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冯-原文
历史来源
「冯」源出 ;
一 ;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初封于毕,继封与冯城。其后代逐有冯氏。
二 ; 春秋时郑国大夫冯简子的后代。
家族名人
冯谖
战国齐人。孟尝君门下食客,曾以食无鱼﹑出无车,弹铗而歌,孟尝君闻而特加礼遇。后冯驩为孟尝君收债于薛城,召债主焚其券,使薛民皆感孟尝君之德。
冯梦龙 (1574~1646)
字犹龙,一字子犹。江苏吴县人,明文学家。崇祯贡生,知寿宁县。才情跌宕,工诗文,通经学,着有戏曲数种,尤以小说《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著名于世,称为「三言」。
冯玉祥 (1880~1948)
字焕章,安徽省巢县人。清末加入新军,为段祺瑞部下。1921年任河南督军,直奉战争时倒戈倾向奉系,并迅速占领北京,推段祺瑞为总统。次年奉系失败。其后加入中国国民党,曾任西北国民军总司令、河南省主席。抗战胜利后,赴国外,在由苏俄回国时,轮船在黑海上发生火灾而被烧死。
地望分布
陕西杜城郡,福建长乐郡,陕西始平郡,河南颖川郡,山西上党郡,陜西京兆郡,河南弘农郡,河北河间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冯-译文
历史来源:
‘冯’这个姓氏的来源有两个;
一是出自‘姬’姓,以国名为姓氏。根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姓》的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打败商朝后,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最初被封在毕地,后来又被封在冯城。他的后代就逐渐形成了冯姓。
二是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冯简子的后代。
家族名人:
冯谖:战国时期齐国人,是孟尝君的门下食客。曾经因为饮食中没有鱼、出行没有车,弹奏琴弦唱歌,孟尝君听后特别礼遇他。后来冯谖代表孟尝君到薛城收债,召集债主焚烧债券,使得薛城的百姓都感激孟尝君的恩德。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子犹。江苏吴县人,明代文学家。是崇祯贡生,曾任寿宁县知县。他的才华横溢,擅长诗文,精通经学,著有多种戏曲作品,尤其以小说《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闻名,合称为‘三言’。
冯玉祥(1880~1948):字焕章,安徽省巢县人。清末加入新军,曾是段祺瑞的部下。1921年担任河南督军,在直奉战争中倒戈支持奉系,并迅速占领北京,推举段祺瑞为总统。次年奉系失败。之后加入中国国民党,曾担任西北国民军总司令、河南省主席。抗战胜利后,他前往国外,在从苏俄返回国内的途中,乘坐的轮船在黑海发生火灾,不幸遇难。
地望分布:
陕西的杜城郡,福建的长乐郡,陕西的始平郡,河南的颖川郡,山西的上党郡,陕西的京兆郡,河南的弘农郡,河北的河间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冯-注解
冯:冯是一个姓氏,起源有两个主要说法。第一个说法是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源自周武王克商后,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初封于毕,继封于冯城,其后代逐渐形成了冯姓。第二个说法是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冯简子的后代也形成了冯姓。
姬:姬是周朝的姓氏,周朝的开国君主周武王姓姬,姬姓是周朝王室的姓氏,后来成为许多贵族和普通人的姓氏。
毕公高:毕公高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周武王的弟弟,被封于毕,是周朝的重要贵族。
国为氏:国为氏是指以封地的国名作为姓氏的来源,这在古代中国是一种常见的姓氏形成方式。
郑国:郑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大夫:大夫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代的官员或贵族。
冯简子:冯简子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大夫。
战国: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七个诸侯国相互争霸的时期。
孟尝君: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贵族,以广纳食客和善于用人为著称。
食客:食客是古代中国贵族家中雇佣的食禄之人,他们通常有才能,可以提供智谋或才艺。
弹铗而歌:弹铗而歌是指冯谖弹奏着乐器唱歌,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愿望。
薛城:薛城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个城池,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滕州市。
警世通言:《警世通言》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是明代“三言”之一。
喻世明言:《喻世明言》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是明代“三言”之一。
醒世恒言:《醒世恒言》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是明代“三言”之一。
三言:三言是指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和《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
新军:新军是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军队的一种编制,是借鉴西方军事制度改革后的军队。
段祺瑞:段祺瑞是清末民初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曾任北洋政府的总理。
奉系:奉系是指以张作霖为首的东北军系,他们在北洋政府时期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中国国民党:中国国民党是中国的一个主要政党,成立于1924年,由孙中山创立。
西北国民军:西北国民军是1920年代中国西北地区的一支军队,由冯玉祥领导。
河南省主席:河南省主席是河南省的地方行政长官。
苏俄:苏俄是苏联的简称,苏联是1922年至1991年间存在于欧洲东部和北亚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黑海:黑海是位于欧洲东南部的一个内陆海,与苏联、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家相邻。
杜城郡:杜城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
长乐郡:长乐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
始平郡:始平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
颖川郡:颖川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
上党郡:上党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
京兆郡:京兆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
弘农郡:弘农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
河间郡:河间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冯-评注
历史来源部分,首先提到了‘冯’字的源出,这里从两个角度进行了阐述。第一,‘冯’字源自‘姬’姓,并以国为氏。这一说法体现了古代姓氏制度的特色,即以封地或官职为姓氏,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血缘关系。根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的记载,周武王克商后,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被封于毕,继而又封于冯城,其后代逐渐形成了冯氏家族。这体现了古代分封制度的实施,以及姓氏的传承与演变。
接着,赏析了‘冯’字的第二来源,即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冯简子的后代。这里提到了冯简子,说明冯姓家族在春秋时期已经存在,且与郑国的大夫有关。这反映了古代家族的延续性和与国家政治的紧密联系。
在家族名人部分,首先介绍了战国时期的冯谖,他是齐国人,是孟尝君的门下食客。冯谖的故事中,‘食无鱼,出无车’的情节表现了古代士人的清贫与节俭,而弹铗而歌的行为则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抱负。冯谖为孟尝君收债于薛城,召债主焚券的行为,则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对孟尝君的忠诚,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债务关系的复杂性和对德行的重视。
接下来介绍了冯梦龙,他是明代的文学家,以其所著的‘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而闻名。这些小说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俗民情,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冯梦龙的才华和创作成就,代表了明代文学的一个高峰。
最后介绍了冯玉祥,他是清末民初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从新军时期到国民革命时期,冯玉祥的经历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以及对抗外敌和推动国家统一的贡献,都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故事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
地望分布部分,列举了多个省份的郡名,如陕西杜城郡、福建长乐郡等。这些郡名不仅是地理概念,也是古代政治、文化、社会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体现了古代中国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反映了冯姓家族在中国各地的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