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嵇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嵇-原文

历史来源

「嵇」源出:

一、由稽氏而来。

据《元和姓纂》所载,夏王少康封其子季杼于会稽,此后有稽氏。

至汉代初年,稽氏家族迁往谯郡的嵇山定居,遂改为’嵇’氏。

又《文章叙录》载,嵇康原姓奚氏,由会稽迁往谯郡铚县,取稽字上半部为’嵇’氏。

二、由鲜卑族复姓改得。

据《魏书·官氏志》云,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统嵇氏,进入中原后改为汉姓嵇氏。

家族名人

嵇康(公元233-262年)

字叔夜,三国时魏国谯郡人。

博学多才,风度翩翩,如孤松独立。

官拜中散大夫,与阮籍、山涛等常同游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

嵇绍

字延祖,晋代谯郡铚县人,嵇康子。

官至侍中。

有人言: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使其’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

季抒

相传为夏代少康帝子,封于会稽,西汉初年迁至谯郡嵇山,改姓’嵇’。

嵇颖

字公实,宋代应天府宋城人。

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1年)进士,时王曾、张知白相继任南京留守,见颖谨厚笃学,乃谓子弟曰:’若曹(你们)师表也。’

官至翰林学士。

嵇璜

字尚佐,清代江宁人。

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幼年读《禹贡》,曰:’禹治水皆自下而上。盖下游宣通,水自顺流而下。’

长老皆惊异,后治河果多有功绩。

地望分布

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安徽、河南二省之间地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嵇-译文

历史来源:

「嵇」这个姓氏的来源有两个:

一、来自稽氏。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夏朝国王少康封他的儿子季杼到会稽,从此有了稽氏这个姓氏。到了汉代初年,稽氏家族搬迁到谯郡的嵇山定居,于是改姓为’嵇’。另外,《文章叙录》中提到,嵇康原本姓奚,他从会稽搬迁到谯郡的铚县,取稽字的上半部分作为’嵇’姓。

二、来自鲜卑族的复姓。根据《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代北复姓统嵇氏,进入中原后改为汉姓嵇氏。

家族名人:

嵇康(公元233-262年),字叔夜,是三国时期魏国谯郡人。他博学多才,风度翩翩,就像独立的孤松。官至中散大夫,与阮籍、山涛等人常在竹林中游玩,世人称之为’竹林七贤’。

嵇绍,字延祖,是晋代谯郡铚县人,嵇康的儿子。官至侍中。有人说: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如果他担任吏部尚书,可以使天下不再有遗漏的人才。

季抒,相传是夏代少康帝的儿子,被封在会稽,西汉初年迁至谯郡嵇山,改姓为’嵇’。

嵇颖,字公实,是宋代应天府宋城人。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1年)考中进士,当时王曾、张知白相继担任南京留守,看到颖谨慎厚道、勤奋好学,就对子弟们说:‘你们应该以他为榜样。’他官至翰林学士。

嵇璜,字尚佐,是清代江宁人。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他小时候读《禹贡》,说:‘大禹治水都是从下游开始的。因为下游畅通,水自然顺流而下。’长老们都感到惊讶,后来他在治河方面确实有很多功绩。

地望分布:

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地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嵇-注解

嵇:嵇姓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源于稽氏,二是源于鲜卑族的复姓。稽姓最早可以追溯到夏王少康封其子季杼于会稽,后来稽氏家族迁往谯郡的嵇山定居,改为嵇姓。另外,嵇康原姓奚氏,由会稽迁往谯郡铚县,取稽字上半部为嵇姓。

会稽:会稽,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是稽姓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曾为越国都城。

谯郡:谯郡,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是嵇姓家族迁居的地方。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时期魏国的七位文人,包括嵇康、阮籍、山涛等,他们常在竹林中游玩,以清高脱俗著称。

侍中:侍中,古代官职,是皇帝的近臣,负责内侍皇帝,参与朝政。

会稽迁往谯郡铚县:会稽迁往谯郡铚县,指的是嵇康从会稽迁居至谯郡铚县,并改姓嵇。

鲜卑族:鲜卑族,古代游牧民族,主要活动在蒙古高原一带,后来进入中原,与汉族融合。

魏书·官氏志:《魏书·官氏志》是北魏时期的一部官职志,记载了北魏的官制和姓氏。

地望分布:地望分布,指一个姓氏或家族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

洛阳市: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是河南省的省会,历史上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

应天府宋城:应天府宋城,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是宋代的一个行政区划。

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清代官职,是皇帝的顾问,参与朝政。

禹贡:《禹贡》,古代地理著作,记载了夏代的地理情况和治水事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嵇-评注

历史来源部分,首先通过《元和姓纂》和《文章叙录》两部典籍的记载,为我们揭示了‘嵇’姓的来源。第一点是稽氏的后代,从夏王少康封地会稽开始,经过汉代的迁徙,形成了稽姓,后简化为嵇姓。这一部分展现了姓氏的演变和传承,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族观念和迁徙现象。

第二点提到了鲜卑族复姓改得,通过《魏书·官氏志》的记载,揭示了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以及姓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的变化。这一段不仅展示了姓氏的多样性,也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家族名人部分,首先介绍了嵇康,他的博学多才和风度翩翩被比作孤松独立,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理想人格。嵇康作为竹林七贤之一,其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嵇绍作为嵇康之子,官至侍中,被赞誉为‘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这种形象的比喻不仅展现了嵇绍的才德,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官员品德的要求。

季抒作为夏代少康之子,其封地迁徙的记载,体现了古代封建社会的分封制度,以及姓氏与封地的关系。

嵇颖和嵇璜两位宋代和清代的名人,分别通过科举和官职的记载,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晋升途径和为官之道。

地望分布部分,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和安徽、河南二省之间的地区,说明了嵇姓的分布范围,这反映了古代姓氏与地域的联系,以及人口迁徙对姓氏分布的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42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