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安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安-原文

历史来源

「安」源出 ;

安氏出自西域少数民族,略有三支﹕

一﹕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汉灵帝时安息国(伊朗东北部)太子安清,潜心佛学,来到当时的京都洛阳定居(见本网的「安世高」段,其后有安氏。南北朝时又有安息世子来到中国定居,亦为安氏。

二﹕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安迟」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安」氏。

三﹕为「昭武九姓」之一。(见「何」姓),安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一度归唐朝管辖,唐高帝永徽年间归附中原,后为安氏。

又,唐朝胡人安禄山本姓康氏,冒姓安氏。

家族名人

安期生

秦琅琊人(今山东省诸城县东南),生卒年不详。受学于河上丈人,于海滨卖药,始皇东游,相谈三昼夜,赐予金帛,皆置之而去,留书以别,谓后千年求我于蓬莱山,始皇遣使入海寻之,遇风浪而还。汉武帝时,李少君言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其大如瓜。

安世高

安禄山(?~757)

唐营州柳城人(今河北省旧永平府境)。胡人,本姓康,初名阿荦山,又作轧荦山。忮忍多智,善臆测人情,通六蕃语。天宝末,以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举兵反,陷洛阳,入长安,称燕帝,寻为其子庆绪所杀。

地望分布

宁夏凉州郡,甘肃武威郡,湖北武陵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安-译文

历史来源:

‘安’这个姓氏的来源有几种说法:

一: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汉灵帝时期,安息国(位于伊朗东北部)的太子安清,潜心研究佛学,来到当时的京都洛阳定居(参见本网站‘安世高’部分,之后就有安氏家族。南北朝时期,又有安息国的世子来到中国定居,也成为了安氏。

二:是鲜卑族复姓改姓而来。根据《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代北复姓‘安迟’的氏族,随着魏孝文帝南迁到洛阳后,定居在中原,改为汉姓‘安’。

三:是‘昭武九姓’之一。(参见‘何’姓),安国的故址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一度归唐朝管辖,唐高帝永徽年间归附中原,后来成为了安氏。

又,唐朝的胡人安禄山原本姓康,后来改姓安。

家族名人:

安期生:

秦朝的琅琊人(今山东省诸城县东南),生卒年不详。他跟随河上丈人学习,在海边卖药。秦始皇东巡时,与他交谈了三天三夜,赐予他金帛,但他都留给了别人,只留下书信作为告别,说千年之后可以在蓬莱山找到他。秦始皇派人入海寻找,但遇到了风浪而返回。汉武帝时期,李少君说曾经游历海上,见到安期生吃大枣,大得像瓜。

安世高:

安禄山(?~757):

唐朝营州柳城人(今河北省旧永平府境)。他是胡人,原本姓康,原名阿荦山,又写作轧荦山。他心胸狭窄,机智多谋,擅长揣测人心,通晓六种蕃语。天宝末年,他凭借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使身份起兵反唐,攻陷洛阳,进入长安,自称燕帝,不久后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所杀。

地望分布:

宁夏凉州郡,甘肃武威郡,湖北武陵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安-注解

安:安姓是一个多源流的中国姓氏,源出有多个历史和文化背景。

西域少数民族:指居住在古代西域地区的多个民族,包括今天的中亚地区。

安息国:古代波斯帝国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伊朗东北部,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国家。

太子:古代君主或国王的儿子,有时也指有继承权的贵族子弟。

佛学:佛教的学问和理论。

洛阳:中国古代都城之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

南北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从420年至589年,分为南朝和北朝两个时期。

鲜卑族: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

复姓:古代中国的一种姓氏形式,由两个姓氏组成。

官氏志:古代官职和姓氏的记载。

昭武九姓:古代中亚地区的一个民族群体,包括何、安、石、穆、吐火罗等九个姓氏。

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个城市,历史上曾是安国的一部分。

唐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公元618年至907年。

胡人:古代中国对来自西域、中亚等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称呼。

安禄山:唐朝末年的一个著名叛乱首领,原姓康,后改姓安。

营州柳城:唐朝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辽宁省朝阳市一带。

节度使:唐朝时期设立的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蓬莱山: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山,位于东海之中。

汉武帝:西汉时期的一位皇帝,名刘彻,在位期间大力推广佛教。

李少君: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据说曾与汉武帝交往。

巨枣: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枣,形如瓜。

宁夏凉州郡: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

甘肃武威郡: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武威市。

湖北武陵郡: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西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安-评注

历史来源部分,首先介绍了‘安’姓的来源,这一段落以清晰的历史脉络,为我们展现了‘安’姓的多元起源。‘安’字源出多端,体现了中华姓氏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第一支来源,提及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说明‘安’姓与安息国太子安清有关。这一记载不仅展现了‘安’姓与佛教文化的深厚渊源,也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

第二支来源,讲述了鲜卑族复姓‘安迟’改姓‘安’的历史。这反映了古代民族融合的过程,以及姓氏在民族迁徙和融合中的变化。

第三支来源,提到‘昭武九姓’之一的安国,说明‘安’姓与古代中亚地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支‘安’姓在唐朝时期归附中原,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又,唐朝胡人安禄山本姓康氏,冒姓安氏’这一句,揭示了‘安’姓与唐朝历史的关系,同时也展现了姓氏在个人身份认同和社会变迁中的灵活性。

家族名人部分,首先介绍了安期生,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道教人物。他生活在秦汉之际,与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有关联,反映了道教在古代社会中的影响。

安世高,作为佛教传入中国的重要人物,其事迹在《安世高》段中有所记载。他的到来和活动,对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安禄山,则是唐朝末年著名的叛乱领袖。他的事迹不仅反映了唐朝末年的社会矛盾,也展示了个人命运与历史进程的交织。

地望分布部分,宁夏凉州郡、甘肃武威郡、湖北武陵郡等地,是‘安’姓分布的重要地区。这一分布情况,体现了‘安’姓在历史上的迁徙和扩散,以及地域文化的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39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