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戚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戚-原文

历史来源

「戚」源出;

一 ; 以邑名为氏。据《姓谱》所载,春秋时卫国大夫孙林父食采邑于戚邑 ( 河南濮阳市 ) ,其后有戚氏。国亡后,子孙逃往东海。

家族名人

戚夫人

生卒年不详。汉高祖的宠姬,生赵王如意。高祖屡欲立为储君,不果。高祖崩,,吕后酖赵王;杀戚夫人,去其耳目手足,置于厕所中,称为「人彘」。

戚继光 (1528~1585?)

明代定远人,一说蓬莱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历官浙江参将、福建总兵官等,平倭寇,功最着,总理苏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节制严明,边备修饬,后改官广东,罢归,卒谥武毅。着有纪效新书、练兵实记、止止堂集等。

地望分布

山东东海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戚-译文

历史来源:

「戚」这个姓氏的来源有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以封地名为姓氏。根据《姓谱》的记载,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孙林父在戚邑(位于今天的河南濮阳市)担任采邑,他的后代就姓戚。国家灭亡后,他的子孙逃到了东海地区。

家族名人:

戚夫人:

具体的生卒年月不详。她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生下了赵王刘如意。汉高祖多次想要立他为储君,但最终没有成功。汉高祖去世后,吕后用毒酒毒死了赵王,并且杀害了戚夫人,砍掉了她的耳朵、眼睛、手脚,把她放在厕所里,称她为「人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戚-注解

戚:戚是一个姓氏,源出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孙林父的采邑。在古代,一些贵族或官员会以封地或食邑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戚邑位于今天的河南濮阳市。

姓谱:《姓谱》是中国古代关于姓氏起源和分布的书籍,它记录了各个姓氏的来源、历史和分布情况。

春秋: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周朝晚期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变革时期。

卫国:卫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北部。

孙林父:孙林父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官员,食采邑于戚邑。

采邑:采邑是古代封建制度中,封建君主赐予贵族或官员的封地,封地内的赋税收入归封主所有。

东海:东海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江苏、浙江沿海一带。

汉高祖:汉高祖刘邦,西汉的开国皇帝,即后来的汉武帝的父亲。

戚夫人:戚夫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姬,因其美貌和宠爱而闻名。

赵王如意:赵王如意是戚夫人的儿子,汉高祖刘邦的继承人之一。

吕后:吕后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刘邦去世后,她成为汉朝的实际统治者。

酖:酖是一种毒酒,古代用来毒害人的手段。

人彘:人彘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指将人的耳朵、眼睛、手脚割去,然后将人放入猪圈中,使其像猪一样生活。

明代: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从1368年到1644年,由明朝建立者朱元璋所建立。

定远:定远是明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蓬莱:蓬莱是明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登州卫:登州卫是明代的一个军事单位,负责沿海地区的防御。

浙江参将:浙江参将是明代的一个军事职务,负责浙江地区的军事事务。

福建总兵官:福建总兵官是明代的一个军事职务,负责福建地区的军事事务。

倭寇:倭寇是指16世纪时出现在中国沿海的日本海盗。

纪效新书:《纪效新书》是戚继光所著的一部军事著作,详细记录了他的军事思想和实践。

练兵实记:《练兵实记》是戚继光所著的一部军事著作,主要讲述了他如何训练士兵的方法。

止止堂集:《止止堂集》是戚继光的一部文集,收录了他的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

地望分布:地望分布是指某个姓氏或家族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戚-评注

「戚」源出;一;以邑名为氏。据《姓谱》所载,春秋时卫国大夫孙林父食采邑于戚邑 (河南濮阳市),其后有戚氏。国亡后,子孙逃往东海。

这段文字揭示了「戚」姓的起源,即以封地名为姓氏。在古代,姓氏与封地紧密相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家族制度。孙林父作为卫国大夫,食采于戚邑,其后人以封地名为姓,这一传统在《姓谱》中得到了记载。春秋时期,姓氏的传承与家族的延续密切相关,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

戚夫人,生卒年不详。汉高祖的宠姬,生赵王如意。高祖屡欲立为储君,不果。高祖崩,吕后酖赵王;杀戚夫人,去其耳目手足,置于厕所中,称为「人彘」。

戚夫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姬,她的故事反映了汉代宫廷的残酷与权力斗争的激烈。她的遭遇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吕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惜对戚夫人和赵王如意进行残酷的报复,这一事件也反映了古代宫廷的伦理道德观念。

戚继光 (1528~1585?)明代定远人,一说蓬莱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历官浙江参将、福建总兵官等,平倭寇,功最着,总理苏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节制严明,边备修饬,后改官广东,罢归,卒谥武毅。着有纪效新书、练兵实记、止止堂集等。

戚继光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他的事迹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忠诚与担当。他不仅通经史大义,而且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平定倭寇,保卫边疆,功勋卓著。他的军事思想和实践,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著作《纪效新书》、《练兵实记》等,更是军事史上的重要文献。

山东东海郡。

这段文字提到了戚姓的地望分布,即山东东海郡。这表明戚姓在历史上与山东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东海郡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其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对于研究戚姓的迁徙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戚》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47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