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暨-原文
历史来源1、出自以封地名为氏。彭祖的后代在商代做伯爵,他的后代有被封在暨的,在今天的江苏省江阳县东莫乡城,也有说法在常熟县的。他的后代子孙于是就以封地暨为姓,形成暨姓。
2、出自概氏所改。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弟弟夫概,其支子以概为氏。后为避仇改为暨氏。又他姓中有的为既姓,而既与暨两字互为通假,经常混用,而有误改暨氏。
家族名人暨逊:晋代广昌长,字茂言,余杭人。以孝行闻名,被封为关内侯。朝廷为了表扬他的孝行,在他的门前立了一块牌坊旌。
暨艳:据《名贤我族言行类稿》提到过一位暨艳。“暨艳,呈郡人,字子休。张温引致之,以为迁曹郎,至尚书,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朗署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弹劾否区辊,弹劾百傣,核选三署,率皆贬高就下,降损数等。由是怨愤声积,竟言其专用私情爱赠,不由公理,坐自杀。
暨陶:北宋元丰状元,崇安人,擅长于音律,他的赋很有名,在朝廷任奉议郎。
迁徙分布(缺)暨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暨原在上古时的一个地名的一字,这称为诸暨的地方,如今是在江苏省江阴县。
后来有贵族受封于诸暨,他的子孙便以封地为姓,简称为暨姓。
黄帝的后代中有一个叫彭祖。
商朝时,彭祖的后代为爵士,而且受封于诸暨。
开初时因为以封地为姓,形成暨氏,另外一说,春秋时越国就有位大夫名叫诸暨郢。
在他的子孙中,这个复姓又有分化成诸姓和暨姓两个单姓的,一部分就成了暨姓。
还有一说,春秋时,有吴王名夫概,他的子孙中有以概为姓,后来因躲避仇杀被迫改为他姓,其中有的为既姓。
而“既”与“暨”两字互为通假,经常混用,所以既氏又可为暨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暨-译文
1、关于暨姓的历史来源:有说法认为,暨姓起源于封地命名。彭祖的后代在商朝时担任伯爵,其中一些后代被封在暨地,这个地方现在位于江苏省江阳县东莫乡城,也有说法认为在常熟县。这些后代子孙就以封地暨作为自己的姓氏,从而形成了暨姓。
2、另一种说法是出自概姓的改姓。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的弟弟夫概,他的后代以概为姓。后来为了躲避仇敌,他们改姓为暨。还有一些姓氏原本是既姓,而既和暨这两个字在古代可以互换使用,经常混淆,因此有些既姓也误改为暨姓。
家族名人暨逊:晋代广昌长,字茂言,是余杭人。他因孝顺而闻名,被封为关内侯。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孝行,在他家门口立了一块牌坊来表彰他。
暨艳:据《名贤我族言行类稿》记载,有位暨艳。他是呈郡人,字子休。张温推荐他,他被任命为曹郎,后来升任尚书。他性格刚烈,喜欢发表清议,看到许多官员不称职,想要进行评价和弹劾,结果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最终因为被人说成是私情用事而自杀。
暨陶:北宋元丰年间状元,崇安人,擅长音律,他的赋作很有名,在朝廷担任奉议郎。
关于暨姓的迁徙分布:暨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被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暨原是上古时期一个地名的一个字,称为诸暨的地方,现在位于江苏省江阴县。后来有贵族被封在诸暨,他们的子孙就以封地为姓,简称暨姓。
黄帝的后代中有一个叫彭祖。商朝时,彭祖的后代被封在诸暨。最初因为以封地为姓,形成了暨姓。还有说法认为,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位大夫名叫诸暨郢,他的后代中,这个复姓分化成了诸姓和暨姓两个单姓,其中一部分成为了暨姓。
还有说法认为,春秋时期,有吴王名叫夫概,他的后代中有以概为姓的,后来因为躲避仇杀被迫改姓,其中一些改为了既姓。而‘既’和‘暨’这两个字在古代可以互换使用,经常混淆,所以既姓也可以是暨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暨-注解
彭祖:彭祖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长寿仙人,相传活了八百岁,是长寿的象征。
伯爵:古代的一种封号,表示贵族的一种地位。
暨:原为地名,后成为姓氏。江苏省江阴县有诸暨,是暨姓的发源地。
封地:封建时代,皇帝赐予贵族的土地,贵族的后代通常以封地名为姓。
夫概: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的弟弟,因避祸改姓。
通假:汉字的通假是指音相同或相近的汉字可以互相替换使用。
旌:古代用来表彰功绩的旗帜。
关内侯:古代的一种封号,表示贵族的一种地位。
音律:音乐的理论和规则。
奉议郎:古代官职,为文官之一,负责议论国事。
诸暨郢: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与暨姓的起源有关。
单姓:只有一个字的姓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暨-评注
历史来源的第一部分揭示了暨姓的起源之一,即以封地名为姓。这种姓氏的来源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较为常见,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封建制度和土地分配制度。彭祖作为商代的一位伯爵,其后代被封于暨地,从而以封地名为姓,形成了暨姓。这一姓氏的形成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土地的重视,也体现了姓氏与地域、家族的紧密联系。
第二部分讲述了暨姓的另一个来源,即出自概姓的改姓。夫概是吴王夫差的弟弟,其子孙以概为姓。由于避仇,他们改姓为暨。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姓氏的变迁和灵活性,姓氏可以根据个人或家族的需要而改变。同时,这一部分还提到了既姓,说明古代姓氏之间存在着相互通假和混用的现象,这也是中国姓氏文化的一个特点。
家族名人部分介绍了三位暨姓的历史人物。暨逊以其孝行闻名,被封为关内侯,朝廷为了表扬他的孝行,在他的门前立了一块牌坊旌。这一事迹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孝道的重视,也反映了姓氏与荣誉的联系。暨艳的故事则揭示了古代官员的清议和弹劾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斗争和悲剧。暨陶作为北宋的状元,其擅长音律和赋作,反映了暨姓在文化领域的成就。
迁徙分布部分说明了暨姓的起源地诸暨,以及暨姓在古代的迁徙和分布。诸暨作为地名,本身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暨姓的迁徙分布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姓氏的流动性和地域性,以及姓氏与地域文化的相互影响。
最后,文中提到的彭祖、诸暨郢等人物和地名,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诸暨作为地名,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暨姓的历史文化背景,也为暨姓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