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魏收(505年—572年),北齐史学家。他主持编撰了《魏书》。
年代:北齐(6世纪)。
内容简要:共114卷,记载了北魏的历史。书中详细记录了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是研究北朝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帝纪-卷五-原文
高宗纪
高宗文成皇帝,讳浚,恭宗景穆皇帝之长子也。母曰闾氏。真君元年六月生于 东宫。帝少聪达,世祖爱之,常置左右,号世嫡皇孙。年五岁,世祖北巡,帝从在 后,逢虏帅桎一奴欲加其罚。帝谓之曰:“奴今遭我,汝宜释之。”帅奉命解缚。 世祖闻之,曰:“此兒虽小,欲以天子自处。”意奇之。既长,风格异常,每有大 政,常参决可否。正平二年十月戊申,即皇帝位于永安前殿,大赦,改年。
兴安元年冬十月,以骠骑大将军元寿乐为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 尚书长孙渴侯为尚书令,加仪同三司。十有一月丙子,二人争权,并赐死。癸未, 广阳王建薨,临淮王谭薨。甲申,皇妣薨。太尉张黎、司徒古弼,以议不合旨,黜 为外都大官。平南将军、宋子侯周忸进爵乐陵王,南部尚书、章安子陆丽为平原王, 文武各加位一等。壬寅,追尊景穆太子为景穆皇帝,皇妣为恭皇后;尊保母常氏为 保太后。陇西屠各王景文叛,诏统万镇将、南阳王惠寿讨平之。十有二月戊申,祔 葬恭皇后于金陵。乙卯,初复佛法。丁巳,以乐陵王周忸为太尉,平原王陆丽为司 徒,镇西将军杜元宝为司空。保达、沙猎国各遣使朝献。戊寅,建业公陆俟进爵东 平王,广平公杜遗进爵为王。癸亥,诏以营州蝗开仓赈恤。甲子,太尉、乐陵王周 忸有罪,赐死。濮阳公闾若文进爵为王。
二年春正月辛巳,司空杜元宝进爵京兆王。广平王杜遗薨。尚书仆射、东安公 刘尼进爵为王。封建宁王崇子丽为济南王。癸未,诏与民杂调十五。丙戌,尚书、 西平公源贺进爵为王。
二月己未,司空、京兆王杜元宝谋反,伏诛;建宁王崇、崇子济南王丽为元宝 所引,各赐死。乙丑,发京师五千人穿天渊池。是月,刘义隆子勋杀其父而自立。 三月壬午,尊保太后为皇太后。安丰公闾虎皮进爵为河间王。乙未,疏勒国遣使朝 献。夏五月乙酉,行幸崞山。辛卯,还宫。是月,刘劭弟骏杀劭而自立。闰月乙亥, 太皇太后赫连氏崩。
秋七月辛亥,行幸阴山。濮阳王闾若文,征西大将军、永昌王仁谋反。乙丑, 赐仁死于长安,若文伏诛。己巳,车驾还宫。是月,筑马射台于南郊。八月辛未, 渴槃陀国遣使朝贡。戊戌,诏曰:“朕以眇身,纂承大业,惧不能宣慈惠和,宁济 万宇,夙夜兢兢,若临渊谷。然即位以来,百姓晏安,风雨顺序,边方无事,众瑞 兼呈,不可称数。又于苑内获方寸玉印,其文曰‘子孙长寿’。群公卿士咸曰‘休 哉’!岂朕一人克臻斯应,实由天地祖宗降祐之所致也。思与兆庶共兹嘉庆,其令 民大酺三日,诸殊死已下各降罪一等。”九月壬子,阅武于南郊。冬十有一月辛酉, 行幸信都、中山,观察风俗。十有二月,诛河间鄚民为贼盗者,男年十五以下为生 口,班赐从臣各有差。甲午,车驾还宫。库莫奚、契丹、罽宾等十余国各遣使朝贡。 复北平公长孙敦王爵。
兴光元年春正月乙丑,以侍中、河南公伊馛为司空。二月甲午,帝至道坛,登 受图箓;礼毕,曲赦京师,班赏各有差。夏六月丙寅,行幸阴山。
秋七月庚子,皇子弘生。辛丑,大赦,改年。八月甲戌,赵王深薨。乙亥,车 驾还宫。乙丑,皇叔虎头、龙头薨。九月庚申,库莫奚国献名马,有一角,状如麟。 是月,闭都城门,大索三日,获奸人亡命数百人。冬十有一月,北镇将房杖击蠕蠕, 虏其将豆浑与句等,获马千余匹。戊戌,行幸中山,遂幸信都。十有二月丙子,还 幸灵丘,至温泉宫。庚辰,车驾还宫。出于、叱万单国各遣使朝献。
太安元年春正月辛酉,奉世祖、恭宗神主于太庙。车骑大将军、乐平王拔有罪, 赐死。二月癸未,武昌王提薨。三月己亥,诏曰:“今始奉世祖、恭宗神主于太庙, 又于西苑遍秩群神。朕以大庆飨赐百僚,而犯罪之人独即刑戮,非所以子育群生, 矜及众庶。夫圣人之教,自近及远。是以周文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家邦。化 苟从近,恩亦宜然。其曲赦京师死囚已下。”夏六月壬戌,诏名皇子曰弘,曲赦京 城,改年。癸酉,诏曰:“夫为治者,因宜以设官,举贤以任职,故上下和平,民 无怨谤。若官非其人,奸邪在位,则政教陵迟,至于凋薄。思明黜陟,以隆治道。 今遣尚书穆伏真等三十人,巡行州郡,观察风俗。入其境,农不垦殖,田亩多荒, 则徭役不时,废于力也;耆老饭蔬食,少壮无衣褐,则聚敛烦数,匮于财也;闾里 空虚,民多流散,则绥导无方,疏于恩也;盗贼公行,劫夺不息,则威禁不设,失 于刑也;众谤并兴,大小嗟怨,善人隐伏,佞邪当途,则为法混淆,昏于政也。诸 如此比,黜而戮之。善于政者,褒而赏之。其有阿枉不能自申,听诣使告状,使者 检治。若信清能,众所称美,诬告以求直,反其罪。使者受财,断察不平,听诣公 车上诉。其不孝父母,不顺尊长,为吏奸暴,及为盗贼,各具以名上。其容隐者, 以所匿之罪罪之。”是月,遮逸国遣使朝贡。戊寅,帝畋于犊倪山。甲申,还宫。
秋七月丙辰,行幸河西。八月丁亥,车驾还宫。
冬十月,波斯、疏勒国并遣使朝贡。庚午,以辽西公常英为太宰,进爵为王。
二年春正月乙卯,立皇后冯氏。
山,高四百余丈。乃诏群官仰射山峰,无能逾者。帝弯弧发矢, 出山三十余丈,过山南二百二十步,遂刊石勒铭。是月,发并、肆州五千人治河西 猎道。辛巳,舆驾还宫。
夏四月乙未,侍中、征东大将军、河东王闾毗薨。五月癸未,诏南部尚书黄卢 头、李敷等考课诸州。
秋七月戊寅,封皇弟小新成为济阴王,加征东大将军,镇平原;天赐为汝阴王, 加征南大将军,镇虎牢;万寿为乐浪王,加征北大将军,镇和龙;洛侯为广平王。 壬午,行巡山北。八月戊辰,波斯国遣使朝献。丁丑,舆驾还宫。
冬十月,诏假员外散骑常侍游明根、员外郎昌邑侯和天德使于刘骏。博陵之深 泽、章武之束州,盗杀县令,州军讨平之。广平王洛侯薨。
三年春正月壬午,以车骑大将军、东郡公乙浑为太原王。癸未,乐浪王万寿薨。 二月癸酉,畋于崞山,遂观渔于旋鸿池。三月甲申,刘骏遣使朝贡。高丽。蓰王、 契啮、思厌于师、疏勒、石那、悉居半、渴槃陀诸国各遣使朝献。夏六月庚申,行 幸阴山。诏将军陆真讨雍州叛氐仇傉檀等,平之。秋七月壬寅,幸河西。九月壬辰, 征西大将军、常山王素薨。
冬十月丙辰,诏曰:“朕承洪绪,统御万国,垂拱南面,委政群司,欲缉熙治 道,以致宁一。夫三代之隆,莫不崇尚年齿。今选举之官,多不以次,令班白处后, 晚进居先。岂所谓彝伦攸叙者也!诸曹选补,宜各先尽劳旧才能。”是月,诏员外 散骑常侍游明根,员外郎、昌邑侯和天德使于刘骏。十有一月壬寅,舆驾还宫。十 有二月乙卯,制战陈之法十有余条。因大傩耀兵,有飞龙、腾蛇、鱼丽之变,以示 威武。戊午,零陵王闾拔薨。
四年春三月乙未。赐京师民年七十以上太官厨食,以终其年。皇子胡仁薨,追 封乐陵王。乙巳,诏曰:“朕宪章旧典,分职设官,欲令敷扬治化,缉熙庶绩。然 在职之人,皆蒙显擢,委以事任,当厉己竭诚,务省徭役,使兵民优逸,家给人赡。 今内外诸司、州镇守宰,侵使兵民,劳役非一。自今擅有召役,逼雇不程,皆论同 枉法。”
夏四月癸亥,上幸西苑,亲射虎三头。五月壬辰,侍中、渔阳王尉眷薨。壬寅, 行幸阴山。
秋七月壬午,诏曰:“朕每岁以秋日闲月,命群官讲武平壤。所幸之处,必立 宫坛,糜费之功,劳损非一。宜仍旧贯,何必改作也。”八月丙寅,遂畋于河西。 诏曰:“朕顺时畋猎,而从官杀获过度,既殚禽兽,乖不合围之义。其敕从官及典 围将校,自今已后,不听滥杀。其畋获皮肉,别自颁赍。”壬申,诏曰:“前以民 遭饥寒,不自存济,有卖鬻男女者,尽仰还其家。或因缘势力,或私行请托,共相 通容,不时检校,令良家子息仍为奴婢。今仰精究,不听取赎,有犯加罪。若仍不 检还,听其父兄上诉,以掠人论。”九月辛巳,车驾还宫。
冬十月,以定、相二州霣霜杀稼,免民田租。是月,诏员外散骑常侍游明根, 骁骑将军、昌邑子娄内近,宁朔将军、襄平子李五鳞使于刘骏。十有二月辛丑,诏 曰:“名位不同,礼亦异数,所以殊等级,示轨仪。今丧葬嫁娶,大礼未备,贵势 豪富,越度奢靡,非所谓式昭典宪者也。有司可为之条格,使贵贱有章,上下咸序, 著之于令。”壬寅,诏曰:“夫婚姻者,人道之始。是以夫妇之义,三纲之首;礼 之重者,莫过于斯。尊卑高下,宜令区别。然中代以来,贵族之门多不率法。或贪 利财贿,或因缘私好,在于苟合,无所选择,令贵贱不分,巨细同贯,尘秽清化, 亏损人伦,将何以宣示典谟,垂之来裔。今制皇族、师傅、王公侯伯及士民之家, 不得与百工、伎巧、卑姓为婚,犯者加罪。”
五年春正月丁亥,封皇弟云为任城王。二月,诏以州镇十四去岁虫、水,开仓 赈恤。
夏四月癸卯,顿丘公李峻,进爵为王。闰月戊子,帝以旱故,减膳责躬。是夜, 澍雨大降。
五月庚申,刘骏死,子子业僭立。六月丁亥,行幸阴山。
秋七月辛丑,北镇游军大破蠕蠕。壬寅,行幸河西。九月辛丑,车驾还宫。
冬十月,琅邪王司马楚之薨。十有二月,南秦王杨难当薨。吐呼罗国遣使朝献。
六年春正月丙申,大赦天下。二月丁丑,行幸楼烦宫。高丽、蓰王、对曼诸国 各遣使朝献。三月戊戌,相州刺史、西平郡王吐谷浑权薨。乙巳,车驾还宫。
夏四月,破洛那国献汗血马,普岚国献宝剑。五月癸卯,帝崩于太华殿,时年 二十六。六月丙寅,上尊谥曰文成皇帝,庙号高宗。八月,葬云中之金陵。
史臣曰:世祖经略四方,内颇虚耗。既而国衅时艰,朝野楚楚。高宗兴时消息, 静以镇之,养威布德,怀缉中外。自非机悟深裕,矜济为心,亦何能若此!可谓有 君人之度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帝纪-卷五-译文
高宗纪
高宗文成皇帝,名叫浚,是恭宗景穆皇帝的长子。母亲是闾氏。他在真君元年六月出生在东宫。高宗从小就聪明通达,世祖非常喜爱他,常常把他带在身边,称他为世嫡皇孙。五岁时,世祖北巡,高宗跟随在后,遇到一个虏帅要惩罚一个奴隶。高宗对虏帅说:“这个奴隶现在遇到了我,你应该放了他。”虏帅听从命令解开了奴隶的束缚。世祖听说后,说:“这孩子虽然小,却已经有了天子的气度。”对他非常赞赏。长大后,高宗的风格与众不同,每当有重大政事,他常常参与决策。正平二年十月戊申日,他在永安前殿即位为皇帝,大赦天下,改年号。
兴安元年冬十月,任命骠骑大将军元寿乐为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任命尚书长孙渴侯为尚书令,加仪同三司。十一月丙子日,两人争权,都被赐死。癸未日,广阳王建去世,临淮王谭去世。甲申日,皇妣去世。太尉张黎、司徒古弼因为议事不合皇帝旨意,被贬为外都大官。平南将军、宋子侯周忸晋升为乐陵王,南部尚书、章安子陆丽晋升为平原王,文武官员各晋升一级。壬寅日,追尊景穆太子为景穆皇帝,皇妣为恭皇后;尊保母常氏为保太后。陇西屠各王景文叛乱,诏令统万镇将、南阳王惠寿讨伐平定。十二月戊申日,将恭皇后祔葬于金陵。乙卯日,恢复佛法。丁巳日,任命乐陵王周忸为太尉,平原王陆丽为司徒,镇西将军杜元宝为司空。保达、沙猎国各自派遣使者来朝献贡。戊寅日,建业公陆俟晋升为东平王,广平公杜遗晋升为王。癸亥日,诏令因营州蝗灾开仓赈济。甲子日,太尉、乐陵王周忸有罪,被赐死。濮阳公闾若文晋升为王。
二年春正月辛巳日,司空杜元宝晋升为京兆王。广平王杜遗去世。尚书仆射、东安公刘尼晋升为王。封建宁王崇的儿子丽为济南王。癸未日,诏令与民杂调十五。丙戌日,尚书、西平公源贺晋升为王。
二月己未日,司空、京兆王杜元宝谋反,被处死;建宁王崇、崇的儿子济南王丽因受元宝牵连,各自被赐死。乙丑日,征发京师五千人开凿天渊池。这个月,刘义隆的儿子勋杀父自立。三月壬午日,尊保太后为皇太后。安丰公闾虎皮晋升为河间王。乙未日,疏勒国派遣使者来朝献贡。夏五月乙酉日,皇帝巡幸崞山。辛卯日,回宫。这个月,刘劭的弟弟骏杀劭自立。闰月乙亥日,太皇太后赫连氏去世。
秋七月辛亥日,皇帝巡幸阴山。濮阳王闾若文,征西大将军、永昌王仁谋反。乙丑日,赐仁死于长安,若文被处死。己巳日,皇帝回宫。这个月,在南郊筑马射台。八月辛未日,渴槃陀国派遣使者来朝贡。戊戌日,皇帝下诏说:“朕以微末之身,继承大业,担心不能宣示慈惠和顺,安宁万方,日夜兢兢业业,如临深渊。然而即位以来,百姓安居乐业,风调雨顺,边疆无事,各种祥瑞层出不穷,不可胜数。又在苑内获得一方寸玉印,上面刻着‘子孙长寿’。群公卿士都说‘真是吉祥啊’!这岂是朕一人所能达到的,实在是天地祖宗降福所致。朕想与万民共享这喜庆,特令百姓大酺三日,所有死罪以下的罪犯各减刑一等。”九月壬子日,在南郊阅兵。冬十一月辛酉日,皇帝巡幸信都、中山,观察风俗。十二月,处死河间鄚民中为盗贼的人,十五岁以下的男子被充作奴隶,赏赐随从大臣各有不同。甲午日,皇帝回宫。库莫奚、契丹、罽宾等十余国各自派遣使者来朝贡。恢复北平公长孙敦的王爵。
兴光元年春正月乙丑日,任命侍中、河南公伊馛为司空。二月甲午日,皇帝到道坛,接受图箓;礼毕,特赦京师,赏赐各有不同。夏六月丙寅日,皇帝巡幸阴山。
秋七月庚子日,皇子弘出生。辛丑日,大赦天下,改年号。八月甲戌日,赵王深去世。乙亥日,皇帝回宫。乙丑日,皇叔虎头、龙头去世。九月庚申日,库莫奚国献上名马,马有一角,形状像麒麟。这个月,关闭都城门,大搜捕三天,抓获奸人亡命之徒数百人。冬十一月,北镇将房杖击蠕蠕,俘虏其将领豆浑与句等,缴获马匹千余匹。戊戌日,皇帝巡幸中山,随后巡幸信都。十二月丙子日,皇帝回到灵丘,到达温泉宫。庚辰日,皇帝回宫。出于、叱万单国各自派遣使者来朝献贡。
太安元年春正月辛酉日,将世祖、恭宗的神主奉入太庙。车骑大将军、乐平王拔有罪,被赐死。二月癸未日,武昌王提去世。三月己亥日,皇帝下诏说:“现在刚刚将世祖、恭宗的神主奉入太庙,又在西苑遍祭群神。朕以大庆赏赐百官,而犯罪之人却独受刑戮,这不是养育众生、怜悯百姓的做法。圣人的教化,从近处开始,逐渐扩展到远方。因此周文王从妻子开始施行刑罚,逐渐扩展到兄弟,以此来治理国家。教化如果从近处开始,恩惠也应如此。特赦京师死罪以下的囚犯。”夏六月壬戌日,诏令给皇子取名为弘,特赦京城,改年号。癸酉日,皇帝下诏说:“治理国家的人,应根据需要设立官职,选拔贤能来任职,这样才能上下和谐,百姓没有怨言。如果官职不合适,奸邪之人占据高位,那么政教就会衰败,国家就会凋敝。朕想通过明察升降来振兴治道。现在派遣尚书穆伏真等三十人,巡行州郡,观察风俗。进入他们的辖区,如果农民不耕种,田地荒芜,那就是徭役不按时,导致劳动力浪费;如果老人吃粗粮,年轻人没有衣服穿,那就是赋税繁重,导致财力匮乏;如果乡里空虚,百姓流离失所,那就是安抚无方,恩惠不足;如果盗贼横行,抢劫不断,那就是威禁不严,刑罚失当;如果众谤四起,大小怨声载道,善人隐退,奸邪当道,那就是法律混乱,政治昏暗。诸如此类的情况,要罢免并处死。善于治理的人,要褒奖并赏赐。如果有冤屈不能自申的,可以到使者那里告状,使者会调查处理。如果确实清廉能干,众人都称赞,诬告以求直,反其罪。使者受贿,断案不公,可以到公车上诉。不孝顺父母,不尊敬长辈,官吏奸暴,以及为盗贼的,都要具名上报。包庇隐瞒的,以所隐瞒的罪名定罪。”这个月,遮逸国派遣使者来朝贡。戊寅日,皇帝在犊倪山打猎。甲申日,回宫。
秋七月丙辰日,皇帝巡幸河西。八月丁亥日,皇帝回宫。
冬十月,波斯、疏勒国各自派遣使者来朝贡。庚午日,任命辽西公常英为太宰,晋升为王。
二年春正月乙卯日,立皇后冯氏。
山高四百多丈。皇帝命令群臣仰射山峰,没有人能射过山。皇帝亲自拉弓射箭,箭飞出山三十多丈,越过山南二百二十步,于是在石头上刻字纪念。这个月,征发并州、肆州五千人修建河西的猎道。辛巳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
夏四月乙未日,侍中、征东大将军、河东王闾毗去世。五月癸未日,皇帝下诏让南部尚书黄卢头、李敷等人考核各州的政绩。
秋七月戊寅日,封皇弟小新成为济阴王,加封征东大将军,镇守平原;封天赐为汝阴王,加封征南大将军,镇守虎牢;封万寿为乐浪王,加封征北大将军,镇守和龙;封洛侯为广平王。壬午日,皇帝巡视山北。八月戊辰日,波斯国派遣使者来朝献。丁丑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
冬十月,皇帝下诏让假员外散骑常侍游明根、员外郎昌邑侯和天德出使刘骏。博陵的深泽、章武的束州,有盗贼杀害县令,州军讨伐平定了他们。广平王洛侯去世。
三年春正月壬午日,任命车骑大将军、东郡公乙浑为太原王。癸未日,乐浪王万寿去世。二月癸酉日,皇帝在崞山打猎,随后在旋鸿池观看捕鱼。三月甲申日,刘骏派遣使者来朝贡。高丽、蓰王、契啮、思厌于师、疏勒、石那、悉居半、渴槃陀等国各自派遣使者来朝献。夏六月庚申日,皇帝前往阴山。下诏让将军陆真讨伐雍州叛乱的氐人仇傉檀等人,平定了叛乱。秋七月壬寅日,皇帝前往河西。九月壬辰日,征西大将军、常山王素去世。
冬十月丙辰日,皇帝下诏说:“我继承大统,统治万国,垂拱南面,委政于群臣,想要治理国家,达到安宁统一。三代盛世,无不崇尚年长者。如今选举官员,大多不按次序,让年长者居于后位,年轻人居于前位。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伦常有序吗!各曹选补官员,应当优先考虑有功劳的旧臣和有能力的人。”这个月,皇帝下诏让员外散骑常侍游明根,员外郎、昌邑侯和天德出使刘骏。十一月壬寅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十二月乙卯日,制定了十多条战阵法。通过大傩仪式展示兵力,有飞龙、腾蛇、鱼丽等阵型变化,以显示威武。戊午日,零陵王闾拔去世。
四年春三月乙未日,赐予京城七十岁以上的百姓太官厨食,以终其年。皇子胡仁去世,追封为乐陵王。乙巳日,皇帝下诏说:“我遵循旧典,分职设官,想要宣扬治化,治理各项事务。然而在职的官员,都蒙受显赫的提拔,委以重任,应当自我激励,竭诚尽力,务必减轻徭役,使兵民安逸,家家富足。如今内外各司、州镇守宰,侵使兵民,劳役不止。从今以后,擅自征召劳役,逼迫雇佣不按规定的,一律按枉法论处。”
夏四月癸亥日,皇帝前往西苑,亲自射杀三头老虎。五月壬辰日,侍中、渔阳王尉眷去世。壬寅日,皇帝前往阴山。
秋七月壬午日,皇帝下诏说:“我每年在秋日闲暇时,命令群臣在平壤讲武。所到之处,必定建立宫坛,耗费巨大,劳损不止。应当遵循旧制,何必改作呢。”八月丙寅日,皇帝在河西打猎。下诏说:“我顺应时节打猎,而随从官员杀获过度,既耗尽了禽兽,违背了不合围的意义。现命令随从官员及典围将校,从今以后,不得滥杀。打猎所获的皮肉,另行赏赐。”壬申日,皇帝下诏说:“之前因为百姓遭受饥寒,无法自存,有卖儿卖女的,应当全部归还其家。有人凭借权势,或私下请托,互相通融,不及时检查,使得良家子女仍然为奴婢。现命令仔细追究,不得收取赎金,有犯者加罪。如果仍然不检查归还,允许其父兄上诉,以掠人论处。”九月辛巳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
冬十月,因为定州、相州遭受霜灾,庄稼受损,免除百姓的田租。这个月,皇帝下诏让员外散骑常侍游明根,骁骑将军、昌邑子娄内近,宁朔将军、襄平子李五鳞出使刘骏。十二月辛丑日,皇帝下诏说:“名位不同,礼仪也不同,以此来区分等级,显示规矩。如今丧葬嫁娶,大礼未备,贵势豪富,过度奢靡,这不是所谓的昭示典宪。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条格,使贵贱有章,上下有序,写入法令。”壬寅日,皇帝下诏说:“婚姻是人道的开始。因此夫妇之义,是三纲之首;礼之重者,莫过于此。尊卑高下,应当有所区别。然而中代以来,贵族之门多不守法。有人贪图财利,有人因私好而苟合,无所选择,使得贵贱不分,大小同贯,玷污清化,亏损人伦,将如何宣示典谟,垂示后代。现规定皇族、师傅、王公侯伯及士民之家,不得与百工、伎巧、卑姓通婚,违者加罪。”
五年春正月丁亥日,封皇弟云为任城王。二月,皇帝下诏因为州镇十四去年遭受虫灾、水灾,开仓赈济。
夏四月癸卯日,顿丘公李峻,进爵为王。闰月戊子日,皇帝因为旱灾,减膳自责。当晚,大雨降临。
五月庚申日,刘骏去世,其子子业僭立。六月丁亥日,皇帝前往阴山。
秋七月辛丑日,北镇游军大破蠕蠕。壬寅日,皇帝前往河西。九月辛丑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
冬十月,琅邪王司马楚之去世。十二月,南秦王杨难当去世。吐呼罗国派遣使者来朝献。
六年春正月丙申日,大赦天下。二月丁丑日,皇帝前往楼烦宫。高丽、蓰王、对曼等国各自派遣使者来朝献。三月戊戌日,相州刺史、西平郡王吐谷浑权去世。乙巳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
夏四月,破洛那国献上汗血马,普岚国献上宝剑。五月癸卯日,皇帝在太华殿去世,时年二十六岁。六月丙寅日,上尊谥为文成皇帝,庙号高宗。八月,葬于云中的金陵。
史臣评论说:世祖经略四方,国内颇显虚耗。随后国家内忧外患,朝野不安。高宗顺应时势,静以镇之,培养威德,怀柔中外。若非深谋远虑,心怀济世,又怎能做到如此!可以说是有君主的度量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帝纪-卷五-注解
高宗文成皇帝:北魏时期的皇帝,名讳浚,是恭宗景穆皇帝的长子。
真君元年:北魏时期的年号,指公元440年。
世祖: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高宗的祖父。
正平二年:北魏时期的年号,指公元452年。
兴安元年:北魏时期的年号,指公元452年。
太宰: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负责国家大政。
都督中外诸军事:古代官职,负责统领全国军事事务。
录尚书事:古代官职,负责记录和处理朝廷的文书事务。
仪同三司:古代官职,地位与三司(太尉、司徒、司空)相同。
太尉:古代官职,位列三公之一,负责军事事务。
司徒:古代官职,负责民政事务,位列三公之一。
司空:古代官职,负责工程事务,位列三公之一。
佛法:指佛教的教义和信仰。
太皇太后:皇帝的祖母,地位尊崇。
曲赦:指对特定范围内的罪犯进行赦免。
太庙: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
巡行州郡:指皇帝或官员巡视地方,了解民情。
波斯:古代伊朗的称呼,曾与中国有频繁的外交和贸易往来。
疏勒国:古代西域国家,位于今新疆喀什一带。
皇太子:皇位继承人的称号,通常为皇帝的长子,享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力。
大赦天下:皇帝颁布的赦免令,通常在全国范围内赦免罪犯,以示皇恩浩荡。
寇盗:指叛乱或抢劫的盗贼,常指那些聚众为乱、对抗朝廷的武装力量。
羽林郎:古代禁卫军的军官,负责皇宫的保卫工作。
畋:古代帝王的狩猎活动,既是娱乐也是军事训练的一部分。
行宫:皇帝出行时临时居住的宫殿。
蛮王:对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通常指那些与中原王朝有朝贡关系的部落首领。
酒禁:禁止酿造和饮用酒类的法令,通常是为了节约粮食或维护社会秩序。
太华殿:宫殿名称,通常为皇帝举行重要仪式或接见大臣的地方。
蠕蠕: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通常指柔然族。
吐谷浑:古代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曾与中原王朝有频繁的交往和冲突。
驯象:经过训练的象,通常用于礼仪或战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帝纪-卷五-评注
《高宗纪》是北魏时期的一篇历史文献,记载了高宗文成皇帝的生平事迹及其在位期间的重要事件。作为北魏历史上的一位重要皇帝,高宗文成皇帝在位期间的政治、军事、宗教等方面的举措对北魏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文化内涵来看,本文反映了北魏时期皇权的集中与巩固。高宗文成皇帝自幼聪慧,深得世祖喜爱,成年后积极参与朝政,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他在位期间,通过任命重要官员、处理内乱、恢复佛法等措施,巩固了皇权,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尤其是恢复佛法的举措,不仅体现了北魏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也反映了佛教在当时社会中的广泛影响。
从艺术特色来看,本文采用了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语言庄重典雅,符合史书的写作风格。文中通过具体事件的描述,展现了高宗文成皇帝的仁德与威严。例如,他在五岁时便表现出对弱者的同情,要求释放被罚的奴仆,这一细节不仅突出了他的仁爱之心,也为后来的统治风格奠定了基础。
从历史价值来看,本文为研究北魏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教政策、外交关系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文中详细记载了高宗文成皇帝在位期间的官员任命、军事行动、外交使节往来等事件,反映了北魏在当时的国际地位及其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此外,文中提到的恢复佛法、曲赦罪犯等举措,也为研究北魏的宗教政策和法律制度提供了重要线索。
总的来说,《高宗纪》不仅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研究北魏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资料。通过对本文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北魏时期的社会状况及其历史演变。
这段古文记载了北魏时期的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社会事件,反映了当时朝廷的内外政策和社会状况。首先,立皇子弘为皇太子并大赦天下,显示了皇帝对继承人的重视和对民众的宽厚。其次,丁零族的叛乱和随后的讨伐,揭示了边疆地区的动荡和朝廷对边疆控制的重视。
文中多次提到皇帝的狩猎活动,如‘畋于河西’、‘畋于松山’等,这些活动不仅是皇帝的娱乐,也是展示武力和维护边疆安全的手段。同时,皇帝的东巡和北巡,如‘行幸广宁温泉宫’、‘北巡至阴山’,体现了皇帝对边疆地区的关注和对民情的了解。
文中还提到了一些重要的政治改革和法令,如‘初设酒禁’、‘诏曰:“朕即阼至今,屡下宽大之旨,蠲除烦苛,去诸不急,欲令物获其所,人安其业。”’这些改革和法令反映了皇帝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此外,文中还记载了一些重要的外交事件,如‘嚈哒、普岚国并遣使朝献’、‘于阗、扶余等五十余国各遣使朝献’,这些事件显示了北魏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和对外交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北魏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政治改革和外交关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北魏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以及皇帝对国家和民众的治理理念。