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戈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戈-原文

历史来源1、出自夏朝东夷族的寒国,以国名为氏。伯明之子名浞,因属寒国人,故史称寒浞。他杀死后羿当了国君,篡夺了夏朝政权,自立为王,封他的一个儿子浇在过国,另一个儿子封在戈国(位于宋、郑之间),为夏王朝附庸国。后来,少康中兴,灭掉戈国。原戈国后代子孙遂以国名命姓,乃称戈氏。

2、出自姒姓,是禹王的后裔,以国名为氏。寒浞篡夏以后,少康经过努力,终于复国。少康的儿子杼灭掉了寒浞建立的戈国,分封夏朝同姓人于戈。仍为诸侯方国,其后人亦为戈姓。

家族名人戈讪:明代著名画家,常熟人。

戈文:清代著名画家,苏州人。

戈载:字宝士(1786-1856),一字孟博,号顺卿,又号弢翁,江苏吴县人。父戈宙襄号小莲,著有《韵表互考》、《韵类表》、《字母互考》、《字母会韵纪要》等若干种。戈载世其家学,尤潜心於宋人宫调声律之学。嘉庆十二年(1807年)县学生,选贡士,为大学典簿。“中岁后境日贫乏,始出为汗漫游,依人幕下,佐会计事”。晚乃归里,以词学讲论终老。传世著作有《词林正韵》三卷,《宋七家词逊,词集《翠薇花馆词》多至三十九卷。(词友吴嘉洤谓《翠薇花馆词》凡六十馀卷,见《仪宋堂文二集》卷七《亡友七人传》。)诗集亦有二十卷。另有《词律订补》若干种不传。

戈涛:献县人,清代乾隆皇帝时为进士,在朝中做官。他以书法好出名,而且又著有《坳堂诗集》等。

戈源:戈涛的弟弟,也在朝中做官。他很关心百姓,任官期间,为政宽厚,让百姓受惠得益。而自己勤奋做事,亲力亲为,使许多事得到妥善的解决。

戈宙琦:清代著名画家,吴县人。

戈裕良:字立山(1764-1830),为清代乾嘉年间名噪一时的园林艺术家,他本是画家,后以造园为业,他将绘画艺术与园林建造结合起来,大江南北许多名园均出自其手。戈裕良祖居武进洛阳尚湖墩。出生于县城东门季子庙后。祖辈皆务农为业,其父振英,生四子,裕良行三,因家境清贫,少时即随父兄种树累石。他23岁时父亲亡故,为了糊口,他告别老母出外造园谋生。他筑的假山,别具风格,能浑然一体,巧夺天工,不需借助于牵罗攀藤,掩饰点缀,而逼肖真山,因此人称花园子。到清嘉庆初年时,他已名声在外,乾隆时江南一些官僚豪门,纷纷置园叠山,裕良遂为各地所争聘,得以大显身手,留下许多传世杰作。他的造园技艺堪称神妙,古今名家倍加推崇,称“苏州园林为我国第一,戈裕良制作的园林又为苏州第一。”

迁徙分布(缺)戈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戈氏是距今4000多年前一个以戈为名的古国的后裔,《姓氏考略》载:“戈氏,禹之后,分封于戈,以国为姓,望出临海。”

上古夏朝时候,有个东夷族建立的戈国,是夏王朝的附庸国。

后来戈国公族的后代,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

而戈国这个国名,原来也是取自地名。

在夏朝的少康帝使夏朝盛以后,少康的儿子“杼”,就并合了戈国,那里不再称戈国,还是称为戈地。

而杼又将王族中的人分封到戈地去。

随后,受封戈地的王族又形成一支以地名为姓戈姓。

常州戈姓先世源于临海戈氏。

目前常州地区约有戈姓人口1300余人,占全市人口的0.064%。

历史上常州戈姓也出现了许多杰出人才。(余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戈-译文

1、出自夏朝东夷族的寒国,以国名为姓。伯明的儿子名叫浞,因为是寒国人,所以历史上称他为寒浞。他杀死了后羿,成为了国君,篡夺了夏朝的政权,自立为王。他把自己的一个儿子封在过国,另一个儿子封在戈国(位于宋、郑之间),作为夏王朝的附庸国。后来,少康中兴,灭掉了戈国。原戈国的后代子孙于是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称为戈氏。

2、出自姒姓,是禹王的后裔,以国名为姓。寒浞篡夺夏朝后,少康经过努力,终于恢复了国家。少康的儿子杼灭掉了寒浞建立的戈国,将夏朝的同姓人分封到戈国。戈国仍然是诸侯方国,其后人也姓戈。

家族名人戈讪:明代著名画家,常熟人。戈文:清代著名画家,苏州人。戈载:字宝士(1786-1856),一字孟博,号顺卿,又号弢翁,江苏吴县人。他的父亲戈宙襄号小莲,著有《韵表互考》、《韵类表》、《字母互考》、《字母会韵纪要》等多种著作。戈载继承家学,尤其专注于宋人宫调声律之学。嘉庆十二年(1807年)成为县学生,选拔贡士,担任大学典簿。中年时家境贫困,开始外出游历,依附他人,参与会计事务。晚年回到家乡,以词学讲论为生。他的著作有《词林正韵》三卷,《翠薇花馆词》三十九卷。(词友吴嘉洤称《翠薇花馆词》共有六十余卷,见《仪宋堂文二集》卷七《亡友七人传》)。诗集也有二十卷。还有《词律订补》等多种著作未能流传。戈涛:献县人,清代乾隆皇帝时的进士,在朝中做官。他以书法著称,并且著有《坳堂诗集》等。戈源:戈涛的弟弟,也在朝中做官。他关心百姓,任官期间,治理宽厚,让百姓受益。他勤奋工作,亲自处理许多事务,使许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戈宙琦:清代著名画家,吴县人。戈裕良:字立山(1764-1830),为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的园林艺术家,他本是画家,后来以造园为业,将绘画艺术与园林建造相结合,许多名园均出自他的手。戈裕良祖居武进洛阳尚湖墩,出生于县城东门季子庙后。祖辈都以务农为生,他的父亲振英,有四个儿子,戈裕良排行第三,因为家境贫寒,从小就跟父亲和哥哥一起种树和垒石头。他23岁时父亲去世,为了生计,他告别母亲外出造园谋生。他建造的假山风格独特,能够浑然一体,巧夺天工,不需要借助牵藤攀蔓来掩饰点缀,就能逼真地模仿真山,因此人称花园子。到清嘉庆初年时,他已经名声在外,乾隆时期江南的一些官僚和豪门纷纷建造园林,戈裕良因此被各地争相聘请,得以大显身手,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他的造园技艺堪称神妙,古今名家都十分推崇,称‘苏州园林为中国第一,戈裕良制作的园林又为苏州第一。’

迁徙分布:戈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被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戈氏是距今4000多年前一个以戈为名的古国的后裔,《姓氏考略》记载:‘戈氏,禹的后人,分封于戈,以国为姓,望出临海。’上古夏朝时期,有一个由东夷族建立的戈国,是夏王朝的附庸国。后来,戈国的公族后代就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世代相传。戈国这个国名原本也是从地名来的。在夏朝的少康帝使夏朝兴盛之后,少康的儿子‘杼’并吞了戈国,那里不再被称为戈国,而是称为戈地。而‘杼’又将王族中的人分封到戈地。随后,受封在戈地的王族又形成了一支以地名为姓的戈姓。常州的戈姓先祖源于临海戈氏。目前,常州地区大约有戈姓人口1300余人,占全市人口的0.064%。历史上,常州戈姓也出现了许多杰出人才。(以下省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戈-注解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大约始于公元前2070年,结束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由大禹建立,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东夷族:古代居住在东方的少数民族,与华夏族相对,包括多个部族,如夷、莱、莒等。

寒国:古代国家名,具体位置和存在时间不详,可能为寒浞所建立的国。

伯明:人名,具体生平不详。

后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曾为夏朝的射手,后羿因射日有功被封为官,但后来被寒浞所杀。

少康:夏朝的君主,是夏朝中兴之主,曾推翻寒浞,恢复夏朝的统治。

杼:人名,少康的儿子,曾灭掉寒浞建立的戈国。

姒姓:夏朝的姓氏,是夏朝王族的姓氏。

禹王:夏朝的开国君主,治水有功,被尊为“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

戈氏:姓氏,起源于古代的戈国,是夏朝附庸国后代的姓氏。

附庸国:指在政治上依附于强国,但在经济和文化上保持一定独立性的国家。

分封: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指君主将土地和人民分给亲族、功臣等人,让他们作为诸侯国统治。

诸侯方国:古代诸侯国的一种,通常指较小的国家。

家族名人:指某个家族中著名的人物。

明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从1368年至1644年,由明朝建立。

清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从1644年至1912年,由清朝建立。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通过者可成为官员。

书法:汉字书写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指人工创造的、具有自然景观的园林艺术形式。

姓氏考略:古代的一部姓氏学著作,对姓氏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研究。

望出临海:指姓氏的发源地是临海地区。

上古:指古代的早期,通常指夏、商、周等朝代之前的历史时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戈-评注

这段古文内容主要讲述了戈姓的起源、家族名人以及迁徙分布的历史。以下是对每一段内容的赏析:

1. 赏析第一段: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戈姓的起源,从夏朝东夷族的寒国说起,揭示了戈姓的源远流长。伯明之子名浞,因属寒国人,故史称寒浞,他篡夺了夏朝政权,自立为王,封其子于过国和戈国。少康中兴后,灭掉戈国,其后代子孙以国名命姓,称戈氏。这段历史反映了姓氏与国家、政权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展现了姓氏演变的历史轨迹。

2. 赏析第二段:

第二段介绍了戈姓的另一来源,即出自姒姓,是禹王的后裔。寒浞篡夏后,少康复国,其子杼灭掉了寒浞建立的戈国,分封夏朝同姓人于戈。这段历史反映了姓氏传承与家族延续的重要性,以及姓氏与家族血脉的紧密联系。

3. 赏析第三段:

第三段列举了戈姓家族的几位名人,如明代画家戈讪、清代画家戈文、学者戈载等。这些人物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展现了戈姓家族的才智与才华。同时,这些名人的生平事迹也反映了戈姓家族在历史长河中的活跃与贡献。

4. 赏析第四段:

第四段讲述了戈姓的迁徙分布。虽然戈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但戈姓家族在历史上仍然有着重要地位。这段文字揭示了姓氏与地域、文化之间的联系,以及姓氏在历史变迁中的传承与发展。

5. 赏析第五段:

第五段进一步阐述了戈姓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夏朝时期,戈国作为东夷族建立的附庸国,其国名源于地名。少康中兴后,戈国被灭,王族分封于戈地,形成了以地名为姓的戈姓。这段文字强调了地名与姓氏之间的关联,以及姓氏在历史演变中的演变过程。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戈》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47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