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鲍-原文
历史来源
「鲍」源出;
一﹕出自「姒」姓,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夏禹后人,杞国公子敬叔,到齐国出任,食邑于鲍邑。因以鲍为氏。其子鲍叔牙,曾孙鲍国,世代为上卿。
二﹕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俟力伐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鲍」氏。又代北复姓有「鲍俎」氏。
家族名人
鲍叔牙
春秋齐大夫,生卒年不详。少与管仲友善,知管仲贤而贫,分财多与;后鲍叔牙事齐桓公,管仲事公子纠,公子纠死,管仲囚,鲍叔牙乃荐管仲于桓公,卒佐桓公成霸业。世多称其知人而笃于友谊。
鲍靓 神仙太守
鲍姑
地望分布
山西上党郡,山东东海郡,山东泰山郡,河南河南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鲍-译文
历史来源:
一:‘鲍’这个姓氏的来源之一是出自‘姒’姓,以国名为姓氏。根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在春秋时期,夏禹的后人,杞国的公子敬叔,到齐国担任官职,封地在鲍邑。因此,他以及他的后代都以‘鲍’作为姓氏。他的儿子鲍叔牙,曾孙鲍国,都世世代代担任高级官员。
二:另一个来源是鲜卑族的复姓改为‘鲍’姓。根据《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一个代北的复姓‘俟力伐氏’随着魏孝文帝南迁到洛阳后,定居在中原,改姓为汉姓‘鲍’。还有代北的复姓‘鲍俎’。
家族名人:
鲍叔牙: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生卒年不详。他年轻时与管仲关系友好,知道管仲有才干但贫穷,所以在分财物时多给了管仲;后来鲍叔牙侍奉齐桓公,而管仲侍奉公子纠。公子纠死后,管仲被囚禁,鲍叔牙就向桓公推荐管仲,最终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世人多称赞他识人善用,对友谊忠诚。
鲍靓:神仙太守。
鲍姑:不详。
地望分布:
山西上党郡,山东东海郡,山东泰山郡,河南河南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鲍-注解
鲍:鲍姓源出有二:一为出自夏禹后人的姒姓,以国名为氏;二为鲜卑族复姓所改。在古代,鲍姓家族中有不少名人,如鲍叔牙等。
姒:姒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姓氏,起源于夏朝,夏禹的后代多以此为姓。
国名:国名指古代国家的名称,这里指鲍邑,是鲍姓的起源地。
元和姓纂:《元和姓纂》是唐代的一部姓氏学著作,详细记载了各种姓氏的起源和演变。
通志·氏族略:《通志·氏族略》是宋代史学家郑樵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史书,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氏族资料。
春秋: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
夏禹:夏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治水英雄,夏朝的开国君主。
杞国:杞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公子敬叔:公子敬叔是杞国的一位公子,后来到齐国出任官职。
食邑:食邑是指古代官吏所封的领地,官吏可以在食邑内收取赋税。
鲍邑:鲍邑是鲍姓的发源地,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鲍叔牙:鲍叔牙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与管仲友善,知人善任,被后世称为知人善任的代表。
管仲: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与鲍叔牙友善,后成为齐桓公的重要辅佐,帮助齐国成为霸主。
齐桓公: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任用管仲为相,使齐国成为霸主。
公子纠:公子纠是齐桓公的弟弟,与管仲有师生关系。
俟力伐氏:俟力伐氏是鲜卑族的一个复姓。
北魏: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存在于公元386年至534年。
官氏志:《魏书·官氏志》是《魏书》中的一篇,记载了北魏时期的官制和姓氏。
孝文帝:孝文帝是北魏的皇帝,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
洛阳:洛阳是北魏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中原:中原是指中国黄河流域的中部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神仙太守:神仙太守是对鲍靓的一种尊称,鲍靓是东晋时期的官员,以清廉著称。
地望分布:地望分布是指一个姓氏在历史上的分布区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鲍-评注
「鲍」源出; 一﹕出自「姒」姓,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夏禹后人,杞国公子敬叔,到齐国出任,食邑于鲍邑。因以鲍为氏。其子鲍叔牙,曾孙鲍国,世代为上卿。
此段文字追溯了「鲍」姓的起源,揭示了姓氏与国名之间的联系。在古代,姓氏往往与封地、官职等紧密相关,鲍姓的起源与夏禹的后人有关,显示出其深厚的家族背景和悠久的历史。鲍叔牙和鲍国作为家族的代表人物,世代为上卿,彰显了鲍姓在政治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俟力伐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鲍」氏。又代北复姓有「鲍俎」氏。
此段文字揭示了「鲍」姓的另一来源,即鲜卑族。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加剧,鲜卑族逐渐与汉族融合,姓氏也随之改变。这种姓氏的演变反映了古代中国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文化现象。
鲍叔牙
春秋齐大夫,生卒年不详。少与管仲友善,知管仲贤而贫,分财多与;后鲍叔牙事齐桓公,管仲事公子纠,公子纠死,管仲囚,鲍叔牙乃荐管仲于桓公,卒佐桓公成霸业。世多称其知人而笃于友谊。
鲍叔牙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人物,他的故事体现了古代中国士人的品德和智慧。他与管仲的友谊被后世传为佳话,不仅因为他们的友谊深厚,更因为他们共同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齐国的霸业。鲍叔牙的推荐行为,体现了他的知人善任和忠诚,是中国古代政治家、谋士的典范。
鲍靓 神仙太守
鲍靓作为神仙太守的形象,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神仙思想的崇拜。在道教文化中,神仙被视为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理想存在。鲍靓的形象反映了古代士人对精神追求的向往,以及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鲍姑
鲍姑的名字出现在此段文字中,可能是与鲍姓有关的历史人物,但具体信息不详。从名字来看,可能具有女性的特点,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可以推测她可能是一位具有特殊才能或地位的女子。
地望分布
山西上党郡,山东东海郡,山东泰山郡,河南河南郡。
这段文字描述了鲍姓的分布地域,涵盖了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区。地望分布的记载反映了鲍姓在不同地区的影响力和迁徙情况,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地理分布的特点。这种地域分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地域文化和民族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