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敖-原文
历史来源1、源于上古,是古帝颛顼的老师太敖的后代。
太敖,一做大敖。
太敖的子孙以祖上的名字命名他们的姓氏,于是形成了敖姓。
2、出自芈姓。
春秋时期的楚国国君,凡是被废弑而没有得到谥号的,都被称为敖,这类国君的后代,也被称为敖氏。
家族名人敖山:字静之。
明朝时期莘县人。
成化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升任山西提学副使。
后因疾病辞官还乡。
工诗文,诗才雄爽,文章豪放,与当时的王越齐名,人称江北二杰。
晚年的时候专心研究数学。
著有《石绫传》、《灿然稿》、《先天手册》。
敖家熊:字孟姜。
浙江平湖人。
早年在嘉兴创办稼公社及竹木小学堂。
并组织祖宗教。
清光绪二十九年入上海爱国学社学习。
曾编写《新山歌》一书,宣传革命。
次年加入光复会,并且出资与魏兰等人组织温台处会馆,这是革命党人的一个秘密联系机关。
光绪三十三年与秋瑾共谋在大通师范学堂起义,事情泄露后逃跑。
光绪三十四年在嘉兴被仇敌杀害。
敖陶孙:字器之,宋朝时期福清人。
从小聪明好学,志向远大。
当时奸臣韩佗胄当权,大儒朱熹遭贬,而陶孙很尊敬朱熹的学问,于是去探望了他,并且赠诗表明自己的心意。
赵汝愚死在被贬的地方,他又写诗哭赵。
韩佗胄知道以后大怒,要逮捕他。
陶孙改名换姓逃掉了。
后来陶孙中了进士,做了温州通判,著有《寀庵集》。
敖英:明代正德进士,字子发,清江人。
官至江西右部正使。
工于诗。
他的诗路独辟蹊径,很有特点,流传于世的有《绿学亭杂言》。
迁徙分布敖氏的望族居住在谯郡(今天的安徽省毫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敖-译文
1、敖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是古帝颛顼的老师太敖的后代。太敖,又称为大敖。太敖的子孙们用祖先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因此形成了敖姓。
2、敖姓还来源于芈姓。在春秋时期的楚国,那些被废黜或被杀害而没有得到谥号的国君,都被称为敖,这些国君的后代也就被称为敖氏。
家族名人敖山:字静之。明朝时期是莘县人。考中成化年间的进士,由翰林院编修晋升为山西提学副使。后来因病辞官回家。擅长诗文,诗风豪放,文章也写得豪放,与当时的王越齐名,被称为江北二杰。晚年时专注于研究数学。著有《石绫传》、《灿然稿》、《先天手册》。
敖家熊:字孟姜。浙江平湖人。早年曾在嘉兴创办稼公社和竹木小学堂,并组织祖宗教。清光绪二十九年进入上海爱国学社学习。曾编写《新山歌》一书,宣传革命。次年加入光复会,并出资与魏兰等人组织温台处会馆,这是革命党人的一个秘密联系机关。光绪三十三年与秋瑾共谋在大通师范学堂起义,事情泄露后逃跑。光绪三十四年在嘉兴被仇敌杀害。
敖陶孙:字器之,宋朝时期是福清人。自小聪明好学,志向远大。当时奸臣韩佗胄掌权,大儒朱熹被贬,敖陶孙非常尊敬朱熹的学问,于是去拜访了他,并赠诗表达自己的心意。赵汝愚在被贬的地方去世,他又写诗悼念赵。韩佗胄知道后非常愤怒,想要逮捕他。敖陶孙改名换姓逃走。后来敖陶孙考中进士,做了温州通判,著有《寀庵集》。
敖英:明代正德年间的进士,字子发,清江人。官至江西右部正使。擅长写诗。他的诗作风格独特,很有特点,流传下来的有《绿学亭杂言》。
迁徙分布:敖姓的望族居住在谯郡(今天的安徽省毫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敖-注解
古帝颛顼:颛顼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相传为黄帝的后代,是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华夏族始祖之一。
太敖:太敖是古代人物,一做大敖,是颛顼的老师,因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其子孙以他的名字为姓,形成了敖姓。
姓氏:姓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血缘标识,通过祖先的名字传承给后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芈姓:芈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姓氏,源自楚国,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姓。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一时期的历史主要通过《春秋》一书记载。
楚国: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
谥号:谥号是对已故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给予的尊称,用以表彰其生前的功绩或品德。
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是古代中国的皇家学院,编修是翰林院中的官职,负责编撰文献。
山西提学副使:提学副使是古代地方官职,负责教育行政。
诗文:诗和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诗是指诗歌,文是指散文。
江北二杰:指明朝时期江北地区两位文学成就较高的名人。
数学: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等概念的学科。
进士: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最高学位,通过考试成为进士的人可以进入官场。
温州通判:通判是古代地方官职,负责辅助知府处理政务。
谯郡:谯郡是古代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
毫县:毫县是安徽省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敖-评注
历史来源1中提到的敖姓起源,揭示了姓氏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姓氏的传承与演变。太敖作为古帝颛顼的老师,其姓氏成为后代子孙的命名依据,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祖先尊崇的传统。太敖的后代以祖名命名,这种命名方式不仅是对祖先的纪念,也是对家族血脉的传承。姓氏的形成与演变,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自芈姓的敖姓,则反映了姓氏与政治权力的关联。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其废弑者被称为敖,这种称呼不仅是对国君身份的否定,也使得其子孙以敖为姓,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政治标记。这种姓氏的来源,展现了姓氏与历史事件、政治变迁的紧密联系。
家族名人敖山,字静之,是明朝时期的一位才子。他的官职经历、文学成就以及晚年对数学的研究,都体现了古代士人的多重身份和广泛兴趣。他的诗文才华,与王越齐名,被誉为江北二杰,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才华的肯定,也是对明代文学成就的记录。
敖家熊,字孟姜,是清末民初的一位革命先驱。他创办学校、组织教育,编写《新山歌》宣传革命,加入光复会,组织秘密联系机关,参与起义,最终英勇牺牲。他的事迹,展现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敖陶孙,字器之,是宋朝时期的一位学者。他对朱熹的尊敬,以及因政治原因改名换姓的经历,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政治立场和学术追求。他的著作《寀庵集》,是研究宋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敖英,明代正德进士,字子发,以其独特的诗路和《绿学亭杂言》流传于世。他的诗歌成就,不仅是个人的才华展现,也是明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亮点。
迁徙分布部分提到的谯郡,是敖氏望族的居住地。这一地理位置的提及,不仅说明了敖姓的地理分布,也反映了古代家族对地域的认同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