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庄公-庄公二十二年-原文
【经】
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
癸丑,葬我小君文姜。
陈人杀其公子御寇。
夏五月。
秋七月丙申,及齐高傒盟于防。
冬,公如齐纳币。
【传】
二十二年春,陈人杀其大子御寇,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颛孙自齐来奔。
齐侯使敬仲为卿。辞曰:“羇旅之臣,幸若获宥,及于宽政,赦其不闲于教训而免于罪戾,弛于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请以死告。《诗》云:‘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使为工正。
饮桓公酒,乐。公曰:“以火继之。”辞曰:“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君子曰:“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
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生敬仲。
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于王。’犹有观焉,故曰:‘其在后乎。’风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异国乎。’若在异国,必姜姓也。姜,大嶽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
及陈之初亡也,陈桓子始大于齐。其后亡也,成子得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庄公-庄公二十二年-译文
【经】
二十二年春天,周王正月,大赦天下。
癸丑日,安葬了我国的小君文姜。
陈国人杀了他们的公子御寇。
夏天五月。
秋天七月丙申日,与齐国的高傒在防地结盟。
冬天,鲁公前往齐国送聘礼。
【传】
二十二年春天,陈国人杀了他们的太子御寇,陈国的公子完和颛孙逃到齐国。颛孙又从齐国逃回。
齐侯任命敬仲为卿。敬仲推辞说:“我是一个流亡的臣子,如果侥幸得到宽恕,享受宽松的政策,赦免我因缺乏教训而犯下的罪过,减轻我的负担,这是君主的恩惠,我已经得到很多了。怎么敢接受高位,招致官员的诽谤呢?请允许我用死来表明我的决心。《诗经》上说:‘高高的车乘,用弓来招我。我并非不想去,只是害怕我的朋友。’”于是齐侯任命他为工正。
敬仲与桓公一起饮酒,气氛很愉快。桓公说:“用火来继续。”敬仲推辞说:“我只占卜了白天,没有占卜夜晚,不敢继续。”君子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应该过度放纵,这是义。以君主完成礼仪,不陷入放纵,这是仁。”
当初,懿氏占卜敬仲的婚事,他的妻子占卜后说:“吉利。这是说‘凤凰飞翔,和鸣锵锵。有妫的后代,将在姜氏中养育。五代之后将昌盛,并成为正卿。八代之后,无人能与之相比。’”
陈厉公是蔡国人所生,所以蔡国人杀了五父而立他为君,生了敬仲。
敬仲年轻时,周朝的史官带着《周易》来见陈侯,陈侯让他占卜,得到了《观》卦变为《否》卦。史官说:“这是说‘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这是说他将取代陈国拥有国家吗?不在陈国,而是在异国;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子孙。光辉远播,从其他地方闪耀。《坤》卦代表土,《巽》卦代表风,《乾》卦代表天。风在天上吹过土地,形成山。有山的材料,被天光照耀,因此居于土地之上。所以说:‘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中摆满了百种礼物,用玉帛供奉,天地之美都具备了,所以说:‘利用宾于王。’还有观察的余地,所以说:‘这将在后代实现。’风吹过土地,所以说:‘这将在异国实现。’如果在异国,必定是姜姓。姜姓是大岳的后代。山岳与天相配,万物不能同时两大。陈国衰败,这将使姜姓昌盛。”
等到陈国初次灭亡时,陈桓子开始在齐国壮大。后来陈国再次灭亡时,成子掌握了政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庄公-庄公二十二年-注解
肆大眚:古代的一种赦免仪式,大眚指大赦,肆指施行。
小君:古代对诸侯妻子的尊称。
文姜:鲁庄公的妻子,齐国的公主。
公子御寇:陈国的公子,名御寇。
高傒:齐国的大夫。
防: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纳币:古代婚礼中的一种仪式,男方送礼物给女方。
敬仲:陈国的公子完,后奔齐,成为齐国的大夫。
颛孙:陈国的公子,与敬仲一同奔齐。
工正:古代官职,掌管工匠事务。
懿氏:陈国的贵族家族。
凤皇于飞:凤凰飞翔,象征吉祥。
有妫之后:指陈国的后代。
五世其昌:五代之后家族昌盛。
正卿:古代的高级官职。
八世之后:八代之后。
莫之与京:无人能与之相比。
陈厉公:陈国的君主。
蔡出:陈厉公的母亲是蔡国人。
五父:陈国的公子。
周史:周朝的史官。
周易: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主要用于占卜。
观国之光:观察国家的光辉。
利用宾于王:有利于成为王的宾客。
坤:八卦之一,象征地。
巽:八卦之一,象征风。
乾:八卦之一,象征天。
山岳则配天:山岳与天相配。
陈衰:陈国的衰落。
陈桓子:陈国的公子,后成为齐国的大夫。
成子:陈国的公子,后成为齐国的大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庄公-庄公二十二年-评注
这段文字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陈国和齐国的一些历史事件,特别是陈国的公子完(敬仲)和颛孙奔齐的故事。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窥见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政治斗争。
首先,文中提到陈人杀其公子御寇,这反映了陈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公子御寇被杀后,公子完和颛孙奔齐,这表明齐国在当时是一个相对强大的国家,能够为流亡的贵族提供庇护。
其次,敬仲在齐国被任命为工正,但他谦虚地辞谢,表现出一种谦逊和谨慎的态度。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中是被推崇的,尤其是在面对高位时,谦逊被视为一种美德。
文中还提到敬仲与齐桓公的对话,敬仲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显示了当时贵族阶层对《诗经》的熟悉和重视。《诗经》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礼仪和道德的教科书。
此外,文中还通过懿氏的占卜,预言了敬仲后代的昌盛。这种占卜文化在当时非常盛行,人们相信通过占卜可以预知未来,这种信仰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最后,文中提到陈国的衰落和齐国的发展,这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兴衰更替。陈国的衰落和齐国的崛起,不仅是政治和军事上的变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化。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具体的历史事件,还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占卜的预言,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