾羊修等人担心触犯有权势的亲戚,于是到阁中咨询。李浟告诉他们:“我正道而行,有什么可怕权势的,你们应该成人之美,反而以权势为借口。”修等人羞愧地退去。

后来加封特进,兼任司空、太尉,州牧职位依旧。太妃去世,李浟辞职,不久又诏令恢复原职。不久又封为司空,兼任尚书令。济南王继位,李浟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领大宗正卿。皇建初年,被封为大司马,兼任尚书令,转任太保。

武成帝继位,李浟升任太师、录尚书事。李浟明练世务,果断决断,无论事情大小,都根据实际情况处理。赵郡的李公参与了高归彦的叛逆,他的母亲崔氏是御史中丞崔昂的侄子,也是右仆射魏收的内妹。按照法令,六十岁以上可以免除官职。崔氏增加年龄陈诉,由于崔昂、魏收的关系,崔氏得以免除。

李浟揭发了这件事,崔昂等人因此被免职。

自从皇帝巡幸,李浟常留在邺城。河清三年三月,群盗田子礼等数十人图谋劫持李浟为主,假扮使者,直奔李浟的住宅,到了内室,声称有敕令牵李浟上马,手持白刃,想要引领他向南殿。李浟大声呼喊不从,于是遇害,当时三十二岁,朝野人士都感到痛惜。

起初李浟在被劫持之前,他的妃子郑氏梦见有人砍掉李浟的头拿走,感到不祥,几天后李浟就被杀害。追赠假黄钺、太师、太尉、录尚书事,赐予辒辌车。儿子李宝德继位,官至开府,兼任尚书左仆射。

上党刚肃王李涣,字敬寿,是神武的第七个儿子。天资雄伟,不凡出众,即使在童年,也常以将才自许。神武壮健且喜爱他,说:“这孩子像我。”长大后,力能举鼎,武艺超群。常对左右说:“人不可无学问,但不要成为书呆子。”因此读书颇知大概,但不甚沉迷。

元象中,被封为平原郡公。文襄王遇害时,李涣年纪尚幼,在西京学习,听说宫中喧哗,惊慌地说:“大兄一定遭遇难了!”拿起弓箭就出去。武定末年,被任命为冀州刺史,在州里施行美政。

天保初年,被封为上党王,历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与常山王李演等人修筑伐恶诸城。于是聚集邺下轻薄之徒,凌犯郡县,被法司纠举。文宣帝处死了他的几个亲信,李涣也被谴责。

六年,率领众人送梁王萧明返回江南,并攻破东关,斩杀梁特进裴之横等人,威名大震。八年,兼任尚书事。

起初,术士说亡国之主是穿黑衣的人,因此自神武帝以后,每次出行,都不愿见僧人,因为僧人穿黑衣。

当时文宣帝在晋阳,询问左右:‘什么东西最黑?’回答说:‘没有比漆更黑的。’皇帝认为李涣的第七个儿子符合这个特征,于是派库真都督破六韩伯升到邺城征召李涣。

李涣到了紫陌桥,杀了伯升逃走,靠着河渡过,当地人抓住他送给了皇帝。用铁笼装着他,和永安王李浚一起关在地牢里。一年多后,和永安王一起被杀,当时二十六岁。把他的妻子李氏配给了冯文洛,是皇帝家的旧奴,勤劳功绩升至刺史,皇帝命令文洛等人杀死李涣,所以把他的妻子嫁给了他。

到乾明元年,收葬了两王的遗骨,追赠司空,谥号刚肃。有敕令李氏返回宅邸。但文洛仍然故意,修饰打扮去见李氏,李氏在左右侍从面前列举了他的罪行,让文洛站在台阶下,数落他说:‘遭遇灾难流离失所,以至于受到如此大辱,意志薄弱,不能自杀,幸亏得到皇帝的恩诏,得以返回封地。你是谁家的奴才,还想要羞辱我!’于是打了他一百板子,鲜血洒在地上。

李涣没有嫡子,庶长子李宝严在河清二年继承爵位,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襄城景王李淯,是神武的第八个儿子。容貌非常美丽,年轻时就很有声望。元象中,被封为章武郡公。天保初年,被封为襄城郡王。二年春天去世。

齐氏诸王选国臣府佐,多选取富商群小、鹰犬少年,只有襄城、广宁、兰陵王等人比较重视文艺清识之士,当时因此受到称赞。乾明元年二月,追赠假黄铖、太师、太尉、录尚书事。没有儿子,诏令以常山王李演的第二个儿子李亮继位。

李亮字彦道,性格恭孝,风度翩翩,喜欢文学。担任徐州刺史时,因为夺取商人财物被免官。后主败逃到邺城,李亮跟随他,升任兼太尉、太傅。周军进入邺城,李亮在启夏门拒守。各军都不战而败,周军进入各个城门,李亮军队撤退。李亮进入太庙行马内,痛哭拜别,然后被周军俘虏。

进入关中,按照惯例授予仪同,分配到边远地区,在龙州去世。

任城王湝,是神武皇帝的第十个儿子,从小聪明伶俐。天保初年时被封爵。从孝昭帝、武成帝时期开始,每次皇帝的车队返回邺城,都让湝镇守晋阳,总揽并省的事务,历任司徒、太尉、并省录尚书事。天统三年,被任命为太保、并州刺史,另外封为正平郡公。当时有一个妇女在临汾河边洗衣服,有一个骑马的人偷换了她的新靴子就跑了,妇女拿着旧靴子到州里告状。湝召集城外的老妇人,把靴子给她们看,骗她们说:‘有一个骑马的人在路上被贼人劫杀了,留下了这双靴子,不知道有没有亲属?’其中一个老妇人拍胸大哭说:‘我儿子昨天就是穿着这双靴子去丈人家。’按照她的话,抓住了那个骑马的人。当时的人都称赞湝明察秋毫。武平初年,升任太师、司州牧,外出担任冀州刺史,加封太宰,再升任右丞相、都督、青州刺史。湝多次镇守大州,虽然不严格要求自己,但宽恕之心赢得了官吏们的敬爱。五年,青州的崔蔚波等人夜袭州城,湝在仓促分兵的时候,士兵们都能整齐有序,击败了贼人,大获全胜。被任命为左丞相,转任瀛州刺史。后来后主逃到邺城,加封湝为大丞相。

等到安德王在晋阳称帝,派刘子昂给湝写信:‘皇帝出逃,宗庙之重,各位大臣劝迫,暂时主持号令,事情最终会回到叔父您手中。’湝说:‘我是人臣,怎么能接受这样的信呢。’将子昂押送回邺城。皇帝到达济州,禅让帝位给湝,信件最终没有送到。湝和广宁王孝珩在冀州招募了四万多人,抵抗周军。周齐王宪来攻打,先派人送来书信和赦令,湝把书信和赦令都扔进了井里。战败后,湝和孝珩都被俘虏。宪问:‘任城王为什么落到这个地步?’湝说:‘我是神武帝的儿子,兄弟十五人,幸存下来只有我一个,遇到宗庙颠覆,今天能够死去,对得起我的祖先。’宪觉得他很有气节,放回了他的妻子和儿子。快到邺城时,湝在马上大哭,摔倒在地,满脸是血。到达长安后,不久就和后主一同死去。

妃子卢氏,被赐给了斛斯征,蓬头垢面,长时间斋戒不言不笑。征放了她,她于是出家为尼。隋开皇三年,上表请求文帝将湝和他的五个儿子葬于长安北原。

高阳康穆王湜,是神武皇帝的第一十一个儿子。天保元年被封爵。十年,逐渐升任尚书令。因为滑稽机智,受到文宣帝的宠爱,常在皇帝左右,用杖子打其他王公。太后非常恨他。他的妃子父亲护军长史张晏之曾经在路边拜见湜,湜没有礼遇他。皇帝问原因,他回答说:‘没有官职的人,何必需要礼遇。’皇帝于是提拔张晏之为徐州刺史。文宣帝去世后,湜兼任司徒,引导灵柩,吹笛子,说‘皇帝知道我没有背叛’,又击鼓为乐。太后打了湜一百杖,不久他就去世了。太后哭得很伤心,说:‘我担心他不能成就大业,就打了杖子,没想到他会带着伤口死去!’乾明初年,追赠假黄钺、太师、司徒、录尚书事。儿子士义继承了爵位。

博陵文简王济,是神武皇帝的第十二个儿子。天保元年被封爵。济曾经跟随文宣帝巡幸,在路上忽然想起太后,于是逃回家。皇帝很生气,用刀威胁他,因此他受到了惊吓。历任太尉。河清初年,外出担任定州刺史。天统五年,在定州对人说:‘按照顺序也轮到我了。’后主听说了,暗中派人杀了他。追赠假黄钺、太尉、录尚书事。儿子智继承了爵位。

华山王凝,是神武皇帝的第十三个儿子。天保元年,封为新平郡王;九年,改封为安定;十年,封为华山。历任中书令、齐州刺史,就地加封太傅。在州去世,追赠左丞相、太师、录尚书。凝在各位王公中最为柔弱,他的妃子王氏是太子洗马王洽的女儿,和王家的仆人通奸,凝知道却不能阻止。后来事情败露,王氏被赐死,皇帝下令杖责凝一百。他的愚蠢就是这样。

冯翊王润,字子泽,是神武皇帝的第十四个儿子。小时候,神武皇帝称他为‘我家千里马’。天保初年封爵。历任东北道大行台、右仆射、都督、定州刺史。润长得英俊,十四五岁时,他的母亲郑妃和他同床睡觉,有淫乱的声音。长大后,他廉洁谨慎,举止优雅,熟悉官职,能够揭发隐藏的伪善,奸吏无法隐藏他们的真实情况。开府王回洛和六州大都督独孤枝侵占官田,接受贿赂,润查办了他们的事情。他们上表说,王回洛出城送台使,登上魏文帝的旧坛,向南叹息,不知他的意图。武成帝派元文遥到州里宣读敕令说:‘冯翊王从小就谨慎,在州里没有犯法,我非常信任他。登高远望,是人之常情,那些小人想要横加离间,无中生有。’于是王回洛被鞭打二百,独孤枝被杖责一百。不久,升任尚书令,兼任太子少师,历任司徒、太尉、大司马、司州牧、太保、河南道行台、领录尚书,另外封为文成郡公、太师、太宰,再次担任定州刺史。去世后,追赠假黄钺、左丞相。儿子茂德继承了爵位。

汉阳敬怀王洽,字敬延,是神武皇帝的第十五个儿子。天保元年封爵。五年去世,享年十三岁。乾明元年,追赠太保、司空。没有儿子,用任城王的第二个儿子建德作为后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列传-卷十-注解

高祖:指古代皇帝的尊称,这里指的是某位皇帝的庙号。

十一王:指高祖的十一位儿子。

永安简平王浚:指高祖的儿子,封为永安简平王。

神武皇帝:指某位皇帝的谥号,这里指的是某位皇帝。

十五男:指神武皇帝的十五个儿子。

武明娄皇后:指神武皇帝的皇后,姓娄。

文襄皇帝:指神武皇帝的儿子,封为文襄皇帝。

文宣皇帝:指神武皇帝的儿子,封为文宣皇帝。

孝昭皇帝:指神武皇帝的儿子,封为孝昭皇帝。

襄城景王淯:指神武皇帝的儿子,封为襄城景王。

武成皇帝:指神武皇帝的儿子,封为武成皇帝。

博陵文简王济:指神武皇帝的儿子,封为博陵文简王。

王氏:指王姓的家族。

穆氏:指穆姓的家族。

大尔朱氏:指大尔朱家族。

韩氏:指韩姓的家族。

小尔朱氏:指小尔朱家族。

游氏:指游姓的家族。

郑氏:指郑姓的家族。

冯氏:指冯姓的家族。

博士:古代官名,指负责教育学生的官员。

卢景裕:指卢景裕,古代学者。

祭神如神在:古代祭祀时的一句口号,意思是祭祀时要像神真的存在一样。

属请受纳:指请求接受馈赠。

中书监:古代官名,指掌管机密文件的官员。

侍中:古代官名,指皇帝的近臣。

青州刺史:古代官名,指青州的行政长官。

畋猎:指打猎。

驿:古代传递信息的驿站。

邺:古代地名,指邺城,古代都城之一。

屏处:指隐蔽的地方。

杨遵彦:指杨遵彦,古代官员。

鸩:古代一种毒药。

假黄钺:假黄钺是古代的一种象征性的权力标志,表示皇帝的权威。

太傅:古代官名,指辅佐皇帝的官员。

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相当于宰相。

司空:司空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负责工程和水利。

太尉: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录尚书事:录尚书事是古代官职,相当于尚书省的副职,负责协助尚书令处理政务。

武定六年:武定是北魏孝武帝的一个年号,武定六年即公元543年。

沧州刺史:沧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刺史是地方的行政长官。

守令参佐:守令是地方的行政官员,参佐是他们的助手。

胥吏:胥吏是古代官府中的低级官员或文书人员。

隰沃县主簿张达:隰沃县是古代的一个县,主簿是县中的文书官员,张达是其名字。

幽州:幽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北京地区。

驴驮鹿脯:驴是一种动物,鹿脯是鹿肉干。

都督:都督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统领一定地区的军事。

定州刺史:定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长史:长史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是地方行政长官的助手。

从事:从事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是地方行政长官的下属官员。

上府:上府指高级官员的府邸。

牛皮:牛皮是牛的皮,古代用于制作皮具等。

太师:太师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是一种尊贵的荣誉职位,不负责具体政务。

辒辌车:辒辌车是一种古代的豪华马车。

大宗正卿:大宗正卿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宗族事务。

太妃:太妃是古代皇帝的母亲或祖母的尊称。

特进:特进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是荣誉性的官职。

尚书令:尚书令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负责中央政府的文书工作。

上党王:上党王是古代的一个封号,指被封为上党王的王侯。

中书令:中书令是古代官职,掌管机密文件和诏令。

尚书左仆射:尚书左仆射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是尚书省的副职。

文襄:文襄是北齐文襄帝的谥号。

文宣:文宣是北齐文宣帝的谥号。

沙门:沙门是佛教徒的称呼。

漆:漆是一种植物,其汁液可以用来制作涂料。

库真都督破六韩伯升:库真都督破六韩伯升是北齐时期的一位将领。

地牢:地牢是古代的一种监狱。

假黄铖:假黄铖是古代皇帝赐予的一种象征权力的器物。

谥号:谥号是古代对已故皇帝、皇后、贵族等死后给予的尊称。

国臣府佐:国臣府佐是古代国家大臣的助手。

鹰犬少年:鹰犬少年是指善于骑射的年轻男子。

文艺清识之士:文艺清识之士是指有文学和道德修养的人。

周师:周师是指北周军队。

仪同:仪同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是荣誉性的官职。

任城王湝:任城王湝是北齐时期的一位王子,神武帝高洋的第十子。他在北齐的官职生涯中表现出色,被封为太保、并州刺史等要职。

神武:神武是指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他在位期间建立了北齐,因此被称为神武帝。

孝昭:孝昭是北齐第二位皇帝高演的谥号。

武成:武成是北齐第三位皇帝高湛的谥号。

车驾:指皇帝的车队,这里指皇帝返回邺城。

晋阳:晋阳是北齐的陪都,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

司徒:古代官职,掌管教化、礼仪等事务。

并省:并省是北齐时期的中央行政机构,负责处理国家大事。

太保:古代官职,是一种尊贵的荣誉职位,不负责具体政务。

并州刺史:并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正平郡公:正平郡公是封号,表示一种贵族身份。

临汾水:临汾水是山西省的一条河流。

浣衣:浣衣是指洗涤衣物,这里指妇人洗衣服。

驰:驰是指骑马快速奔跑。

绐:绐是欺骗的意思。

贼劫害:贼劫害是指被强盗抢劫伤害。

宗庙:宗庙是古代祭祀祖先的场所,这里指国家。

至尊:至尊是对皇帝的尊称。

宗社:宗社是指国家,宗指祖先,社指土地神。

颠覆:颠覆是指国家或政权被推翻。

禅位:禅位是指皇帝将皇位传给他人。

冀州刺史:冀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大丞相:大丞相是北齐时期的一种高级官职,相当于宰相。

刘子昂:刘子昂是北齐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为安德王起草文书。

周齐王宪:周齐王宪是北周的一位王子,后来成为北周的皇帝宇文邕的弟弟。

沉诸井:沉诸井是指将文书投入井中,表示毁掉。

华山王凝:华山王凝是北齐的一位王子,神武帝高洋的第十三子。

胡鼓:胡鼓是指古代的一种鼓,源自北方民族。

东北道大行台:东北道大行台是北齐时期的中央行政机构,负责处理国家大事。

右仆射:右仆射是古代官职,相当于副宰相。

文成郡公:文成郡公是封号,表示一种贵族身份。

太宰:太宰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是一种尊贵的荣誉职位,不负责具体政务。

汉阳敬怀王洽:汉阳敬怀王洽是北齐的一位王子,神武帝高洋的第十五子。

千里驹:千里驹是指跑得非常快的马,这里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列传-卷十-评注

任城王湝,神武第十子也,少明慧。

此句开篇点明任城王湝的身份,他是神武皇帝的第十个儿子,且自幼聪慧过人。‘少明慧’三字,既是对其个人才能的赞誉,也暗示了其日后在政治上的表现。

天保初封。

‘天保初封’表明任城王湝的爵位是在天保年间被封的,这一时期是北齐的盛世,暗示了任城王湝的封爵并非偶然,而是因其才能和地位。

自孝昭、武成时,车驾还邺,常令湝镇晋阳,总并省事,历司徒、太尉、并省录尚书事。

此句描述了任城王湝在孝昭、武成时期的政治生涯,他在北方重镇晋阳镇守,总揽政务,历任司徒、太尉等要职,显示了其政治才能。

天统三年,拜太保、并州刺史,别封正平郡公。

任城王湝在天统三年被任命为太保和并州刺史,并封为正平郡公,进一步提升了他的地位。

时有妇人临汾水浣衣,有乘马人换其新靴驰而去者,妇人持故靴,诣州言之。

此句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任城王湝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件展现了他的明察秋毫和断案能力。

湝召城外诸妪,以靴示之,绐曰:‘有乘马人在路被贼劫害,遗此靴焉,得无亲属乎?’一妪抚膺哭曰:‘儿昨著此靴向妻家。’如其语,捕获之。

任城王湝巧妙地利用了心理战术,通过暗示和引导,成功捕获了犯人,这一情节体现了他的智谋和手段。

时称明察。

任城王湝因此事被时人称为明察,这一称号进一步肯定了他的政治才能。

武平初,迁太师、司州牧,出为冀州刺史,加太宰,迁右丞相、都督、青州刺史。

任城王湝在武平年间不断升迁,担任多个重要职务,显示了他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湝频牧大藩,虽不洁己,然宽恕为吏人所怀。

任城王湝在治理地方时,虽然个人品德上有所瑕疵,但总体上能够宽恕下属,赢得了人们的爱戴。

五年,青州崔蔚波等夜袭州城,湝部分仓卒之际,咸得齐整,击贼,大破之。

此句描述了任城王湝在青州刺史任上的一次军事行动,他临危不惧,成功击退了敌人的袭击,展现了其军事才能。

拜左丞相,转瀛州刺史。

任城王湝因功被封为左丞相,并转任瀛州刺史,继续发挥其政治才能。

及后主奔邺,加湝大丞相。

此句说明了任城王湝在后主逃亡至邺城后,被加封为大丞相,成为北齐的实际掌权者。

及安德王称尊号于晋阳,使刘子昂修启于湝:‘至尊出奔,宗庙既重,群公劝迫,权主号令,事宁终归叔父。’湝曰:‘我人臣,何容受此启。’执子昂送邺。

此段描述了安德王试图让任城王湝接受皇位,但任城王湝坚决拒绝,并送走了安德王的使者,显示了他的忠诚和原则。

帝至济州,禅位于湝,启竟不达。

后主到达济州后,试图禅位给任城王湝,但这一举动未能成功。

湝与广宁王孝珩于冀州召募得四万余人,拒周军。

任城王湝与广宁王孝珩在冀州招募士兵,抵抗周军的进攻,这一举动显示了他们的忠诚和勇敢。

周齐王宪来伐,先遣送书并赦诏,湝并沉诸井。

周齐王宪进攻北齐,先派人送来书信和赦令,但任城王湝将书信沉入井中,拒绝了对方的和解。

战败,湝、孝珩俱被擒。

任城王湝和广宁王孝珩在战斗中战败被俘,这一情节展示了他们的英勇。

宪曰:‘任城王何苦至此?’湝曰:‘下官神武帝子,兄弟十五人,幸而独存,逢宗社颠覆,今日得死,无愧坟陵。’宪壮之,归其妻子。

周齐王宪对任城王湝的忠诚和勇气表示赞赏,并放回了他的妻子。

将至邺城,湝马上大哭,自投于地,流血满面。

任城王湝在被押送回邺城的路上,表现出了极度的悲痛和绝望。

至长安,寻与后主同死。

任城王湝最终与后主一起在长安去世,这一结局令人唏嘘。

妃卢氏,赐斛斯征,蓬首垢面,长斋不言笑。

任城王湝的妃子卢氏被赐予斛斯征,她因此出家为尼,过着清苦的生活。

征放之,乃为尼。

卢氏最终被放逐,成为了一名尼姑。

隋开皇三年,表请文帝葬湝及五子于长安北原。

在隋开皇三年,有人上表请求文帝将任城王湝及其五个儿子葬于长安北原,这一举动体现了对任城王湝的尊重和怀念。

高阳康穆王湜,神武第十一子也。

此句介绍了高阳康穆王湜的身份,他是神武皇帝的第十一个儿子。

天保元年封。

高阳康穆王湜在北齐天保元年被封为官。

十年,稍迁尚书令。

高阳康穆王湜在天保十年被逐步提升为尚书令,显示了他在政治上的进步。

以滑稽便辟,有宠于文宣,常在左右,行杖以挞诸王。

高阳康穆王湜因滑稽幽默而受到文宣皇帝的宠爱,常在皇帝身边,甚至用杖子鞭打其他王子。

太后深衔之。

文宣皇帝的皇后对高阳康穆王湜的行为非常不满。

其妃父护军长史张晏之尝要道拜湜,湜不礼焉。

高阳康穆王湜对妃父张晏之的不礼貌行为,体现了他的傲慢。

帝问其故,对曰:‘无官职汉,何须礼。’帝于是擢拜晏之为徐州刺史。

文宣皇帝询问高阳康穆王湜为何不礼貌,高阳康穆王湜的回答让文宣皇帝觉得他无礼,于是提拔张晏之为徐州刺史。

文宣崩,兼司徒,导引梓宫,吹笛,云‘至尊颇知臣不’,又击胡鼓为乐。

文宣皇帝去世后,高阳康穆王湜担任司徒,吹笛击鼓,似乎在表达对文宣皇帝的不满。

太后杖湜百余,未几薨。

文宣皇帝的皇后对高阳康穆王湜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最终导致他不久后去世。

太后哭之哀,曰:‘我恐其不成就,与杖,何期带创死也!’

文宣皇帝的皇后对高阳康穆王湜的去世感到非常悲痛。

乾明初,赠假黄钺、太师、司徒、录尚书事。

在高阳康穆王湜去世后,他被追赠多项荣誉。

子士义袭爵。

高阳康穆王湜的儿子士义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博陵文简王济,神武第十二子也。

此句介绍了博陵文简王济的身份,他是神武皇帝的第十二个儿子。

天保元年封。

博陵文简王济在北齐天保元年被封为官。

济尝从文宣巡幸,在路忽忆太后,遂逃归。

博陵文简王济曾随文宣皇帝巡幸,途中突然想起太后,于是逃回家中。

帝怒,临以白刃,因此惊恍。

文宣皇帝对博陵文简王济的逃归行为非常愤怒,甚至拿刀威胁他,导致博陵文简王济惊慌失措。

历位太尉。

博陵文简王济在政治上曾担任过太尉等职务。

河清初,出为定州刺史。

河清初年,博陵文简王济被任命为定州刺史。

天统五年,在州语人云:‘计次第亦应到我。’后主闻之,阴使人杀之。

博陵文简王济在定州刺史任上曾预言自己的命运,结果被后主派人暗杀。

赠假黄钺、太尉、录尚书事。

博陵文简王济被追赠多项荣誉。

子智袭爵。

博陵文简王济的儿子智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华山王凝,神武第十三子也。

此句介绍了华山王凝的身份,他是神武皇帝的第十三个儿子。

天保元年,封新平郡王;九年,改封安定;十年,封华山。

华山王凝在北齐天保年间经历了多次封号变动。

历位中书令、齐州刺史,就加太傅。

华山王凝曾担任中书令、齐州刺史等职务,并加封为太傅。

薨于州,赠左丞相、太师、录尚书。

华山王凝在齐州刺史任上去世,被追赠多项荣誉。

凝诸王中最为孱弱,妃王氏,太子洗马王洽女也,与仓头奸,凝知而不能限禁。

华山王凝在诸王子中最为弱小,他的妻子王氏与家奴通奸,尽管华山王凝知道此事,却无法阻止。

后事发,王氏赐死,诏杖凝一百。

王氏通奸的事情暴露后,王氏被赐死,华山王凝则被杖责一百。

其愚如此。

华山王凝的行为被认为非常愚蠢。

冯翊王润,字子泽,神武第十四子也。

此句介绍了冯翊王润的身份,他是神武皇帝的第十四个儿子。

幼时,神武称曰:‘此吾家千里驹也。’

神武皇帝曾称赞冯翊王润是‘千里驹’,意指他将来会有很大的成就。

天保初封。

冯翊王润在北齐天保年间被封为官。

历位东北道大行台、右仆射、都督、定州刺史。

冯翊王润在政治上曾担任过东北道大行台、右仆射等职务。

润美姿仪,年十四五,母郑妃与之同寝,有秽杂之声。

冯翊王润年轻时,他的母亲郑妃与他同床共枕,有丑闻传出。

及长,廉慎方雅,习于吏职,至摘发隐伪,奸吏无所匿其情。

冯翊王润长大后,变得廉洁谨慎,熟悉官职,能够揭露隐藏的弊端,让奸吏无法隐瞒。

开府王回洛与六州大都督独孤枝侵窃官田,受纳贿赂,润按举其事。

冯翊王润揭发了开府王回洛和六州大都督独孤枝侵吞官田、收受贿赂的事情。

二人表言,王出送台使,登魏文旧坛,南望叹息,不测其意。

王回洛和独孤枝上表称王出送台使,登上魏文旧坛,向南叹息,但他们的意图不为人知。

武成使元文遥就州宣敕曰:‘冯翊王少小谨慎,在州不为非法,朕信之熟矣。登高远望,人之常情,鼠辈欲横相间构,曲生眉目。’

武成皇帝派元文遥到州中宣读敕令,表示信任冯翊王润,并解释了登高远望的行为。

于是回洛决鞭二百,独孤枝决杖一百。

王回洛和独孤枝因此受到惩罚。

寻为尚书令,领太子少师,历司徒、太尉、大司马、司州牧、太保、河南道行台、领录尚书,别封文成郡公、太师、太宰,复为定州刺史。

冯翊王润后来担任了尚书令、太子少师等职务,并历任多个重要官职,最终再次被任命为定州刺史。

薨,赠假黄钺、左丞相。

冯翊王润去世后,被追赠多项荣誉。

子茂德嗣。

冯翊王润的儿子茂德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汉阳敬怀王洽,字敬延,神武第十五子也。

此句介绍了汉阳敬怀王洽的身份,他是神武皇帝的第十五个儿子。

天保元年封。

汉阳敬怀王洽在北齐天保年间被封为官。

五年,薨,年十三。

汉阳敬怀王洽在五岁时去世,年仅十三岁。

乾明元年,赠太保、司空。

汉阳敬怀王洽去世后,被追赠太保、司空等荣誉。

无子,以任城王第二子建德为后。

汉阳敬怀王洽没有子嗣,他的爵位由任城王第二个儿子建德继承。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列传-卷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15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