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三卷-交战

作者: 《百战奇略》的作者不详,流传较广,可能是唐代的军事家李靖,或者其他军事学者的总结。李靖是唐代著名的将领,他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是当时军事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唐代。

内容简要:《百战奇略》是一本以总结战争经验为主的兵法书,包含了大量关于战争谋略、兵员调配、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提到的“兵贵神速”便是这本书的核心之一,强调在战争中迅速、果断的决策。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从兵员组织到战争策略的各个方面,通过李靖等人物的实际战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地理、天气、敌情等因素来制定作战计划。与其他兵法书不同的是,《百战奇略》不仅讨论了理论,还详细说明了实际战役中的应用技巧,给后世军事理论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三卷-交战-原文

凡与敌战,傍与邻国,当卑辞厚赂以结之,引为己援。

若我攻敌人之前,彼犄其后,则敌人必败。

法曰:“衢地则合交。”

三国,蜀将关羽,围魏曹仁于樊,魏遣左将军于禁等救之,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

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以避其锋。

司马懿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俱不安矣。

孙权、刘备,外亲而内疏,羽今得意,权必不愿也。

可谕权,令犄其后,则樊围自解。

魏武从之,遣使结权。

权遂遣吕蒙西袭公安、南郡,拔之,羽果弃樊而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三卷-交战-译文

在与敌人交战时,如果旁边有邻国,应该用谦卑的语言和丰厚的礼物来与他们结交,将他们作为自己的援军。如果我们进攻敌人的前方,而邻国在后方夹击,那么敌人必然失败。古法有云:‘处于四通八达之地,就要结交盟友。’

三国时期,蜀国的将领关羽,在樊城围困了魏国的曹仁,魏国派遣左将军于禁等人前去救援,恰逢汉水暴涨,关羽利用水军俘虏了于禁等步兵和骑兵三万人,并将他们送到江陵。当时,汉朝的皇帝居住在许昌,魏武帝曹操认为这离敌人太近,想要迁都到河北,以避开敌人的锋芒。司马懿劝阻说:‘于禁等人被洪水淹没,并不是因为战斗或防守的失误,这对国家的大计并没有损失,而轻易迁都,既向敌人展示了我们的弱点,又让淮河和汉水一带的人民感到不安。孙权和刘备,表面上亲近但内心疏远,关羽现在得志,孙权肯定不会愿意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知孙权,让他从后方夹击敌人,那么樊城的包围自然就会解除。’魏武帝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派遣使者与孙权结盟。孙权于是派遣吕蒙西征公安和南郡,攻下了这两个地方,关羽果然放弃了樊城撤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三卷-交战-注解

敌战:指与敌人进行战争或战斗。

邻国:指与本国相邻的国家。

卑辞厚赂:指用谦卑的语言和丰厚的礼物来讨好或收买对方。

结之:指与对方建立联系或联盟。

引为己援:指将对方作为自己的支援或盟友。

犄其后:指在敌人的后方进行牵制或攻击。

法曰:指引用古代兵法或兵书中的说法。

衢地:指交通要道或四通八达的地方。

合交:指联合或结交。

三国:指中国历史上的魏、蜀、吴三个国家。

蜀将关羽:指蜀汉国的将领关羽。

围魏曹仁于樊:指关羽在樊城围攻魏国的将领曹仁。

魏遣左将军于禁等救之:指魏国派遣左将军于禁等人去救援曹仁。

会汉水暴起:指恰逢汉水突然暴涨。

羽以舟兵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指关羽利用水军俘虏了于禁等步骑兵三万人,并将他们送到江陵。

汉帝都许昌:指东汉帝国的都城在许昌。

魏武:指魏国的建立者曹操,武字是他的谥号。

欲徙河北:指曹操想要将都城迁往河北。

以避其锋:指为了避免与关羽的直接对抗。

司马懿谏曰:指司马懿对曹操提出建议。

禁等为水所没:指于禁等人被洪水淹没。

非战守之所失:指这并不是因为战守上的失误。

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指这对国家的大计没有造成损失。

而便迁都:指就轻易地迁移都城。

既示敌以弱:指这样做向敌人显示了弱点。

又淮、沔之人俱不安矣:指同时淮河和汉水流域的人民都会感到不安。

孙权、刘备,外亲而内疏:指孙权和刘备表面上亲近,实际上关系疏远。

羽今得意:指关羽现在非常得意。

权必不愿也:指孙权一定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

可谕权,令犄其后:指可以告诉孙权,让他从后方牵制关羽。

则樊围自解:指这样樊城的围困就会自然解除。

吕蒙西袭公安、南郡,拔之:指吕蒙向西袭击公安和南郡,并攻占了它们。

羽果弃樊而去:指关羽果然放弃了樊城而撤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三卷-交战-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孙子兵法》,作者通过这段文字阐述了军事战略中的外交与联合策略。首先,‘凡与敌战,傍与邻国,当卑辞厚赂以结之,引为己援’这句话,强调了在与敌对势力作战时,应当采取卑下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来结交邻近的国家,以此作为自己的后援。这体现了古代军事家对于外交手段的重视,认为外交联盟是战争中的重要辅助手段。

‘若我攻敌人之前,彼犄其后,则敌人必败’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联合作战的策略。通过在敌人攻击自己的时候,由盟友从背后进行夹击,可以迫使敌人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从而取得胜利。这体现了古代军事家对于战术的深刻理解,即通过巧妙的布局和配合,可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法曰:“衢地则合交。”’这句话引用了《孙子兵法》中的原文,衢地指的是四通八达之地,合交则是指联合盟友。这句话强调了在战略要地,应当寻求与盟友的合作,共同应对外敌。

接下来的部分,以三国时期蜀将关羽围魏曹仁于樊的事例,进一步说明了上述战略思想的应用。关羽围魏时,魏国派遣于禁等将领救援,但由于汉水暴发,于禁等被俘。此时,曹操欲迁都河北以避其锋,但司马懿认为这样做既示弱于敌,又会导致淮、沔地区的人民不安。司马懿的建议是,通过联合孙权,让孙权从背后袭击关羽,从而解围樊城。

‘可谕权,令犄其后,则樊围自解’这句话,再次强调了联合作战的重要性。司马懿建议曹操通过外交手段联合孙权,形成对关羽的夹击,从而解除樊城的围困。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派遣使者与孙权结盟,孙权果然出兵袭击关羽的根据地,迫使关羽放弃樊城。

最后,‘权遂遣吕蒙西袭公安、南郡,拔之,羽果弃樊而去’这句话,说明了孙权的行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关羽被迫放弃樊城。这一事例生动地展示了古代军事家如何运用外交和军事策略,成功地化解了危机,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三卷-交战》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89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