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一百零九

作者: 欧阳修、宋祁等,北宋史学家。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领袖,宋祁则以文采著称。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225卷,记载了唐代的历史。该书是对《旧唐书》的修订和补充,注重文笔的简洁和史实的准确性,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一百零九-原文

马杨路卢

马植,字存之,凤州刺史勋子也。

第进士,又擢制策科,补校书郎。

由寿州团练副使三迁饶州刺史。

开成初,为安南都护。

精吏事,以文雅绚饰其政,清净不烦,洞夷便安。

羁縻诸首领皆来纳款,遣子弟诣府,请赋租约束。

植奏以武陆县为陆州,即柬首领为刺史。

既而州部废池珠复生。

以政最,检校左散骑常侍,徙黔中观察使。

会昌中,召拜光禄卿,迁大理。

植自以誉望在当时诸公右,久补外,还朝不得要官,为宰相李德裕所抑,内怨望。

宣宗嗣位,白敏中当国,凡德裕所不善,悉不次用之,故植以刑部侍郎领诸道盐铁转运使,迁户部,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中书侍郎。

初,左军中尉马元贽最为帝宠信,赐通天犀带。

而植素与元贽善,至通昭穆,元贽以赐带遗之。

它日对便殿,帝识其带,以诘植,植震恐,具言状,于是罢为天平军节度使。

既行,诏捕亲吏下御史狱,尽得交私状,贬常州刺史,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起为忠武、宣武节度使,卒。

初,植兼集贤殿大学士,校理杨收道与三院御史遇,不肯避,朝长冯缄录其驺仆辱之。

植怒,奏言:‘开元中,丽正殿赐酒,大学士张说以下十八人不知先举者,说以学士德行相先,遂同举酒。今缄辱收,与大学士等。请斥之。’

中丞令狐綯援故事论救,宣宗释不问。

因著令‘三馆学士不避行台’,自植始。

台制:‘三院还台,以一人为朝长云。’

杨收,字藏之,自言隋越国公素之裔,世居冯翊。

父遗直,德宗时,以上书阙下,仕为濠州录事参军,客死姑苏。

收七岁而孤,处丧若成人。

母长孙亲授经,十三通大义。

善属文,所赋辄就,吴人号神童。

里人多造门观赋诗,至压败其籓。

收嘲之曰:‘尔非羸角者,奚用触吾籓?’切当率类此。

及壮,长六尺二寸,广颡深颐,疏眉目,寡言笑,博学强记,至它艺无不通解。

贫甚,以母奉浮屠法,自幼不食肉。

约曰:‘尔得进士第,乃可食。’

涔阳耕得古钟,高尺余,收扣之,曰:‘此姑洗角也。’

既矞刂拭,有刻在两栾,果然。

尝言:‘琴通黄钟、姑洗、无射三均,侧出诸调,由罗茑附灌木然。’

时有安涚者,世称善琴,且知音。

收问:‘五弦外,其二云何?’涚曰:‘世谓周文、武二王所加者。’

收曰:‘能为《文王操》乎?’涚即以黄钟为宫而奏之,以少商应大弦,收曰:‘止!如子之言,少商,武弦也。且文世安得武声乎?’涚大惊,因问乐意,收曰:‘乐亡久矣。’

上古祀天地宗庙,皆不用商。

周人歌大吕、舞《云门》以俟天神,歌太蔟、舞《咸池》以俟地祇。

大吕、黄钟之合,阳声之首。

而《云门》,黄帝乐也;《咸池》,尧乐也。

不敢用黄钟,而以太蔟次之。

然则祭天者,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蔟为徵,姑洗为羽;祭地者,函钟为宫,太蔟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

讫不用商及二少。

盖商声刚而二少声下,所以取其正、裁其繁也。

汉祭天则用商,而宗庙不用,谓鬼神畏商之刚。

西京诸儒惑圜钟、函钟之说,故其自受命,郊祀、宗庙乐,唯用黄钟一均。

章帝时,太常丞鲍业始旋十二宫。

夫旋宫以七声为均,均,言韵也,古无韵字,犹言一韵声也。

始以某律为宫,某律为商,某律为角,某律为徵,某律为羽,某律少宫,某律少徵,亦曰‘变’,曰‘比’。

一均成则五声为之节族,此旋宫也。

乃取律次之以示涚。

涚时七十余,以为未始闻,而收未冠也。

以兄假未仕,不肯举进士。

既假褫褐,乃入京师。

明年,擢进士,杜悰表署淮南推官。

悰领度支,又节度剑南东西川,辄随府三迁。

宰相马植表为渭南尉、集贤校理,议补监察御史。

收又以假方外迁,谊不可先,固辞。

植嗟美为止。

复为悰节度府判官。

蜀有可县,直巂州西南,地宽平,多水泉,可灌粳稻。

或谓悰计兴屯田,省转馈以饱边士,悰将从之,收曰:‘田可致,兵不可得。且地当蛮冲,本非中国。今辍西南屯士往耕,则姚、巂兵少,贼得乘间。若调兵捍贼,则民疲士怨。假令大穰,蛮得长驱,是资贼粮,岂国计耶?’乃止。

始,周墀罢宰相,节度东川,表其弟严掌书记。

俄而墀卒,悰辟为观察使判官,兄弟并在幕府。

未几,假自浙西判官擢监察御史,而收亦自西川迁,兄弟同台,世荣其友。

以详礼学改太常博士,而严亦自扬州召为监察御使。

收因建言:‘汉制,总群官而听曰省,分务而专治曰寺。太常,分务专治者也,所以藏天子之旗常。今旗常因车饰隶太仆,非是。’

未及行,以母丧免。

服除,从淮南崔铉府为支使。

还,拜侍御史。

夏侯孜以宰相领度支,引判度支案。

迁长安令。

懿宗时,擢累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始,南蛮自大中以来,火邕州,掠交趾,调华人往屯,涉氛瘴死者十七,战无功,蛮势益张。

收议豫章募士三万,置镇南军以拒蛮。

悉教蹋张,战必注满,蛮不能支。

又峙食泛舟饷南海。

天子嘉其功,进尚书右仆射,封晋阳县男。

既益贵,稍自盛满,为夸侈,门吏童客倚为奸。

中尉杨玄价得君,而收与之厚, 收之相,玄价实左右之;乃招四方赇饷数千诿收,不能从,玄价以负己,大恚,阴 加毁短。

知政凡五年,罢为宣歙观察使,不敢当两使禀料,但受刺史俸,留公藏钱 七百万。

韦保衡又劾收前用严譔为江西节度使,受谢百万,及它隐盗。

明年,贬端 州司马。

吏具大舟以须,收不从,曰:‘方谪去,可乎?’以二小舸趋官。

又明年, 流驩州,俄诏内养追赐死。

收得诏,谢曰:‘辅政无状,固宜死。今独一弟严以奉 先人之祀,使者能假须臾使秉笔乎?’使者从之。

收自作书谢天子,丐弟严死,奉 先臣后。

以书授使者,即仰鸩死。

帝见书恻然,乃宥严,坐收流死者十一人。

后三年,诏追雪其辜,复官爵。

子钜、鏻。

钜,乾宁初为翰林学士,从入洛,终散骑常侍。

鏻至户部尚书。

收兄发,字至之。

登进士,又中拔萃,累官左司郎中。

宣宗追加顺、宪二宗尊 号,有司议改造庙主,署新谥,诏百官议。

发与都官郎中卢搏以为改作主,求古无 文,执不可。

知礼者韪之。

改太常少卿,为苏州刺史,治以恭长慈幼为先。

徙福建 观察使,又以能政闻。

朝廷意有治剧才,拜岭南节度使。

承前宽弛,发操下刚严, 军遂怨,起为乱,囚传舍,贬婺州刺史。

假,字仁之,仕终常州刺史。

收与昆弟护丧葬偃师,会者千人。

严,字凛之,举进士。

时王起选士三十人,而杨知至、窦缄、源重、郑朴及严 五人皆世胄,起以闻,诏独收严。

累迁至工部侍郎、翰林学士。

收知政,请补外, 拜浙东观察使。

收贬,严亦斥为邵州刺史,徙吉王傅。

乾符中,以兵部侍郎判度支,卒。

子涉、注。

涉,昭宗时,仕至吏部侍郎。

哀帝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为人端重有礼法。

方贼臣陵慢,王室残荡,贤人多罹患。

涉受命,与家人泣,语其子凝式曰:‘世道 方极,吾婴网罗不能去,将重不幸,祸且累汝。’

然以谦靖,终免于祸。

注为翰林 学士。

涉已相,辞内职,为户部侍郎。

路岩,字鲁瞻,魏州冠氏人。

父群,字正夫,通经术,善属文。

性志纯洁,亲 毁,终身不肉食。

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文宗优遇之。

居循循谦饬,若不在势位者。

所与交,虽褐衣之贱,待以礼,始终一节。

岩幼惠敏过人,及进士第,父时故人在方镇者交辟之,久乃答。

懿宗咸通初, 自屯田员外郎入翰林为学士,以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年三十六。

居位八岁, 进至尚书左仆射。

于是王政秕僻,宰相得用事。

岩顾天子荒暗,且以政委己,乃通赂遗,奢肆不法。

俄与韦保衡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 畏也。

既权侔则争,故与保衡还相恶。

俄罢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承蛮盗边后,岩 力拊循,置定边军于邛州,扼大度,治故关,取坛丁子弟教击刺,使补屯籍,由是 西山八国来朝。

以劳迁兼中书令,封魏国公。

始,为相时,委事亲吏边咸。

会至德令陈蟠叟奏书愿请间言财利,帝召见,则曰:‘臣愿破边咸家,可佐军兴。’

帝问:‘咸何人?’对曰:‘宰相岩亲吏也。’

帝怒,斥蟠叟,自是人无敢言。

咸乃与郭筹者相依倚为奸,岩不甚制,军中惟边将 军、郭司马尔,妄给与以结士心。

尝阅武都场,咸、筹莅之,其议事以书相示则焚之,军中惊,以有异图,恟恟,遂闻京师。

岩坐是徙荆南节度使,道贬新州刺史,至江陵,免官,流儋州,籍入其家。

岩体貌伟丽,美须髯,至江陵两昔皆白。

捕诛 咸、筹等。

岩至新州,诏赐死,剔取喉,上有司。

或言岩尝密请‘三品以上得罪诛 殛,剔取喉验其已死’。

俄而自及。

保衡者,京兆人,字蕴用。

父悫,宣宗时,终武昌军节度使。

保衡,咸通中, 以右拾遗尚同昌公主,迁起居郎、驸马都尉。

主,郭淑妃所生,懿宗所爱,而妃有 宠,故恩礼最异,悉宫中珍玩资予之。

俄历翰林学士承旨,以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自尚主至是裁再期。

又进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

性浮浅,既恃恩据权,以嫌爱自肆,所悦即擢,不悦挤之。

保衡举进士王鐸第, 于籍、萧遘与同升,以尝薄于己,皆见斥。

逐杨收,倾路岩,人益畏之。

主薨,而 宠遇不衰。

僖宗立,进司徒。

俄为怨家白发阴罪,贬贺州刺史,再贬澄迈令,遂赐 死。

弟保乂,自兵部侍郎贬宾州司户参军。

而刘瞻等坐主薨见贬者,偕复起。

卢携,字子升,其先本范阳,世居郑。

擢进士第,被辟浙东府。

入朝为右拾遗, 历台省,累进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

乾符五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俄拜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弘文馆大学士。

携姿陋而语不正,与郑畋俱李翱甥,同位宰相, 然所处议多驳。

初,王仙芝起河南,携表宋威、齐克让、曾衮皆善将,为招讨使。

及威杀尚君长,贼炽结,益不制,乃以王鐸镇荆南,为诸道都统。

携不悦。

是时,黄巢已破广州,势张甚,表求天平节度使,诏宰相百官议。

携素厚高骈,属令立功,乃固不可巢请,又欲激巢使战而败鐸,因授率府率。

又徇骈与南诏和亲,与畋争,相恨詈,繇是罢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俄为兵部尚书。

会骈将张璘破贼,帝复召携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及鐸失守,以骈代之,即按关东诸将为鐸、畋所任者,悉易置。

内倚田令孜,而外寄戎政于骈,与夺惟所爱恶。

后病风足蹇,神智瞑塞,事多决于亲吏杨温、李脩,贿赂显行。

及巢破淮南,璘战死,忠武兵乱,天下危惧,人皆咎携,始下诏以巢为天平节度使。

诏下,贼已破潼关。

明日,以太子宾客罢,分司东都,是夜仰药死。

巢入京师,棺磔尸于长安市。

子晏,天祐初为河南尉,柳璨杀之。

赞曰:卢携之败王鐸,私高骈,贼遂卷咸、镐而西,易若举毛,可谓朝无人焉。

唐将亡,携为之鸱枭,宜天之假手于贼而磔其枯胔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一百零九-译文

马植,字存之,是凤州刺史马勋的儿子。考中进士后,又通过制策科考试,被任命为校书郎。从寿州团练副使开始,历经三次升迁,成为饶州刺史。在开成初年,他被任命为安南都护。他精通官务,用文雅的方式装饰他的政治手段,清静而不繁琐,使夷人感到便利和安心。羁縻的各个首领都来表示归顺,派子弟到府中,请求分配赋税和约束。马植上奏将武陆县设为陆州,并任命首领为刺史。不久之后,州部废弃的池塘又重新长出了珍珠。因为政绩突出,他被任命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后来调任黔中观察使。

会昌年间,他被召回朝廷,被任命为光禄卿,后来又升任大理寺卿。马植自认为在当时的名士中很有声望,但因为长期在外任职,回到朝廷后没有得到重要的官职,被宰相李德裕压制,内心充满怨恨。宣宗即位后,白敏中掌管国政,凡是不喜欢李德裕的人,都不被重用,因此马植以刑部侍郎的身份兼任诸道盐铁转运使,后来又调任户部,不久后晋升为中书侍郎。

最初,左军中尉马元贽最受皇帝宠信,被赐予通天犀带。马植与马元贽关系很好,甚至可以通晓彼此的辈分,马元贽将赐予他的带子送给了他。有一天在便殿觐见时,皇帝认出了他的带子,便询问马植,马植震惊恐惧,详细说明了情况,于是被免去职务,任命为天平军节度使。出发后,皇帝下令逮捕他的亲信官员,并将他们交给御史狱审理,查获了他们互相勾结的证据,马植被贬为常州刺史,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分管东都。后来又被任命为忠武、宣武节度使,最终去世。

最初,马植兼任集贤殿大学士,校理杨收与三院御史相遇,杨收不肯回避,朝长冯缄记录了他的随从侮辱他。马植生气,上奏说:“开元年间,丽正殿赐酒,大学士张说以下十八人不知道谁是第一个举杯的,张说以学士的德行为先,于是大家一起举杯。现在冯缄侮辱杨收,与大学士相等。请将他罢免。”中丞令狐綯引用旧例进行辩护,宣宗释放了他,并因此下令‘三馆学士不回避行台’,从马植开始。

杨收,字藏之,自称是隋朝越国公杨素的后代,世代居住在冯翊。他的父亲杨遗直,在德宗时期,因为上书朝廷,被任命为濠州录事参军,客死在姑苏。

杨收七岁时父亲去世,他像成人一样处理丧事。母亲长孙亲自教他经书,十三岁时就通晓了大义。他擅长写文章,所写的文章总是很出色,吴人称呼他为神童。很多乡里人来看他写诗,甚至压塌了他的篱笆。杨收嘲笑他们说:‘你们不是弱者,为什么要触我的篱笆?’他的话切中要害,类似这样。成年后,身高六尺二寸,面宽颐深,眉毛疏朗,寡言少笑,博学强记,对其他技艺也无所不通。他家非常贫穷,因为母亲信奉佛教,他从小就不吃肉。母亲约定:‘你考中进士后,才能吃肉。’

涔阳耕种时挖到一口古钟,高约一尺,杨收敲击它,说:‘这是姑洗角。’擦拭后,发现钟上有刻字,果然如此。他曾说:‘琴与黄钟、姑洗、无射三均相通,其他调式都是由此衍生出来的,就像藤萝附着在灌木上一样。’当时有位安涚,世人称他擅长弹琴,也懂得音律。杨收问他:‘五弦之外,还有哪两个弦?’安涚说:‘世人说这是周文王、周武王所增加的。’杨收问:‘你能弹奏《文王操》吗?’安涚就用黄钟作为宫音来演奏,用少商音回应大弦,杨收说:‘停下!按照你的说法,少商是武弦。那么文世怎么可能发出武声呢?’安涚非常惊讶,于是询问杨收对音乐的看法,杨收说:‘音乐已经失传很久了。上古时期,祭祀天地和宗庙都不使用商音。周人唱大吕、跳《云门》来等待天神,唱太蔟、跳《咸池》来等待地神。大吕和黄钟的结合,是阳声之首。而《云门》是黄帝的音乐;《咸池》是尧的音乐。不敢使用黄钟,而以太蔟为次。那么,祭祀天神时,以圜钟为宫音,黄钟为角音,太蔟为徵音,姑洗为羽音;祭祀地神时,以函钟为宫音,太蔟为角音,姑洗为徵音,南吕为羽音。最后不再使用商音和两个少音。因为商音刚烈,两个少音低沉,所以取其正音,裁减其繁杂。汉朝祭祀天神时使用商音,而宗庙不使用,因为鬼神害怕商音的刚烈。西京的儒生们被圜钟、函钟的说法所迷惑,所以从他们受命开始,郊祀、宗庙的音乐,只使用黄钟一个音阶。章帝时期,太常丞鲍业开始旋转十二律。旋转宫以七声为音阶,音阶,就是韵。古时候没有韵字,就像说一个韵的音。开始时以某个律为宫音,某个律为商音,某个律为角音,某个律为徵音,某个律为羽音,某个律为少宫音,某个律为少徵音,也称为‘变’,称为‘比’。一个音阶形成后,五声成为其节奏和族类,这就是旋转宫。’然后取律按顺序展示给安涚看。安涚当时七十多岁,以为从未听说过,而杨收还未成年。

因为哥哥尚未做官,杨收不肯参加进士考试。哥哥卸任后,他才进入京城。第二年,他考中进士,杜悰上表推荐他担任淮南推官。杜悰担任度支,后来又领度支,又节度剑南东西川,杨收随府三次升迁。宰相马植上表推荐他担任渭南尉、集贤校理,讨论补充监察御史。杨收因为刚刚从外地调任,认为不合时宜,坚决辞让。马植感叹赞美,才作罢。后来他又成为杜悰节度府的判官。蜀地有可县,位于巂州西南,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可以灌溉水稻。有人告诉杜悰计划兴修屯田,节省转运费用,满足边防士兵的需求,杜悰准备接受这个建议,杨收说:‘田地可以开垦,士兵却无法招募。而且这个地方正处于蛮族边境,本来就不是中原地区。现在如果调集西南的士兵去耕种,那么姚、巂的兵力就会减少,蛮族会趁机进攻。如果调集士兵抵御蛮族,那么百姓和士兵都会疲惫。即使能够丰收,蛮族如果长驱直入,这实际上是资助了敌人的粮食,这符合国家利益吗?’于是杜悰放弃了这个计划。

最初,周墀罢免宰相,担任东川节度使,上表推荐他的弟弟周严担任掌书记。不久后,周墀去世,杜悰聘请周严担任观察使判官,兄弟俩都在幕府任职。不久后,杨收从浙西判官晋升为监察御史,而周严也从西川调任,兄弟俩都在朝廷任职,世人以他们的友情为荣。因为精通礼仪学,杨收被任命为太常博士,而周严也从扬州召回,被任命为监察御使。杨收因此建议:‘汉朝的制度,总管群官而听政称为省,分派事务而专门治理称为寺。太常,就是分派事务而专门治理的,用来藏天子之旗常。现在旗常因为车饰归属太仆,这不是正确的。’还没来得及实施,因为母亲去世而免职。服丧期满后,从淮南崔铉府任支使。回来后,被任命为侍御史。夏侯孜以宰相的身份兼任度支,邀请他担任判度支。后来调任长安令。

懿宗时期,他被提升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以中书侍郎的身份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初,南蛮自从大中年间以来,火烧邕州,掠夺交趾,征调华人去驻守,有十七人死于瘴气,战事没有取得成果,蛮族的势力更加猖獗。杨收建议在豫章招募三万士兵,设立镇南军来抵抗蛮族。全部训练士兵使用踏张弩,战斗时必须装满弓弦,蛮族无法抵挡。他还建议用船运送粮食到南海。皇帝赞赏他的功绩,晋升他为尚书右仆射,封为晋阳县男。

既益贵,稍自盛满,为夸侈,门吏童客倚为奸。

中尉杨玄价得君,而收与之厚,收之相,玄价实左右之;乃招四方赇饷数千诿收,不能从,玄价以负己,大恚,阴加毁短。

知政凡五年,罢为宣歙观察使,不敢当两使禀料,但受刺史俸,留公藏钱七百万。

韦保衡又劾收前用严譔为江西节度使,受谢百万,及它隐盗。

明年,贬端州司马。吏具大舟以须,收不从,曰:‘方谪去,可乎?’以二小舸趋官。

又明年,流驩州,俄诏内养追赐死。

收得诏,谢曰:‘辅政无状,固宜死。今独一弟严以奉先人之祀,使者能假须臾使秉笔乎?’使者从之。

收自作书谢天子,丐弟严死,奉先臣后。

以书授使者,即仰鸩死。

帝见书恻然,乃宥严,坐收流死者十一人。

后三年,诏追雪其辜,复官爵。

子钜、鏻。

钜,乾宁初为翰林学士,从入洛,终散骑常侍。

鏻至户部尚书。

收兄发,字至之。登进士,又中拔萃,累官左司郎中。

宣宗追加顺、宪二宗尊号,有司议改造庙主,署新谥,诏百官议。

发与都官郎中卢搏以为改作主,求古无文,执不可。

知礼者韪之。

改太常少卿,为苏州刺史,治以恭长慈幼为先。

徙福建观察使,又以能政闻。

朝廷意有治剧才,拜岭南节度使。

承前宽弛,发操下刚严,军遂怨,起为乱,囚传舍,贬婺州刺史。

假,字仁之,仕终常州刺史。

收与昆弟护丧葬偃师,会者千人。

严,字凛之,举进士。

时王起选士三十人,而杨知至、窦缄、源重、郑朴及严五人皆世胄,起以闻,诏独收严。

累迁至工部侍郎、翰林学士。

收知政,请补外,拜浙东观察使。

收贬,严亦斥为邵州刺史,徙吉王傅。

乾符中,以兵部侍郎判度支,卒。

子涉、注。

涉,昭宗时,仕至吏部侍郎。

哀帝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为人端重有礼法。

方贼臣陵慢,王室残荡,贤人多罹患。

涉受命,与家人泣,语其子凝式曰:‘世道方极,吾婴网罗不能去,将重不幸,祸且累汝。’

然以谦靖,终免于祸。

注为翰林学士。

涉已相,辞内职,为户部侍郎。

路岩,字鲁瞻,魏州冠氏人。

父群,字正夫,通经术,善属文。

性志纯洁,亲没,终身不肉食。

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文宗优遇之。

居循循谦饬,若不在势位者。

所与交,虽褐衣之贱,待以礼,始终一节。

岩幼惠敏过人,及进士第,父时故人在方镇者交辟之,久乃答。

懿宗咸通初,自屯田员外郎入翰林为学士,以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年三十六。

居位八岁,进至尚书左仆射。

于是王政秕僻,宰相得用事。

岩顾天子荒暗,且以政委己,乃通赂遗,奢肆不法。

俄与韦保衡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既权侔则争,故与保衡还相恶。

俄罢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承蛮盗边后,岩力拊循,置定边军于邛州,扼大度,治故关,取坛丁子弟教击刺,使补屯籍,由是西山八国来朝。

以劳迁兼中书令,封魏国公。

始,为相时,委事亲吏边咸。

会至德令陈蟠叟奏书愿请间言财利,帝召见,则曰:‘臣愿破边咸家,可佐军兴。’

帝问:‘咸何人?’对曰:‘宰相岩亲吏也。’帝怒,斥蟠叟,自是人无敢言。

咸乃与郭筹者相依倚为奸,岩不甚制,军中惟边将军、郭司马尔,妄给与以结士心。

尝阅武都场,咸、筹莅之,其议事以书相示则焚之,军中惊,以有异图,恟恟,遂闻京师。

岩坐是徙荆南节度使,道贬新州刺史,至江陵,免官,流儋州,籍入其家。

岩体貌伟丽,美须髯,至江陵两昔皆白。

捕诛咸、筹等。

岩至新州,诏赐死,剔取喉,上有司。

或言岩尝密请‘三品以上得罪诛戮,剔取喉验其已死’。

俄而自及。

保衡者,京兆人,字蕴用。

父悫,宣宗时,终武昌军节度使。

保衡,咸通中,以右拾遗尚同昌公主,迁起居郎、驸马都尉。

主,郭淑妃所生,懿宗所爱,而妃有宠,故恩礼最异,悉宫中珍玩资予之。

俄历翰林学士承旨,以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自尚主至是裁再期。

又进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

性浮浅,既恃恩据权,以嫌爱自肆,所悦即擢,不悦挤之。

保衡举进士王鐸第,于籍、萧遘与同升,以尝薄于己,皆见斥。

逐杨收,倾路岩,人益畏之。

主薨,而宠遇不衰。

僖宗立,进司徒。

俄为怨家白发阴罪,贬贺州刺史,再贬澄迈令,遂赐死。

弟保乂,自兵部侍郎贬宾州司户参军。

而刘瞻等坐主薨见贬者,偕复起。

卢携,字子升,其先本范阳,世居郑。

擢进士第,被辟浙东府。

入朝为右拾遗,历台省,累进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

乾符五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俄拜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弘文馆大学士。

携姿陋而语不正,与郑畋俱李翱甥,同位宰相,然所处议多驳。

起初,王仙芝在河南起兵,带着宋威、齐克让、曾衮等人,都是善于用兵的将领,担任招讨使。等到宋威杀害了尚君长,贼寇势力更加猖獗,难以控制,于是任命王鐸镇守荆南,担任各道都统。王鐸对此感到不悦。

这时,黄巢已经攻破广州,势力非常嚣张,上表请求担任天平节度使,皇帝下诏让宰相和百官商议。卢携与高骈关系很好,高骈希望他能立功,于是卢携坚决不同意黄巢的请求,还想激怒黄巢使其出战并击败王鐸,因此授予黄巢率府率的职位。又派高骈与南诏和亲,与畋争斗,相互仇恨,因此被免去太子宾客的职务,分司东都。

不久后,卢携担任兵部尚书。恰逢高骈的将领张璘击败贼寇,皇帝再次召回卢携,任命他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等到王鐸失守,用高骈取代他,于是审查关东各路将领,将王鐸、畋所任用的将领全部更换。卢携在内依赖田令孜,在外将军事委托给高骈,一切赏罚都由他个人喜好决定。

后来卢携因风痹病脚跛,神智不清,事务多由亲信杨温、李脩决定,贿赂行为公然进行。等到黄巢攻破淮南,张璘战死,忠武军发生兵变,天下陷入危机,人们都责怪卢携,皇帝才开始下诏任命黄巢为天平节度使。诏书下达时,贼寇已经攻破潼关。第二天,卢携被免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当天晚上服毒自尽。黄巢进入京师,将卢携的尸体公开示众。

他的儿子卢晏,在天祐初年担任河南尉,被柳璨杀害。

赞曰:卢携败王鐸,偏袒高骈,贼寇于是席卷咸、镐向西,如同举起羽毛一样容易,可以说是朝廷无人可用。唐朝将要灭亡,卢携成为了唐的祸害,上天借助贼寇之手,将其尸体公开示众,也是天意所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一百零九-注解

马植:马植是唐代的一位官员,字存之,凤州刺史马勋的儿子。他在唐代官至光禄卿、大理寺卿,后因政治斗争被贬。

进士: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通过此考试的人称为进士,是进入官场的重要途径。

制策科: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科目,主要测试应试者的政治见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书郎:唐代官职,负责校对书籍,是文职官员。

寿州团练副使:唐代官职,负责军事训练和管理。

饶州刺史:唐代官职,为一州的行政长官。

安南都护:唐代官职,负责管理安南(今越南北部)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羁縻:古代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管理方式,即通过羁縻首领来间接管理。

光禄卿:唐代官职,掌管宫廷膳食。

大理寺:唐代官职,负责审理重大案件。

马元贽:唐代宦官,因得皇帝宠信而权势熏天。

通天犀带:古代贵族佩戴的腰带,用通天犀制成,表示身份尊贵。

开元中: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大约是公元713年至741年。

丽正殿:唐代宫殿名,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集贤殿大学士:唐代官职,负责编纂书籍,是文职官员。

三院御史:唐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吏。

冯翊:古代地名,今陕西省一带。

遗直:杨收的父亲,曾任濠州录事参军。

姑苏:古代地名,今江苏省苏州市。

神童:指智力超常的儿童。

吴人:指吴地(今江苏、浙江一带)的人。

黄钟:古代音律中的音名,为十二律之首。

姑洗:古代音律中的音名,与黄钟、无射并称三均。

无射:古代音律中的音名,与黄钟、姑洗并称三均。

罗茑附灌木:比喻音乐中的音律关系。

周文、武二王:指周文王和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

大吕:古代音律中的音名,与黄钟合称为阳声之首。

云门:黄帝时期的乐舞。

咸池:尧时期的乐舞。

圜钟:古代音律中的音名,用于祭祀天。

函钟:古代音律中的音名,用于祭祀地。

南吕:古代音律中的音名,用于祭祀地。

少商:古代音律中的音名,为商音的一种。

宗庙:古代祭祀祖先的场所。

汉制:指汉朝的制度。

西京:指西汉的都城长安。

旋宫:古代音乐理论,指以七声为均,以某律为宫,其他律为角、徵、羽等。

变:古代音乐理论,指旋宫中的变化。

比:古代音乐理论,指旋宫中的比较。

案:古代官职,负责处理某项事务。

度支:唐代官职,负责财政。

剑南东西川:唐代地区名,指剑南道的东西两川。

观察使:唐代官职,负责监察地方官吏。

太常博士:唐代官职,负责太常寺的学术事务。

省: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国家大事。

寺: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某项具体事务。

太仆:唐代官职,负责宫廷车马。

车饰:古代车马上的装饰。

度支案:唐代官职,负责度支事务。

长安令:唐代官职,负责长安城的行政事务。

中书舍人:唐代官职,负责中书省的文书处理。

翰林学士承旨:古代官名,翰林学士的副手。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古代官名,相当于宰相。

邕州:唐代州名,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交趾:古代地名,今越南北部。

豫章:唐代州名,今江西省南昌市。

镇南军:唐代军队名,负责抵御南蛮。

蹋张:一种战术,指用脚踏张开的弓弦。

南海:古代地名,指今中国南海地区。

尚书右仆射:唐代官职,负责尚书省的行政事务。

益贵:指地位日益显贵,指人逐渐得到重视和提升。

夸侈:奢侈、夸耀,指过分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地位。

门吏童客:指门下的仆役和宾客。

奸:指做坏事,此处指他们利用职务之便做不正当的事情。

中尉:古代官名,掌管宫廷警卫。

杨玄价:人名,曾任中尉。

君:指被提拔的人物。

收之相:收为相,指杨玄价提拔收为宰相。

玄价实左右之:玄价实际上左右着收,指他操纵收的权力。

赇饷:贿赂。

诿收:推卸责任给收。

恚:愤怒。

毁短:诽谤、中伤。

宣歙观察使:古代官名,负责宣州和歙州的监察和治理。

禀料:古代官府对地方征收的物资。

公藏钱:官府的公共收入。

严譔:人名,曾任江西节度使。

谢:贿赂。

隐盗:暗中盗窃。

端州司马:古代官名,负责端州的行政和司法。

流驩州:古代州名,指流放的地方。

内养:宫廷中的侍从。

鸩:用毒酒或毒药杀人。

翰林学士:古代官名,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和文章。

散骑常侍:古代官名,负责皇帝的顾问和随从。

户部尚书:古代官名,负责国家财政。

拔萃:选拔优秀人才。

左司郎中:古代官名,负责尚书省的左司事务。

太常少卿:古代官名,负责太常寺的事务。

苏州刺史:古代官名,负责苏州的行政和司法。

福建观察使:古代官名,负责福建的监察和治理。

岭南节度使:古代官名,负责岭南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传舍:古代官名,指传递文书的地方。

婺州刺史:古代官名,负责婺州的行政和司法。

常州刺史:古代官名,负责常州的行政和司法。

偃师:地名,今属河南省。

世胄:世家大族的后代。

工部侍郎:古代官名,负责工部的事务。

浙东观察使:古代官名,负责浙东地区的监察和治理。

邵州刺史:古代官名,负责邵州的行政和司法。

吉王傅:古代官名,负责吉王的顾问。

昭宗:唐朝皇帝,名李晔。

哀帝:唐朝皇帝,名李柷。

端重有礼法:端正稳重,有礼貌和规矩。

陵慢:傲慢无礼。

方镇:地方军事和政治的行政区域。

屯田员外郎:古代官名,负责屯田事务。

尚书左仆射:古代官名,尚书省的副职。

牛头阿旁:比喻阴险恶毒的人。

剑南西川节度使:古代官名,负责剑南西川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邛州:地名,今属四川省。

大度:地名,今属四川省。

故关:古代关口。

坛丁子弟:指在坛丁(古代军役制度)中服役的子弟。

屯籍:军籍。

德令:古代官名,负责德政事务。

破家:指破坏家庭。

边咸:人名,曾任宰相岩的亲信。

郭筹:人名,曾任宰相岩的亲信。

荆南节度使:古代官名,负责荆南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新州刺史:古代官名,负责新州的行政和司法。

江陵:地名,今属湖北省。

籍入其家:抄没其家产。

剔取喉:割喉。

喉上:喉咙上。

三品以上:指三品以上的官员。

贬贺州刺史:被贬为贺州刺史。

澄迈令:被贬为澄迈县令。

司徒:古代官名,三公之一,位高权重。

兵部侍郎:古代官名,负责兵部的事务。

宾州司户参军:古代官名,负责宾州的户籍和司法。

范阳:地名,今属河北省。

郑畋:人名,曾任宰相。

李翱:人名,唐代文学家。

驳:反对,不认同。

王仙芝:唐朝末年起义军领袖,曾在河南起事。

宋威:唐朝将领,曾为王仙芝所携,后因杀尚君长而被王仙芝所杀。

齐克让:唐朝将领,王仙芝起事时携带的将领之一。

曾衮:唐朝将领,王仙芝起事时携带的将领之一。

善将:擅长指挥作战的将领。

招讨使:古代官职,负责招募和讨伐叛乱。

王鐸:唐朝将领,曾镇守荆南,后因失守被免职。

荆南: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湖北省南部。

诸道都统: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多个道(地方行政区域)。

黄巢:唐朝末年起义军领袖,曾攻破广州,势力强大。

天平节度使: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天平道(地方行政区域)。

诏宰相百官议:皇帝下诏,让宰相和百官讨论。

高骈:唐朝将领,曾任天平节度使,与卢携关系密切。

属令立功:指高骈被要求立功。

率府率:古代官职,负责率领军队。

南诏:古代民族,位于今天的云南省。

畋:古代官职,负责狩猎。

太子宾客:古代官职,太子属官,负责宾客接待等事务。

分司东都:被分配到东都(洛阳)任职。

兵部尚书:古代官职,负责兵部事务。

会骈将张璘破贼:指高骈的将领张璘打败了叛军。

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古代官职,皇帝的近臣,参与朝政。

关东诸将:指关东地区的将领。

悉易置:全部更换。

田令孜:唐朝宦官,权势很大。

戎政:军事政治。

病风足蹇:患有中风,行走不便。

神智瞑塞:神志不清,思维混乱。

亲吏:亲近的官员。

杨温:卢携的亲信。

李脩:卢携的亲信。

贿赂显行:公开进行贿赂。

淮南:古代地名,指现在的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北部。

潼关:古代关隘,位于陕西省潼关县。

咸、镐:古代地名,咸指咸阳,镐指长安,均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一百零九-评注

初,王仙芝起河南,携表宋威、齐克让、曾衮皆善将,为招讨使。

此句描述了王仙芝在河南起事,并携带着宋威、齐克让、曾衮等优秀的将领,担任招讨使。这里的‘起’字描绘了起义的突然性和爆发力,‘携’字则展现了王仙芝在起事之初就具备的领袖才能和用人之道。

及威杀尚君长,贼炽结,益不制,乃以王鐸镇荆南,为诸道都统。

此句中,‘及’字表示时间上的延续,‘威杀尚君长’描绘了宋威的果断和勇敢,‘贼炽结’则表现了叛军势力的猖獗。‘乃以王鐸镇荆南’表明了朝廷对于叛军势力的无奈应对,派遣王鐸镇守荆南,以图稳定局势。

携不悦。

‘携不悦’三字简洁而深刻,表现了卢携对于朝廷派王鐸镇守荆南的不满,暗示了朝廷内部对于如何应对叛军的不同意见。

是时,黄巢已破广州,势张甚,表求天平节度使,诏宰相百官议。

此句中,‘是时’二字点明了时间背景,‘黄巢已破广州’展现了黄巢起义军的强大攻势,‘表求天平节度使’则反映了黄巢对朝廷的挑战和威胁。

携素厚高骈,属令立功,乃固不可巢请,又欲激巢使战而败鐸,因授率府率。

‘携素厚高骈’揭示了卢携与高骈的关系,‘属令立功’则表明了卢携对高骈的期望。‘固不可巢请’和‘欲激巢使战而败鐸’则反映了卢携在处理叛军问题上的策略和手段。

又徇骈与南诏和亲,与畋争,相恨詈,繇是罢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此句描述了卢携在处理与南诏的关系以及与畋争斗中的失败,最终被罢免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表现了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和权力斗争。

俄为兵部尚书。

‘俄’字表示时间上的短暂,‘为兵部尚书’则表明了卢携在政治生涯中的起伏和转变。

会骈将张璘破贼,帝复召携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此句中,‘会’字表示时机,‘骈将张璘破贼’展现了张璘的英勇和战功,‘帝复召携’则表明了朝廷对于卢携的重新启用。

及鐸失守,以骈代之,即按关东诸将为鐸、畋所任者,悉易置。

此句描述了王鐸失守后,朝廷以高骈代之,并对关东诸将进行了调整,反映了朝廷在处理军事问题上的果断和调整。

内倚田令孜,而外寄戎政于骈,与夺惟所爱恶。

‘内倚田令孜’和‘外寄戎政于骈’揭示了朝廷内部的权力分配和决策机制,‘与夺惟所爱恶’则表现了朝廷决策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后病风足蹇,神智瞑塞,事多决于亲吏杨温、李脩,贿赂显行。

此句描述了卢携晚年的身体状况和权力衰落,‘事多决于亲吏’则反映了朝廷决策的腐败和权力的滥用。

及巢破淮南,璘战死,忠武兵乱,天下危惧,人皆咎携,始下诏以巢为天平节度使。

此句中,‘及巢破淮南’和‘璘战死’展现了黄巢起义军的强大攻势和朝廷的无力应对,‘人皆咎携’则反映了卢携在朝廷中的孤立无援。

诏下,贼已破潼关。

‘诏下’和‘贼已破潼关’表现了朝廷在应对叛军问题上的被动和无力。

明日,以太子宾客罢,分司东都,是夜仰药死。

此句描述了卢携在朝廷中的失败和最终的结局,‘仰药死’则反映了卢携的绝望和无奈。

巢入京师,棺磔尸于长安市。

此句描绘了黄巢进入京师后的暴行,‘棺磔尸’则表现了黄巢对于卢携的残酷报复。

子晏,天祐初为河南尉,柳璨杀之。

此句描述了卢携的子孙后代在唐朝灭亡后的遭遇,‘柳璨杀之’则反映了唐朝末年的混乱和残酷。

赞曰:卢携之败王鐸,私高骈,贼遂卷咸、镐而西,易若举毛,可谓朝无人焉。

此句是对卢携一生的总结和评价,‘私高骈’和‘贼遂卷咸、镐而西’揭示了卢携在政治上的短视和错误,‘朝无人焉’则表现了朝廷在卢携时期的衰败和无力。

唐将亡,携为之鸱枭,宜天之假手于贼而磔其枯胔也。

此句是对卢携一生的最终评价,‘唐将亡’和‘携为之鸱枭’揭示了卢携在唐朝灭亡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宜天之假手于贼而磔其枯胔也’则表现了卢携在历史进程中的悲剧和无奈。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一百零九》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10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