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方-原文
历史来源
「方」源出;
出自「姬」姓,以字为氏。周宣王有大臣方叔。
见《诗经.小雅.采芑》云﹕「方叔止。」
「方叔,卿士也。支孙以王父字「方」为氏。
又,《风俗演义》云﹕相传为古帝榆罔之子方雷氏之后。
家族名人
方叔
西周宣王(前八世纪)时的卿士,征伐古族玁狁有功。
方孝孺(1357~1402)
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建文帝之忠臣,宁海人。
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工文章,名书室曰正学,官侍讲学士,因拒燕王草即帝位诏之命而被杀,福王时追谥文正。
着有侯成集﹑希古堂稿等。
方苞 (1668~1749)
字凤九,号灵皋,晚号望溪,清安徽桐城人。
官至侍郎。
论学以宋儒为宗,说经推衍程朱之学,尤致力于春秋三礼。
文学韩欧,严于义法,为桐城派之宗主。
着有周官辨﹑春秋通论﹑礼记析疑﹑望溪文集等。
地望分布
河南河南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方-译文
历史来源:
‘方’这个字起源于某个地方;
出自‘姬’姓,以字作为姓氏。周宣王时期有一位名叫方叔的大臣。
在《诗经·小雅·采芑》中提到:‘方叔,停止。’
方叔是卿士,他的子孙以王父的字‘方’作为自己的姓氏。
又,《风俗演义》中记载:相传是古帝榆罔的儿子方雷氏的后代。
家族名人:
方叔:
西周宣王(公元前8世纪)时期的卿士,因征伐古族玁狁有功。
方孝孺(1357~1402):
字希直,又一字希古,是明朝建文帝的忠臣,宁海人。他致力于明王道、实现太平,擅长文章,书室名为正学,官至侍讲学士,因为拒绝写燕王即位诏书而被杀,福王时期被追谥为文正。著有《侯成集》、《希古堂稿》等。
方苞(1668~1749):
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号望溪,是清朝安徽桐城人。官至侍郎。他的学术观点以宋儒为宗,阐述经学时推崇程朱之学,特别致力于春秋三礼的研究。文学上受韩愈、欧阳修的影响,严于义法,是桐城派的宗主。著有《周官辨》、《春秋通论》、《礼记析疑》、《望溪文集》等。
地望分布:
河南河南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方-注解
方:方,古姓氏之一,源出姬姓,以字为氏。在古代,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是家族的标识,而氏则是个人或家族的称号。方姓的历史悠久,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其中以周宣王的大臣方叔最为著名。
姬:姬,古代中国的一个主要姓氏,起源于黄帝的后代,是周朝王室的姓氏。许多古代贵族和帝王都姓姬,如周朝的周文王、周武王等。
周宣王:周宣王,周朝的一位君主,在位期间大约为前827年至前782年。他是西周晚期的一位重要君主,以其政治改革和军事扩张而著称。
卿士:卿士,古代中国官职,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相当于现代的部长或大臣。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语言的重要文献。
小雅:《诗经》中的部分,包括105篇诗歌,主要反映的是周朝中后期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
采芑:《采芑》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诗歌,描写了战争和士兵的生活。
风俗演义:《风俗演义》是一部古代的民间传说集,其中记载了许多关于姓氏、地名、人物的故事。
古帝榆罔:古帝榆罔,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具体的历史地位和事迹已不可考。
方雷氏:方雷氏,传说中的古代部族。
方孝孺:方孝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以忠诚和文学成就著称。
明王道:明王道,指明察王道,即明辨是非,推行王道政治。
太平:太平,指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状态。
宁海:宁海,指明代的宁海县,今属浙江省。
侍讲学士:侍讲学士,明代官职,为皇帝的文学顾问。
燕王:燕王,指明代的燕王朱棣,后来成为明成祖。
桐城派:桐城派,清代文学流派之一,以安徽桐城为中心,代表人物有方苞、姚鼐等,主张文章要讲究义法。
春秋三礼:春秋三礼,指《周礼》、《仪礼》、《礼记》三部古代礼制文献,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资料。
韩欧:韩欧,指唐代文学家韩愈和欧阳修,是桐城派推崇的文学典范。
地望分布:地望分布,指姓氏或家族的分布地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方-评注
「方」源出;出自「姬」姓,以字为氏。周宣王有大臣方叔。见《诗经.小雅.采芑》云﹕「方叔止。」「方叔,卿士也。支孙以王父字「方」为氏。又,《风俗演义》云﹕相传为古帝榆罔之子方雷氏之后。
这段文字揭示了方姓的起源和演变。方姓源远流长,起源于姬姓,是古代贵族的后代。周宣王时期的大臣方叔,是方姓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名字被用作姓氏,后来成为方姓家族的标志。此外,《诗经》中关于方叔的记载,不仅反映了周代的政治风貌,也体现了方姓与古代文化的紧密联系。而《风俗演义》中的传说,则进一步丰富了方姓的历史文化内涵,将其与古代帝王的血脉相联系,增强了方姓的历史底蕴。
家族名人部分提到的方叔、方孝孺、方苞,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
方叔是西周宣王时期的卿士,他在征伐古族玁狁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体现了方姓家族的英勇和忠诚。
方孝孺是明朝建文帝的忠臣,他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其忠诚和才华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事迹不仅彰显了方姓家族的忠义传统,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正直的价值观。
方苞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他是桐城派的宗主,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造诣,使得方姓家族在文化领域更加璀璨夺目。
地望分布部分提到的河南河南郡,说明了方姓家族在地理上的分布。河南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区,见证了方姓家族的繁荣和发展。这里的地理位置,也使得方姓家族与中原文化紧密相连,进一步丰富了方姓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