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池-原文
历史来源一是池姓出自赢秦司马公子池,其裔孙以祖父池字为姓,其后有池子华,官授秦丞相,食禄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开封市辖范围)公。
望出西平、西河二郡,配行属火,池氏属徵音,堂号有安乐堂、西平堂等;
二是出自殷姓讳民,因扶助周穆王有功,王封民食采于渑池(今河南三门峡市辖范围),遂以地为姓,其后转居西河,繁衍昌盛;
三是改为池姓,一如蒙、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中有池姓氏族;
二如明洪武十一年闽省尤溪陈代澄因避乱,随母改池姓;
三如晋公以婿池质于郑,而池之为姓:周程休父之后,改程为池,因上嘉其功,以城池赐姓。
家族名人蒙觳:春秋时期楚国大夫。
春秋时期,楚国复国以后,楚昭王决定重新治理国家,壮大楚国的势力。
但发现楚国以前的一切典章制度都没有了,这时楚国大夫蒙谷又为楚王制定了一整套新的典章制度献给楚王,使楚国的治理有了新的标准。
蒙恬:秦朝著名将领。
他的祖先为齐国人,自从他的祖父开始,他的家庭就世代为秦朝的名将。
他的主要功绩是抗击匈奴。
秦国统一六国以后,他率兵30万人击退了匈奴,收复了河南地区,并且奉命修筑长城,长达万余里。
在他守卫边疆的数余年,匈奴都不敢进犯。
他同时还是毛笔的发明者,他用枯木作为笔管,鹿毛为柱,羊毛作为被。
这种笔又叫做“苍毫”。
蒙毅:秦朝上卿,在朝廷中势力很大,经常作为皇帝的参谋,其他将臣都不能和他相比。
典故“上国掌谋,无愧名卿显职;中山得颖,永为文士宝珍”中的“上国掌谋,无愧名卿显职”指的是蒙毅。
蒙古纲:女真进士,金代右副元帅,咸平府猛安人。
本名和罗噶,原作胡里纲,金咸平(开原)路人。
承安五年进士。
累官东平府事、拜右副元帅、权参知政事、行尚书剩贞祜四年,益都张林侵东平,蒙古纲派遣行枢密院事王廷玉讨擒之。
后改靖难军节度使,行省邳州。
纲为人御下严信,赏罚必当。
后来发生兵变,其为经略使禄格所杀。
蒙得恩:太平天国的将领。
广西平南人。
贫苦农民出身,早年参加拜上帝会,后来跟随太平天国参加了金田起义,曾任御林侍卫、殿右二指挥。
咸丰三年定都天京以后又任春官又正丞相,总理女营事务。
后来升职为正掌率,得到洪秀全的宠信。
咸丰十一年五月病死。
终年55岁。
迁徙分布发源于中原地区的池氏,经过长时期的辗转播迁,到了明、清之际,大量出现于最南方的福建、广东、以及云南等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池-译文
历史来源一:第一种说法是池姓源自秦朝的司马公子池,他的后代以祖父的名字‘池’作为姓氏。其中一位后代池子华官至秦朝丞相,在汝南享受俸禄,被封为西平郡(今河南开封市辖区)公。池姓的起源地有西平、西河两个郡,与火属性相配,姓氏属徵音,堂号有安乐堂、西平堂等;第二种说法是出自殷姓的民,因为辅助周穆王有功,周穆王封民在渑池(今河南三门峡市辖区)享受封地,于是以地名作为姓氏,后来迁移到西河,家族繁衍昌盛;第三种说法是少数民族如蒙古、满族、朝鲜族中有池姓,以及如明朝洪武十一年闽省尤溪陈代澄因避乱,随母亲改姓池,还有晋公以女婿池质于郑,因功被封为池姓,周程休父的后代改为程姓,后来赐姓池。
家族名人蒙觳:春秋时期楚国的官员。春秋时期,楚国复国后,楚昭王决定重新治理国家,扩大楚国势力。但发现以前的所有典章制度都已丢失,这时楚国大夫蒙觳为楚王制定了一套新的典章制度献给楚王,使楚国的治理有了新的标准。蒙恬:秦朝的著名将领。他的祖先是齐国人,从他的祖父开始,他的家族就世代为秦朝的名将。他主要的功绩是抗击匈奴。秦国统一六国后,他率领30万军队击退了匈奴,收复了河南地区,并奉命修筑长城,长达万余里。在他守卫边疆的数年里,匈奴不敢侵犯。他还是毛笔的发明者,用枯木做笔管,鹿毛做笔头,羊毛做笔杆。这种笔被称为‘苍毫’。蒙毅:秦朝的高级官员,在朝廷中权力很大,经常作为皇帝的顾问,其他官员无法与他相比。典故‘上国掌谋,无愧名卿显职;中山得颖,永为文士宝珍’中的‘上国掌谋,无愧名卿显职’指的是蒙毅。蒙古纲:女真族进士,金代右副元帅,咸平府猛安人。本名和罗噶,原姓胡里纲,金代咸平(开原)路人。承安五年中进士。历任东平府事、右副元帅、权参知政事、行尚书剩贞祜四年,益都张林侵犯东平,蒙古纲派遣行枢密院事王廷玉讨伐并擒获了他。后来改任靖难军节度使,行省邳州。蒙古纲为人严于治下,赏罚分明。后来发生兵变,他被经略使禄格所杀。蒙得恩:太平天国的将领。广西平南人,出身贫苦农民,早年参加拜上帝会,后来跟随太平天国参加金田起义,曾任御林侍卫、殿右二指挥。咸丰三年定都天京后,又任春官又正丞相,总理女营事务。后来升职为正掌率,得到洪秀全的信任。咸丰十一年五月病逝,享年55岁。
迁徙分布:源自中原地区的池姓,经过长时间的迁徙和播迁,到了明、清时期,大量出现在最南方的福建、广东以及云南等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池-注解
赢秦:指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由嬴姓的秦始皇帝统一六国建立。
司马公子池:司马是古代官职,公子是贵族子弟的尊称,这里指的是秦朝的一位司马之子。
官授:指被授予官职。
食禄:指领取官职所对应的俸禄。
汝南:古代郡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部。
西平郡:古代郡名,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辖范围。
望出:指某姓望族出自某地。
属火:在五行学说中,属火意味着与火元素相关联。
徵音:古代音乐五音之一,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Do。
堂号:家族或宗祠的名称,用以表明家族的来源和荣誉。
殷姓:古代的一个姓氏,源于商朝。
周穆王:周朝的一位君主,在位期间有诸多传说。
渑池: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辖范围。
少数民族:指非汉族的其他民族。
明洪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
尤溪:位于今福建省三明市的一个县。
陈代澄:人名,具体生平不详。
避乱:指躲避战乱。
晋公:指晋朝的一位公爵。
郑:古代国家名,位于今河南省中部。
周程休父:周朝程姓的祖先。
典章制度:指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
楚国:古代国家名,位于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楚昭王:楚国的君主。
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河南地区:指黄河以南的地区。
长城: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毛笔: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用毛制成笔头。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由嬴姓的秦始皇帝统一六国建立。
上卿:古代官职,是高级官员。
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女真族建立。
东平府:古代府名,位于今山东省。
猛安:金代的一种军事组织。
咸平府:古代府名,位于今辽宁省。
承安五年:金代的年号,具体年份为公元1200年。
益都:古代县名,位于今山东省。
邳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江苏省。
经略使:古代官职,负责一个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禄格:人名,具体生平不详。
太平天国: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由洪秀全领导。
拜上帝会:太平天国的宗教组织。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的起点。
御林侍卫:古代宫廷中的保卫人员。
殿右二指挥:古代军队中的指挥官。
春官又正丞相:太平天国的高级官职。
总理女营事务:负责管理女营的事务。
正掌率:太平天国的高级官职。
洪秀全:太平天国的领袖。
迁徙分布:指一个家族或民族在不同地区迁移和分布的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池-评注
历史来源一所述,池姓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赢秦时期的司马公子池,其裔孙以祖父之名为姓,这一过程体现了古代姓氏传承的严肃性和对祖先的尊敬。池子华官至秦丞相,食禄汝南,封西平郡公,这一事迹不仅彰显了池姓家族的显赫地位,也反映了古代官职与封地的紧密联系。
‘望出西平、西河二郡,配行属火,池氏属徵音,堂号有安乐堂、西平堂等’这句话揭示了池姓的地理分布和家族文化。西平、西河二郡为池姓的发源地,属火象征着热情与活力,徵音则代表着和谐与光明,堂号则体现了家族的价值观和追求。
历史来源二讲述了池姓的另一来源,殷姓讳民因助周穆王有功而封地于渑池,并以地为姓。这一故事体现了古代封建社会的功绩封赏制度,同时也说明了姓氏的演变与地理环境、政治地位的关系。
‘改为池姓’一段,提到了池姓的多元化来源,包括少数民族的融入、避乱改姓以及功绩赐姓等,这反映了古代姓氏的多样性和社会变迁的复杂性。
家族名人部分,蒙觳作为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其制定新典章制度对楚国的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体现了古代政治家对社会治理的重视。
蒙恬作为秦朝著名将领,其抗击匈奴、修筑长城的功绩,不仅彰显了其个人英勇,也体现了秦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中央集权制度。
蒙毅作为秦朝上卿,其典故‘上国掌谋,无愧名卿显职’反映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揭示了古代官场对谋士的重视。
蒙古纲作为金代进士和右副元帅,其治理东平府的事迹,体现了古代官员的职责和担当。
蒙得恩作为太平天国的将领,其参与金田起义和总理女营事务的经历,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民族矛盾。
迁徙分布部分,池姓自中原地区发源,经过长时间的迁徙,最终广泛分布于福建、广东、云南等地,这一过程体现了古代人口迁徙的普遍性和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