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褚-原文
历史来源
「褚」源出 ;
一 ; 以地为氏。据《后汉书.郡国志》所载,洛阳有褚氏聚。《姓氏寻源》云 : 古有褚地,居者以为氏。
二 ; 以官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 : 本自殷 (商) 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褚师」为掌管市场的官员,又叫「市令」。春秋时期,宋国,卫国,郑国都设置褚师之官。世代为楮师者,以官为氏,省为褚氏。
家族名人
褚遂良 (596~658)
字登善,唐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初唐书法家。博涉文史,工楷、隶,书学钟繇、王羲之,而成古雅瘦劲之体。太宗时历官谏议大夫兼起居注,后与长孙无忌同受顾命。高宗即位,迁尚书左仆射,封河南郡公,帝将废后立武则天,遂良力谏不纳,乞归田里。累贬爱州刺史,忧愤而卒。
地望分布
河南河南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褚-译文
历史来源:
「褚」这个姓氏的来源有两个;
一;以地为姓。根据《后汉书.郡国志》的记载,洛阳有一个叫做褚的地方,居住在那里的人以这个地方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姓氏寻源》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做褚的地方,居住在那里的人就把这个地方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以官职为姓。根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姓》的记载:这个姓氏原本来自商朝的后人,宋国的恭公的儿子段在褚地接受封地,他的品德值得学习,被称为褚师,因此以官职为姓。‘褚师’是负责管理市场的官员,也被称为‘市令’。春秋时期,宋国、卫国、郑国都设立了褚师的官职。那些世代担任褚师的人,就以官职为姓,简化为褚氏。
家族名人:
褚遂良(596~658)
字登善,是唐朝钱塘(现在的浙江省杭州)人,初唐时期的书法家。他广泛涉猎文史,擅长楷书和隶书,书法学习钟繇、王羲之的风格,形成了古朴瘦劲的字体。太宗时期,他历任谏议大夫兼起居注,后来与长孙无忌一同接受太宗的遗命。高宗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封为河南郡公。当皇帝打算废掉皇后立武则天为后时,褚遂良极力劝谏但未被采纳,请求退隐田园。后来他被连续贬为爱州刺史,因忧愤而去世。
地望分布:
河南河南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褚-注解
褚:褚是一个姓氏,其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以地为氏,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洛阳有褚氏聚居,古有褚地,居住于此的人以地为姓。二是以官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记载,商朝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在褚地食采,因其德行可师,被封为褚师,其后代以官职为姓,简化为褚姓。
后汉书:《后汉书》是中国古代的正史之一,由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所著,记载了东汉时期的历史。
郡国志:《郡国志》是《后汉书》中的组成部分,主要记载东汉时期的行政区划和地理。
姓氏寻源:《姓氏寻源》是一部研究姓氏起源的书籍,收录了大量的姓氏起源故事。
殷:殷是商朝的别称,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宋恭公:宋恭公是商朝的一位君主,其公子段在褚地食采。
褚师:褚师是古代掌管市场的官员,也称为市令。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周朝晚期。
宋国:宋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东部。
卫国:卫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北部。
郑国:郑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褚遂良:褚遂良是初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字登善,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擅长楷书和隶书,是太宗和 高宗时期的官员。
太宗: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谥号。
高宗:高宗是唐朝的第四位皇帝李治的谥号。
尚书左仆射:尚书左仆射是唐朝的官职,相当于宰相的助手。
河南郡:河南郡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是褚氏的地望分布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褚-评注
「褚」源出;一;以地为氏。据《后汉书.郡国志》所载,洛阳有褚氏聚。《姓氏寻源》云:古有褚地,居者以为氏。
此段文字追溯了褚姓的起源,首先从地理命名角度出发,指出褚姓的来源与地名相关。根据《后汉书》和《姓氏寻源》的记载,古时洛阳地区有褚姓的聚居地,而这一地名的由来则是因为古代存在一个名为褚的地方,居住于此的人们以地为姓,形成了褚姓。这体现了古代姓氏与地缘关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地名来源的追溯和记录。
二;以官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本自殷(商)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褚师」为掌管市场的官员,又叫「市令」。春秋时期,宋国,卫国,郑国都设置褚师之官。世代为楮师者,以官为氏,省为褚氏。
此段文字进一步阐述了褚姓的另一个来源,即官职命名。据《通志》记载,褚姓起源于商朝后裔宋恭公的公子段,他在褚地担任官职,因其德行受到尊敬,被尊称为褚师。褚师是古代掌管市场的官员,又称市令。在春秋时期的宋国、卫国和郑国,都设有褚师这一官职。那些世代担任褚师的人,以官职为姓,逐渐简化为褚氏。这一叙述不仅展现了褚姓的源远流长,也揭示了古代官职与姓氏之间的密切关系。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唐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初唐书法家。博涉文史,工楷、隶,书学钟繇、王羲之,而成古雅瘦劲之体。
褚遂良是初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字登善,籍贯钱塘,即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他在书法领域有着深厚的功底,广泛涉猎文史知识,擅长楷书和隶书。褚遂良的书法学习钟繇和王羲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古雅瘦劲风格。这一段文字通过对其书法成就的描述,展现了褚遂良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太宗时历官谏议大夫兼起居注,后与长孙无忌同受顾命。高宗即位,迁尚书左仆射,封河南郡公,帝将废后立武则天,遂良力谏不纳,乞归田里。
褚遂良在唐朝太宗时期历任谏议大夫兼起居注,与长孙无忌一同受到太宗的顾命。高宗即位后,他被迁为尚书左仆射,封为河南郡公。在高宗欲废后立武则天时,褚遂良力谏皇帝,未能改变其决定,因此请求归隐田园。
累贬爱州刺史,忧愤而卒。
褚遂良因直言进谏,多次被贬官,最终贬至爱州刺史。在忧愤中,褚遂良离开了人世。这一段文字反映了褚遂良忠诚耿直的性格,以及他在政治上的坚定立场。
地望分布河南河南郡。
最后一段文字说明了褚姓的地望分布,即河南郡。这表明河南地区是褚姓的主要分布地,同时也反映了褚姓与地域文化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