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仲孙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仲孙-原文

历史来源1、出自姬姓。

春秋时鲁桓公姬允次子名叫庆父,因排行老二,故世称共仲。

他的子孙遂以仲孙为姓,称仲孙氏。

庆父乱鲁之后,弑父君主,畏罪出逃,改姓为孟孙氏,但留居于鲁国的他的支庶子孙仍为仲孙氏,世代沿袭为仲孙姓。

2、出自姜姓,春秋时期,齐国有仲孙氏。

家族名人仲孙湫:春秋时齐国人,事桓公为大夫。

当时鲁国发生灾荒,齐桓公派仲孙湫以“慰问”的名义去侦察情况,回来之后,齐桓公问他:“现在是否可以攻打鲁国?”

仲孙湫说:“不可以,因为鲁国有难,不可攻打他,只可更加爱护和帮助他1齐桓公听后很佩服仲孙湫的远见。

仲孙蔑:即孟献子。春秋时鲁国人。

他为人勤俭,体察民情。

尝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

主张俭用和发展生产。

时称贤大夫。

迁徙分布(缺)

仲孙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仲是“老二”的意思,古人兄弟中老儿的姓名中常用“仲”字(老大多用“伯”,老三、老四多用“叔”,“季”。)

相传奚仲的后代名仲,他的后代就有以仲孙氏为姓的。

春秋时,鲁桓公的儿子庆父,字共仲,人称孟孙氏,又号仲孙氏(他的后代因此也有了两种分支,各为孟孙氏及仲孙氏)。

如此称呼是为了表示对鲁桓公是皇族之后的尊重。

又有宋庄公,其子字仲,后世也有因他而姓仲孙的。

还有少部分仲孙的姓,是来自孔子的学生仲由的后代。

仲孙复姓望族居高阳郡(今山东临省淄县西北一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仲孙-译文

1、历史来源:出自姬姓。春秋时期,鲁国的鲁桓公,他的名字叫姬允,他的次子名叫庆父,因为他是老二,所以世人称他为共仲。他的后代就以此为姓,称为仲孙氏。庆父在鲁国造成动乱后,杀害了君主,害怕受到惩罚,逃亡时改姓为孟孙氏,但留在鲁国的他的旁系后代仍然保留仲孙氏的姓,世世代代都姓仲孙。

2、历史来源:出自姜姓。春秋时期,齐国有姓仲孙的家族。

家族名人:仲孙湫,春秋时期齐国人,他是齐桓公的大夫。当时鲁国发生了灾荒,齐桓公派仲孙湫以‘慰问’的名义去侦察情况。回来后,齐桓公问他:‘现在是否可以攻打鲁国?’仲孙湫回答说:‘不可以,因为鲁国正遭受困难,我们不能攻打他们,而应该更加关心和帮助他们。’齐桓公听后非常佩服仲孙湫的远见。

仲孙蔑,即孟献子,春秋时期鲁国人。他勤俭节约,关心民生。他曾说:‘有马匹的人家不关心鸡猪,有冰藏的人家不养牛羊,有百辆车的人家不养聚敛财富的官员。’他主张节俭使用财富和发展生产。当时人们都称他为贤良的大夫。

迁徙分布:关于仲孙姓的迁徙分布信息缺失。仲孙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被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仲’的意思是‘老二’,在古代,兄弟中排行老二的人的名字中常用‘仲’字(排行老大的多用‘伯’,老三、老四的多用‘叔’、‘季’)。相传,奚仲的后代中有人名叫仲,他的后代中就有以仲孙为姓的。

春秋时期,鲁桓公的儿子庆父,字共仲,人们称他为孟孙氏,也称为仲孙氏(他的后代因此也有了两种分支,分别是孟孙氏和仲孙氏)。这样的称呼是为了表示对鲁桓公作为皇族后代的尊重。还有宋庄公,他的儿子字仲,后世也有因为他的关系而姓仲孙的。还有少数仲孙姓的人,是孔子的学生仲由的后代。

仲孙复姓的望族在古时居住于高阳郡(现在的山东临省淄县西北一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仲孙-注解

姬姓:姬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起源于周朝,是周文王的后代。姬姓在古代中国是皇族和贵族的姓氏,具有极高的地位。

鲁桓公:鲁桓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君主,姓姬名允,是鲁国的第二位君主,他的后代因此与鲁国有着密切的联系。

庆父:庆父是鲁桓公的儿子,字共仲,因排行老二,故世称共仲。他因乱鲁国而被流放,改姓为孟孙氏。

仲孙氏:仲孙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鲁国,是姬姓和姜姓共同的后代。因排行老二而得名,与鲁桓公的后代有关。

姜姓:姜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起源于炎帝神农氏的后代,是古代贵族的姓氏之一。

齐桓公: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姓姜名小白,是齐国的第五位君主,以贤能著称。

仲孙湫:仲孙湫是春秋时期齐国人,事齐桓公为大夫,以智慧和远见著称。

鲁国: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是周朝的姬姓诸侯国之一。

灾荒:灾荒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粮食严重短缺,造成广泛的社会经济问题。

孟献子:孟献子,即仲孙蔑,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以勤俭和体察民情著称。

畜马乘:畜马乘是指拥有马匹,古代贵族阶层的象征。

伐冰之家:伐冰之家是指拥有丰富资源,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家庭。

百乘之家:百乘之家是指拥有百辆战车的家庭,古代贵族阶层的象征。

聚敛之臣:聚敛之臣是指聚敛财富的官员或家臣。

百家姓:百家姓是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姓氏汇编,收录了当时社会上的主要姓氏。

仲:仲在古代兄弟中指老二,常用于兄弟的排行中。

伯:伯在古代兄弟中指老大。

叔:叔在古代兄弟中指老三、老四。

季:季在古代兄弟中指最小的。

奚仲:奚仲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相传是车的发明者。

宋庄公:宋庄公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君主,姓子名冯,是宋国的第四位君主。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姓孔名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仲由:仲由是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以忠诚和勇敢著称。

望族:望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朝代中声望很高、地位显赫的家族。

高阳郡:高阳郡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仲孙-评注

历史来源1的第一段,详细介绍了仲孙姓氏的起源。首先,它源自姬姓,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贵族姓氏,表明了其与周朝皇室的关系。鲁桓公的次子庆父,因其排行老二,被称作共仲,他的子孙因此以仲孙为姓。这种以排行命名的方式,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家族成员身份的重视。庆父因弑父君主而逃亡,改姓为孟孙氏,但他的子孙仍保留仲孙姓,这种家族的忠诚与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在第二段中,仲孙湫和仲孙蔑两位家族名人的事迹,展现了仲孙氏家族成员的品德与智慧。仲孙湫在齐桓公时期,面对国家困境,能够提出正确的判断和建议,这体现了他的远见和忠诚。而仲孙蔑(孟献子)的勤俭节约和体察民情,则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神和实践智慧。

迁徙分布部分虽然缺失,但根据已有的信息,我们可以推测仲孙姓在古代中国的分布情况。由于仲孙姓并非百家姓中的常见姓氏,这表明其家族成员可能较少,且分布范围有限。然而,仲孙姓的家族成员在古代中国仍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影响力。

仲孙姓的命名方式,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家族观念和命名习俗。‘仲’字在古代常用于表示排行老二,这与古代中国重视家族和血缘关系的价值观相吻合。同时,姓氏的传承和演变,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族历史的尊重和传承。

仲孙复姓望族居高阳郡,这一信息表明仲孙姓的家族成员在古代中国的一些地区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高阳郡位于今天的山东临淄县西北一带,这一地理位置也与仲孙姓的历史渊源相吻合。通过对仲孙姓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家族制度、文化传统和命名习俗。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仲孙》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25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