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罗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罗-原文

历史来源

「罗」源出 ;

一 ;出自「妘」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代有罗国,初封宜城(湖北宜城县),徙枝江。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周末居长沙,国人以原国名「罗」为氏。

二﹕相传古帝祝融的后代。

三﹕唐朝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入中国,其后以斛瑟罗为氏,后改姓「罗」氏。

四﹕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破多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罗」氏。

五﹕清代皇族爱新觉罗氏中有改姓「罗」,后代亦称罗氏。望族居豫章郡(江西南昌)。

六﹕据《后汉书.南蛮传》及《华阳国志》载「板楯七姓」有罗氏。

家族名人

罗贯中

名本,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太原人。生平事迹不详。工曲,善为通俗小说,著名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南北史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说唐》、《残唐五代史演义》、《粉妆楼》、《三遂平妖传》等。

地望分布

江西豫章郡,湖南长沙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罗-译文

历史来源:

1. ‘罗’这个姓氏的来源之一是出自姓’妘’,以国名作为姓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姓》记载,周代有一个罗国,最初封在宜城(今湖北宜城县),后来迁至枝江。春秋时期被楚国灭亡。到了周末时期,国人以原来的国名’罗’作为自己的姓氏。

2. 另一种说法是,’罗’姓是古代帝祝融的后代。

3. 唐朝时期,西突厥的可汗斛瑟罗来到中国,他的后代以斛瑟罗为姓,后来改为’罗’姓。

4. 还有一种说法是,’罗’姓是由鲜卑族的复姓改姓而来。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代北复姓’破多罗’,随着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改为汉姓’罗’。

5. 清代皇族爱新觉罗氏中有些人改姓’罗’,他们的后代也自称罗姓。这个姓氏的望族居住在豫章郡(今江西南昌)。

6. 根据《后汉书·南蛮传》和《华阳国志》的记载,’板楯七姓’中也有罗姓。

家族名人:

罗贯中,名本,字以行,号湖海散人,是元末太原人。生平事迹不详。擅长作曲,擅长写通俗小说,著名的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南北史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说唐》、《残唐五代史演义》、《粉妆楼》、《三遂平妖传》等。

地望分布:

江西豫章郡,湖南长沙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罗-注解

罗:罗是一个多源姓,有多个起源。主要来源包括:出自姬姓,以国名为姓;相传为古帝祝融的后代;唐朝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入中国后改姓;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清代皇族爱新觉罗氏中有改姓。在历史上,罗姓望族居豫章郡(江西南昌)。

妘:妘是古代的一个姓氏,据《通志》记载,罗国原为妘姓国家。

周代:周代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周朝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

楚国:楚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诸侯国,存在于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春秋五霸之一。

周末:周末指的是周朝的末期,即周朝快要结束的时候。

长沙: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历史上是楚国的重要城市。

姓: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家族标志,通常与家族的起源和世系有关。

氏:氏是古代中国姓氏的一种,通常与居住地、官职或职业有关。

古帝祝融:祝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被认为是古代帝王的火正。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朝代,存在于公元618年至907年。

西突厥:西突厥是古代突厥的一支,活动在唐朝时期的中亚地区。

可汗:可汗是古代突厥、蒙古等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斛瑟罗:斛瑟罗是唐朝西突厥可汗的名字。

鲜卑族:鲜卑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活动在北方。

北魏: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存在于公元386年至534年。

官氏志:《官氏志》是《魏书》的一部分,记载了北魏时期的官职和姓氏。

复姓:复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

破多罗:破多罗是北魏时期的一个鲜卑族复姓。

魏孝文帝:魏孝文帝是北魏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

洛阳:洛阳是河南省的省会,历史上是多个朝代的都城。

中原:中原是指中国黄河流域的中部地区,历史上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汉姓:汉姓是指汉族的姓氏。

爱新觉罗:爱新觉罗是清朝皇族的姓氏。

豫章郡:豫章郡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南昌市。

板楯七姓:板楯七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姓氏群体,据《后汉书》和《华阳国志》记载,其中包含罗姓。

罗贯中: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一位著名小说家,以创作历史小说著称。

太原: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历史上是多个朝代的都城。

通俗小说:通俗小说是指面向大众的、易于理解的小说形式。

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描写三国时期历史的故事。

隋唐两朝志传:《隋唐两朝志传》是罗贯中的另一部作品,讲述了隋唐时期的历史故事。

说唐:《说唐》是罗贯中的作品,讲述了唐朝初年的历史。

残唐五代史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是罗贯中的作品,讲述了唐朝末年至五代时期的历史。

粉妆楼:《粉妆楼》是罗贯中的作品,是一部描写女子命运的小说。

三遂平妖传:《三遂平妖传》是罗贯中的作品,讲述了一系列神话故事。

地望分布:地望分布是指姓氏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罗-评注

历史来源的阐述,为我们描绘了罗姓的源远流长。首先,罗姓的起源之一与古代的妘姓有关,这一部分揭示了姓氏与国名之间的紧密联系。周代的罗国,初封于宜城,后迁徙至枝江,最终在春秋时期被楚国所灭。国名成为姓氏,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历史记忆的尊重和传承。

罗姓的第二来源,传说与古帝祝融的后代有关。祝融作为古代神话中的重要人物,代表着火神,这一说法将罗姓与神话传说联系起来,赋予了姓氏一种神秘而崇高的色彩。

唐朝时期,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入中国后,以斛瑟罗为姓,后改姓罗氏。这一段历史表明,罗姓的形成并非单一来源,而是融合了不同民族和文化。

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代北复姓破多罗氏,后改姓罗氏。这一转变反映了古代民族融合过程中姓氏的变迁,以及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清代皇族爱新觉罗氏中有改姓罗者,这一现象说明了姓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

望族居豫章郡(江西南昌)的记载,展示了罗姓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豫章郡作为罗姓的重要聚集地,承载着罗姓家族的历史和文化。

罗贯中作为罗姓家族的杰出代表,其生平事迹虽不详,但其在通俗小说领域的成就,无疑为罗姓增添了文化底蕴。罗贯中的作品如《三国志通俗演义》等,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体现了罗姓在文学创作上的贡献。

地望分布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罗姓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江西豫章郡和湖南长沙郡成为罗姓的重要聚居地,这些地方的历史文化对罗姓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罗》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63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