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陶-原文
历史来源
「陶」源出 ;
一 ; 以地名为氏。据《姓苑》所载,上古有陶唐氏 ( 尧帝 ),居于陶邑 ( 山东定陶县 ) ,其后有陶氏。
二 ; 以官为氏,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殷民七族」,其中有「陶」氏,即掌管制作陶器的工匠。又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朝初年,虞阏之父虞思为陶正,即掌管陶器制作的官职。其后有陶氏。
家族名人
陶侃 (259~334)
晋代名臣,浔阳(今湖北省黄梅县北)人,字士行,明帝时拜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平定苏峻之乱,初为广州刺史,每日搬运砖块以锻炼体力,为人忠顺勤劳,时人比之诸葛亮。
陶弘景 (452~536)
南朝秣陵人,字通明。工草隶,好道术;齐高帝时,为诸王侍读,梁时隐于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武帝时,礼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无不咨询,时称为「山中宰相」;卒赠大中大夫,谥贞白先生。著述甚多,其本草集注一书,是将本草经依药性与种属重新整理而成。
陶潜 (365~427)
东晋浔阳柴桑人,陶侃的曾孙,一名渊明,字符亮,安贫乐道,尝作五柳先生传以自比,世称靖节先生,诗名尤高,堪称古今隐逸诗人的宗师。
地望分布
河南济阳郡,安徽丹阳郡,江西浔阳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陶-译文
历史来源:
‘陶’这个姓氏的来源有两个;
一是以地名为姓,根据《姓苑》记载,上古时期有陶唐氏(尧帝),他们居住在陶邑(现在的山东定陶县),他们的后代就姓陶。
二是以官职为姓,根据《左传》记载,周朝初期,武王的弟弟康叔被封为卫侯,分得了‘殷民七族’,其中就有‘陶’族,他们是负责制作陶器的工匠。另外,《元和姓纂》记载,周朝初年,虞阏的父亲虞思担任陶正,即负责陶器制作的官职,他们的后代也姓陶。
家族名人:
陶侃(259~334年):晋代的名臣,是浔阳(现在的湖北省黄梅县北)人,字士行。在明帝时期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平定了苏峻之乱。最初担任广州刺史,每天搬运砖块来锻炼身体,为人忠诚勤劳,当时的人把他比作诸葛亮。
陶弘景(452~536年):南朝时期的秣陵人,字通明。擅长草书和隶书,喜欢道教术数;在齐高帝时期担任诸王侍读,梁朝时期隐居在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在武帝时期,虽然朝廷礼聘他不出山,但朝廷的大事他都会咨询,当时被称为‘山中宰相’;去世后赠予大中大夫的称号,谥号贞白先生。著述很多,其中《本草集注》一书,是根据药性和种属重新整理《本草经》。
陶潜(365~427年):东晋时期的浔阳柴桑人,是陶侃的曾孙,原名渊明,字元亮。他安于贫穷,乐于道义,曾写《五柳先生传》来自比,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他的诗歌成就尤其高,可以说是古今隐逸诗人的宗师。
地望分布:
河南济阳郡,安徽丹阳郡,江西浔阳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陶-注解
陶:陶字在古代有多重含义。首先,它指的是一种制作陶器的工艺,由此引申出地名和姓氏。在古代,陶器是日常生活和祭祀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因此陶制工艺非常重要。作为姓氏,陶起源于两个不同的来源:一是以地名为姓,二是以官职为姓。
陶唐氏:陶唐氏是中国上古时期的姓氏之一,起源于陶邑(今山东定陶县)。陶唐氏与传说中的尧帝有关,尧帝是上古五帝之一,以其仁德著称。
陶邑:陶邑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定陶县,是陶唐氏的居住地。
殷民七族:殷民七族是指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分封给其弟康叔的七族人民,其中包含陶氏。
陶正:陶正是指古代掌管陶器制作的官职,类似于现代的陶瓷工艺师。
陶侃:陶侃是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其忠诚和勤劳著称,被后人比作诸葛亮。
浔阳:浔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黄梅县北,是陶侃的籍贯。
草隶:草隶是古代书法的一种字体,介于草书和隶书之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道术:道术是指道教中的修炼方法和技术,包括内丹、外丹、符咒等。
句曲山:句曲山是位于南朝时期的一个地名,是陶弘景隐居的地方。
华阳隐居:华阳隐居是陶弘景自号的名字,表示他在句曲山隐居。
山中宰相:山中宰相是人们对陶弘景的尊称,意指他在朝廷中虽然没有官职,但他的意见和智慧却受到重视。
本草集注:《本草集注》是陶弘景所著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靖节先生:靖节先生是人们对陶潜的尊称,意指他安贫乐道,坚守节操。
隐逸诗人:隐逸诗人是指那些选择隐居生活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多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地望分布:地望分布是指一个姓氏或家族在历史上的分布情况,通常与该姓氏或家族的发源地和迁徙路线有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陶-评注
「陶」源出;一;以地名为氏。据《姓苑》所载,上古有陶唐氏(尧帝),居于陶邑(山东定陶县),其后有陶氏。
此句揭示了「陶」姓的起源之一,即以地名为姓。陶唐氏,又称陶唐部落,是上古时期的一个部落名称,其首领为尧帝。尧帝居住在陶邑,即今天的山东定陶县,因此,其后代以地名为姓,形成了「陶」姓。这一起源体现了古代姓氏文化中与地域紧密相连的特点,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首领和部落的尊敬。
「二;以官为氏,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殷民七族」,其中有「陶」氏,即掌管制作陶器的工匠。又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朝初年,虞阏之父虞思为陶正,即掌管陶器制作的官职。其后有陶氏。
此句阐述了「陶」姓的另一个起源,即以官职为姓。在周朝初年,武王弟康叔被封为卫侯,其封地中包含了「殷民七族」,其中之一即为「陶」氏,他们是专门负责制作陶器的工匠。此外,《元和姓纂》中也记载了周朝初年,虞阏之父虞思担任过陶正一职,即掌管陶器制作的官职。这些记载说明,「陶」姓不仅与制作陶器的技艺有关,还与古代的官职制度紧密相连。
陶侃(259~334)晋代名臣,浔阳(今湖北省黄梅县北)人,字士行,明帝时拜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平定苏峻之乱,初为广州刺史,每日搬运砖块以锻炼体力,为人忠顺勤劳,时人比之诸葛亮。
陶侃是晋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事迹体现了忠诚、勤劳和智慧。他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等,为维护国家安定和民族尊严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勤奋和毅力也令人敬佩,每日搬运砖块锻炼体力,这种精神与诸葛亮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被时人比作诸葛亮。
陶弘景(452~536)南朝秣陵人,字通明。工草隶,好道术;齐高帝时,为诸王侍读,梁时隐于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武帝时,礼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无不咨询,时称为「山中宰相」;卒赠大中大夫,谥贞白先生。著述甚多,其本草集注一书,是将本草经依药性与种属重新整理而成。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医学家,他的才华横溢,擅长书法,喜好道术。他在齐高帝时期担任诸王侍读,后来隐居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在武帝时期,尽管朝廷多次礼聘他出山,但他始终坚守隐居生活,对朝廷大事仍保持关注,被誉为「山中宰相」。他的著作丰富,其中《本草集注》一书对古代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陶潜(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陶侃的曾孙,一名渊明,字符亮,安贫乐道,尝作五柳先生传以自比,世称靖节先生,诗名尤高,堪称古今隐逸诗人的宗师。
陶潜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被誉为隐逸诗人的宗师。他继承了祖父陶侃的清贫节俭、安贫乐道的品质,以五柳先生自比,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尤其是隐逸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望分布河南济阳郡,安徽丹阳郡,江西浔阳郡。
此句说明了「陶」姓在古代的地域分布情况。河南济阳郡、安徽丹阳郡和江西浔阳郡都是古代重要的行政区域,「陶」姓在这些地方的出现,表明了该姓氏在古代社会的广泛分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姓氏的重视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