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穆-原文
历史来源
「穆」源出 ;
一﹕ 出自子姓. 以谥号为氏. 据<<元和姓纂>>所载, 春秋时, 宋宣公之弟名和. 继承兄位, 在位九年, 死前将爵位传给宣文公之子夷, 让自己的儿子离开宋国到郑国居住. 为褒奖其品德, 死后谥号为”穆”. 其支庶子孙遂有穆氏。
二﹕北方鲜卑族复姓所改.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 南北朝时, 北魏”代北八族”之首为丘穆陵氏, 隋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定居中原以后, 改为汉字单姓穆氏.
家族名人
穆宁
唐朝人。官至秘书监。为官刚直,奉公守法。安史之乱时,以著名的颜真卿起兵共拒安禄山。
地望分布
河南汝南郡,河南洛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穆-译文
历史来源:
「穆」这个字源出有二:
一:源自子姓,以谥号为姓氏。根据《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期,宋宣公的弟弟名叫和,他继承了哥哥的位子,在位九年,死前把爵位传给了宣文公的儿子夷,让自己的儿子离开宋国到郑国居住。为了表彰他的品德,死后被谥号为「穆」。他的后代子孙就形成了穆姓。
二:北方鲜卑族的复姓改为单姓穆。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的「代北八族」之首是丘穆陵氏,隋朝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定居中原后,改为汉字单姓穆。
家族名人:
穆宁:唐朝人,官至秘书监。他做官时刚正不阿,遵守法律。在安史之乱时,他著名地与颜真卿一起起兵抵抗安禄山。
地望分布:
河南汝南郡,河南洛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穆-注解
穆:穆字在古代有多重含义。首先,作为姓氏,它起源于子姓,是春秋时期宋国宣公之弟和的谥号。据《元和姓纂》记载,和继承兄位后,将爵位传给宣文公之子,自己则离开宋国到郑国居住,因其品德高尚,死后被谥为‘穆’,其后代便以‘穆’为姓。其次,穆也作为北方鲜卑族复姓丘穆陵氏的简化形式,在南北朝时期北魏迁都洛阳后改为单姓穆。在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上,穆字体现了对个人品德和功绩的认可。
子姓:子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姓氏,起源于夏朝,是古代贵族的姓氏之一。在古代,姓氏与家族地位和血统有关,子姓往往代表着贵族血统。
谥号:谥号是古代对已故帝王、诸侯、大臣等人物的一种尊称,根据其生前的品德、功绩和影响来赋予,具有评价和纪念的意义。
宋宣公:宋宣公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国君,名宋与,在位期间,其弟和因让位而离开宋国。
夷:夷在这里指的是宋宣公之子,名夷,继承父位成为宋文公。
郑国:郑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地区。
褒奖:褒奖是对个人或集体所取得的成绩或品德给予肯定和奖励的行为。
丘穆陵氏:丘穆陵氏是鲜卑族的一个姓氏,南北朝时期北魏时期较为显赫的姓氏之一。
代北八族:代北八族是指北魏时期在代北地区(今山西省北部)的八个显赫的鲜卑族姓氏。
魏书-官氏志:《魏书》是北魏时期的一部正史,其中《官氏志》记载了北魏时期的官制和姓氏。
迁都洛阳:迁都洛阳是指北魏孝文帝时期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迁至洛阳。
秘书监:秘书监是古代官职,掌管国家图书、文献等事务。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时期发生的一场大规模的叛乱,由安禄山和史思明领导,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破坏。
颜真卿:颜真卿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以刚直不阿著称,在安史之乱期间,他起兵反抗安禄山。
地望分布:地望分布是指某个姓氏或家族在历史上的分布区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穆-评注
「穆」源出;一﹕出自子姓. 以谥号为氏. 据<<元和姓纂>>所载, 春秋时, 宋宣公之弟名和. 继承兄位, 在位九年, 死前将爵位传给宣文公之子夷, 让自己的儿子离开宋国到郑国居住. 为褒奖其品德, 死后谥号为”穆”. 其支庶子孙遂有穆氏。
这段古文描述了“穆”姓的起源之一,即源自春秋时期宋国宣公之弟和。他以高尚的品德和谦让的举动,将自己的爵位传给了侄子,而自己则选择离开宋国,这种品德被后人所称赞,并以“穆”作为谥号,后来其子孙以谥号为姓,形成了穆氏。这体现了古代中国对道德品质的重视和对先祖的尊崇。
二﹕北方鲜卑族复姓所改.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 南北朝时, 北魏”代北八族”之首为丘穆陵氏, 隋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定居中原以后, 改为汉字单姓穆氏。
此段古文讲述了“穆”姓的另一个来源,即源自北魏时期的鲜卑族。丘穆陵氏是北魏代北八族之一,随着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其家族改为汉字单姓穆氏。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以及姓氏制度在民族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家族名人:穆宁。唐朝人。官至秘书监。为官刚直,奉公守法。安史之乱时,以著名的颜真卿起兵共拒安禄山。
穆宁作为家族名人,其事迹体现了穆姓家族的优良传统。他在唐朝官至秘书监,以刚直不阿、奉公守法著称。在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他积极参与抵抗叛军,与颜真卿等共同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展现了穆姓家族在政治和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地望分布:河南汝南郡,河南洛阳。
地望分布部分说明了穆姓家族在历史上的主要分布区域。河南汝南郡和洛阳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穆姓家族的分布地体现了其与中原文化的紧密联系,也反映了其家族地位和文化影响力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