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郭-原文
历史来源
「郭」源出:
一:据《潜夫论》及《风俗通义》所载: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郭」是古代都城外面的护卫墙。
二: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季弟虢叔受封于虢国。或曰「郭公」(古代虢,郭二字同音)因以为氏。又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文王封文王之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以为氏。虢国,即郭国。东郭国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一带,公元前765年被郑国所灭,西国又名「城国」,在今陜西省宝鸡市东部,西周灭亡后,支族乃留原地称为「小郭」, 公元前687年被秦国兼并。北郭建都于上阳(在今河南省陜省东南部)占据今河南省三门峡和山西省平陆县一带,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几处之后子孙,皆为郭氏。
三:唐代回纥定居中原后,改姓「郭」,以从「郭子仪」之姓。
家族名人
郭解
字翁伯,生卒年不详,汉朝轵(今河南省济源县)人。为人精悍、节俭、勇猛任侠,常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所以人们争相与他交往。若朋友有难或遭怨,必亲自助其报仇;若不愿复仇者,则捐钱使其安居。武帝时被杀。
郭璞(276~324)
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东晋文学家与思想家。博学高才,好古文诗赋,富文釆。又精通阴阳历算五行卜筮之术,后因卦筮违逆王敦,被杀。曾为尔雅、山海经、方言、楚辞等书作注。
郭子仪(697~781)
唐朝名将,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曾平安史之乱,并联回纥,征吐蕃。官至太尉、中书令,时称为郭令公。因封汾阳郡王,世称为郭汾阳。一生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以一身而系天下之安危二十年。享年八十五岁,卒谥忠武。
地望分布
山西太原市,陜西华阴县,陜西大荔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郭-译文
历史来源:
一:《潜夫论》和《风俗通义》记载,姓氏来源于居住地的城、郭、园、池等。‘郭’在古代是指都城外面的保护墙。
二:《元和姓纂》记载,周文王的季弟虢叔被封在虢国。有人说‘郭公’(古代虢、郭二字同音)因此成为姓氏。又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文王封文王的弟弟虢叔在西虢,封虢仲在东虢。‘虢’被称为‘郭’,是声音的变化,因此成为姓氏。虢国即郭国。东郭国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一带,公元前765年被郑国灭亡,西国又称‘城国’,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部,西周灭亡后,分支留在原地称为‘小郭’,公元前687年被秦国吞并。几代之后,子孙都姓郭。
三:唐代回纥定居中原后,改姓‘郭’,以跟随‘郭子仪’的姓氏。
家族名人:
郭解:字翁伯,生卒年不详,是汉朝轵(今河南省济源县)人。他为人精明强悍、节俭、勇敢仗义,常常以德报怨,慷慨施舍而不求回报,因此人们都愿意与他交往。如果朋友有困难或遭受怨恨,他会亲自帮助朋友报仇;如果朋友不愿意报仇,他会出钱让他们安心。在武帝时期被杀。
郭璞(276~324):字景纯,是河东闻喜人。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博学多才,喜欢古文诗赋,文采斐然。他还精通阴阳历算、五行卜筮等技艺,后来因为占卜违背了王敦,被杀。他曾为《尔雅》、《山海经》、《方言》、《楚辞》等书作注。
郭子仪(697~781):唐朝的名将,华州(今陕西华县)人。他曾平定安史之乱,并安抚回纥,征讨吐蕃。官至太尉、中书令,当时被称为郭令公。因被封为汾阳郡王,世人称他为郭汾阳。他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凭借一己之力维系天下的安危达二十年。享年八十五岁,谥号忠武。
地望分布:
山西太原市,陕西华阴县,陕西大荔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郭-注解
郭:郭在古代指的是都城外面的护卫墙,具有防御功能。在姓氏起源中,郭也是指郭国,即虢国,是周文王季弟虢叔受封的地方。郭姓的来源有多个传说和说法,包括居住在城郭、园池的人们以郭为姓,以及虢国被称作郭国,虢叔因国名为姓等。
潜夫论:《潜夫论》是东汉时期王符的一部政论著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风俗通义:《风俗通义》是东汉时期应劭的一部风俗志著作,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俗、民间传说等,对研究古代社会有重要价值。
元和姓纂:《元和姓纂》是唐代林宝编纂的一部姓氏学著作,收录了大量的姓氏起源和演变,是研究姓氏的重要资料。
周文王:周文王,名昌,是周朝的开国君主,被尊为圣王,周文化的奠基人。
虢叔:虢叔是周文王的弟弟,被封于虢国,是郭姓的始祖之一。
郭子仪:郭子仪是唐朝著名将领,曾平定安史之乱,被尊为民族英雄。
华州:华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陕西省华县一带。
陜西华阴县:华阴县是今陕西省华阴市,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陜西大荔县:大荔县是今陕西省大荔市,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郭-评注
郭姓的历史来源丰富而多元,体现了中国古代姓氏文化的深厚底蕴。
首先,《潜夫论》和《风俗通义》中提到的郭姓起源,揭示了姓氏与居住地、城郭等地理环境的关系。郭作为古代都城外的护卫墙,其姓氏的起源与城市防御体系紧密相连,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安全与秩序的重视。
其次,《元和姓纂》中的记载,将郭姓的起源与周文王弟虢叔的封地联系起来。虢叔被封于虢国,虢与郭同音,因此以国名为姓。这种以封地命姓的方式,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土地与权力的尊重。
再次,郭姓的起源还与古代的姓氏演变有关。虢国在历史上多次更名,虢与郭的音转,反映了古代汉语音韵的变化,也说明了姓氏的演变并非一成不变。
郭姓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郭解以其勇猛任侠、以德报怨的品质,成为汉朝的传奇人物。郭璞则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注解工作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郭子仪作为唐朝的名将,其政治和军事才能为唐朝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郭姓的地望分布,山西太原市、陜西华阴县、陜西大荔县等地,体现了郭姓在中国历史上的广泛分布。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对郭姓的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体而言,郭姓的历史来源和家族名人展现了古代中国姓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郭姓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和家族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