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边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边-原文

历史来源1、商代有诸侯国边国(今地不详),为伯爵,称边伯,其后以边为氏。

至周王朝时,有大夫亦名边伯。

2、出自子姓。周朝时,宋国国君的儿子名城(一名御戎),字子边,其后世子孙便以边为姓,成为边姓一支。

家族名人边韶:后汉凌仪人,字孝先,以文学知名,有几百学生。

桓帝时,边孝先官至尚书令,著有《诗颂碑铭书策》15卷。

边镐:南唐升州人,李景时以行营招讨洪抚饶信翕等州都虞侯,攻取建州,王延政降,诸将皆争功,镐独无一言。

寻平湖南马氏,进武安军节度。镐御下无法,行师唯以活人为务,时称边菩萨。

会有孙朗之乱,竟丧楚地,坐削官。

后周师至,镐起为将,军溃被执。

世宗命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及割淮南请盟,乃归镐,景置而不用,后卒于金陵。

迁徙分布陈留: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置陈留县,汉代置陈留郡,在今河南省开封地区。

金城:汉元始六年(前81年)置金城郡,相当于今甘肃省兰州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地区。治所在允吾(今甘肃省永靖县西北)。

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兰州为金城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边-译文

1、商代有一些边国的诸侯,他们被称为边伯,是伯爵。后来,他们的后代以‘边’作为自己的姓氏。到了周朝时期,也有一个名叫边伯的大夫。

2、边姓出自子姓。在周朝时,宋国国君的儿子名叫城(也被称为御戎),字子边,他的后代子孙便以‘边’作为自己的姓氏,形成了边姓的一个分支。

家族名人边韶:后汉时期凌仪人,字孝先,以文学成就而知名,有几百名学生。在桓帝时期,边孝先官至尚书令,著有《诗颂碑铭书策》共15卷。

边镐:南唐升州人,李景时期担任行营招讨洪抚饶信翕等州都虞侯,攻取建州,王延政投降,其他将领都在争夺功劳,但边镐却没有发表任何言论。后来平定了湖南的马氏势力,晋升为武安军节度使。边镐管理部下不得法,带兵作战只以不伤害百姓为原则,当时被称为‘边菩萨’。后来发生了孙朗之乱,边镐最终失去了楚地,因此被削职。后周军队到来时,边镐重新起用为将领,但军队溃败后被俘。世宗任命他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在割让淮南请求和平时,边镐得以返回。李景将边镐安置在那里但不再使用,后来边镐在金陵去世。

迁徙分布:陈留: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设立了陈留县,汉代时设立了陈留郡,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地区。

金城:汉元始六年(前81年)设立了金城郡,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兰州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地区。郡治所在允吾(今甘肃省永靖县西北)。隋大业年间以及唐天宝、至德年间,兰州也曾被改名为金城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边-注解

诸侯国边国:指商代时期,位于诸侯国边界的国家,具体位置不详。边伯即指这些国家的伯爵。

周王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二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大夫: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地位高于士,低于诸侯,是周朝时期的一种贵族。

子姓:古代中国的一种姓氏,源自古代的贵族阶层。

宋国:周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一带。

城(一名御戎):宋国国君的儿子,名城是字,御戎是名。

字:古代中国的一种命名方式,多用于表示对人的尊称。

边韶:后汉时期的人物,以文学知名,曾任尚书令。

尚书令: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尚书省,相当于现代的总理。

诗颂碑铭书策:指边韶所著的书籍,包括诗歌、颂词、碑文、铭文和策书等。

南唐: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政权,位于今天的江苏、安徽、江西等地。

李景:南唐的君主,即南唐中主李璟。

行营招讨使: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指挥行营,招讨敌军。

都虞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管理军队中的虞侯,即侦察兵。

王延政:五代十国时期的人物,曾任建州节度使。

孙朗之乱:指五代十国时期的一次战乱事件。

楚地:指古代楚国的领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湖南、湖北等地。

后周: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政权,位于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世宗:后周的君主,即后周世宗柴荣。

右千牛卫上将军: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掌管皇帝的近卫军。

淮南:指古代的淮南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江苏等地。

金陵:古代对南京的别称。

陈留县:秦朝时期设置的县,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地区。

陈留郡:汉代设置的郡,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地区。

金城郡:汉代设置的郡,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兰州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地区。

允吾: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永靖县西北。

兰州: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兰州市。

隋大业:隋朝的一个年号,大约在公元605年至617年之间。

唐天宝:唐朝的一个年号,大约在公元742年至756年之间。

至德:唐朝的一个年号,大约在公元756年至762年之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边-评注

历史来源1的描述揭示了姓氏的起源与演变。商代边伯的记载,反映了当时诸侯国边地的政治结构和社会地位。‘边伯’作为伯爵的称号,表明了其政治身份的尊贵。‘边’作为姓氏,可能源于其居住地的名称,或者是对其职责的简称。周王朝时期,边伯的称呼转为大夫,表明了社会阶层的变化和姓氏的传承。

周朝时期,宋国国君的儿子名城以‘边’为字,其后代以字为姓,形成了边姓的一支。这一记载体现了周朝时期姓氏的另一种传承方式,即以字为姓。这种传承方式不仅保留了家族的血脉,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社会习俗。

家族名人边韶的介绍展现了边姓在汉代的文化成就。边韶以文学知名,拥有众多学生,官至尚书令,其著作《诗颂碑铭书策》15卷,对于研究汉代文学和书法具有重要价值。边韶的事迹体现了边姓在汉代的文化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边韶的事迹也反映了汉代士人的风骨和学识。他不仅关注文学,还关注政治,官至尚书令,可见其在政治上的才能和影响力。

边镐的生平则展现了边姓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成就。边镐在南唐时期以行营招讨的身份攻取建州,其治军有方,以活人为务,被誉为‘边菩萨’。然而,他因孙朗之乱而失去楚地,官职被削。后周师至,边镐重新起用,但最终未能得到重用,卒于金陵。

边镐的事迹反映了古代将领的忠诚与无奈。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贡献不容忽视,但命运多舛,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迁徙分布部分描述了边姓的地理分布。陈留和金城两地的记载,展示了边姓在历史上的迁徙轨迹。陈留位于河南省开封地区,金城位于甘肃省兰州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地区。这些地理位置的记载,有助于我们了解边姓在历史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边》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74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