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姜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姜-原文

历史来源

「姜」源出;

姜氏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姓之一,炎帝就是姓「姜」。

一 ; 以地名为氏。据《说文解字》及《元和姓纂》所载,神农 ( 炎帝 ) 生于姜水,故以为姓。姜太公 ( 姜尚 ) ,封于齐国,后为田和所灭,子孙分散,逐为「姜」氏。

二 ; 据《诗经》所载,相传周族始祖后稷之母为「姜嫄」,乃姜姓有邰氏之女。

家族名人

姜嫄

传为有邰氏之女,「帝喾」妃,周始祖后稷之母。于野外践踏巨人足迹而生稷。见《史记˙卷四˙周本纪》。或作姜原。

姜维 (202~264)

字伯约,三国蜀汉天水冀县人。本为魏将,后归附蜀,为诸葛亮重用,任征西将军。诸葛亮死后,继领其军。魏军攻蜀,后主刘禅降魏,姜维被迫投降。后欲谋复国,事败被乱军所杀。

姜夔 (1155~1221)

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宋鄱阳人。终生未出仕,常往来于鄂、赣、皖、浙、苏之间,后病死于杭州。姜氏精通音律,常自度曲,工诗,词尤精。夔词以句琢字炼、清丽婉约见胜。在白石道人歌曲六卷中,有十七首词曲均有古工尺字旁谱,为研究词乐的重要资料。宁宗广元三年进大乐议一卷及琴瑟考古图一卷,论评古今的乐制问题,建议整理宫廷音乐,但未被采纳,今已失传。着有白石道人诗集、词集、歌曲等。

地望分布

甘肃天水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姜-译文

历史来源

‘姜’这个姓氏的来源;姜姓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炎帝就是姓‘姜’。

一;以地名为姓。据《说文解字》和《元和姓纂》记载,神农(炎帝)出生在姜水,因此以地为姓。姜太公(姜尚)被封在齐国,后来被田和灭掉,他的子孙分散,逐渐以‘姜’为姓。

二;据《诗经》记载,相传周族的始祖后稷的母亲是‘姜嫄’,她是姜姓有邰氏的女儿。

家族名人

姜嫄

相传是有邰氏的女儿,帝喾的妃子,周族始祖后稷的母亲。在野外踩到巨人的足迹后生下了稷。见《史记·卷四·周本纪》。也写作姜原。

姜维(202~264)

字伯约,三国蜀汉天水冀县人。起初是魏国的将领,后来归附蜀国,被诸葛亮重用,担任征西将军。诸葛亮去世后,他继任其军队的领导。魏国军队攻打蜀国,后主刘禅投降魏国,姜维被迫投降。后来他想要谋复国,但事情失败后被乱军所杀。

姜夔(1155~1221)

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宋鄱阳人。终生未出仕,经常往来于鄂、赣、皖、浙、苏等地,后来在杭州病逝。姜夔精通音律,经常自己创作曲子,擅长诗歌,词作尤其精妙。他的词以字句锤炼、清丽婉约而著称。在白石道人歌曲六卷中,有十七首词曲都有古工尺字旁的乐谱,是研究词乐的重要资料。宁宗广元三年(1210年)进献了《大乐议》一卷和《琴瑟考古图》一卷,讨论了古今乐制的问题,建议整理宫廷音乐,但未被采纳,现在已经失传。著有《白石道人诗集》、《词集》、《歌曲》等。

地望分布

甘肃天水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姜-注解

姜:姜姓,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姓之一,起源于炎帝神农氏。在古代,姜姓与神农氏族有着密切的联系,炎帝被认为是姜姓的始祖。

炎帝:炎帝,又称神农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部落首领,被认为是农业文明的创始人之一,被尊为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

神农:神农,即炎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被尊为农业和医药的始祖。

姓:姓,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家族标记,也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的象征。在古代,姓是固定的,而氏则可以变化。

氏:氏,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家族标记,通常由封地、官职或职业等而来,与姓不同,氏可以变化。

地名为氏:地名为氏,是指以居住地的地名作为姓氏的一种方式,这种姓氏通常与该地名的历史、文化或地理位置有关。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字典,由东汉学者许慎编纂,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字义的书。

《元和姓纂》:《元和姓纂》是唐代学者林宝编纂的一部姓氏学著作,详细记载了大量的姓氏及其来源。

神农 ( 炎帝 ) 生于姜水:神农(炎帝)生于姜水,指的是炎帝出生在姜水这个地方,因此以姜水为姓。

姜太公 ( 姜尚 ):姜太公,即姜尚,是西周初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被封于齐国。

齐国:齐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山东境内,是春秋五霸之一。

田和:田和,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君主,他在公元前386年废掉了姜姓的齐康公,自立为齐威王。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姜嫄:姜嫄,相传为有邰氏之女,是帝喾的妃子,周始祖后稷之母。

帝喾:帝喾,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帝王,是黄帝的后代,被认为是五帝之一。

后稷:后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农业神,被认为是农业文明的创始人之一。

《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纂,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姜维:姜维,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以忠诚和军事才能著称。

诸葛亮: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智谋和忠诚著称。

魏军:魏军,指三国时期曹魏的军队。

刘禅:刘禅,三国时期蜀汉的最后一位皇帝。

姜夔:姜夔,南宋时期的词人,以词作著称。

鄱阳:鄱阳,今江西省的鄱阳县,古代的一个县名。

宋鄱阳人:宋鄱阳人,指宋代鄱阳县的人。

地望分布:地望分布,指某一姓氏或家族分布的地域范围。

甘肃天水郡:甘肃天水郡,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一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姜-评注

历史来源部分首先介绍了‘姜’姓的起源,这一姓氏与中华民族的古老历史紧密相连。‘姜’字源出炎帝,炎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其姓氏成为后来许多部族的共同姓氏,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姜’姓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以地名为姓,据《说文解字》和《元和姓纂》记载,神农(炎帝)生于姜水,因此以‘姜’为姓。这一说法强调了地缘关系对姓氏形成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依赖。

二是据《诗经》记载,相传周族始祖后稷之母为‘姜嫄’,乃姜姓有邰氏之女。这一说法强调了血缘关系对姓氏传承的重要性,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家族血脉的重视。

在家族名人部分,介绍了三位姜姓的杰出人物:姜嫄、姜维和姜夔。

姜嫄作为有邰氏之女,是帝喾的妃子,周始祖后稷之母。她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女性在家族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生育和血脉传承的崇高意义。

姜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他的忠诚和智谋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故事展现了个人英雄主义和忠诚精神,以及古代将领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姜夔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他的词作清丽婉约,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故事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音乐和文学的热爱,以及他们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地望分布部分指出甘肃天水郡是姜姓的重要发源地。这一地理位置的提及,不仅强调了姜姓的历史渊源,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地理环境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姜》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37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