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韦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韦-原文

历史来源

「韦」源出;

一﹕出自「祁」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在夏朝为御龙氏,在商朝为豕为氏。又《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豕韦国(河南滑县南)之后有韦氏。

二 ﹕据《汉书.西域传》所载,汉代疏勒国亦有韦氏。

三 ﹕传说秦汉之际韩信曾藏身于南粤(两广一带)为避仇,以「韩」字的半边「韦」为姓。今广西僮族多韦氏。又传说颛顼孙大彭为夏诸侯,少康封其别孙元哲于豕韦。

家族名人

韦昭 (204~273)

字弘嗣,三国吴云阳(今江苏省丹阳县)人。好学能文,孙皓时为侍中,领修国史,因持正敢谏为孙皓所杀。所注孝经、论语、国语,均有名于世。

韦庄

字端己,生卒年不详,前蜀杜陵(今陜西省长安县东南)人。本为唐末进士,后入蜀依附王建,掌书记。及王建据蜀称帝,蜀开国制度皆庄所定,累官吏部尚书,同平章事,谥文靖,工诗词。着有浣花集,所为秦妇吟长诗,尤有名于世。

地望分布

陜西京兆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韦-译文

历史来源:

一:‘韦’这个姓氏的来源之一是出自‘祁’姓,以国名为姓氏。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在夏朝时是御龙氏,在商朝时是豕韦氏。另外,《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提到,豕韦国(位于今河南省滑县南部)的后代有韦姓。

二:根据《汉书·西域传》的记载,汉代疏勒国也有韦姓。

三:传说在秦汉之际,韩信为了躲避仇敌,藏身于南粤(现在的两广一带),以‘韩’字的一半‘韦’作为自己的姓氏。现在广西的壮族人中有很多韦姓。还有传说提到,颛顼的孙子大彭是夏朝的诸侯,少康封他的远房孙子元哲到豕韦。

家族名人:

韦昭(204~273):字弘嗣,是三国时期吴国云阳(今江苏省丹阳县)人。他好学能文,在孙皓时期担任侍中,负责修订国史,因为坚持正义敢于进谏而被孙皓杀害。他注释的《孝经》、《论语》、《国语》都很有名。

韦庄:字端己,生卒年不详,是前蜀杜陵(今陜西省长安县东南)人。他原本是唐末的进士,后来投靠了蜀国的王建,担任掌书记。当王建在蜀地称帝时,蜀国的开国制度都是由韦庄制定的,他官至吏部尚书、同平章事,谥号文靖,擅长诗词。著有《浣花集》,其中《秦妇吟》长诗尤为著名。

地望分布:

陕西京兆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韦-注解

韦:韦是一个姓氏,源远流长,有多种起源说法。在古代,姓氏与国名、封地、官职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祁:古代的姓氏之一,与韦姓同源,出自御龙氏,后来成为韦姓的一部分。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存在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之一。

商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存在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阶段。

豕韦国:古代国家名,位于今河南省滑县南部,是韦姓起源地之一。

《通志.氏族略》:《通志》是宋代史学家郑樵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史书,其中《氏族略》部分记载了各姓氏的起源和分布。

《唐书.宰相世系表》:《唐书》是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等人编纂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其中《宰相世系表》部分记载了唐代宰相的世系。

汉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存在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

疏勒国:古代国家名,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汉代时属于西域。

韩信:西汉初年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以用兵有方、智谋过人而著称。

南粤:古代地名,指今中国两广一带,是韩信避仇藏身之地。

僮族:即今之壮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颛顼: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是华夏族的祖先之一。

大彭:古代国家名,位于今江苏省徐州一带,是夏朝的诸侯国。

少康:夏朝的君主,是夏朝的中兴之主。

元哲:古代人名,是少康封于豕韦的别孙。

韦昭:三国时期吴国的一位文学家和史学家,以文学成就和史学贡献著称。

孙皓:三国时期吴国的最后一位君主,在位期间韦昭因直言进谏而被杀。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论述孝道。

论语: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国语:中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历史。

韦庄: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的一位文学家,以诗词创作著称。

杜陵: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部。

秦妇吟:韦庄的一首长诗,描写了战乱中妇女的悲惨遭遇。

陜西京兆郡: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是韦姓的一个重要分布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韦-评注

「韦」源出; 一﹕出自「祁」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在夏朝为御龙氏,在商朝为豕为氏。又《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豕韦国(河南滑县南)之后有韦氏。

此段文字详细阐述了「韦」姓的起源,揭示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夏商时期的御龙氏和豕为氏,到豕韦国的建立,再到韦氏的流传,这一过程展现了姓氏与国家、历史、文化的紧密联系。通过追溯「韦」姓的起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 ﹕据《汉书.西域传》所载,汉代疏勒国亦有韦氏。

此句揭示了「韦」姓在汉代已传播至西域,表明了中国古代姓氏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力。疏勒国的提及,不仅丰富了「韦」姓的地理分布,也展现了古代中国与西域地区的文化交流。

三 ﹕传说秦汉之际韩信曾藏身于南粤(两广一带)为避仇,以「韩」字的半边「韦」为姓。今广西僮族多韦氏。又传说颛顼孙大彭为夏诸侯,少康封其别孙元哲于豕韦。

此段文字讲述了「韦」姓的传说起源,通过韩信和颛顼孙大彭的故事,赋予了「韦」姓丰富的历史传奇色彩。韩信避仇南粤,以「韦」为姓,体现了姓氏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而颛顼孙大彭的故事,则进一步彰显了「韦」姓与古代夏朝的渊源。

韦昭 (204~273) 字弘嗣,三国吴云阳(今江苏省丹阳县)人。好学能文,孙皓时为侍中,领修国史,因持正敢谏为孙皓所杀。所注孝经、论语、国语,均有名于世。

韦昭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其事迹体现了「韦」姓家族的文治传统。韦昭好学能文,为孙皓所重用,领修国史,其学术成就和忠诚品质均被后世称颂。

韦庄 字端己,生卒年不详,前蜀杜陵(今陜西省长安县东南)人。本为唐末进士,后入蜀依附王建,掌书记。及王建据蜀称帝,蜀开国制度皆庄所定,累官吏部尚书,同平章事,谥文靖,工诗词。着有浣花集,所为秦妇吟长诗,尤有名于世。

韦庄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其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展示了「韦」姓家族在文学领域的辉煌。韦庄的诗作《秦妇吟》尤负盛名,体现了「韦」姓家族深厚的文学底蕴。

地望分布 陜西京兆郡。

此句说明了「韦」姓的地望分布,陜西京兆郡作为「韦」姓的发源地之一,见证了「韦」姓家族的兴衰。陜西京兆郡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底蕴,也为「韦」姓家族增添了厚重的历史色彩。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韦》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81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