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韩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韩-原文

历史来源

「韩」源出 ;

一 ;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成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因邻晋水,叔虞之子燮( 音 谢 )继位后,称为晋侯。晋穆侯之孙毕万受封于韩原 ( 陜西韩城 ),其后逐有韩氏。

二 ; 以国为氏。战国七雄之一有韩国,三家分晋以后,于前403年由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阳翟 ( 今河南新郑县 )。前 230 年,韩国被秦国攻灭。国族后人有的以「韩」为氏。

三 ;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出大汗」氏,后改为汉字单姓「韩」氏。

家族名人

韩非 (?~前234)

战国时韩国的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本于黄老,为人口吃而不能流利地辩说,与李斯同受业于荀卿。曾以书谏韩王而不见用,于是发愤著书五十余篇,号为韩非子。文章峻严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后秦王攻韩,韩王遣非使秦,为李斯所谮,下狱而死。

韩信 (?~前196)

淮阴人,年轻时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后助汉高祖伐魏、举赵、降燕、破齐,封为齐王,后徙封楚王,高祖疑其背叛,伪作云梦之会,擒置咸阳,降封淮阴侯,终为吕后所杀。

韩愈 (768~824)

字退之,唐河阳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儒辟佛老,文章自成一家,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官至吏部侍郎。祖先世居昌黎,因此自称为昌黎韩愈。卒谥文,宋代元丰年间追封为昌黎伯,世称为「韩昌黎」。门人编次其诗文为昌黎先生集。

韩湘子

唐朝韩愈的族孙。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世传其学道成仙,为八仙之一。尝于初冬季节令牡丹开花数色,又尝令聚盆覆土,顷刻开花。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九˙广动植之四。或称为「韩湘」。

韩世忠 (1089~1151)

字良臣,宋延安人。高宗时,平苗傅、刘正彦之乱,破金兀朮于黄天荡,名重当时,称为中兴第一功臣。后以秦桧主和,罢其兵柄,乃口不谈兵,隐居西湖,自号清凉居士。卒谥忠武,孝宗追封蕲王。

韩侂冑 (1151~1207)

字节夫,宋安阳人,韩琦的曾孙。宁宗时专权十余年,官至平章军国事。专横恣肆,斥理学为伪学,使朱熹等人均获罪。后欲立功以自固,乃北伐金人,终兵败被斩首。

地望分布

江西豫章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韩-译文

历史来源:

「韩」这个姓氏的来源有两个;

一是出自「姬」姓,以封邑为姓氏。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周成王分封他的弟弟叔虞到唐邑(今山西翼城)。因为那里靠近晋水,叔虞的儿子燮(音谢)继位后,被称为晋侯。晋穆侯的孙子毕万被封在韩原(今陕西韩城),从此就有了韩姓。

二是以国名为姓氏。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在三家分晋之后,前403年由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阳翟(今河南新郑县)。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攻灭。韩国的后代有的以「韩」为姓氏。

三是根据《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出大汗」氏,后来改为汉字单姓「韩」。

家族名人:

韩非(?~前234):战国时期韩国的公子之一。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但归结于黄老思想,因为口吃而不能流畅地辩论,与李斯一起在荀卿门下学习。曾写信劝谏韩王但没有被采纳,于是发愤著书五十余篇,号为《韩非子》。文章严谨深刻,集法家之大成。后来秦国攻打韩国,韩王派韩非出使秦国,被李斯诬陷,被捕入狱而死。

韩信(?~前196):淮阴人,年轻时忍受了少年时的胯下之辱,后来帮助汉高祖刘邦攻打魏国、赵国、燕国、破齐国,被封为齐王,后来改封为楚王。刘邦怀疑他背叛,假装在云梦泽举行宴会,将他擒获并贬封为淮阴侯,最终被吕后所杀。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阳人。通晓六经百家之学,崇尚儒家思想,反对佛教和道教,文章自成一家,被后世研究古文的人所效法。官至吏部侍郎。他的祖先世居昌黎,因此自称为昌黎韩愈。死后被追赠谥号文,宋代元丰年间被追封为昌黎伯,世称「韩昌黎」。他的门人整理了他的诗文为《昌黎先生集》。

韩湘子:唐朝韩愈的族孙。生性放荡不羁,不喜欢读书,传说他修道成仙,是八仙之一。他曾让牡丹在初冬季节开花,又曾让盆栽覆土后瞬间开花。见于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九《广动植之四》。有时也称为「韩湘」。

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宋代延安人。宋高宗时,平定了苗傅、刘正彦之乱,在黄天荡打败了金兀术,当时名声很大,被称为中兴第一功臣。后来因为秦桧主张和议,被剥夺了兵权,于是不再谈论军事,隐居西湖,自号清凉居士。死后被追赠谥号忠武,宋孝宗追封为蕲王。

韩侂冑(1151~1207):字节夫,宋代安阳人,韩琦的曾孙。宋宁宗时专权十多年,官至平章军国事。专横跋扈,斥责理学为伪学,使朱熹等人受到迫害。后来想要立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北伐金国,最终兵败被斩首。

地望分布:江西豫章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韩-注解

姬姓:姬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主要姓氏,起源于周朝,是周文王的姓氏。周朝的许多贵族和诸侯都姓姬,因此姬姓在古代具有很高的地位。

唐邑:唐邑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翼城县,是周成王分封其弟叔虞的地方。

晋水:晋水是位于山西省的一条河流,因流经晋国而得名。

韩原:韩原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韩城市,是晋穆侯之孙毕万受封的地方。

战国七雄:战国七雄指的是战国时期七个强大的国家,包括齐、楚、燕、韩、赵、魏、秦。

周威烈王:周威烈王是周朝的一位君主,他在前403年承认了韩国为诸侯国。

阳翟:阳翟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县,是韩国的都城。

秦国: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

魏书.官氏志:《魏书》是北魏时期的一部史书,《官氏志》是其中的一部分,记载了北魏时期的官职和姓氏。

代北三字姓:代北三字姓是指北魏时期一些北方民族的姓氏,通常由三个字组成。

出大汗:出大汗是北魏时期代北三字姓之一,后来改为汉字单姓韩。

法家:法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以法治国,代表人物有韩非等。

黄老:黄老是指道家学派中的黄老思想,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荀卿:荀卿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也是韩非和李斯的老师。

韩非子:《韩非子》是韩非所著的一部法家经典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吏部侍郎:吏部侍郎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官员的选拔和考核。

昌黎:昌黎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昌黎县,韩愈的祖先世居于此。

八仙: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位仙人,韩湘子是其中之一。

黄天荡:黄天荡是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的一条河流,韩世忠曾在黄天荡之战中大败金军。

秦桧:秦桧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权臣,主张与金国议和,导致韩世忠被罢免兵权。

理学:理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朱熹:朱熹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理学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豫章郡:豫章郡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南昌市,是江西的一个历史行政区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韩-评注

「韩」源出;一;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成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山西翼城)。因邻晋水,叔虞之子燮(音谢)继位后,称为晋侯。晋穆侯之孙毕万受封于韩原(陜西韩城),其后逐有韩氏。

此段文字揭示了「韩」姓的起源,追溯至周成王时期,体现了中国姓氏源远流长的特点。周成王分封叔虞于唐邑,这是周朝分封制度的一个实例,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毕万受封于韩原,标志着韩姓的正式形成,同时也说明了姓氏与地域的关系。此段文字简洁明了,用词准确,展现了中国古代姓氏文化的深厚底蕴。

「韩」源出;二;以国为氏。战国七雄之一有韩国,三家分晋以后,于前403年由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阳翟(今河南新郑县)。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攻灭。国族后人有的以「韩」为氏。

此段文字讲述了「韩」姓的另一种来源,即以国为姓。韩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其历史地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周威烈王承认韩国为诸侯,标志着韩国的正式建立。韩国的灭亡,使得其国族后人以「韩」为姓,这也反映了姓氏与国家兴衰的紧密联系。此段文字以时间为线索,清晰地展现了韩国的历史变迁。

「韩」源出;三;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出大汗」氏,后改为汉字单姓「韩」氏。

此段文字揭示了「韩」姓的第三种来源,即北魏时期的官氏制度。北魏时期的「出大汗」氏改为汉字单姓「韩」氏,反映了官氏制度对姓氏演变的影响。此段文字简洁地说明了姓氏的演变过程,展现了中国古代姓氏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韩非(?~前234),战国时韩国的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本于黄老,为人口吃而不能流利地辩说,与李斯同受业于荀卿。曾以书谏韩王而不见用,于是发愤著书五十余篇,号为韩非子。文章峻严峭深,集法家之大成。

韩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法家思想家,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此段文字简要介绍了韩非的生平和思想,突出了其法家思想的精髓。韩非的口吃使得他不能流利地辩说,但他通过著书立说,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此段文字语言简练,概括了韩非的一生及其思想成就。

后秦王攻韩,韩王遣非使秦,为李斯所谮,下狱而死。

此段文字讲述了韩非悲剧性的结局,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者,却因李斯的诬陷而被下狱致死,这是权力斗争中的一个悲剧。此段文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韩非的悲剧命运,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黑暗面。

韩信(?~前196),淮阴人,年轻时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后助汉高祖伐魏、举赵、降燕、破齐,封为齐王,后徙封楚王,高祖疑其背叛,伪作云梦之会,擒置咸阳,降封淮阴侯,终为吕后所杀。

韩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其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此段文字简要介绍了韩信的生平,突出了其忍辱负重、英勇善战的形象。韩信的胯下之辱,成为后世传颂的典故,而他的军事才能,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段文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韩信的一生及其军事成就。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儒辟佛老,文章自成一家,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官至吏部侍郎。祖先世居昌黎,因此自称为昌黎韩愈。卒谥文,宋代元丰年间追封为昌黎伯,世称为「韩昌黎」。门人编次其诗文为昌黎先生集。

韩愈是中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其文学成就和思想影响深远。此段文字简要介绍了韩愈的生平和成就,突出了其在文学和思想上的贡献。韩愈的崇儒辟佛老,体现了其对儒家思想的坚定信仰,而他的文学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此段文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韩愈的一生及其成就。

韩湘子,唐朝韩愈的族孙。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世传其学道成仙,为八仙之一。尝于初冬季节令牡丹开花数色,又尝令聚盆覆土,顷刻开花。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九˙广动植之四。或称为「韩湘」。

韩湘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其形象生动活泼。此段文字简要介绍了韩湘子的生平和传说,突出了其在道教文化中的地位。韩湘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仙道文化的丰富内涵。此段文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韩湘子的形象及其在道教文化中的地位。

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宋延安人。高宗时,平苗傅、刘正彦之乱,破金兀朮于黄天荡,名重当时,称为中兴第一功臣。后以秦桧主和,罢其兵柄,乃口不谈兵,隐居西湖,自号清凉居士。卒谥忠武,孝宗追封蕲王。

韩世忠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军事家,其军事成就和人格魅力深受后世敬仰。此段文字简要介绍了韩世忠的生平和成就,突出了其在军事上的杰出贡献。韩世忠的忠诚和勇敢,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此段文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韩世忠的一生及其成就。

韩侂冑(1151~1207),字节夫,宋安阳人,韩琦的曾孙。宁宗时专权十余年,官至平章军国事。专横恣肆,斥理学为伪学,使朱熹等人均获罪。后欲立功以自固,乃北伐金人,终兵败被斩首。

韩侂冑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其生平充满了争议。此段文字简要介绍了韩侂冑的生平和事迹,突出了其在政治上的专横和失败。韩侂冑的专权行为,反映了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此段文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韩侂冑的一生及其在政治上的争议。

地望分布:江西豫章郡。

此段文字介绍了「韩」姓的地望分布,即江西豫章郡。这表明「韩」姓在江西地区有着较为集中的分布,反映了姓氏与地域的联系。此段文字简洁明了,揭示了「韩」姓的地域分布特点。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韩》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81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