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胡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胡-原文

历史来源

「胡」源出 ;

一 ; 出自「妫」姓,以人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舜的后裔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河南淮阳)后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四散,有的以先公之名「胡」为氏。

二 ; 出自「归」姓。以国名为氏。周代有异姓诸侯「胡」国,在安徽阜阳县。被楚国所灭。其国人有的以「胡」为氏。

三 ;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胡骨氏」(为魏献帝之兄的姓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胡」氏。

四﹕据《周书.李远传》所载,敕勒有胡姓。

家族名人

胡安国 (1074~1138)

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宋经学家。官至中书舍人兼侍讲。王安石废弃春秋,安国以为其乃先圣传心之要典,故仍潜心研究二十年。谥文定。着有春秋传、资治通鉴举要补遗等。

地望分布

甘肃安定郡,河南新蔡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胡-译文

历史来源:

「胡」这个姓氏的来源有几种说法;

一、出自「妫」姓,以人名为姓氏。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在西周初年,舜的后代胡公满被封在陈国(现在的河南淮阳),后来陈国被楚国灭掉。胡公的家族四散逃亡,其中一些人就用他们先祖的名字「胡」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出自「归」姓,以国名为姓氏。周代有一个异姓的诸侯国叫「胡」国,位于安徽阜阳县。这个国家被楚国灭掉后,其国民中的一些人也以「胡」作为自己的姓氏。

三、是鲜卑族复姓改姓而来的。根据《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一个代北的复姓「胡骨氏」(这个姓氏是北魏献帝的哥哥的姓氏),随着魏孝文帝南迁到洛阳后,定居在中原,改用了汉姓「胡」。

四、据《周书.李远传》记载,敕勒族中也有姓胡的。

家族名人:

胡安国(1074~1138),字康侯,是建宁崇安人,宋朝的经学家。他官至中书舍人兼侍讲。王安石废弃了《春秋》,但胡安国认为它是先圣传心的重要经典,因此他仍然潜心研究二十年。他谥号为文定。著有《春秋传》、《资治通鉴举要补遗》等作品。

地望分布:

甘肃的安定郡,河南的新蔡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胡-注解

胡:在古代,’胡’既可以指代北方民族,也可以作为一个姓氏。作为姓氏,’胡’的来源有多个,包括出自姓妫的胡公满后裔、出自姓归的胡国国民、由鲜卑族复姓改姓而来,以及敕勒族中的胡姓。

妫:古代中国的一个姓氏,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妫’姓与’胡’姓的结合,指的是西周初年舜的后裔胡公满被封于陈国,后陈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四散,部分以’胡’为姓。

归:古代中国的一个姓氏,’归’姓与’胡’姓的结合,指的是周代有异姓诸侯国’胡’国,位于安徽阜阳县,后被楚国所灭,其国民有的以’胡’为姓。

鲜卑族: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曾建立强大的鲜卑政权。’胡’姓的来源之一是由鲜卑族的复姓改姓而来。

魏书.官氏志:《魏书》是北魏时期的一部官修史书,其中《官氏志》记载了北魏时期的官职、姓氏等情况。

敕勒: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主要活动在今天的内蒙古地区。

胡安国:宋代经学家,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官至中书舍人兼侍讲,是王安石变法时期的保守派人物,对《春秋》有深入研究。

中书舍人:古代官职,掌管宫廷文书,相当于现代的秘书。

侍讲:古代官职,负责向皇帝讲学,传授经史知识。

春秋:古代中国的一部历史文献,也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资治通鉴:宋代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甘肃安定郡: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境内。

河南新蔡郡: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胡-评注

历史来源的描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姓氏的起源与发展,从古至今,姓氏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家族传承与民族记忆的载体。以下是对所提供古文内容的逐行赏析:

「胡」源出;一;出自「妫」姓,以人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舜的后裔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河南淮阳)后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四散,有的以先公之名「胡」为氏。

此行描述了「胡」姓的起源之一,即源自「妫」姓,并以人名为氏。通过引用《元和姓纂》这一史料,增强了叙述的可信度。胡公满作为舜的后裔,被封于陈国,后因楚国灭陈国而其公族四散,其中一些人以先公之名「胡」为姓,体现了姓氏与家族传承的关系。

二;出自「归」姓。以国名为氏。周代有异姓诸侯「胡」国,在安徽阜阳县。被楚国所灭。其国人有的以「胡」为氏。

此行介绍了「胡」姓的另一个来源,即源自「归」姓,并以国名为氏。周代有「胡」国,位于安徽阜阳县,后被楚国所灭。国人的姓氏往往与国名相关,这一叙述反映了姓氏与国家兴衰的联系。

三;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胡骨氏」(为魏献帝之兄的姓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胡」氏。

此行揭示了「胡」姓的第三个来源,即源自鲜卑族复姓「胡骨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的鲜卑族有复姓「胡骨氏」,随魏孝文帝南迁后改为汉姓「胡」。这一叙述体现了民族融合与姓氏变迁的关系。

四﹕据《周书.李远传》所载,敕勒有胡姓。

此行提供了「胡」姓的第四个来源,即源自敕勒族。通过引用《周书.李远传》这一史料,进一步丰富了「胡」姓的起源背景。

家族名人胡安国的介绍,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宋经学家。官至中书舍人兼侍讲。王安石废弃春秋,安国以为其乃先圣传心之要典,故仍潜心研究二十年。谥文定。着有春秋传、资治通鉴举要补遗等。

胡安国作为家族名人,是宋代著名的经学家,其一生致力于研究《春秋》,并反对王安石废弃《春秋》的观点。他的事迹体现了儒家学者对经典传承的执着与坚持,同时也展示了个人学术成就与家族荣誉的关联。

地望分布甘肃安定郡,河南新蔡郡。

地望分布的描述表明了「胡」姓的分布区域,甘肃安定郡和河南新蔡郡。这一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胡」姓在历史上的地理分布,以及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胡》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64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