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五卷-安战

作者: 《百战奇略》的作者不详,流传较广,可能是唐代的军事家李靖,或者其他军事学者的总结。李靖是唐代著名的将领,他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是当时军事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唐代。

内容简要:《百战奇略》是一本以总结战争经验为主的兵法书,包含了大量关于战争谋略、兵员调配、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提到的“兵贵神速”便是这本书的核心之一,强调在战争中迅速、果断的决策。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从兵员组织到战争策略的各个方面,通过李靖等人物的实际战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地理、天气、敌情等因素来制定作战计划。与其他兵法书不同的是,《百战奇略》不仅讨论了理论,还详细说明了实际战役中的应用技巧,给后世军事理论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五卷-安战-原文

凡敌人远来气锐,利于速战;我深沟高垒,安守勿应,以待其敝。

若彼以事挠我求战,亦不可动。

法曰:“安则静。”

三国,蜀将诸葛亮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渭水之南。

魏遣大将司马懿拒之,诸将欲往渭北以待之,懿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

遂率军而济,背水为垒。

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

亮果上五丈原。

会有长星坠亮之垒,懿知其必败。

时魏王以亮率军远入,利在急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

亮数挑战,懿不出,因遗懿以巾帼妇人之饰。

懿终不出。

懿弟子孚书问军事,懿复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持兵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懿出兵追之。

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

懿以归师不之迫,于是杨仪结阵而去。

经日,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食甚众。

懿审其必死,曰:“天才奇才也!”

辛毗以为尚未可知。

懿曰:“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食,今皆弃之,岂有人损其五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

关中多蒺藜,懿使军士三千人着软材平底木履前行,蒺藜着履,然后马步俱进。

追到赤岸,乃知亮已死。

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懿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五卷-安战-译文

敌人如果远道而来,气势锐利,那么我们就有利于快速作战;我们则要深挖壕沟,高筑堡垒,安心防守,不要轻易应战,等待敌人疲惫不堪。

三国时期,蜀国将领诸葛亮率领十余万人马出斜谷,在渭水南岸筑垒驻军。魏国派遣大将司马懿前来抵抗,其他将领都建议去渭水北岸等待诸葛亮,但司马懿说:‘百姓的聚集地都在渭水南岸,这是必争之地。’于是他率领军队渡过渭水,背靠河水筑垒。

他对将领们说:‘如果诸葛亮胆量大,他会出武功,依山向东进攻。如果他向西上五丈原,那么我们的军队就没有事情了。’诸葛亮果然上了五丈原。

正好有一颗长星坠落在了诸葛亮的营垒上,司马懿知道诸葛亮必定会失败。当时魏王认为诸葛亮率领军队远来,我们有利于速战,所以常常命令司马懿要谨慎行事,等待时机。

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始终不出战,诸葛亮于是送给了司马懿一些女子的装饰品。但司马懿始终没有出战。

司马懿的弟子司马孚写信询问军事情况,司马懿回复说:‘诸葛亮志向宏大但不见机行事,多谋但少决断,喜欢用兵但没有权变,尽管他拥有十万军队,也已经落入我的计划之中,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他们相互对峙了一百多天,恰逢诸葛亮病逝,其他将领烧毁营寨逃跑,百姓奔走相告,司马懿出兵追赶。

诸葛亮的长史杨仪反旗鸣鼓,假装要进攻司马懿。司马懿没有追击撤退的军队,于是杨仪整理军队离开。

过了一天,司马懿经过诸葛亮的营垒,观察了他的遗留下来的事情,获得了大量的图书和粮食。司马懿判断诸葛亮必死,说:‘他是个天才!’辛毗认为还不一定。

司马懿说:‘军事家最重视的是军书密计、兵马粮食,现在这些都丢弃了,难道有人可以失去五脏而还能活命吗?我们应该赶快追击。’

关中地区多刺草,司马懿命令三千士兵穿上软底的木屐先行,这样刺草就不会伤害到他们的脚,然后马步并用,继续前进。

追到赤岸,才知道诸葛亮已经去世。当时百姓编了一首歌谣说:‘死诸葛能吓跑活仲达。’司马懿笑着说:‘我能预料到活人,却不能预料到死人的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五卷-安战-注解

敌人:指敌对国家的军队或个人。

远来:指敌人从远方来。

气锐:指敌人士气旺盛。

速战:指迅速进行战斗。

深沟高垒:指挖掘深沟,构筑高墙,形容防御坚固。

安守勿应:指坚守阵地,不要轻易应战。

敝:指疲惫,衰弱。

法:指军事策略或原则。

安则静:指保持安静,稳定,不要轻举妄动。

三国:指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即魏、蜀、吴三个政权并立的时期。

蜀将诸葛亮:指蜀汉的著名将领诸葛亮,以智谋著称。

斜谷:指位于今陕西省的斜谷,是古代从关中通往汉中的要道。

渭水:指流经今陕西省的渭河,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河流之一。

魏遣大将司马懿:指魏国派遣的大将司马懿,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背水为垒:指在背对水源的地方构筑防御工事,形容处于绝境。

武功:指今陕西省的武功县,此处指武功地区。

五丈原:指今陕西省岐山县的五丈原,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场。

长星:指彗星,古人认为不祥之兆。

魏王:指魏国的君主,此处指曹魏的皇帝。

持重:指保持谨慎,不轻举妄动。

数挑战:指多次挑战对方。

巾帼妇人之饰:指妇女的头饰,此处用作侮辱性礼物。

持兵十万:指指挥十万军队。

画中:指在对方的计划之中,无法逃脱。

关中:指今陕西省中部地区,古代称关中为中国的中心。

蒺藜:指一种带刺的植物,此处指蒺藜陷阱。

软材平底木履:指用柔软材料制成的平底木鞋,可以防止踩到蒺藜。

赤岸:指今陕西省的赤岸,此处指赤岸地区。

谚:指民间流传的谚语。

仲达:指司马懿的字,此处指司马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五卷-安战-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三国演义》,描述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与魏国大将司马懿在渭水之南的对峙。诸葛亮深谙兵法,提出了‘深沟高垒,安守勿应’的策略,意在以静制动,等待敌人疲惫。此句‘凡敌人远来气锐,利于速战;我深沟高垒,安守勿应,以待其敝。’体现了诸葛亮的战略眼光,他深知速战对己不利,故采取持久战,等待敌军疲惫再战。

‘法曰:“安则静。”’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即保持安静,不轻易发动攻击,等待时机。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静制动’的哲学思想相契合,体现了道家思想在军事策略中的应用。

‘三国,蜀将诸葛亮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渭水之南。’这句话描绘了诸葛亮率军远征的情景,展现了其雄才大略。‘魏遣大将司马懿拒之,诸将欲往渭北以待之,懿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司马懿的判断准确,他深知渭南是战略要地,因此选择在此设防。

‘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司马懿的这一判断,揭示了诸葛亮的意图,即若诸葛亮勇猛,必会向东进攻,而若他西上五丈原,则魏军可高枕无忧。这体现了司马懿对敌情的深刻洞察。

‘亮果上五丈原。’这句话说明诸葛亮确实按照司马懿的判断行动,进一步证明了司马懿的军事才能。‘会有长星坠亮之垒,懿知其必败。’这里的长星坠落,被司马懿解读为不祥之兆,预示着诸葛亮的败局。

‘时魏王以亮率军远入,利在急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这句话表明魏王希望司马懿能迅速击败诸葛亮,但司马懿坚持稳重,等待时机。这体现了司马懿稳重谨慎的性格特点。

‘亮数挑战,懿不出,因遗懿以巾帼妇人之饰。’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不为所动,反而以巾帼妇人之饰相赠,既是对司马懿的尊敬,也是对其战略的讽刺。‘懿终不出。’司马懿坚守阵地,不轻易出战,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意志。

‘懿弟子孚书问军事,懿复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持兵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司马懿的这一评价,揭示了诸葛亮的弱点,即志大才疏,多谋少决,这使得司马懿对其充满了信心。

‘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懿出兵追之。’诸葛亮病逝后,魏军趁机追击,司马懿的军队在百姓的指引下,迅速追击,最终取得了胜利。

‘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杨仪的反旗鸣鼓,是诸葛亮生前留下的计谋,意在迷惑敌人。‘懿以归师不之迫,于是杨仪结阵而去。’司马懿没有上当,而是以稳重应对,最终取得了胜利。

‘经日,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食甚众。’司马懿在诸葛亮营垒中获得了大量情报和物资,这为魏国后续的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支持。

‘懿审其必死,曰:“天才奇才也!”’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既是对其才能的肯定,也是对其去世的哀悼。‘辛毗以为尚未可知。’辛毗的疑问,反映了当时局势的复杂性。

‘懿曰:“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食,今皆弃之,岂有人损其五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司马懿的这一判断,表明他深知诸葛亮去世对蜀汉的打击,因此决定迅速追击,扩大战果。

‘关中多蒺藜,懿使军士三千人着软材平底木履前行,蒺藜着履,然后马步俱进。’司马懿的这一举措,体现了其灵活多变的战术,以及关心士兵安危的仁爱之心。

‘追到赤岸,乃知亮已死。’这句话说明司马懿最终确认了诸葛亮的死讯,这也标志着蜀汉在北伐中的失败。

‘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这句话反映了百姓对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评价,诸葛亮虽死,但其威名依然远播,而司马懿则以其智谋和胆识赢得了百姓的尊敬。

‘懿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司马懿的这一自嘲,既是对诸葛亮的敬意,也是对自己军事才能的肯定。整段古文通过对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比,展现了两位军事家的高超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五卷-安战》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95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