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索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索-原文

历史来源1、出自子姓,商殷七公族之一,是汤王的后代。

据《元和姓纂》载,商朝的王公贵族有七支,形成七姓公族。

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

周武王把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封在鲁(今天的山东省境内),建立了鲁国,并且把殷商七族中的六族迁徙到鲁国,这六姓分别为徐姓、条姓、萧姓、索姓、长勺姓和尾勺姓。

周武王灭纣索氏出了不少力,后来定居在鲁国成为名门望族。

2、他姓所改。

南北朝时期,大批的胡人入居中原,其中也有人改姓。

家族名人索靖:西晋书法家,敦煌(今属甘肃省)人。

是位出类拔萃的贤士,能文能武,擅长草书,得到大书法家张芝亲传,且又加以发展,变其形迹,骨势峻迈,富有笔力。

他不但以一手“银钩虿尾”的草书而享誉后世,其为晋王室建立的功业,也足以在史册上大书一笔。

‘《晋书》记载国,惠帝时,索靖曾平定西戎,讨伐赵王伦及孙秀,又于河间王禺举兵陷洛阳时,大战而破之,自己也受了伤,后来挽救无效死去。终年59岁。

谥号庄靖。

著作有《章书状》传世。

索湘:字巨川,宋朝时期盐山人。

开宝年间进士,后来官至参军。

当时有一个大狱的案子。

一连逮捕了1500余人,不能决断。

后来他亲自审理,终于真相大白。

平反了冤狱,没有放过一个坏人,也没有冤枉一个好人。

真宗时担任河北转运使。

他善于吏治,出入军旅间,能力得到公众的认可。

索敞:后魏中书博士,字巨振,补为扶风太守,在位的时候清贫乐道,京师贵族的子弟,有好多跟从他学习的。

索元礼:唐初酷吏,武后时游击将军。

以告密起家,曾杀害数千人。

他刑讯时,以木椽枷住被刑人的手足,反转用刑,痛楚难忍,名之曰“凤凰晒翅”。

又有令被刑人双手捧枷,枷上层层垒砖,名之曰“仙人献果”。

更有甚者,悬人脚于梁上,头垂于下,坠巨石于头发;

还有以铁笼(圈)套在被刑人头上,四周打入木楔。

这酷刑不但奇痛难耐,常常使骨裂脑崩。

索元礼以酷刑杀人,终于激起民愤,武则天遂将他也收入狱中。

受理索元礼案的法官,原是索元礼的部下,初时,索元礼多方抵赖,不肯服罪。

那法官遂厉声说:“请把索公用的铁笼取来1只此一名话,索元礼立即顿首认罪了。

迁徙分布(缺)

索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上古时候,周武王打败纣王,消灭了商朝,建立西周。

在商朝的遗族中,有著名的七大望族,他们是商朝时候形成的七个有名的贵族,其中有很多贤能的人,而索姓就是这六族中的一个。

周武王对他们很敬重,但是又害怕他们成为商朝死灰复燃的力量。

后来发生了武庚之乱,周公旦平定叛乱之后,决定把其中六族迁居到鲁国去,并封周公长子伯禽去作鲁国的王,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商朝六大望族安居乐业,一方面又可以监视他们。

据《元和姓纂》上说,我国的索氏家族,是殷商时代的七个大族之一,索氏的后代,望族出于敦煌、武威。

敦煌是索氏家族的老家和祖宗发源之地,而武威后来又成为索氏的一个望族。

索氏的得姓,至今已有4000年的左右的历史。

望族居于武威郡,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县一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索-译文

1、索姓的来源之一是子姓,属于商朝殷商七公族之一,是汤王的后代。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商朝的王公贵族分为七支,形成了七个姓的公族。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将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封在鲁国(现在的山东省境内),建立了鲁国,并将殷商七族中的六族迁往鲁国,这六个姓氏分别是徐姓、条姓、萧姓、索姓、长勺姓和尾勺姓。周武王在灭掉纣王时,索氏家族出了不少力,后来在鲁国定居,成为名门望族。

2、索姓的另一个来源是姓氏的改变。南北朝时期,大量胡人迁居中原,其中一些人改变了他们的姓氏。

家族名人索靖:西晋时期的书法家,敦煌(今属甘肃省)人。他是一位杰出的贤士,文武双全,擅长草书,得到了大书法家张芝的真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形成了峻峭的骨势和有力的笔力。他不仅以‘银钩虿尾’的草书闻名于世,而且他为晋王室建立的功业也足以在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晋书》记载,在晋惠帝时期,索靖曾平定西戎,讨伐赵王伦和孙秀,又在河间王禺举兵攻陷洛阳时,与之激战并将其击败,自己也在战斗中受伤,最终因伤势过重去世,享年59岁。他被追赠谥号‘庄靖’。他的著作《章书状》流传至今。

索湘:字巨川,宋朝时期盐山人。开宝年间考中进士,后来官至参军。当时有一个大案,逮捕了1500余人,无法决断。后来他亲自审理,终于查清了真相,平反了冤狱,既没有放过一个坏人,也没有冤枉一个好人。在宋真宗时期担任河北转运使。他擅长治理,出入军旅之间,他的能力得到了公众的认可。

索敞:后魏时期的中书博士,字巨振,后来被任命为扶风太守。在任期间,他清贫乐道,京师贵族的子弟中有很多人跟随他学习。

索元礼:唐初的酷吏,武后时期的游击将军。他以告密起家,曾杀害数千人。他在刑讯时,使用木枷夹住被刑人的手足,然后反转使用刑罚,痛苦难忍,称之为‘凤凰晒翅’。还有命令被刑人双手捧枷,枷上层层堆砌砖块,称之为‘仙人献果’。更有甚者,将人脚悬挂在梁上,头垂下来,在头发上坠下巨石;还有用铁圈套在被刑人头上,四周打入木楔。这些酷刑不仅痛苦难忍,常常导致骨裂脑崩。索元礼因使用酷刑杀人,最终激起了民愤,武则天将他逮捕入狱。审理索元礼案件的法官原本是他的部下,起初,索元礼多方抵赖,不肯认罪。那位法官于是大声说:‘请把索公用的铁圈取来。’这句话一出,索元礼立即磕头认罪。

迁徙分布:索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被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时期,周武王打败了纣王,消灭了商朝,建立了西周。在商朝的遗族中,有著名的七大望族,他们是商朝时期形成的七个有名的贵族,其中有很多贤能的人,而索姓就是这六大望族中的一个。周武王对他们非常尊敬,但又担心他们成为商朝死灰复燃的力量。后来发生了武庚之乱,周公旦平定了叛乱之后,决定将其中六族迁居到鲁国,并封周公的长子伯禽为鲁国的王,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商朝六大望族安居乐业,另一方面也可以监视他们。据《元和姓纂》记载,我国的索姓家族是殷商时代的七个大族之一,索姓的后代,望族起源于敦煌、武威。敦煌是索姓家族的老家和祖宗发源地,而武威后来也成为索姓的一个望族。索姓的得姓历史已有大约4000年。望族居住在武威郡,即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县一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索-注解

子姓:古代中国的一种姓氏,起源于夏朝,是古代贵族的姓氏之一,后来成为商朝王室的姓氏。

商殷:商朝的别称,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殷指的是商朝的时期。

汤王:商朝的开国君主,名汤,以其仁德和武功著称。

元和姓纂:唐代官修的姓氏学著作,记录了大量的姓氏起源和家族历史。

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名姬发,是周文王的儿子,以伐纣灭商而著名。

伯禽:周公旦的长子,被封于鲁国,建立了鲁国。

鲁国:周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

徐姓、条姓、萧姓、索姓、长勺姓和尾勺姓: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将六族迁徙到鲁国,这六个姓氏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辅佐周武王建立周朝,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家和思想家。

胡人: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泛称,南北朝时期,大批胡人迁入中原。

南北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420年至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

索靖:西晋时期的书法家,以其草书闻名。

敦煌: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甘肃省境内,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

银钩虿尾:形容书法笔势遒劲有力。

《晋书》:中国古代的一部正史,记载了晋朝的历史。

西戎:古代对西部边疆民族的泛称。

赵王伦:晋朝末年的一个权臣,曾一度篡位。

孙秀:晋朝末年的一个权臣,与赵王伦有勾结。

河间王禺:晋朝的一个藩王,曾举兵攻入洛阳。

谥号:古代对去世的帝王、贵族、大臣等给予的尊称。

《章书状》:索靖的著作,已失传。

盐山人:指盐山地区的人,盐山是宋朝时期的一个地名。

开宝年间:宋朝太祖赵匡胤的开国年间,大约是968年至976年。

参军:古代官职,相当于现代的军事指挥官。

大狱:指重大的案件。

后魏:即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存在于386年至534年。

中书博士:古代官职,负责起草文书、编纂书籍等。

扶风太守: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扶风郡的地方行政事务。

京师:古代对都城的别称。

武后:即武则天,唐朝的一位女皇帝。

游击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军事防卫。

告密:古代指向官府告发他人罪行。

木椽枷:一种刑具,用木棍制成的枷锁。

凤凰晒翅:一种酷刑,模拟凤凰展翅的姿势,使受刑人痛苦不堪。

仙人献果:一种酷刑,让受刑人捧着枷锁,上面堆放重物,使受刑人痛苦不堪。

铁笼:一种刑具,用铁制成的笼子。

《元和姓纂》:唐代官修的姓氏学著作,记录了大量的姓氏起源和家族历史。

望族:指有声望的贵族家族。

武威郡:古代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甘肃省武威县一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索-评注

历史来源1:此段文字详细描述了索姓的起源和家族背景。首先,指出索姓出自子姓,是商汤王的后代,属于商殷七公族之一。这一信息强调了索姓的历史悠久和其与商朝的深厚渊源。接着,引用《元和姓纂》的记载,说明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将殷商七族中的六族迁徙到鲁国,其中就包括了索姓。这一迁徙不仅改变了索姓的居住地,也对其家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周武王灭纣时索姓的贡献,使得索姓在鲁国成为名门望族,进一步彰显了其家族的荣耀与地位。

历史来源2:此段文字进一步阐述了索姓的演变。南北朝时期,胡人大量迁入中原,其中不乏有人改姓。这一历史背景说明了索姓在历史长河中的流动性,以及其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

家族名人索靖:本段文字对索靖这位西晋书法家进行了详细描述。索靖不仅以书法技艺闻名,更以文武双全著称。他得到了大书法家张芝的亲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书法风格,形成了独特的“银钩虿尾”草书。索靖在政治上的功业也不容忽视,他曾平定西戎,讨伐赵王伦及孙秀,并在河间王禺举兵陷洛阳时,勇敢地与之作战,最终英勇牺牲。这一段文字展现了索靖的多面才华和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家族名人索湘:本段文字介绍了宋朝时期的索湘,他是一位清廉公正的官员。在审理大狱时,索湘能够明察秋毫,平反冤狱,保护了无辜,也惩治了坏人。他在真宗时期担任河北转运使,以善于吏治和军旅间的能力得到公众的认可。这一段文字体现了索湘在官场上的清廉和公正,以及他在历史上的积极影响。

家族名人索敞:本段文字描述了后魏时期的中书博士索敞,他以其清贫乐道的品质受到京师贵族子弟的尊敬。这一段文字反映了索敞的品德和他在学术上的影响力。

家族名人索元礼:本段文字讲述了唐初酷吏索元礼的生平。他以告密起家,滥用酷刑,残害无辜,最终激起民愤,被武则天收监。这一段文字揭示了索元礼的残暴和他在历史上的负面形象。

迁徙分布:虽然本段文字缺失,但根据前文可以推测,索姓的迁徙分布与周武王时期的迁徙政策有关。索姓家族的望族居于武威郡,即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县一带,这表明索姓在历史上的迁徙与地理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索》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63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